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江苏省南京市四校2012届高三12月月考 地理试题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19:55:57
文档

江苏省南京市四校2012届高三12月月考 地理试题

江苏省南京市四校2012届高三12月月考试题地理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l0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l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人口算术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可耕地面积之比。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下表回答1~2题。国家人口算术密度(人/km2)人口生理密度(人/km2)甲335乙30156丙703503丁
推荐度:
导读江苏省南京市四校2012届高三12月月考试题地理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l0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l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人口算术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可耕地面积之比。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下表回答1~2题。国家人口算术密度(人/km2)人口生理密度(人/km2)甲335乙30156丙703503丁
                                                          

江苏省南京市四校

2012届高三12月月考试题

地 理 试 题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l00分钟。

第I卷(选择题    共60分)

一、选择题(共60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l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人口算术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可耕地面积之比。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下表回答1~2题。

国家人口算术密度(人/km2)人口生理密度(人/km2)
335
30156
703503
313559
4321601
9101359
1.“地广人稀”但耕地资源缺少的国家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

2.耕地面积占国土面积1/2以上的国家是                    (    )

    A.甲    B.乙    C.戊    D.己

下图为我国某工作人员在南极长城站(62º12′S、58º57′W)或中山站(69º22′S、76º22′E)拍摄的太阳在一天中的运动轨迹示意图,图中太阳从左向右运动,并且是每两小时拍摄一次。读图回答3~4题。

3.照片拍摄地点位于科考站的        (    )

    A.东侧          B.西侧          C.南侧          D.北侧

4.当拍摄太阳在M位置的照片时,北京时间约为        (    )

    A.2时50分        B.14时50分        C.3时10分        D.15时10分

    下图是“三种陆地水体转化示意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P代表的水体可能是        (    )

    A.雨水            B.积雪          C.地下水              D.冰川水

6.箭头b、d代表的现象最集中出现的月份是        (    )

    A.1~2月           B.3~4月          C.6~7月        D.9~10月

气温年较差是一个地区最高月均温与最低月均温的差值。下图为世界各地气温年较差分布示意图(单位℃),图中虚线表示水稻种植的北限。读图完成7~9题。

7.对世界各地气温年较差分布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暖流流经的海区气温年较差小       B.气温年较差总是由赤道向两极递增

    C.热带沙漠地区气温年较差最大       D.赤道地区气温年较差最小

8.图中从甲到乙一线气温年较差变化快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    )

    A.季风气候的影响                   B.太阳高度角的年变化幅度大

    C.冷暖洋流的影响                   D.海陆位置和地形的共同影响

9.图中丙处是北半球水稻种植纬度最高的地区,产生这一现象的气候原因是(    )

    A.气温的年较差较大                 B.受季风影响,夏季高温多雨

    C.土壤肥沃,水源充足               D.濒临海洋,全年降水量大

    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进步的表现。据此回答10~11题。

10.下列现象中,与城市化进程有必然联系的是        (    )

    A.交通拥挤,住房紧张               B.绿地面积减少,环境污染加剧

    C.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               D.第三产业比重超过一、二产业

11.今后我国城市化的侧重点是        (    )

    A.扩大城市规模,积极建设新的开发区

    B.新增非农业人口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C.大城市的人口逐步向中小城市转移

    D.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推进小城市经济发展

    读世界部分地区环境问题分布图,回答12~14题

12.有关图中所反映的环境问题形成的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    )

    A.①沙漠边缘区气候干旱,风力作用强

    B.②当地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煤炭含硫量高

    C.③气候性显著,降水的季节变化大

    D.④地形起伏大、气候干旱、土质疏松

13.与图中②环境问题无关的污染物是        (    )

    A.工业排放的废气        B.家庭炉灶排放的废气

    C.汽车排放的废气        D.建筑工地扬尘

14.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值,其取值范围为0~90º。下图能反映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值(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值)随纬度分布规律的是(    )

浙闽赣三省交界处的江郎山地貌以“顶平、身陡、麓缓”为特征,许多成为重要的旅游区。下为与江郎山类似的地貌景观和江郎山附近地层分布图,读图完成15~16题。

15.构成江郎山地貌的岩石主要是        (    )

    A.花岗岩         B.玄武岩        C.大理岩        D.红色砂岩

16.江郎山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    )

    ①断层发育;②流水作用;③风力作用;④溶蚀作用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CO2排放量与产业结构、能源消耗量、能源消费构成、能源利用率等因素相关。法国是清洁能源利用率最高的国家之一,其74%的电力供应依赖核电。下为中、日、美、法四国2009年燃烧化石燃料排放二氧化碳的主要指标,阅读回答17~18题

中、日、美、法2009年燃烧化石燃料排放二氧化碳的主要指标表

GDP(万亿美元,2009年)

CO2排放量(百万吨)

14.8

6,963.8

5.2

7219.2

51342.7

2.5

550.3

17.表中甲~丁国依次是            (    )

    A.中国、日本、美国、法国             B.美国、中国、日本、法国

    C.美国、中国、法国、日本             D.中国、美国、日本、法国

18.2009年我国向世界做出承诺: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下列措施有助于实现该目标的有    (    )

①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     ②发展火电站,把煤转换成电能

    ③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④大力植树造林,绿化环境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全选对者得3分,其余情况均不得分。

    下图是60°N纬线亚欧上某月平均气温线状图,据此回答19~20题。

19.关于甲、乙、丙三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地气温最低,最主要原因是地势高

    B.乙地气温高,是受暖流及西风影响

    C.丙地气温较低,是因为阴天削弱太阳辐射

    D.乙地濒临海洋,甲地深居内陆

20.在正常情况下,图示月份(    )

    A.亚欧等温线向北凸出           B.此时是南极考察的黄金季节

    C.亚欧上受高压控制             D.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向东流动

    读下图为“南京长江大桥双向车速变化曲线图”,完成21~22题。

21.图中a、b两曲线            (    )

    A.a反映7-9时汽车流量较小,道路畅通

    B.a反映由江北向市区的车速变化

    C.b反映以上班活动为主的车速变化

    D.长江大桥一天中有两个高峰时段

22.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合理措施有        (    )

    A.在中心城区外围建设集生产、居住和服务功能为一体的城市新区

    B.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构建快速公交通道

    C.在中心城区外围大力建设以居住为主的卫星城

    D.严格控制私家车数增长,实施限行措施

    右图为世界某区域降水量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23~24题。

23.根据等值线规律推测,甲地等降水量线的数值可能是        (    )

    A.100mm       B.200mm       C.300 mm      D.400 mm

24.R河流全年水量都很丰沛,读图推测该河发源地        (    )

    A.蒸发量较小         B.地下储水量较大

    C.冬季温度较高         D.迎风坡降水充沛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离不开产业结构的优化与升级。同理,某一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也有赖于该产业内部不同行业的优化与升级。这种产业或行业的优化与升级有一定的规律,“雁行模式”是揭示这种规律的一种模型。它是指作为“雁头”的领先地区,在发展新型行业的同时,将本地区的传统行业逐步转移到“两翼”相对落后地区,实现“雁头”和“两翼”各自行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

我国东部某地区是国内综合实力较强,制造业较发达的区域。十多年来,甲市作为“雁头”,带动了作为“两翼”的乙市制造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读下表回答25~26题

    我国东部某地区制造业主导行业(比重高于6%)产值占制造业总产值比重变化

行业

层次产值比重(%)

甲市乙市
1998年

2006年

1998年

2006年

≥18通信
[15,18)

交通
[12,15)

纺织交通/通信

[9,12)

钢铁/通信/纺织

交通化学化学/钢铁

[6,9)

电气/化学

钢铁/电气

通信/电气

纺织/电气

    注:表中交通指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钢铁指钢铁工业;通信指通信设备制造业;电气指电气机械制造业;化学指化学工业;纺织指纺织工业。

25.如果某一主导行业比重在一个市下降,而在另一个市相同行业比重上升,反映了该行业发生了转移。读图判断,没有在甲、乙之间发生转移的工业部门有    (    )

    A.交通         B.钢铁          C.纺织          D.化学

26.行业的转移对两个城市经济的影响,说法正确的是    (    )

    A.促进了甲市产业结构的升级           B.使乙市产业发生衰退

    C.使甲、乙两市产业结构差异增大       D.使甲、乙产业结构趋于相似

第Ⅱ卷(选择题    共60分)

二、综合题:共计60分。

27.(10分)阅读以下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哥本哈根会议和坎昆会议上,世界上近200个国家的代表,就二氧化碳排放配额进行了多轮磋商,其中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态度有很大差异。

材料二  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二氧化碳排放量比较

    材料三   漫画“请你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材料四 “全球温度上升3℃后,亚洲不同区域靠雨水生长粮食产量的增减状况”示意图

    (1)哥本哈根和坎昆会议关注的全球性环境问题是  ▲  ,这一问题产生的人为原因是

    ▲ ,  ▲  。该环境问题对图示地区粮食生产的影响,其空间规律是  ▲  。(5分)

    (2)众多国家与会,就减排问题进行磋商,这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  ▲  原则。漫画反映的焦点是可持续发展中的  ▲  原则。(2分)

    (3)结合材料分析,为什么发达国家在减排中要承担更多的义务?  ▲  (3分)

28.(10分)读世界某区域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自然带的南北更替体现了自然环境  ▲  的分异规律。其中①表示  ▲  ,该地带出产优质葡萄,主要自然原因是  ▲  。该带气候的成因是  ▲  。(5分)

(2)1967年,阿斯旺大坝(图中B处)建成。以后的几十年中,A处的三角洲海岸不断后退,这是因为  ▲  。(2分)

    (3)图中甲气候区农业结构的特点是  ▲  ,该农业地域类型在欧洲西部广泛分布是因为  ▲  。(3分)

29.(13分)图示极地为中心区域某时海平面等压线分布,M为晨昏线。读图回答。

P

    (1)据图中信息判断,图示时期,我国东部大部分地区盛行风   ▲   (风向);这一天极圈的昼长约为   ▲   小时(取整数)。(2分)

    (2)图中N处火山喷发,图示时刻火山灰向   ▲   方向飘散。有人认为火山灰大量悬浮在z空中,会使全球气温降低,这主要是因为   ▲   ;但也有人认为会减少地球表面热量的散失,原因是   ▲   。(5分)

    (3)图示海区中的大洋环流总体上呈   ▲   时针向流动。(1分)

    (4)此后的时间,如果晨昏线M逐渐向极点靠近,则依气压带风带移动的一般规律,N地气压带的位置和强度变化的趋势是   ▲   ;P气压中心强度的变化趋势是   ▲  ,P气压中心强度变化的原因是   ▲   。(5分)

30.(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报道,中国海军舰艇编队从2008年起赴索马里海域(图中丙附近)护航。

    材料二  下为非洲及周边地区略图,图上标出了1月和7月的风向,右为非洲东部部分地区的地形和构造剖面示意图。

    材料三 图中东非地区的甲地,海拔1800米,下为该地1、7两个月的气温降水资料

A月

B月

气温(℃)

18.0

19.2

降水(mm)

58.3

242.3

    (1)据图分析,索马里海域(丙附近)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    (2分)

    (2)维多利亚湖盆的成因是    ▲    ,Edward湖盆的成因是    ▲    。(2分)

    (3)甲地处赤道附近,气温年较差很小,从天文角度分析,原因是   ▲   、   ▲   , B最可能是   ▲    (1、7月)的气温降水资料,判断的依据是   ▲    。(5分)

    (4)简要说明影响本区的7月份风向的形成原因  ▲  。(3分)

    (5)乙海区夏半年盛行离岸风使底层海水上泛,这对沿岸气候有何影响?  ▲  (2分)

31.(13分)分析和回答问题时,我们要正确理解图表资料的作用。下为我国某地近50年来荒漠化与人口、经济相关数据曲线图,读图完成以下要求:

    (1)读“土地荒漠化面积变化”曲线可以看出,该地区荒漠化得到有效控制、并出现逆转势头的时期是  ▲  。(1分)

    (2)读“人口结构的变化”图看出,该地区人口增长放慢始于  ▲  时期前后;城市化开始加速的时期是  ▲  。(2分)

    (3)读“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变化”图,我们看出。1960~1970年之间,粮食总产量逐步   ▲  ,原因可能是  ▲  。(2分)

    (4)从几幅图可以看出该地区在防治荒漠化中采取了哪些措施,以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口结构动态图:  ▲  。(4分)

    大农业结构与产值变化图:  ▲  。(2分)

    粮食播种面积产量变化图:  ▲  。(2分)

12345678910111213
CDABCCDDBCDAD
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
BDABCBDBCBDABBCABCDAD
27.

    (1)全球变暖  大量燃烧化石燃料  森林破坏  减产地区主要分布在低纬度,增产区域集中在中高纬度地区(5分)(2)共同性  公平性(2分)  (3)发达国家人均排放量远多于发展中国家;历史上发达国家累积排放量远多于发展中国家;图示地区发展中国家农业减产多(3分,任答两点)

28.

    (1)赤道向两极(1分)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1分)  夏季高温少雨,光照强,昼夜温差大(任两点)(2分)  西风与副高交替控制(1分)  (2)水库建设建设使河流泥沙在库区大量沉积,下游水流趋于平稳,输沙量下降(2分)   (3)乳畜业为主(1分)  海洋性气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长,城市众多市场需求量大(2分)

29.

    (1)西北(偏北)  8  (2)东北  灰尘反射太阳辐射增加,削弱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2分)  灰尘增加了大气逆辐射  (2分)  (3)逆   (4)北移并减弱(2分)  减弱(1分)  随着太阳直射点北移,海陆温差减小(2分)

30.

    (1)印度洋和大西洋便捷通道,我国与欧洲和非洲的重要海上要道(2分)   (2)岩层受挤压弯曲,形成向斜构造   岩层断裂下陷  (3)赤道地区太阳高度变化较小  全年昼夜等长  7  7月份该地盛行东南风,地处迎风坡,降水较多(2分)  (4)赤道低压北移,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发生偏转  (5)减温减湿

31.

(1)20世纪70年代   (2)20世纪70年代    20世纪70年代   (3)减少 压缩耕地面积  (4)采取了控制人口的措施;地区经济结构的变化,使二、三产业发展,减少了对土地的依赖(数量和城市化各2分)   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立了农林牧相结合的生产体系(2分)   提高单产,减少耕地面积(2分,各1分)

文档

江苏省南京市四校2012届高三12月月考 地理试题

江苏省南京市四校2012届高三12月月考试题地理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满分120分,考试时间l0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共6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l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人口算术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总面积之比,人口生理密度是一个国家的总人口与可耕地面积之比。根据所学知识分析下表回答1~2题。国家人口算术密度(人/km2)人口生理密度(人/km2)甲335乙30156丙703503丁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