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物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简介
核物理专业筹建于1955年,1958年开始招生,属于基础性学科,其基础理论源于物理学。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力学、光学、电磁学、热学、原子物理学)、数学物理方法、理论力学、电动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量子力学、原子核物理、原子核物理实验方法、核电子学、加速器技术、核反应堆原理、核辐射防护等,主要为国家大型研究院所、核工业企业、高等院校培养人才。
二、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与目标
核物理专业致力于培养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计算机及与核科学有关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实验技能,具有将核技术应用于交叉学科及解决国民经济重大问题能力的专门人才。毕业生适合在科研院所、企业、高等学校从事核物理的研究工作,在核工业所属的厂矿企业从事产品研发、生产技术和辐射防护工作,也可从事机械、冶金、电力、核电、石油、煤炭、地质、农业、医学和环境保护等涉及核科学与技术应用领域的工作,也可以继续攻读原子核物理学、核技术应用或相关学科的硕士学位。
三、专业的基本要求
(一)思想政治和德育要求
1、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党,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2、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接受必要的军事训练;有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愿为人民和国家现代化建设服务。
3、热爱科学事业,养成良好学风,理论联系实际,具有艰苦求实,善于合作和勇于创新的精神。
4、具有良好思想道德修养和心理素质,遵纪守法。
(二)业务要求
要贯彻加强基础,重视应用的原则,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培养核物理专业人才。
1、较系统地掌握物理学、核物理学基本理论和知识,实验方法与技能。
2、受到良好的科学思维和科学实验的基本训练,掌握从事原子核物理研究与核技术应用工作所必需的技术基础和基本技能。
3、较好地掌握数学工具、电子技术与计算机技术,培养抽象思维、逻辑推理与分析能力,具有良好的从事应用工作的初步能力。
4、对原子核物理的新发展,核技术在理、工、农、医等领域的应用前景及最新技术有所了解。
5、初步掌握一门外国语言,能顺利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书刊,具备较好的听说能力,熟悉文献检索和其它获取科技信息的方法。
(三)体育要求
1、了解体育的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2、 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身心健康。
四、专业的学制与学分
(一)学制:本专业学制四年。
(二)学位:总学分174。其中必修课144学分,选修课30学分。完成本专业学业,并符合学校有关学位授予规定者,授予兰州大学理学学士学位。
五、专业主干课程、特色课程和精品课程
(一)专业主干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普通物理、数学物理方法、理论力学、电动力学、热力学与统计物理、量子力学、原子核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实验方法。
(二)特色课程:
原子核物理、原子核物理实验、加速器原理、反应堆原理。
(三)精品课程:
原子核物理(省级精品课程、国家级双语课程)
原子物理(省级精品课程)
六、课程体系结构与学时学分分配表
(总学分174,必修144学分 选修30学分)
课程类别 | 课程性质 | 学分 | 占总学分比例 | 学时 | 占总学时比例 |
公共基础课 | 必修 | 34 | 20﹪ | 684 | 19﹪ |
专业基础课 | 必修 | 67 | 38﹪ | 1440 | 39﹪ |
专业课 | 必修 | 31 | 18﹪ | 774 | 21﹪ |
选修 | 20 | 11﹪ | 360 | 10﹪ | |
通识选修课 | 选修 | 10 | 6﹪ | 180 | 5﹪ |
课外活动和实践环节 | 必修 | 12 | 7﹪ | 216 | 6﹪ |
合 计 | 174 | 3654 |
公共基础课学时学分分配表
序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分 | 学时总数 | 开课学期 |
1 |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 3 | 54 | 1 |
2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 2 | 36 | 2 |
3 |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 3 | 54 | 3 |
4 | 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 4 | 72 | 4、5 |
5 | 形势与 | 1 | ||
6 | 大学英语(1、2、3、4) | 12 | 216 | 1、2、3、4 |
7 | 体育(1、2、3、4) | 4 | 144 | 1、2、3、4 |
8 | 大学信息技术基础及实验 | 3 | 54+18 | 1 |
9 | 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 | 2 | 36 | 2 |
学分小计 | 34 | 684 |
序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分 | 学时总数 | 开课学期 |
1 | 兰大导读 | 1 | 18 | 1 |
2 | 高等数学(1、2) | 11 | 198 | 1、2 |
3 | 线性代数 | 4 | 72 | 1 |
4 | 力学 | 4 | 72 | 1 |
5 | 分子物理学 | 3 | 54 | 2 |
6 | 电磁学 | 4 | 72 | 2 |
7 | 光学 | 4 | 72 | 3 |
8 | 理论力学 | 3 | 54 | 3 |
9 | 数学物理方法 | 4 | 72 | 3 |
10 | 电动力学 | 4 | 72 | 4 |
11 | 原子物理学 | 4 | 72 | 4 |
12 | 量子力学 | 4 | 72 | 5 |
13 | 热力学统计物理学 | 4 | 72 | 5 |
14 | 普通物理实验(力热、光学、电磁) | 9 | 324 | 2、3、4 |
15 | 近代物理实验(1、2) | 4 | 144 | 5、6 |
学分小计 | 67 | 1440 |
序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分 | 学时总数 | 开课学期 |
1 |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 3 | 54 | 3 |
2 | 电子学基础及实验 | 4+3 | 72+108 | 4、5 |
3 | 核电子学及实验 | 4+2 | 72+72 | 5 |
4 | 原子核物理学 | 4 | 72 | 6 |
5 | 核物理实验方法 | 4 | 72 | 6 |
6 | 核探测实验 | 3 | 108 | 6 |
7 | 核物理实验 | 4 | 144 | 7 |
学分小计 | 31 | 774 |
序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分 | 学时总数 | 开课学期 |
1 | C语言及程序设计 | 3 | 54 | 2 |
2 | 工程制图 | 3 | 54 | 4 |
3 | 微机原理及实验 | 3+1 | 54+36 | 5 |
4 | 离子束分析 | 3 | 54 | 6 |
5 | 计算物理 | 4 | 72 | 6 |
6 | 电力电子技术及实验 | 3+2 | 54+72 | 5、6 |
7 | 核数据获取与处理 | 3 | 54 | 6 |
8 | 剂量防护 | 3 | 54 | 6 |
9 | 相对论导论 | 3 | 54 | 6 |
10 | 粒子物理 | 3 | 54 | 7 |
11 | 高等量子力学 | 3 | 54 | 7 |
12 | 量子场论 | 3 | 54 | 7 |
13 | 专业外语 | 2 | 36 | 7 |
14 | 加速器原理 | 3 | 54 | 7 |
15 | 反应堆工程导论 | 3 | 54 | 7 |
16 | 固体物理学 | 3 | 54 | 7 |
17 | 专业创新性实验 | 3 | 108 | 7、8 |
学分小计 | 54 | 972 |
序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分 | 学时总数 | 开课学期 |
1 | 大学语文 | 3 | 54 | 1 |
学分小计 | 3 | 54 |
序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分 | 学时总数 | 开课学期 |
1 | 军事训练与军事理论 | 1 | 18 | 1 |
2 | 生产劳动 | 1 | 18 | |
3 |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 | 2 | 36 | |
4 | 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 | 8 | 144 | 7、8 |
学分小计 | 12 | 2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