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生活与哲学》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19:57:54
文档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生活与哲学》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生活与哲学》辩证唯物论(教师版)【高考考点集结】1.哲学的物质概念:(1)自然界的物质性(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哲学的运动概念:(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物质运动的规律:(1)规律的概念(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4.物质决定意识:(1)意识的起源(2)意识的生理基础(3)意识的内容与形式5.意识的能动作用:(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2)意识能动性的表现6.客观规律和意识的能动性作用:(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2)一切从实际出发,
推荐度:
导读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生活与哲学》辩证唯物论(教师版)【高考考点集结】1.哲学的物质概念:(1)自然界的物质性(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哲学的运动概念:(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物质运动的规律:(1)规律的概念(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4.物质决定意识:(1)意识的起源(2)意识的生理基础(3)意识的内容与形式5.意识的能动作用:(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2)意识能动性的表现6.客观规律和意识的能动性作用:(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2)一切从实际出发,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生活与哲学》

辩证唯物论(教师版)

【高考考点集结】

1.哲学的物质概念:(1)自然界的物质性    (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2.哲学的运动概念:(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  (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

3.物质运动的规律:(1)规律的概念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4.物质决定意识:(1)意识的起源  (2)意识的生理基础  (3)意识的内容与形式

5.意识的能动作用:(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2)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6.客观规律和意识的能动性作用:

(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重点难点】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基础知识梳理】

一、把握六个概念

1、物质概念:

(1)含义: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存在   

(2)物质的唯一特性(与根本属性区别开来): 客观实在性      

2、运动概念:哲学上所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3、静止概念: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变化;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运动。

4、规律概念:  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注意]:规律是事物的本质联系,不是现象的联系。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能够被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本质则必须通过人的抽象思维来概括。如“种瓜得瓜”是现象,背后隐藏的遗传才是规律。

5、意识概念:

(1)了解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从起源)

① 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一切物质都具有的 反应特性   是人类意识产生的 物质   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

②  意识更重要的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 

(2)了解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从生理基础)

①人脑是意识活动的 物质 器官,也是产生意识的 生理  基础;②意识是人脑  特有  的机能。

(3)理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从内容)

①意识的内容是 客观的    ,意识的形式是 主观的   ;意识有 正确与错误   之分,正确的意识是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意识,错误的意识是歪曲反映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意识,但 都是对客观存在的反映    。

②从本质看, 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 要形成意识,不仅需要人脑还必须有被反映的客观存在,而且只有经过生活和社会实践的环节,客观存在才能进入(作用于)人脑中,这时才产生了意识。

6、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

是什么? 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为什么? 我们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无产阶级政党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的前提和依据。                                     

怎么办?

①“两个结合”: 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②“两个反对”: 既要反对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强调客观条件,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            

二、辨别三个关系

1、物质与物质的具体形态的关系

(1)区别:哲学上的物质是指各种物质具体形态的共性——客观实在性;物质具体形态则是物质的具体表现,它不仅具有共同的唯一特性——客观实在性,还具有自己的个别特性。

(2)联系:二者是一般与特殊、共性与个性的关系

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

①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离不开物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③离开运动谈物质是  形而上学   观点,离开物质谈运动是  唯心主义    观点。

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

①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

②物质世界是 绝对运动      和   相对静止     的统一。

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 形而上学的不变论     ,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 相对主义    和 诡辩论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

三、熟记并运用五个原理

1、物质决定意识(原理、方)

原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的,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方: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的能动作用 (原理、方)

原理:(1) 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 目的性、计划性、自觉选择性、主动创造性  。意识活动的 主动性和创造性  ,使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2) 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①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正确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推动作用;错误的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②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方: 重视意识的作用,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3、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方)

原理:世界的本原是物质,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错误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方:我们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要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

4、规律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方)

原理:①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②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①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②在客观规律面前,人并不是为力的。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5、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方)

①原理内容:

  A.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

  B.但是人在客观规律面前不是为力的,人可以通过发挥主观能动性来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为人类造福。

②方: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即实事求是,又要注重发挥主观能动性。

【自主构建网络】

【考点精题演练】

一、选择题

1、(2011·广西桂林中学高三模拟)30.近年来,从汶川地震、玉树地震到舟曲特大泥石流,让中国人民几经磨难,但在灾难面前中国人民表现出“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的顽强精神。对“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理解正确的是

A.属于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它坚持规律客观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

B.属于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它认为有一个主宰万物的天

C.属于主观唯心主义观点,它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D.是形而上学观点,它割裂了人和自然的关系

2、(2011·江苏南京师范大学附中高三模拟)27、经过30多年快速发展,无论是我国的经济总量,还是综合国力,都有大幅增加和提升;但人口多、底子薄、发展不平衡的基本国情没有变,发展中国家的地位没有变,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没有变。上述材料体现的哲理是

A、事物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B、事物是整体与部分的统一

C、事物是主次矛盾的统一                 D、事物的矛盾是主次方面的统一

3、(2011·甘肃兰州一中高三实战演练(一))    29.2010年9月15日,总理主持召开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国家这样做的哲学依据是                                         

①人类能够利用和改造自然             ②人与自然互相影响,相互制约  

③生物的多样性决定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④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A.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①③

4、面对当前严峻的国内国际金融形势,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果断出手,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这体现的唯物论道理是

A.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B.意识是变化发展的

C.物质决定意识                         D.意识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5、2011年2月18日,50名旅居巴西、意大利、匈牙利、俄罗斯等国家的福建明溪籍华裔青少年回到故乡明溪学习中国民间艺术、礼仪,参加“中国寻根之旅”冬令营福建明溪营活动。世界华人无论身处何地,身陷何境,心中的“根”始终不变,这体现的哲学道理是(  )

①动中有静                      ②静止是无条件的、绝对的

③静止意味着事物没有任何变化    ④事物是变与不变的统一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①②④

6、现代桥梁专家茅以升谈到自己的治学经验时,强调“博闻强记,多思多问;取法乎上,持之以恒”。其中“法”指 (     )

A.物质的客观性        B.意识的能动性    C.事物的规律性        D.实践的历史性

7、(2011·广西桂林中学高三模拟)28.我国于2010年11月1日正式启动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通过普查能准确掌握人口数量、人口素质、人口结构和人口分布等情况,从而为国家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国家这样做从哲学上看体现了:

①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改造客观规律   ②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③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正确反映   ④做事情要经过调查研究,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8、瑞士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在他的《娃娃日记》中写道:“儿童最初的世界完全以他自己的身体和动作作为中心的,它完全是无意识的,然而这种无意识并不类似于洛克所说的‘白板’,事实上,主体的心灵不可能是一张白纸,它没有一定的内容结构就不可能具有任何认识能力,它具有遗传得到的心理本能结构,并用来同化客体的信息。”这段话表明   (   )

A.大脑天生就具有意识                 B.意识是对物质的正确反映

C.意识是人脑特有机能                 D.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9、新《红楼梦》引发了人们的热议。就连《人民日报》也罕见地对其进行了批评,称“新《红楼梦》以低俗的流行元素了原作的艺术精神,这是艺术俯就和谄媚收视率的典型体现”。从哲学上看,这说明

①艺术再创作需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完全忠于原著

②艺术的创作过程需要正确价值观的引导

③艺术的再现过程也需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    

④艺术再创作也是人的创造性的表现,必须标新立异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10、《左传·曹刿论战》有云:“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意思是说:“作战是靠勇气的。第一次击鼓振作了勇气,第二次击鼓勇气低落,第三次击鼓勇气就消失了。”从哲学上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说的是      (   )

A.哲学是指导处理实践的艺术                 B.大脑是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C.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D.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

11、地震是对人类生存威胁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据统计,地球上每年仅7级以上的大地震就有10几次。打开一幅地震分布图,可以看到,历史上的地震发生地并不是各地均匀分布的,而是集中在某几个地带上。如果把这些地震带再与地质构造图做一比较,就不难发现它与地壳的断层带关系特别密切。这说明 

    ①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    ②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本质

    ③规律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④客观规律依赖于意识的发现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2、(2011·浙江宁波高三模拟)30.右图的漫画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A.人们的价值选择是在价值判断的基础上作出的   

B.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C.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地、有选择的 

D.规律是客观的,人们要遵循规律、创新规律

13、(2011•广西陆川中学高三模拟)    11.2011年1月,总理前往国家信访局,与来访群众进行面对面交流。他强调倾听群众的呼声,勇于面对群众的批评,工作才能更加符合人民的意愿。强调“倾听群众的呼声”体现了

A.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工作符合民情  

B.坚持全面的观点,使工作反映群众各项要求

C.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及时总结群众的实践经验  

D.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保障群众的决策权力

14、一盆兰花放在这里,诗人看见气质:“啊,多么高洁的气质,冷峻清丽,典雅脱俗。”画家瞧见造型: “哦,多么优雅的造型,茎游叶舞,婀娜多姿。”医生关注药性:“呵,多么珍贵的药材,行气解郁,镇心怯烦。”这说明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具有   (   )

A.目的性         B.计划性         C.自觉选择性         D.被动复制性

15、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使19世纪法国作家埃勒∙凡尔纳在其小说中描述很多的科学幻想成为现实,如电视机、直升飞机、潜水艇和人类登月等,很多发明家承认他们从凡尔纳的科学幻想中受到启发,甚至有人说:“现代科学只不过是将凡尔纳的语言付诸实践的过程而已”,作为人类意识花朵的科学幻想的付诸实现,表明  (   )

①意识不仅反映世界,而且能够通过实践改造世界    

②意识因其能动性,而可以成为实践的先导

③意识怎样幻想世界,世界就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④意识因其创造性,而具有直接现实性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二、非选择题

16、材料一  针对当前一些领域和品种恶意囤积、串通涨价、哄抬价格等突出的问题,为依法严厉惩处这些价格违法行为,维护正常的市场价格秩序,2010年12月10日,公布了修改后的《价格违法行为行政处罚规定》,相比修改前,对经营者串通涨价行为的处罚规定单列一条,罚款上限由10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

材料二  2011年2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使大中型存款类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达到了19.5%的历史高位。专家指出,在物价屡创新高的当口,央行连续动用准备金率,这其中也有控制物价上涨的目的。

(1)结合材料一,说明出台措施稳定市场价格的唯物论依据。

(2)运用哲学知识,结合材料,请你就如何控制物价上涨问题提两条建议。

【答案】(1)唯物论依据: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针对当前的价格违法行为出台相关处罚规定体现了这一点。

②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必须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遵循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采取适当的宏观手段体现了这一点。

(2)①要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大力发展生产,确保市场供应,促进价格稳定。

②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物价屡创新高的当口,中国人民银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适当给经济降温。(或者回答“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也可以)

③办事情善于抓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国家职能部门重点打击恶意囤积、串通涨价、哄抬价格等突出的违法行为,改善价格环境。 (从其他角度回答,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17、和谐文化以崇尚和谐、追求和谐为价值取向,反映了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无论是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还是人与人的团结和睦,乃至人的心理和谐,都离不开和谐文化的支撑。

人们对和谐文化的上述认识是如何体现意识的能动作用的?

【答案】(1)和谐文化反映了人们对和谐社会的总体认识,说明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意识能够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和谐文化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文化源泉和精神动力,和谐文化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说明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3)和谐文化有利于促进人自身的心理和谐,说明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高考真题体验】

1、(2011·江苏单科T24)荀子说:“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这句话表明

A.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B.自然界先于人和人的意识而存在

C.自然界的事物是按自己的意志行事的     D.万事万物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2、(2011·江苏单科T26)传统的电影放映是播放电影拷贝胶片上的画面,银幕上人物几秒钟的静止实际是由放映机播放的数十张胶片上相同的画面形成的。该现象包含的哲理是

A.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B.机械运动是最基本的运动形式

C.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静止是物质具体形态的存在方式

3、(2011.浙江文综T27)每天都会有新的盐分进入海水,海水中也会有一些盐分进入海床沉积层。新注入的盐分数量与海水里跑掉的盐分数量互相抵消,海水的平均溶盐度保持稳定。这表明

①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②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③静止是一种特殊的运动        ④物质是运动的物质

A.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4、(2011·全国文综T30)农牧民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生态文明取得明显成效,得益于他们(   )

①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积极促进沙柳产业发展   

②尊重自然规律,完整地保护当地的自然面貌

③从该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发展沙柳种植业   

④发挥自觉能动性,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2010·江苏卷高考27)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

A.运动时无条件的、绝对的        B.世界万物是永恒发展的

C.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D.运动是离不开物质的

6、(2011.海南单科T17)“非洲屋脊”埃塞俄比亚自然条件恶劣,长期以来无人成功种植蔬菜。我国某农学专家坚信,粮食作物能生长的地方一定能种蔬菜。他在总结前人失败教训的基础上,采取收集雨水、提高土壤墒情、选择抗寒性较强的品种等措施,在埃塞俄比亚成功种植了大白菜、茄子、辣椒等蔬菜,创造了“里程碑式的”奇迹。他的成功从一个侧面表明

①意识活动的创造性是认识外部世界的重要条件    

②意识活动的能动性是改造外部世界的可靠保证

③尊重客观规律是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④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总是统一的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7、(2011·江苏单科T25)国库也叫做国家金库,一般以为只是放钱的库房。事实上,现代意义上的国库还可以看成是一个簿记系统,用来记录所有的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人们对国库的片面认识是

A.唯意志主义的        B.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C.人脑主观自生的       D.脱离客观存在的结果

8、(2011·天津文综T6)处于青春期的少年需要特别的关怀。有研究表明,许多处于青春期的少年往往会做出无所畏惧的大胆举动,是由于大脑产生一种恐惧记忆抑制效应,使孩子们对恐惧感“暂时性失忆”。这种大脑效应,会随着年龄增长及大脑进一步发育逐渐消失。这表明

A.意识是人脑的分泌物                 B.人脑是意识产生的源泉 

C.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D.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

9、(2011·新课标文综T22)医学临床实践表明,人的思维活动的灵活多变性与其大脑的“扣带前回”区域相关联,有人喜欢“钻牛角尖”往往与该区域的“换挡装置”出现故障有关,这进一步佐证了

①意识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是由人脑决定的  

②意识是人脑加工改造的产物,其本质是大脑的机能

③人脑是意识形成的物质基础            

④人脑是思维活动的生理基础

A. ①③     B. ②③     C. ②④     D.③④

10、(2011·重庆文综·T28)图5给我们的启示是

A.成功还是失败,取决于人的主观意识

B.改造主观世界是改造客观世界的基础

C.理性分析是指导实践走向成功的关键

D.客观条件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提供广阔余地

11、(2010·山东卷高考24)图7既可以看成正在对视的两个人,也可以看成一个酒杯。这表明

A.运动是客观事物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B.人们的认识结果是由认识的主题决定的

C.意识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是主动而有选择的

D.人们的认识活动可以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

文档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生活与哲学》

2013届高三政治一轮复习学案《生活与哲学》辩证唯物论(教师版)【高考考点集结】1.哲学的物质概念:(1)自然界的物质性(2)人类社会的物质性2.哲学的运动概念:(1)运动和物质的关系(2)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3.物质运动的规律:(1)规律的概念(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4.物质决定意识:(1)意识的起源(2)意识的生理基础(3)意识的内容与形式5.意识的能动作用:(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2)意识能动性的表现6.客观规律和意识的能动性作用:(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2)一切从实际出发,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