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与技术》一年级下册教案
1、多功能课表
教学目标:认识“折”“粘贴”这两种符号。完成多功能课程表制作。
教学过程:
一、看一看,说一说
1、取出多功能课程制作材料,说一说,制作多功能课程表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
2、认识“折”和“粘贴”
折叠线:纸工制作中的折叠线通常分为山线和谷线。
山线:把线折在外面;谷线:把线这在里面。
粘贴面:表示在此处抹胶水,并与之相应纸面粘贴。
二、试一试,做一做
1、从材料袋中取出材料,剪下各部分。
2、用长尾图钉沿山线轻轻划痕。
3、沿山线折叠。
4、取A4纸,折成八等分,打开后沿折痕剪开作为内页。
5、将内页装订在课表内。
6、在粘贴面上涂上白胶。
7、粘贴插笔的小部件。
8.手工作品要给老师看,选到最有特色最漂亮的就有奖。三、教学后记
2、折笔帽
教学目标:通过活动,会用卷的折法折笔帽,体验自己动手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乐趣。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看一看,说一说
1.下面两张图中帽子的形状和材质有什么区别?
2、你有笔帽吗?你知道它有什么作用吗?
笔帽既能保护鼻尖,又能防止露出的鼻尖被乱抹,保持文具盒的干净整洁。
3、折笔帽需要哪些工具和材料呢?
二、探究研究
1.谈:我们去看看怎么折帽。
2.提问:瓶盖应该做多长?
3.拿出你材料里的红纸,把削尖的铅笔放在纸上,确定帽子的长度并做上标记。
1
舒明浩123一年级下册教案
再在记号处与边对齐折叠,展开。
第三,实践经验
1、谈话:我们一起来做一做吧。课件出示过程图。
2、沿着折痕剪下纸条,剩下的纸片待用。
3、将纸条紧紧卷在铅笔上。
4、卷紧后在纸条末端贴上双面胶,黏合。
5、取刚刚备用的纸片,剪下四支铅笔宽的纸条,沿长边对折两次。
将纸条包在纸卷上,多余部分塞进纸卷内,最后插入铅笔
四。交流和评论
1、互相看一看,你们的笔帽谁的更美观、更结实?
五、教学后记
3、包书皮
教学目的:1。掌握书籍封面的方法。
学生们养成了爱护书籍的好习惯。
3增强废物利用的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大家来评价一下同学们的书,看看谁的书最干净最完美。指导学生知道如何保护书籍。
2、现在我们就来研究怎样包书皮。出示课题:包书皮
3、指导学生认识书的有关名称:书脊、封面、封底
4.给包书纸看看。
(1)展示多种图案和厚度的包书纸
(2)讲解包书皮需要的工具
5.讲述并演示书籍封面的方法。
(1)将包书纸面朝里,轻轻对折,然后展开,反面放在桌子上。
(2)把书放在包书纸上,使书脊与纸上的折纸平行,中间留出书本厚度的一半距离,左手按住书本,右手拿铅笔,顺着书的四边,依样画线。
(3)把书放到折纸的另一边,再依样画线,使折线两边的两个书样完全对称。
(4)在包书纸两头,离对折线约1.5厘米的地方,两边各剪一道口子,剪的时候刀尖微向折线倾斜,使刀口正好剪到画出的书样边线上。
(5)将包书纸面朝下压平,将折叠线两端裁开的两张小纸片沿画线向内折叠,使折叠线与两边线形成一条直线。
2
《劳动与技术》一年级下册教案
(6)把书本对折右边的书样放好。
(7)将右边上下两头的包书纸沿着画线向书的封底折进去,然后把边上留出的一条包书纸,也按照画线向里折进去。
(8)用同样的方法把书的封面包好
(9)书包好后,用双手顺着包书纸来回将书压平。
6、组织学生操作练习
(1)学生包书皮,教师巡回指导
(2)看谁包的又快又好。
巩固实践,教育安全。
六。教学后记(活动过程反馈)
4.整理你的书包。
教学目标:
1、了解整理书包的方法,知道应该自己整理书包,形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2、学会按照一定的分类方法有条理地整理各种物品。
3.初步养成整洁的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里德尔:是我的好朋友。每个同学都有。帮我拿铅笔盒和书,但我得自己提。学生猜测和阅读。
二、看一看,说一说。
教师:展示学生的书包,学生说一说书包的构造和作用。
总结:大部分学生的书包都有大中小三格,可以分类放置书籍;书包外侧两侧有两个小袋子,可以装水壶,雨伞等。书包背后有两条宽大柔软的背带,可以让我们轻松地把心爱的书包扛在肩上。
第三,想好了再说。
教师:怎样快速整理书包?你有什么诀窍?
孩子们互动,交流经验。教师再列举一些整理书包的方法。
A按学科分类:语文放在最上面,然后是数学,其他的放在下面。
B按课本和练习本分类课本放在上面,练习本放在下面。
c根据课表:根据每天上课的顺序,第一节课的相关书籍和作业本放在最上面,最后一节课的放在最下面。
D按面积的大小分类:小的放上面,大的放下面,不大不小的放中间。
3
《劳动与技术》一年级下册教案
e按课内课外分类:学校里需要的书放在上面,课外书放在下面。
老师:你也可以用老师没有想到的方法来整理书包。
四、实践体验。
1、试一试,做一做。
展示整理书包的步骤图,引导学生知道如何整理书包:选择需要的物品,分类。把练习本放在主包的夹层里。把课本放在主袋里。把铅笔盒放在主袋里。把跳绳等东西放进前面的包里。拉上拉链。将水壶、纸手帕等物品放入侧兜。
2、教师让学生说一说在整理书包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些什么?
3.总结:
①课本、练习本中卷起的页面要压平。
注意整理,分层。
不要把贵重物品和硬币放在书包里,以免丢失。
④可将常用书本装在书包的上层,便于拿取。
⑤整理书包可以根据书包的面积大小、课内与课外、纸张与非纸张等不同的标准分类,4、学生读整理书包的儿歌。
书包要分层。
大小书要对齐,书脊一边要对齐。
练习本、文具盒,样一样依次放。
小水壶、纸手帕,分别摆放左右袋。
拉上拉链,把门关上。我的书包是最整洁的。
5.交换意见。
(1)看一看,比较一下。
学生相互检查书包是否干净整洁,教师请一个学生示范练习,其他学生认真观看,并给出建议。布置学生整理自己的书包,并表扬操作过程中表现好的学生。
(2)复习巩固整理书包的技能。
让学生想想、说说、做做。
启发学生:为什么要自己整理书包、如何整理书包、先放什么、最后放什么,然后再反复练习。
学生讨论:什么时间需要整理书包?怎样做?
组织学生组织书包比赛。
6、拓展创新。
教师提供一些任务:
①回家自己动手整理书包、书架,整理自己的房间、床铺等。让学生们了解哪些事情是自己可以完成的,然后再扩展到生活中,还有哪些事情可以自己完成。让学生们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②研究清洗书包的方法。
查一下,了解一下书包的发展。
总结:生活中,还是有很多事情需要经常整理的。整理的时候也要用今天的整理方法。我们应该
4
《劳动与技术》一年级下册教案
摆放整齐、分类清楚、拿取方便。今天回家后,可以试着整理衣柜或书桌,还可以向爸爸妈妈研究,寻求帮助。两周以后,我们将再组织一次整理书包小能手的评比,请家长和小伙伴来当评委,评选“最佳小能手”。
动词(verb的缩写)教学后记(活动过程反馈)
5、折纸帽
教学目标:了解折纸在生活中的应用。了解如何定位折痕。养成热爱劳动的好习惯。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看!灵灵跟巧巧在聊天呢!
灵灵:“打扫卫生时可以戴上纸帽防灰尘。”
乔:"这个方法好。怎么做纸帽?”
你们想不想和他们一样,自己折纸帽呢?
二、探究研究
1.你见过什么形状的纸帽?两种纸帽有什么异同?
2、折纸不仅是一种有趣的娱乐活动,它还被广泛运用到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甚至连人造卫星太阳能电池板的折叠技术都是受折纸技术的启发而设计的。
第三,实践经验
1、取出一整张旧报纸或者挂历,沿长边对折后展开,得到一条折痕。
2、沿短边对折。
3.对齐折痕和拐角。
4、将下方短边对折后再向上翻折。
5、另一面短边也用同样的方式折叠。
6、展开,完成。
小贴士:用订书机把上折的两边订起来,纸盖会更结实。
四、交流评议
戴上折叠好的纸帽,试穿一下,看看谁的纸帽尺寸更合适。如果尺寸不对,想想原因?我该怎么办?
动词(verb的缩写)教学后记(活动过程反馈)
5
《劳动与技术》一年级下册教案
6.扫地
教学目标:
1、掌握正确的扫地步骤和方法。
2.学会打扫教室,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3、体验集体活动的快乐,愿意为集体和同学服务,逐步形成集体观念。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视频展示了小鹏分工合作打扫教室的场景,以及学生打扫干净后在明亮干净的教室上课的场景。
2.学生边看边谈自己看后的感受和想法。
3.要有一个干净舒适的研究环境,经常打扫是必要的。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扫地。(展示题目:扫地)
4、认识工具。
(1)PPT出示笤帚、簸箕的图片
(2)学生说出扫帚和簸箕零件的名称。
第二,探究性研究。
请一个同学上台扫地,其他同学会在扫地的过程中观察这个同学,并告诉我们如何扫地。第三,实践经验。
1、教师示范扫地的方法。
①拿笤帚。一只手握住笤帚的把端,另一只手握在笤帚下方,身体要向前倾。
扫地。用较大的手握住扫帚柄的下端,较小的手握住上端。扫把在你的脚前,贴着地面,按顺序扫。
2.分组练习打扫教室。
3、分组讨论:扫地前要做哪些准备?按什么顺序扫地?怎么扫墙角、墙边、桌脚?怎样将垃圾扫到簸箕里?
4、学生分组尝试练习,教师将各组的扫地情况拍摄下来。
5、交流评价:视频播放各组的扫地情况,并请每组派一位代表说说别的组在扫地时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还需要改进?
6、教师将学生的交流经验归纳总结为以下几点:
把椅子翻过来,打扫干净,
清洁桌脚和桌角,
四周垃圾扫一堆,
全部扫进簸箕中,
做值日,要尽职,
教室整洁靠大家。
7、结束整理:地扫千净了,还需要做哪些整理工作呢?
总结:①倒垃圾,②翻椅子,③排课桌,④整理“卫生角”(卫生工具摆放整齐)。8、比一比、赛一赛:看看哪组桌椅排得最整齐。
6
《劳动与技术》一年级下册教案
9.展开。
展示一些由不同材料制成的扫帚,让学生告诉我们它们适合清洁的地方。
展示一些扫地机,让学生说出它们的名字。
让我们的教室变得又整洁又漂亮,还有哪些事情是我们自己可以做的呢?
四、教学后记(活动过程反馈)
7、小蜗牛
教学目标:
1.巩固“剪”、“折”、“贴”的技法。
2、掌握剪内尖角的技法。
3、初步形成结构的概念。
4、能根据步骤图制作小蜗牛。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让学生朗读关于小蜗牛的儿歌。
2.问:你见过蜗牛吗?展示蜗牛的图片。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制作一个会摇摆的小蜗牛。
3、展示:制作好的小蜗牛成品。板书:小蜗牛
第二,探究研究,掌握技巧。
1.让学生拿出小蜗牛的材料纸。
提问:对比材料纸和小蜗牛成品,说一说怎样制作小蜗牛的身体。(一个圆形对折后得到的)
提问:小蜗牛的左右两侧是不是一样的?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这种特点。(对称)
板书:对称
2、请学生拿出工具。
(1)提问:谁能对照小蜗牛的材料纸说一说这些工具都有什么用途?(剪刀剪下制作部件,白乳胶粘贴壳和触角等,长尾图钉和直尺用来划痕折叠)
3、教师回顾“剪”的技法要点:剪直线时,要一手拿稳材料纸,一手拿剪刀,刀尖朝前,沿剪切线剪下,每次剪的距离可以长一些。剪曲线时,剪刀沿着曲线剪,每次剪的距离要短一些对于弧度较大的曲线,例如圆形,要一边剪一边转动材料纸。
(1)问:看小蜗牛眼睛的部分和两壳的连接处。剪切线是什么样的?(既不是直线也不是曲线,形成内尖角)
7
舒明浩123一年级下册教案
板书:剪去里面的尖角。
(2)提问:这种尖角应该怎么切?
带领学生阅读技术息并寻找答案。
让学生练习剪内尖角。(可以从材料纸上剪下边角料练习也可以让学生自备卡纸)四、实践体验,制作思考。
1、让学生先剪下材料纸上的各部件。
问题:谁能告诉我如何折叠组件上的折线?(折叠前刮擦)
2、教师再演示及讲解划痕和折叠的技术要点:直尺要对齐折线压紧,划痕的力度要适中,折叠后要用手指沿折线压平整。
(1)提问:小蜗牛的触角和外壳如何与身体连接?(粘贴)
(2)提问:粘贴有什么注意事项?(涂抹胶水要适量,粘贴后用手按压一会儿)
让学生继续制作到步骤⑤。
(3)问:为什么要在小蜗牛的“肚子”下面贴一个支撑条?(更结实,身体两侧不会分开)
3、教师可以分别展示粘贴支撑条和未粘贴支撑条的两只小蜗牛,让学生体验它们在结构强度及稳定性方面的区别。
教师:这个支撑条是一种结构设计,可以让小蜗牛更稳固。
五、互相比较,交换意见。
1、学生玩一玩做好的小蜗牛,互相比一比谁的更好。
引导学生从裁剪流畅、折叠平整、粘贴牢固、外观精美四个方面进行评价。
2.拓展创新。
问题:这些小动物和小蜗牛的结构有什么相似之处?(两边对称)
让学生拿出提供的材料纸,上面印着圆圈和虚线。
问题:想想怎么裁剪出对称的动物?(对折,画完再剪;或者先画一半再切一半)
六、教学后记(活动过程反馈)
8、折小鸟
教学目标:
1.了解常见的折纸插画符号。
2、能看懂图示步骤图,并根据步骤折出小鸟。
3、初步养成认真、细致、精益求精的劳动态度。
8
《劳动与技术》一年级下册教案
教学过程:
一、儿歌介绍
1.放儿歌:鸟儿在前面带路,风吹着我们。像春天一样,我们来到花园和草地。
2.鸟类是我们的好朋友。让我们一起折一只美丽的小鸟。给我看主题:折叠鸟。第二,探究性研究
1、谈话:折纸示意图中,有不少符号,认识这些符号,我们就可以根据示意图折出漂亮的折纸作品。
2、出示PPT,图中的符号,试着按示意图折叠。
三、实践体验
1.试着去做。
(1)对角折叠折痕并将其打开。
(2)对角折
(3)对准折痕折边
(4)翻转
(5)折上层顶角
(6)对折
(7)把前面折起来,翻过来。
(8)后面同样向上翻着
(9)头部折出折痕后打开
(10)向内折叠头部。
(11)完工
四、交流评议
1、检查你所折的小鸟,它左右对称吗?
2、自评、互评。
动词(verb的缩写)教学后记(活动过程反馈)
9.变色鱼
教学目标:
1.掌握切割多层纸的方法。
2、巩固纸工“剪”“折”“粘贴”等技法和折纸的方法。
3.能根据步骤图做出变色鱼。
准备:材料纸、剪刀、白胶。
教学过程:
9
舒明浩123一年级下册教案
一、看情景激趣导入
1、出示灵灵、巧巧的对话。
巧巧:“我爷爷养了许多漂亮的热带鱼。”
灵灵:“我有纸做的会变色的热带鱼,既漂亮又有趣。”
2、灵灵的会变色的热带鱼是怎么做成的?让我们一起来研究吧!
第二,探究性研究
1.观察下图中的热带鱼,告诉我它们是什么形状?
2、看一看,学一续:
取出一张纸,试着按照书上的步骤图折叠成一个双三角形。
3、从材料袋中取出动画手翻书的材料纸,看一看各有哪些部件?
三、实践体验
1、取出材料,剪下各部件
2、用双三角形折法折出鱼形
3、粘贴鱼的内部
4.修剪鱼尾。
5.把鱼依次贴在纸板上。
6.上下转动,热带鱼就会变色。
四、玩一玩,比一比
和同学玩得开心,比较一下,谁家的变色鱼比较好?
五、评一评,议一议
根据自评和互评的结果,在空格内填上“”(优秀),“”(良好)或“”(还需努力)。
●剪切准确●动画流畅
●排序准确
六。创新和扩张
1、参照书P31,模仿变色鱼的制作方法,尝试制作变色树、变色伞等,并粘贴到纸板上。
七。教学后记(活动课程反馈)
10、大熊猫
教学目标:
1、会压片和搓水滴形状,能按照课本中的步骤图完成大熊猫的制作。
2.可以抓住大熊猫的特点进行立体塑造。
3、在制作过程中感受比例对作品的影响,提高制作能力和审美能力。
10
《劳动与技术》一年级下册教案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根据大熊猫的特征塑形。
教学难点:掌握各部分的比例。
教学准备:
1.老师准备:做好的纸粘土大熊猫,黑白绿纸贴纸,工具刀。
2、学生准备:黑、白、绿三种颜色的纸黏土,工具刀。
教学过程:
一、谜语导入。
展示谜语:告诉猫不要抓老鼠,要天天吃竹子。戴着黑眼镜,别的国家都没有。
提问:这是说的什么动物?(大熊猫)
2、教师:同学们真聪明今天老师把大熊猫请到咱们教室里来了。瞧!
取出准备好的大熊猫。
问题:你对大熊猫了解多少?(大熊猫是我们的国宝,黑白相间.)
3、小结:同学们知道的还真不少呢!是的,大熊猫是我国的国宝,属哺乳动物,体色为黑白两色,它有着圆圆的脸颊,的黑眼圈,胖嘟嘟的身体,标志性的内八字的行走方式,也有解剖刀般锋利的爪子,是世界上最可爱的动物之一。现存的主要栖息地是我国四川、陕西和甘肃的山区。
4、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用纸黏土捏一只可爱的大熊猫。
板书:大熊猫
二、探究研究。
1、看一看,说一说。
观察教师手中的大熊猫,说一说,用纸黏土捏一只大熊猫需要做几个部分?它们各是什么形状的?
眼睛板书:身体球形耳朵圆鼻子瓜子四肢水滴形
2、试一试,练一练。
提问:怎么做大熊猫的黑眼圈?(先揉球,然后压片)
3.请学生在物理投影仪上演示。
提问:搓水滴形的时候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手掌倾斜前后搓)
请一位学生示范,教师纠正操作不规范的地方。
三、实践体验。
1.让学生自学教材,然后说说制作步骤。
学生自学教材,汇报制作步骤。
2、提问:你认为制作过程中有什么注意点?(要确定好位置再粘)
3、提问: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白色纸黏土和黑色纸黏土的大小分配情况?
4.找个学生说说,补充一下不完善的地方老师。
5、学生捏制大熊猫。
6、教师巡视指导,注意适时点评、多鼓励。
7、交流评议
11
《劳动与技术》一年级下册教案
8.大熊猫喜欢竹子。你能试着用绿色的纸粘土或其他材料为它准备一些食物吗?
9、学生自由创作。
10、把学生的作品放到一起。
11、教师:瞧!这儿变成大熊猫乐园了!哪只大熊猫最可爱呢?我们来给它们取名字吧!
12.学生选出最可爱的大熊猫,并给它取名。
13.总结:制作时,保持桌面和手的干净整洁。分离纸和粘土时,要考虑各部分的大小比例。组合的时候一定要确定位置再粘贴。
14、请同学们从造型逼真、操作有序、精致美观三个角度给自己画五角星。看看自己的作品还有什么不足,想想该如何改进?
四、拓展创新。
1、今天制作大熊猫,我们用到了球形、圆片、水滴形,你能用这些形状做其他动物吗?
2、课后请大家尝试做自己喜欢的小动物。
动词(verb的缩写)教学后记(活动课程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