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沂蒙红色历史文化-WORD文档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19:57:01
文档

沂蒙红色历史文化-WORD文档

沂蒙山自1938年春,苏鲁豫皖边区确定在鲁中创建以沂蒙山区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到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时间长达十一年多。抗日战争初期,、就特别看重山东沂蒙山区特殊战略地位,提出“派兵去山东”。将以原红军为核心改编的115师师部及一部分主力开赴沂蒙山,派遣大量军政干部,与山东抗日军民一起,共同开辟了沂蒙山抗日根据地。抗大第一分校,也辗转挺进沂蒙山,成为培养红色人才的摇篮。在党领导开创的十九块抗日根据地中,惟有以沂蒙山为中心的山东抗日根据地,是完整地
推荐度:
导读沂蒙山自1938年春,苏鲁豫皖边区确定在鲁中创建以沂蒙山区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到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时间长达十一年多。抗日战争初期,、就特别看重山东沂蒙山区特殊战略地位,提出“派兵去山东”。将以原红军为核心改编的115师师部及一部分主力开赴沂蒙山,派遣大量军政干部,与山东抗日军民一起,共同开辟了沂蒙山抗日根据地。抗大第一分校,也辗转挺进沂蒙山,成为培养红色人才的摇篮。在党领导开创的十九块抗日根据地中,惟有以沂蒙山为中心的山东抗日根据地,是完整地
           沂蒙山自1938年春,苏鲁豫皖边区确定在鲁中创建以沂蒙山区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到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时间长达十一年多。抗日战争初期,、就特别看重山东沂蒙山区特殊战略地位,提出“派兵去山东”。将以原红军为核心改编的115师师部及一部分主力开赴沂蒙山,派遣大量军政干部,与山东抗日军民一起,共同开辟了沂蒙山抗日根据地。抗大第一分校,也辗转挺进沂蒙山,成为培养红色人才的摇篮。在党领导开创的十九块抗日根据地中,惟有以沂蒙山为中心的山东抗日根据地,是完整地保持在原山东省的行政区域内,且战略地位最重要。国民也非常重视沂蒙山,把仅设的两个敌后战区之苏鲁战区,设在了沂蒙山。1939年夏到1943年底,日军对沂蒙山区发动重点进攻,进行千人以上的“扫荡”百余次,万人以上的二十九次。抗日战争爆发时,山东还没有党直接领导的一兵一卒,到抗日战争结束,山东八路军主力和基干武装已经发展到27万人,连八路军总司令部都不敢相信。                                             

 孟良崮战役

  战争时期,中国人民华东野战军在山东省蒙阴县东南孟良崮地区 ,对国 民 党军进行的山地进 

   

攻战役 。1947 年3月,军集中兵力对陕北和山东实施重点进攻。在山东战场,军集中了24个整编师共60个旅约45万人,由陆军总司令顾祝同在徐州设立前进指挥所统一指挥。其中用于第一线的兵力为17个师43个旅约20万人;以其精锐的整编第11、第74师和第五军为骨干编成 3 个兵团,成弧形向鲁中山区推进,企图迫使华东野战军主力与其决战或北渡黄河。 

  华东野战军曾多次定下歼灭军的决心 ,除4月下旬在泰安歼灭整编第72师主力外 ,均因其密集靠拢行动谨慎而未能实现。针对上述情况 ,指示:敌军密集不好打时,忍耐待机;一不要性急 ,二不要分兵,将主力集结于机动位置;只要主力在手,总有歼敌机会 。华东野战军指挥部遵照指示,于5月上旬调整部署 ,把主力后撤至莱芜、新泰以东地区隐蔽待机 。蒋介石、顾祝同得悉华东野战军主力撤退,即令3个兵团向博山、沂水一线疾进 。 

  担负右翼进攻任务的第一兵团司令官汤恩伯不待第二、第三兵团统一行动,即以整编第74师为骨干,在整编第25、第83师的配合下,于5月11日自垛庄、桃墟地区进攻坦埠 。 企图乘隙占领沂水至蒙阴公路,另以第七军及整编第48师北犯沂水,策应整编第74师作战;以整编第65师担任蒙阴防御。华东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陈毅、副司令员粟裕、副政治委员谭震林决心集中主力5个纵队东移 ,歼灭整编第 74师于坦埠以南、孟良崮以北山区。经过13、14日的猛烈攻击,15日形成了对整编第74师的四面包围。激战至16日上午,全歼整编第74师,师长张灵甫被击毙。此役,在军的主要进攻方向上给以迎头痛击,歼灭其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第74师等部 3.2万余人,震惊了军内部,鼓舞了军民的胜利信心,有力地配合了陕北和其他战场的作战

沂蒙红嫂

沂蒙红嫂是千千万万沂蒙山区妇女爱党爱军、无私奉献的群体形象。在战争年代,她们在中国党领导下,或投身队伍参加对敌作战;或奋战在支前一线,为战争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里撷取的只是众多红嫂中的几个突出代表。

明德英与刚入伍的孙子李守宏在一起。

 用乳汁救伤员的明德英 

  明德英,沂南县岸堤村人,两岁时因病致哑。1941年11月3日晚,一名八路军战士在与日伪军作战中身负重伤,跑到明德英家中,明德英急忙为他包扎伤口,在周围没有水源的情况下,毅然把自己的乳汁喂进小战士的口中。在她的精心照料下,八路军伤员终于康复并返回。1943年,明德英又从鬼子的林弹雨中抢救出了13岁的小八路庄新民。1955年,在上海工作的庄新民与明德英取得了联系。见面那天,庄新民在老人面前长跪不起!☆

祖秀莲和她当年抢救的八路军侦察排长郭伍士的合影。

  助子弟兵脱险的祖秀莲

  祖秀莲,沂水县桃棵子村人。1941年冬天,在日军大扫荡中,八路军侦察排长郭伍士身负重伤生命垂危,祖秀莲不畏艰险把他藏在一个石洞内,喂饭喂药,精心照顾,终于使他脱离了危险。郭伍士1947年复员后,毅然决定不回山西老家,来到沂水县与祖秀莲妈妈一起生活。

  1976年,祖秀莲光荣地加入中国党,当地群众称她为“战争年代的红嫂,建设时期的英雄”。☆

梁怀玉和丈夫刘玉明年轻时的合影。

  嫁给参军青年的梁怀玉

  梁怀玉,莒南县洙边村人。

  1944年抗日战争期间,急需补充兵员,动员参军任务很重。17岁的梁怀玉俊俏、聪慧,动员会上,她慷慨激昂地发言:“乡亲们,我们只有积极参军去前线,消灭鬼子,才能过上和平的日子,青年们当兵,不要担心找不到对象……谁第一个报名参军,我就嫁给谁!”会场上,一个叫刘玉明的小伙子第一个报了名。两人结婚后,梁怀玉在家拥军支前,料理家务,刘玉明在作战勇敢,多次立功。

在临沂地区的8年浴血奋战,沂蒙人民为抗日斗争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据不完全统计:八路军及地方抗日武装力量共伤亡110000余人(其中牺牲40000余人),人民群众被敌人杀害达200000余人,伤残600000余人,被抓走400000余人,(共计1350000余人)。

    牵制日军兵力60000余人,伪军100000余人,八路军和地方武装共作战40000余次,打死打伤和俘虏日伪军250000余人。缴获支200000余枝,火炮500余门。

    沂蒙军民在抗日战争中所付出的卓越贡献,将永垂不朽,千古流芳!!!

  

文档

沂蒙红色历史文化-WORD文档

沂蒙山自1938年春,苏鲁豫皖边区确定在鲁中创建以沂蒙山区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到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时间长达十一年多。抗日战争初期,、就特别看重山东沂蒙山区特殊战略地位,提出“派兵去山东”。将以原红军为核心改编的115师师部及一部分主力开赴沂蒙山,派遣大量军政干部,与山东抗日军民一起,共同开辟了沂蒙山抗日根据地。抗大第一分校,也辗转挺进沂蒙山,成为培养红色人才的摇篮。在党领导开创的十九块抗日根据地中,惟有以沂蒙山为中心的山东抗日根据地,是完整地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