一、单选题
1.在等比数列{an}中,如果a1+a2=40,a3+a4=60,那么a7+a8=( )
A.135 .100
C.95 .80
2.已知为等比数列,是它的前项和.若,且,则( )
A.33 .93 .-33 .-93
3.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且,,成等差数列.若,则( )
A.15 .7 .8 .16
4.等比数列中,首项=8,公比=,那么它的前5项和的值等于( )
A.15.5 .20 .15 .20.75
5.已知数列的前项为和,且,则( )
A.5 . . .9
6.已知等比数列的公比为,前项和为,若,,成等差数列,则( )
A. .1 . .2
7.已知数列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则这个数列的前项和为( )
A. . . .
8.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2,前项和为,则( )
A.2 .4 . .
9.已知数列满足,且对任意都有,则的取值范围为( )
A. . . .
10.《张邱建算经》记载了这样一个问题:“今有马行转迟,次日减半,疾七日,行七百里.”其意是:有一匹马行走的速度逐渐变慢,每天走的路程是前一天的一半,连续走7天,共走了700里路.若该马按此规律继续行走7天,则它14天内所走的总路程为( )里.
A.950 .1055 .11 .
11.已知数列满足,则( )
A. . . .
12.记为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则实数的值为( )
A.9 .8 .7 .6
二、填空题
13.已知数列,,它的前n项和为,且是与的等差中项.若为等比数列,,则______.
14.设正项等比数列的公比为,前项和为,若,则_______________.
15.计算________
16.数列中,,.若其前项和为40,则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7.已知等差数列和正项等比数列满足.
(1)求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的前n项和.
18.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公差为,且.
(1)若,求的通项公式;
(2)若,,求数列的前10项和的取值范围.
19.已知{an}是等差数列,其前n项和为Sn,已知a5=5,S5=15.
(1)求数列{an}的通项公式;
(2)设an=log2bn,求数列{bn}的前n项和Tn.
20.已知数列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且,,成等差数列.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的前n项和.
21.已知公差不为0的等差数列{an }前9项之和,且第2项,第4项,第成等比数列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若数列满足 an+,求数列的前项的和.
22.已知数列的前项和为,且满足,().
(1)求的值,并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设数列的前项和为,求().
参
1.A
【分析】
由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知,a1+a2,a3+a4,a5+a6,a7+a8成等比数列,再利用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求解.
【详解】
由等比数列前n项和的性质知,a1+a2,a3+a4,a5+a6,a7+a8成等比数列,
其首项为40,公比为,
所以a7+a8=.
故选:A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等比数列的性质,考查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基本量的计算,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
2.B
【分析】
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根据题中条件列出方程求出首项和公比,再由求和公式,即可得出结果.
【详解】
设等比数列的公比为,
因为,且,
所以,解得,
所以.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等比数列基本量的运算,熟记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与通项公式即可,属于基础题型.
3.B
【分析】
通过,,成等差数列,计算出,再计算
【详解】
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为,且,,成等差数列
即
故答案选B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等差中项,前N项和,属于常考题型.
4.A
【分析】
由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公式求解即可.项数较少且数据简单,也可直接求出各项再求和.
【详解】
方法一:
方法二:
【点睛】
本题考查等比数列的前项和.熟记公式,准确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5.D
【分析】
先根据已知求出数列的通项,再求解.
【详解】
当时,,可得;
当且时,,得,故数列为等比数列,首项为4,公比为2.
所以
所以.
故选D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项和公式求数列通项,考查等比数列的通项的求法,意在考查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掌握水平,属于基础题.
6.B
【分析】
根据题意,得到,即,进而可求出结果.
【详解】
因为等比数列的公比为,由,,成等差数列可得,
即,即.
故选:B.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等比数列前项和基本量的运算,涉及等差中项的应用,属于基础题型.
7.C
【分析】
根据等差数列的定义和等比数列的定义可得数列为常数列,由此可求出答案.
【详解】
解:∵数列既是等差数列又是等比数列,
∴,,且,
∴,即,
∴,
∴这个数列为常数列,
∴其前项和为,
故选:C.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等比数列和等差数列的综合应用,属于基础题.
8.C
【分析】
利用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公式以及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即可求解.
【详解】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公式以及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需熟记公式,属于基础题.
9.D
【分析】
由,得,两式相除可得,从而可得数列 为等比数列,首项为 ,公比为,进而可求出的值,可得答案
【详解】
∵数列 满足,
时, 时, ,可得 .
,数列 为等比数列,首项为 ,公比为 .
.
∵对任意 都有,则 的取值范围为
故选:D.
【点睛】
此题考查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公式的应用,考查由递推式求数列的通项,属于基础题
10.D
【分析】
利用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公式即可求解.
【详解】
由题意,设该匹马首日路程为,公比,,
,
解得,
所以.
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公式,需熟记公式,属于基础题.
11.A
【分析】
由数列通项公式可得,应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求和即可.
【详解】
由题意知:,
∴.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由已知数列通项公式求新数列通项,应用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属于简单题.
12.A
【分析】
由为等比数列,可设首项和公比为和,由可得:,又由可得:,代入即可得解.
【详解】
由为等比数列,可设首项和公比为和,
由可得:,
又由可得:,整理化简可得:
,即得:,
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比数列基本量的运算,考查了等比数列通项公式和求和公式,属于简单题.
13.127
【分析】
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方程,计算即可得解.
【详解】
因为数列中,是与的等差中项.
所以,由,可得:,
解得,又,
所以.
故答案为:127.
【点睛】
本题考查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中基本量的计算,考查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14.
【分析】
由可知公比,所以直接利用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化简,即可求出
【详解】
解:因为,所以,
所以,所以,化简得,
因为等比数列的各项为正数,所以,
所以,
故答案为:
【点睛】
此题考查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的应用,考查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15.
【分析】
利用乘公比错位相减法,求数列的前项和即可.
【详解】
①,
②,
①②得:
,
所以,
故答案为:.
【点睛】
关键点点睛:本题的关键点是能看出所求的式子是数列的前项和,利用乘公比错位相减法即可求.
16.4
【分析】
根据等比数列的定义可知数列是以为首项,3为公比的等比数列,根据等比数列前项和公式即可求出结果.
【详解】
因为数列中,,所以数列是以为首项,3为公比的等比数列;
所以,所以,所以.
故答案为:.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了等比数列的定义和前项和公式的应用,属于基础题.
17.(1);(2)
【分析】
(1)根据条件列公差与公比方程组,解得结果,代入等差数列通项公式即可;
(2)根据等比数列求和公式直接求解.
【详解】
(1)设等差数列公差为,正项等比数列公比为,
因为,
所以
因此;
(2)数列的前n项和
【点睛】
本题考查等差数列以及等比数列通项公式、等比数列求和公式,考查基本分析求解能力,属基础题.
18.(1);(2).
【分析】
(1)由,得,可求出的值,再结公差可求出,进而可求出数列的通项公式;
(2)由结合(1)中求出的,可得,由可求出,利用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公式求出,从而可求出其范围.
【详解】
(1)由,得,
则或.
当时,,则;
当时,,则.
(2)因为,所以,所以.
因为,所以.
因为,
所以的取值范围为.
【点睛】
此题考查了等差数列的基本量计算,考查分类思想,考查了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公式,考查了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19.(1) ;(2).
【分析】
(1)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由已知得出方程组,解之得通项;
(2)由已知根据对数运算得,根据等比数列的定义可得数列{bn}的是首项为2,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由等比数列的求和公式可得答案.
【详解】
解:(1)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则,解之得,
所以数列{an}的通项公式为;
(2),
由此可得,数列{bn}的是首项为2,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
因此,可得{bn}前n项和.
【点睛】
本题考查等差、等比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n项和公式等知识点,属于中档题.
20.(1),(2).
【分析】
(1)由,,成等差数列可得,然后结合公比为2求出即可;
(2)直接根据公式求出答案即可.
【详解】
(1)因为数列是公比为2的等比数列,且,,成等差数列
所以,所以,解得
所以
(2)
【点睛】
本题考查的是等差中项的应用、等比数列的基本运算,考查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属于基础题.
21.(1);(2)
【分析】
(1)根据, 成等比列两个方程,求出首项和公差,求得通项公式.
(2)用分组求和法求和.
【详解】
解:(1)设数列公差为,由已知有 ,
得,得,又,
解得,故,所以数列的通项公式.
(2)由(1)有 ,则
,
即数列的前项的和
【点睛】
本题考查了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和前项和公式,等比数列的前项和公式,数列的分组
求和法.
22.(1); (2).
【分析】
(1)用代入法求出,再根据与的关系,得递推关系,再求出,
注意验证1时是否符合求出的通项公式.
(2)用裂项相消法求和.
【详解】
解:(1)由,,令得,
令得,即.
由………………………………………①
则当时,……………………②
①②可得,得,得,
故是首项为,公比为的等比数列,
则,整理得,
当时,,也符合公式,故(),
即数列的通项公式.
(2),
故,
即.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与之间的关系,根据递推公式推导通项公式,裂项相消法求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