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蜡烛燃烧 B.冰雪融化 C.汽油挥发 D.氧气液化
2.为了区别下列物质,选择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
A.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燃着的木条 B.水与双氧水——二氧化锰
C.空气和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D.硬水和软水——肥皂水
3.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发生森林火灾,《关于严禁在森林高火险区野外用火的通告》要求,严禁带火种上山林。下列图标属于“禁止带火种"图标的是
A. B. C. D.
4.下列各组混合物可用过滤和蒸发的方法分离的是
A.酒精和水 B.炭粉和氧化铜
C.高锰酸钾和钾 D.氯化钠和泥沙
5.下列粒子中属于阴离子的是
A. B. C. D.
6.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A B.B C.C D.D
7.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大量白雾
B.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C.镁条在空气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大量白烟
D.电解水实验中,连接电源负极的管内产生的气体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8.如图为大自然中的氧循环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氧循环过程中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B.物质燃烧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C.食物腐烂发生的是缓慢氧化反应
D..氧气能供给动植物呼吸,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9.用如图所示的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操作会使测定结果偏大的是 ( )
A.装置漏气
B.药匙中放入的红磷量不足
C.点燃红磷伸入瓶中时,没有立即塞紧瓶塞
D.红磷燃烧结束后,没等装置冷却就打开弹簧夹
10.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③属于同种元素 B.②④的化学性质相同
C.②的符号为Al+3 D.①③形成的化合物是MgF2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称为同素异形体,下列各组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______)
A.水和过氧化氢 B.红磷和白磷 C.氮气和液氮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2.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b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备和收集氧气,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填字母),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检验氧气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则收集氧气的合适时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F装置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3.暴雨过后的河水浑浊不堪,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经过以下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一中,加入的A物质是絮凝剂,该物质的名称是____;
(2)图一中操作①②③对应图二中的装置分别是(填序号)________,其中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所用试剂的名称为________;单一净化水程度最高的是________(写名称);
(3)图二中的装置(Ⅱ)从下端入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
(4)若经过操作①后,所得液体C中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写一点即可);要将浑浊的液体C变澄清还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经上述操作后,检验所得液体是硬水,生活中转化硬水的方法是_________。
14.经过学习,你一定掌握了相关气体的制备方法。现有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是_________ (用化学符号表达式表示)
(3)图中装置A有一处明显错误,请指出_________;改正后,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化学式NH3),同时生成氯化钙和水。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则可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为________。
(4)试着写出一种检验B装置气密性的方法_________。
(5)最近媒体报道油炸含有淀粉的食品会产生有毒的丙烯酰胺(化学式为C3H5NO),食用后有害健康。试计算(要求写出计算过程,否则扣分)
①丙烯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_________?
②丙烯酰胺中氢、氮、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多少_________?
③142g丙烯酰胺中所含碳元素的质量是多少_________?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15.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其化学式为C6H8O6,请计算。
(1)一个维生素C分子含有_____个原子。
(2)维生素C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
(3)维生素C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结果精确至0.1%)
16.渔民常用高能钙增氧补钙,主要成分是过氧化钙 CaO2。试计算:
(1)过氧化钙中钙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多少;
(2)多少克过氧化钙与 40g 碳酸钙含钙量相当?(写出计算过程)
参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A
【解题分析】
化学变化是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题目详解】
A、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冰雪融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正确;
C、汽油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正确;
D、氧气液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正确。故选A。
【题目点拨】
物理变化是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2、A
【解题分析】
A、氮气和二氧化碳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现象相同,不能使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故错误;
B、双氧水能够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能够快速产生氧气,而水不能,因此通过加入二氧化锰可以鉴别,故正确;
C、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空气不可以,现象不同,可以使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故正确;
D、硬水与肥皂水混合油有大量的浮渣产生,软水与肥皂水混合有泡沫产生,现象不同,可以使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故正确;
故选:A。
【题目点拨】
进行物质的鉴别,需要根据物质的性质差异进行,要求反应的现象不同。
3、C
【解题分析】
A.是禁止烟火的标志,故错误;
B.是禁止吸烟的标志,故错误;
C.是禁带火种的标志,故正确;
D.是禁止燃放烟花炮竹的标志,故错误。故选C。
4、D
【解题分析】
过滤适用于将难溶性固体与液体分离,蒸发适用于将可溶性固体也液体分离。
A. 酒精和水都是液体,不能用过滤和蒸发分离,选项错误;
B. 炭粉和氧化铜都是不溶性固体,不能用过滤和蒸发分离,选项错误;
C. 高锰酸钾和钾都是可溶性固体,不能用过滤和蒸发分离,选项错误;
D. 氯化钠和泥沙,加水溶解得固体泥沙和食盐水的混合物,过滤将泥沙除掉,然后将食盐水蒸发结晶即可得氯化钠,选项正确。
故选D。
5、C
【解题分析】
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阳离子中,质子数大于电子数;阴离子中,质子数小于电子数。
【题目详解】
A、核电荷数=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为阳离子,不符合题意;
B、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不符合题意;
C、核电荷数=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为阴离子,符合题意;
D、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7,为原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掌握根据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辨别微粒种类的方法。
6、B
【解题分析】
纯净物由一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多种分子构成。
【题目详解】
A、图示中含有一种分子,并且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单质,故A错误;B、图示中含有一种分子,并且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化合物,故B正确;C、图示中含有一种原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C错误;D、图示中含有两种分子,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故选B。
【题目点拨】
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根据物质的分子构成种类可以判断物质属于纯净物,还是属于混合物。
7、C
【解题分析】
A. 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是白雾,选项错误;
B. 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选项错误;
C. 镁条在空气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大量白烟,选项正确;
D. 电解水实验中,连接电源正极的管内产生的气体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选项错误,故选C。
【题目点拨】
1、烟与雾的区别:烟是固体小颗粒在空气中悬浮形成的现象;雾是小液滴在空气中漂浮形成的现象。红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白色粉末,能形成白烟。
2、电解水时,正、负两极玻璃管内生成的气体为正极氧气,负极氢气。
8、B
【解题分析】
物质燃烧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故B的说法是错误的,故选B。
9、C
【解题分析】
测定结果偏大的原因是:瓶内气压过低,气体过少。
【题目详解】
A、装置气密性不好,在冷却过程中有外界的空气进入瓶中,结果偏小,故选项错误;
B、红磷量不足,氧气没有完全消耗,结果偏小,故选项错误;
C、点燃红磷后燃烧匙深入瓶内集气瓶后的操作过于缓慢,导致瓶口附近的气体因受热膨胀而溢出集气瓶,实质等于瓶中空气质量的减少,气压减少,水倒吸得多了,故选项正确;
D、实验没有等到装置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由于瓶内气体温度偏高,气压偏大,会导致测量结果小,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0、D
【解题分析】
A、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粒子是质子数相同,②③的核内质子数不同,不属于同种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B、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②④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C、②质子数=13,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其离子符号为Al3+,故选项说法错误.D、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该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1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该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镁元素显+2价,氟元素显﹣1价,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F2,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1、B 氧气和臭氧等合理均可
【解题分析】
A、水和过氧化氢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同素异形体,故不符合题意;
B、红磷和白磷都是由磷元素组成的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故符合题意;
C、.氮气和液氮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是同一种单质,故不符合题意;
D、可补充为:氧气和臭氧。原因是氧气和臭氧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2、试管 集气瓶 A 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已收集满 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 检查装置气密性
【解题分析】
(1)仪器a是试管;仪器b是集气瓶。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备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检验氧气收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已集满。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则收集氧气的合适时机是当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开始收集。
(3)F装置是检查装置气密性的装置,目的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故答案为:
(1)试管;集气瓶;
(2)A;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已集满;当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
(3)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3、明矾 Ⅲ、Ⅱ、Ⅰ 活性炭 蒸馏 活性炭能充分吸收色素和异味 过滤时,漏斗内的液体超过滤纸边缘、滤纸破损等 再次过滤 煮沸
【解题分析】
(1)图一中,加入的A物质是絮凝剂,该物质的名称是明矾。
(2)图一中操作①②③是过滤、蒸发、蒸馏,图一中操作①②③对应图二中的装置分别是Ⅲ、Ⅱ、Ⅰ,其中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所用试剂的名称为活性炭;蒸馏使自来水变成纯水,故单一净化水程度最高的是蒸馏。
(3)图二中的装置(Ⅱ)从下端入水的目的是活性炭能充分吸收色素和异味。
(4)操作①是过滤,若经过操作①后,所得液体C中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过滤时,漏斗内的液体超过滤纸边缘、滤纸破损等;要将浑浊的液体C变澄清还要进行的操作是再次过滤。经上述操作后,检验所得液体是硬水,生活中转化硬水的方法是煮沸。
14、试管 长颈漏斗 KMnO4K2MnO4+MnO2+O2↑ 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试管内的导管伸的太长 AD 用弹簧夹夹紧右端的胶皮管,从长颈漏斗注入一定量的水,如果长颈漏斗内能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证明装置不漏气 1 5:14:2 72g
【解题分析】
(1)①的仪器名称是试管,②的仪器名称是长颈漏斗。故答案为试管;长颈漏斗;
(2)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符号表达式是:KMnO4K2MnO4+MnO2+O2↑;故答案为KMnO4K2MnO4+MnO2+O2↑;
(3)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制取气体时试管内的导管不能伸的太长,不利于气体的导出;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NH4Cl)和熟石灰两种固体的混合物制取氨气,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A,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故答案为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试管内的导管伸的太长;AD;
(4)检验B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用弹簧夹夹紧右端的胶皮管,从长颈漏斗注入一定量的水,如果长颈漏斗内能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证明装置不漏气。故答案为用弹簧夹夹紧右端的胶皮管,从长颈漏斗注入一定量的水,如果长颈漏斗内能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证明装置不漏气;
(5)①丙烯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3+1×5+2+14=1.
②丙烯酰胺中氢、氮、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5):(14×1):(2×1)=5:14:2.
③142g丙烯酰胺中所含碳元素的质量是:142g×=72g。
故填:1;5:14:2;72g。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15、20 3:4 40.9%。
【解题分析】
(1)根据维生素C化学式的含义,1个维生素C分子中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
(3)根据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题目详解】
(1)1个维生素C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的,所以每个维生素C分子有20个原子;
(2)维生素C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6×6)=3:4;
(3)维生素C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9%。
16、(1)5:4(2)28.8克
【解题分析】
(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可知过氧化钙中钙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40:(16×2)=5:4;故填:5:4。
(2)解:设过氧化钙的质量为x。
x=28.8g
答:28.8克过氧化钙与 40g 碳酸钙含钙量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