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煤矿设备缺陷管理制度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20:00:28
文档

煤矿设备缺陷管理制度

设备缺陷管理制度时间:2007-09-2913:20来源:作者:点击:1086次设备缺陷管理制度1总则1. 1为加强设备缺陷管理和信息反馈与处理工作,提高设备健康水平,确保电网安全经济运行,特制定本制度。1.2设备缺陷从发现到消除,按程序形成闭环。各级生产人员和技术人员应按其职责对设备缺陷的发现和消除承担责任,经常深入现场了解设备状态,安排好消缺计划,采取得力措施,保证设备安全运行。1.3        设备缺陷实行计算机网络传递闭环管理,从缺陷的发现直到验收结束,均由各单位专责人以本人身份及
推荐度:
导读设备缺陷管理制度时间:2007-09-2913:20来源:作者:点击:1086次设备缺陷管理制度1总则1. 1为加强设备缺陷管理和信息反馈与处理工作,提高设备健康水平,确保电网安全经济运行,特制定本制度。1.2设备缺陷从发现到消除,按程序形成闭环。各级生产人员和技术人员应按其职责对设备缺陷的发现和消除承担责任,经常深入现场了解设备状态,安排好消缺计划,采取得力措施,保证设备安全运行。1.3        设备缺陷实行计算机网络传递闭环管理,从缺陷的发现直到验收结束,均由各单位专责人以本人身份及
设备缺陷管理制度

时间:2007-09-29 13:20来源: 作者: 点击: 1086次

   

  设备缺陷管理制度

1总则

1.  1为加强设备缺陷管理和信息反馈与处理工作,提高设备健康水平,确保电网安全经济运行,特制定本制度。

1.2设备缺陷从发现到消除,按程序形成闭环。各级生产人员和技术人员应按其职责对设备缺陷的发现和消除承担责任,经常深入现场了解设备状态,安排好消缺计划,采取得力措施,保证设备安全运行。

1.3         设备缺陷实行计算机网络传递闭环管理,从缺陷的发现直到验收结束,均由各单位专责人以本人身份及个人密码登录公司生产管理系统的流程管理系统进行填写、批转、处理回复、验收、结束等工作,一般情况下均不再使用缺陷卡进行人工传递

1.4         各生产单位应设立缺陷管理负责人,并建立相应管理台帐。

1.5         由生计部对缺陷管理工作进行考核。

2          设备缺陷分类

2.1   设备缺陷指运用中的输变电设备及建筑物发生异常,虽能在短期内继续使用,但对电网运行构成隐患和威胁,均称设备缺陷。

2.2     设备缺陷的分类及消除期限。

2.2.1   危急缺陷:直接威胁安全运行,若不及时处理,随时会造成设备或建筑物损坏,发生人身事故及设备停电事故。危急缺陷应于24小时内消除。

2.2.2   严重缺陷:严重威胁安全运行,暂可坚持运行,但在一定时间内不消除,可能造成设备损坏或发展成危急缺陷。严重缺陷应在7日内消除。

2.2.3   一般缺陷:对运行虽有影响,但尚能较长时间坚持运行者。一般缺陷可列入检修计划处理,年度消除率应在85%以上。

2.3     各类缺陷的定义是指当运行设备发生异常到设备损坏阶段衡量对设备安全运行危害程度的概念,一旦设备损坏退出运行,则该设备缺陷视为已消除,并在设备缺陷传递卡及缺陷记录上作记录,在做缺陷统计和分类时仍应计入该缺陷。

2.4   严重以上缺陷由本单位生技科确认,一般缺陷由设备运行班组认定。

3              缺陷管理职责

3.1   生技处是主网供电设备缺陷管理的职能管理部门,各生产单位生技科负责各单位设备缺陷管理工作,各单位运行班组、检修试验单位是发现、消除设备缺陷的直接责任者。

3.2   公司的设备缺陷管理,由总工程师负责领导,生技处运行专责人具体负责。生技处具体职责如下:

3.2.1   监督、督促生产各部门实施本制度,审批公司的缺陷消除计划和措施,经常了解主要设备存在的问题。

3.2.2   定期或不定期组织召开全公司危急和严重设备缺陷分析会,作为运行分析中必列的一项专题分析。

3.2.3   根据设备缺陷情况参与月度停电计划的平衡。

3.2.4    缺陷处理的各个环节,如出现分工不清,或需要协调时,由生技处负责协调和确定。

3.3各生产单位职责如下:

3.3.1     负责本单位所辖设备缺陷的传递、统计、消缺计划、检查和处理方案的实施。

3.3.3      负责生技处指定的消缺工作。

3.3.4      每月3日前将上月的危急严重缺陷明细报生技处,生技处认为必要的,有权要求其写出技术分析报告。对于一般性缺陷,列出发现及处理条次,如有遗留缺陷应注明未处理的原因。以上工作,统一记入变电运行月报表。

3.3.5      各生产单位生技科对缺陷管理和作业流程负全面责任,从发现缺陷、卡片传递、组织消除到台帐记录及报表进行全过程监控,做到缺陷发现及时,批转传递畅通,消缺保证质量。

3.3.6      遇有设备停电时,生技科应综合考虑其缺陷,组织全面消缺,务使设备送电后,无遗留缺陷。

3.4 运行、检修、保护、计量、远动班组职责:

3.4.1 运行人员应以高度责任心,按规程要求的巡视时间、路线及内容认真巡视检查所管辖的设备,了解和掌握设备运行状况,及时发现缺陷。按时上报缺陷月报,做好缺陷记录,负责将检修、保护、试验工作人员发现的缺陷记入缺陷记录本中,认真做好消缺验收工作,并对消缺质量做出评价。

3.4.2 检修人员在消缺工作中要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针对设备缺陷或薄弱环节,研究改进措施,提高检修工艺,重大设备事故和危急缺陷应认真检查,分析原因,制定对策防止重复性事故和危急缺陷的发生。缺陷处理后,应配合运行人员组织验收,并在设备技术档案上详细记录处理情况。

3.4.3保护、计量、远动在工作中应严格执行规章制度,发现二次设备缺陷时,应及时处理,并详细填写“设备缺陷传递卡”。

4                          设备缺陷管理流程

4.1         生技处不定期检查设备缺陷流程管理系统的使用情况,批转情况及缺陷流转情况,并对此进行考核。在每月的运行分析中要专列缺陷分析一项。

4.2         设备缺陷的发现及登记

4.2.1   运行人员发现缺陷后应立即汇报主值班员、技术员、站长,共同鉴定无误后,登录流程管理系统进行填写,并登记在“设备缺陷记录薄中”。

4.2.2     检修保护人员发现缺陷后,无论当时消除与否,都必须通知运行人员,共同鉴定后,由检修或保护人员登录流程管理系统进行填写。

4.2.3     试验人员发现的绝缘缺陷必须通知运行人员,无论当时消缺与否,由试验人员登录流程管理系统进行填写,传递至本单位生技科,并通知生技处。 

设备缺陷管理制度

时间:2007-09-29 13:20来源: 作者: 点击: 1087次

   

  

4.2.4     运行人员所发现的缺陷,如试验后发现的绝缘缺陷,则试验人员再次登录流程管理系统进行填写,方式如上条(同一设备两种缺陷)。

4.2.5     检修及试验当中发现的严重或危急缺陷,必须立即消除,否则不允许投运。

4.2.6     对于严重及危急性缺陷,应立即汇报本单位生技股及相应调度。在处理之前,调度、工区和变电站应分别制定防范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案。各单位生技股的缺陷管理负责人应12小时内将严重缺陷信息通知生技处相关人员,危急性缺陷应立即汇报生技处,根据缺陷可能造成的影响应汇报总工程师。

4.2.7         基层生技股与公司生技处之间的缺陷传递

4.3  基层生技科收到缺陷批转的提示后,属本工区维护的,应立即加注意见后批转至有关班组进行处理。检修班组消缺完毕,应及时将处理情况填写后流转至变电站,变电站验收后,将该缺陷流转流程结束。

4.3.2     不属于本工区维护的设备,属危急缺陷的应立即流转至生技处(同时应电话通知),进行批转处理。属严重缺陷亦应立即传递至有关检修维护单位处理。

4.3.3     相关单位接到设备缺陷处理的提示后,按照缺陷严重程度及检修维护班组,及时批转,并按规定做好消除缺陷的安排,缺陷消除后,检修维护班组回复本单位生技股,检修单位生技股回复设备运行单位生技股,运行单位生技股批转至变电站,变电站验收后,结束此流程。

5                     设备缺陷的处理及注销

5.1         利用设备停电检修之前,检修班组检查本班组所维护设备遗留的设备缺陷,如设备存在缺陷,应及时和工作票签发人取得联系,将消除缺陷的工作内容列入工作票的工作内容,在现场工作中认真消除缺陷,如有疑问应向运行人员询问。

5.2         处理设备缺陷工作结束后,检修负责人向当值值班长详细交代处理过程及结果,并做出有定性结论,然后一起对该设备进行验收。

5.3         设备停电检修处理缺陷后,如缺陷未消除,则检修人员应在设备缺陷流转意见栏内注明原因。如该设备停电检修后仍存在未注明原因的缺陷存在,则由运行人员负责。

6                  考核

6.1         本制度由生技处督促执行,考核对象时各生产单位,考核结果影响各单位年终综合评价。

6.2         下列内容计入考核:

6.2.1缺陷处理不及时;

6.2.2 遇有设备停电时,运行单位生技科未综合考虑其缺陷并通知处理,使设备送电时遗留缺陷;

6.2.3 一般性缺陷年度消缺率未达到85%;

6.2.4 巡检应发现的缺陷,发现不及时;

6.2.5 设备检修周期内,同一设备的同一缺陷重复发生;

6.2.6 运行人员对于消缺质量的评价;

6.2.7 缺陷处理未闭环;

6.2.8 缺陷管理混乱。

6.3         下列情况予以奖励:

6.3.1   严重或危急性缺陷发现及时,避免造成更大威胁;

6.3.2   缺陷分析每季评比一次,获优秀论文作者;

7                  其它

7.1           每年一月上旬各生产单位将本单位缺陷管理人员名单书面上报生技处,生技处汇总成“缺陷管理网”下发各单位。

7.2         各生产单位缺陷管理人每季进行缺陷分析,并于下季中旬报生技处。

7.3         每年一月底前将去年遗留缺陷整理上报生技处,以便编制年度消缺计划。 

文档

煤矿设备缺陷管理制度

设备缺陷管理制度时间:2007-09-2913:20来源:作者:点击:1086次设备缺陷管理制度1总则1. 1为加强设备缺陷管理和信息反馈与处理工作,提高设备健康水平,确保电网安全经济运行,特制定本制度。1.2设备缺陷从发现到消除,按程序形成闭环。各级生产人员和技术人员应按其职责对设备缺陷的发现和消除承担责任,经常深入现场了解设备状态,安排好消缺计划,采取得力措施,保证设备安全运行。1.3        设备缺陷实行计算机网络传递闭环管理,从缺陷的发现直到验收结束,均由各单位专责人以本人身份及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