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24届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试题含答案解析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20:08:31
文档

2024届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4届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蜡烛燃烧B.冰雪融化C.汽油挥发D.氧气液化2.为了区别下列物质,选择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A.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燃着的木
推荐度:
导读2024届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蜡烛燃烧B.冰雪融化C.汽油挥发D.氧气液化2.为了区别下列物质,选择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A.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燃着的木
2024届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试题

注意事项

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

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

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蜡烛燃烧    B.冰雪融化    C.汽油挥发    D.氧气液化

2.为了区别下列物质,选择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

A.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燃着的木条    B.水与双氧水——二氧化锰

C.空气和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D.硬水和软水——肥皂水

3.2019年3月30日四川凉山发生森林火灾,《关于严禁在森林高火险区野外用火的通告》要求,严禁带火种上山林。下列图标属于“禁止带火种"图标的是

A.    B.    C.    D.

4.下列各组混合物可用过滤和蒸发的方法分离的是

A.酒精和水    B.炭粉和氧化铜

C.高锰酸钾和钾    D.氯化钠和泥沙

5.下列粒子中属于阴离子的是

A.    B.    C.    D.

6.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A    B.B    C.C    D.D

7.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大量白雾

B.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C.镁条在空气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大量白烟

D.电解水实验中,连接电源负极的管内产生的气体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8.如图为大自然中的氧循环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氧循环过程中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B.物质燃烧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C.食物腐烂发生的是缓慢氧化反应

D..氧气能供给动植物呼吸,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9.用如图所示的实验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操作会使测定结果偏大的是        (  )

A.装置漏气

B.药匙中放入的红磷量不足

C.点燃红磷伸入瓶中时,没有立即塞紧瓶塞

D.红磷燃烧结束后,没等装置冷却就打开弹簧夹

10.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②③属于同种元素    B.②④的化学性质相同

C.②的符号为Al+3    D.①③形成的化合物是MgF2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1.由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称为同素异形体,下列各组物质互为同素异形体的是(______) 

A.水和过氧化氢     B.红磷和白磷    C.氮气和液氮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2.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b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备和收集氧气,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填字母),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检验氧气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则收集氧气的合适时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F装置的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3.暴雨过后的河水浑浊不堪,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经过以下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实验过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图一中,加入的A物质是絮凝剂,该物质的名称是____;

(2)图一中操作①②③对应图二中的装置分别是(填序号)________,其中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所用试剂的名称为________;单一净化水程度最高的是________(写名称);

(3)图二中的装置(Ⅱ)从下端入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

(4)若经过操作①后,所得液体C中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写一点即可);要将浑浊的液体C变澄清还要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经上述操作后,检验所得液体是硬水,生活中转化硬水的方法是_________。

14.经过学习,你一定掌握了相关气体的制备方法。现有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是_________ (用化学符号表达式表示)

(3)图中装置A有一处明显错误,请指出_________;改正后,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的混合物来制取氨气(化学式NH3),同时生成氯化钙和水。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密度比空气小的气体,极易溶于水。则可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为________。

(4)试着写出一种检验B装置气密性的方法_________。

(5)最近媒体报道油炸含有淀粉的食品会产生有毒的丙烯酰胺(化学式为C3H5NO),食用后有害健康。试计算(要求写出计算过程,否则扣分)

①丙烯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_________?

②丙烯酰胺中氢、氮、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多少_________?

③142g丙烯酰胺中所含碳元素的质量是多少_________?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15.维生素C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其化学式为C6H8O6,请计算。

(1)一个维生素C分子含有_____个原子。

(2)维生素C中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

(3)维生素C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结果精确至0.1%)

16.渔民常用高能钙增氧补钙,主要成分是过氧化钙 CaO2。试计算: 

(1)过氧化钙中钙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多少; 

(2)多少克过氧化钙与 40g 碳酸钙含钙量相当?(写出计算过程)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

1、A

【解题分析】

化学变化是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题目详解】

A、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A正确;    

B、冰雪融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B不正确;    

C、汽油挥发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C不正确;    

D、氧气液化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D不正确。故选A。

【题目点拨】

物理变化是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2、A

【解题分析】

A、氮气和二氧化碳都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现象相同,不能使用燃着的木条鉴别氮气和二氧化碳,故错误;

B、双氧水能够在二氧化锰的作用下能够快速产生氧气,而水不能,因此通过加入二氧化锰可以鉴别,故正确;

C、氧气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空气不可以,现象不同,可以使用带火星的木条鉴别,故正确;

D、硬水与肥皂水混合油有大量的浮渣产生,软水与肥皂水混合有泡沫产生,现象不同,可以使用肥皂水鉴别硬水和软水,故正确;

故选:A。

【题目点拨】

进行物质的鉴别,需要根据物质的性质差异进行,要求反应的现象不同。

3、C

【解题分析】

A.是禁止烟火的标志,故错误;

B.是禁止吸烟的标志,故错误;

C.是禁带火种的标志,故正确;

D.是禁止燃放烟花炮竹的标志,故错误。故选C。

4、D

【解题分析】

过滤适用于将难溶性固体与液体分离,蒸发适用于将可溶性固体也液体分离。

A. 酒精和水都是液体,不能用过滤和蒸发分离,选项错误;

B. 炭粉和氧化铜都是不溶性固体,不能用过滤和蒸发分离,选项错误;

C. 高锰酸钾和钾都是可溶性固体,不能用过滤和蒸发分离,选项错误;

D. 氯化钠和泥沙,加水溶解得固体泥沙和食盐水的混合物,过滤将泥沙除掉,然后将食盐水蒸发结晶即可得氯化钠,选项正确。

故选D。

5、C

【解题分析】

原子中,质子数等于电子数;阳离子中,质子数大于电子数;阴离子中,质子数小于电子数。

【题目详解】

A、核电荷数=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为阳离子,不符合题意;

B、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不符合题意;

C、核电荷数=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为阴离子,符合题意;

D、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7,为原子,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点睛:掌握根据核电荷数、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的关系辨别微粒种类的方法。

6、B

【解题分析】

纯净物由一种分子构成,混合物由多种分子构成。

【题目详解】

A、图示中含有一种分子,并且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单质,故A错误;B、图示中含有一种分子,并且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化合物,故B正确;C、图示中含有一种原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C错误;D、图示中含有两种分子,属于混合物,故D错误。故选B。

【题目点拨】

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属于纯净物,根据物质的分子构成种类可以判断物质属于纯净物,还是属于混合物。

7、C

【解题分析】

A. 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不是白雾,选项错误;

B. 木炭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是实验结论不是实验现象,选项错误;

C. 镁条在空气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大量白烟,选项正确;

D. 电解水实验中,连接电源正极的管内产生的气体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选项错误,故选C。

【题目点拨】

1、烟与雾的区别:烟是固体小颗粒在空气中悬浮形成的现象;雾是小液滴在空气中漂浮形成的现象。红磷燃烧生成的五氧化二磷是白色粉末,能形成白烟。

2、电解水时,正、负两极玻璃管内生成的气体为正极氧气,负极氢气。

8、B

【解题分析】

物质燃烧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助燃性,不具有可燃性,故B的说法是错误的,故选B。

9、C

【解题分析】

测定结果偏大的原因是:瓶内气压过低,气体过少。

【题目详解】

A、装置气密性不好,在冷却过程中有外界的空气进入瓶中,结果偏小,故选项错误;

B、红磷量不足,氧气没有完全消耗,结果偏小,故选项错误;

C、点燃红磷后燃烧匙深入瓶内集气瓶后的操作过于缓慢,导致瓶口附近的气体因受热膨胀而溢出集气瓶,实质等于瓶中空气质量的减少,气压减少,水倒吸得多了,故选项正确;

D、实验没有等到装置冷却至室温就打开止水夹,由于瓶内气体温度偏高,气压偏大,会导致测量结果小,故选项错误。

故选C

10、D

【解题分析】

A、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同种元素的粒子是质子数相同,②③的核内质子数不同,不属于同种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B、决定元素化学性质的是最外层电子数,②④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化学性质不同,故选项说法错误.C、②质子数=13,核外电子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铝离子,其离子符号为Al3+,故选项说法错误.D、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2个电子而形成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阳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该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1个电子而形成1个单位负电荷的阴离子,化合价的数值等于离子所带电荷的数值,且符号一致,则该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镁元素显+2价,氟元素显﹣1价,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F2,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4分)

11、B    氧气和臭氧等合理均可    

【解题分析】

A、水和过氧化氢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不属于同素异形体,故不符合题意;

B、红磷和白磷都是由磷元素组成的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故符合题意;

C、.氮气和液氮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是同一种单质,故不符合题意;

D、可补充为:氧气和臭氧。原因是氧气和臭氧都是由氧元素组成的单质,属于同素异形体。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5分)

12、试管    集气瓶    A        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已收集满    当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开始收集    检查装置气密性    

【解题分析】

(1)仪器a是试管;仪器b是集气瓶。

(2)实验室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备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A;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检验氧气收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已集满。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则收集氧气的合适时机是当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开始收集。

(3)F装置是检查装置气密性的装置,目的是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故答案为:

(1)试管;集气瓶;

(2)A;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已集满;当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

(3)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8分)

13、明矾    Ⅲ、Ⅱ、Ⅰ    活性炭    蒸馏    活性炭能充分吸收色素和异味    过滤时,漏斗内的液体超过滤纸边缘、滤纸破损等    再次过滤    煮沸    

【解题分析】

(1)图一中,加入的A物质是絮凝剂,该物质的名称是明矾。

(2)图一中操作①②③是过滤、蒸发、蒸馏,图一中操作①②③对应图二中的装置分别是Ⅲ、Ⅱ、Ⅰ,其中除去水样中的色素和异味,所用试剂的名称为活性炭;蒸馏使自来水变成纯水,故单一净化水程度最高的是蒸馏。

(3)图二中的装置(Ⅱ)从下端入水的目的是活性炭能充分吸收色素和异味。

(4)操作①是过滤,若经过操作①后,所得液体C中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过滤时,漏斗内的液体超过滤纸边缘、滤纸破损等;要将浑浊的液体C变澄清还要进行的操作是再次过滤。经上述操作后,检验所得液体是硬水,生活中转化硬水的方法是煮沸。

14、试管    长颈漏斗    KMnO4K2MnO4+MnO2+O2↑    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试管内的导管伸的太长    AD    用弹簧夹夹紧右端的胶皮管,从长颈漏斗注入一定量的水,如果长颈漏斗内能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证明装置不漏气    1    5:14:2    72g    

【解题分析】

(1)①的仪器名称是试管,②的仪器名称是长颈漏斗。故答案为试管;长颈漏斗;

(2)高锰酸钾在加热条件下分解为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符号表达式是:KMnO4K2MnO4+MnO2+O2↑;故答案为KMnO4K2MnO4+MnO2+O2↑;

(3)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炸裂,制取气体时试管内的导管不能伸的太长,不利于气体的导出;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NH4Cl)和熟石灰两种固体的混合物制取氨气,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A,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小,所以可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

故答案为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试管内的导管伸的太长;AD;

(4)检验B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用弹簧夹夹紧右端的胶皮管,从长颈漏斗注入一定量的水,如果长颈漏斗内能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证明装置不漏气。故答案为用弹簧夹夹紧右端的胶皮管,从长颈漏斗注入一定量的水,如果长颈漏斗内能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证明装置不漏气;

(5)①丙烯酰胺的相对分子质量是12×3+1×5+2+14=1.

②丙烯酰胺中氢、氮、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1×5):(14×1):(2×1)=5:14:2.

③142g丙烯酰胺中所含碳元素的质量是:142g×=72g。

故填:1;5:14:2;72g。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3分)

15、20    3:4    40.9%。    

【解题分析】

(1)根据维生素C化学式的含义,1个维生素C分子中分子的构成进行分析;

(2)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

(3)根据元素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

【题目详解】

(1)1个维生素C分子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的,所以每个维生素C分子有20个原子;

(2)维生素C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6×6)=3:4;

(3)维生素C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9%。

16、(1)5:4(2)28.8克

【解题分析】

(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可知过氧化钙中钙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40:(16×2)=5:4;故填:5:4。

(2)解:设过氧化钙的质量为x。

x=28.8g

答:28.8克过氧化钙与 40g 碳酸钙含钙量相当。

文档

2024届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试题含答案解析

2024届福建省厦门第一中学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综合测试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分)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蜡烛燃烧B.冰雪融化C.汽油挥发D.氧气液化2.为了区别下列物质,选择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A.氮气和二氧化碳气体——燃着的木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