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作业文件 | 码头面施工作业指导书 | 开始实施日期 | |
版本号:1 | |||
编号: | |||
第1页共7页 |
修改号 | 生效日期 | 修改页次 | 修 改 理 由 |
修改号 | 编写 | 审核 | 会签 | 批准 | 批准日期 |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本局水工工程码头混凝土面层、预制混凝土块铺砌面层的施工。
2参照文件
2.1《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JTJ268-96
2.2《水运工程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JTJ269-96
2.3《港口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J221-98
3 职责和权限
3.1施工技术主管负责对作业人员做好技术、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文明施工口头和书面交底工作,并组织实施过程的监视和测量。
3.2质检、机务、安全等部门负责对实施的监督检查。
3.3施工现场的所有作业人员,严格按照规范标准、设计要求进行施工,遵守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等有关规定。
4 实施要求
4.1码头面施工
4.1.1现浇混凝土面层施工流程:
4.1.2预制混凝土块铺砌面层施工流程:
4.1.3施工准备
施工前,主管技术员对参加施工作业的有关人员按QI7-1《施工技术、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交底指导书》进行施工交底。
4.1.4测量放样
a根据设计图纸和施工方案,在图上设定放样格网线及各点桩点标高。
b采用有效的经检定合格的测量仪器。
C临水作业时要穿戴救生衣物,注意观察周边环境选择安全地点站定操作。
d测量班现场放样格网控制桩,桩身上标明设计标高。
e 根据设计排水坡向放样标高点。
f定出预埋件的位置,并按标高要求将预埋件预先固定好。
4.2现浇砼码头面层施工
4.2.1结合面凿毛、结合面清理
a按规范要求对码头面层砼结合面进行处理,凿除老砼表面的软弱层,凿毛时,不得使老砼层粗骨料松动。凿毛产生的砼渣要及时清理干净,并运到指定的收集地点。
b在钢筋绑扎前将砼结合面表面砼渣及松动部分应清理干净。
c操作人员应配戴防护眼镜、口罩和手套,以防止粉尘入眼、口及擦伤手部。
4.2.2钢筋加工、绑扎
a钢筋的品种、规格、技术性能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b 钢筋的接头采用闪光对焊时,按照QI7-22《对焊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实施,接头处不得有横向裂纹,卡具处钢筋不得有明显烧伤;采用电弧焊时焊缝表面要平整,不得有明显凹陷、焊瘤,接头处不得有横向裂纹,咬边深度不应大于0.5mm。
c 钢筋接头搭接焊和帮条焊的焊缝长度:单面焊焊缝长度不少于10倍的钢筋直径、双面焊的焊缝长度不少于5倍钢筋直径。
d 在同一断面受力钢筋接头面积占受力钢筋总截面面积采用焊接接头的非预应力筋在受拉区不宜大于50%,预应力筋不宜超过25%;采用绑扎接头的受压区不得大于50%,受拉区不得超过25%。
e钢筋保护层垫块的厚度和强度要符合规范、设计和工艺的要求,垫块与钢筋应绑扎牢固。
f绑扎钢筋规格、类别、根数、直径、间距要符合设计,
g钢筋绑扎验收标准见JTJ221-98《港口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9.4:钢筋骨架长度尺寸允许偏差+5mm,-15mm;钢筋骨架宽度尺寸允许偏差+5mm,-10mm;钢筋保护层允许偏差+10mm,-5mm;浪溅区+10mm,-0mm。
h钢筋焊接作业人员应持证上岗,操作人员在钢筋加工、绑扎操作过程中,避免钢筋、铁钉、铁件等碰伤、扎伤,在临水边沿作业时要按规定穿着救生衣。
i本工作场所的废物(钢筋头、杂物件等)要及时清理,合理堆放。
j钢筋加工、绑扎好后应分类堆放整齐,并做好标识。
k焊割作业时,乙炔瓶与氧气瓶的安全距离不少于5m,乙炔瓶与明火距离不少于10 m,乙炔瓶必须装回火装置。电焊作业时,焊机的初、次级线须有防护罩、保护接地。
4.2.3模板安装
a码头面层浇砼用的模板可以用木模或组合钢模板。
b模板及支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
c模板表面应清理干净并均匀涂刷脱模剂,涂刷脱模剂时并防止洒落地面造成环境污染或污染钢筋和砼结合面。
d模板拼缝应平顺严密,选用适当形式的止浆措施,防止漏浆。
g模板验收标准见JTJ221-98《港口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表8.1.8:前沿线允许偏差10mm;标高允许偏差±10mm; 预埋件、预留孔位置允许偏差10mm。
f模板安装时要有专人指挥,并严格按操作规程实施,以防止模板碰伤人,防止人员跌水。
4.2.4混凝土浇筑
现浇码头面层砼按QI7-11《混凝土浇筑作业指导书》的有关要求进行。
b经处理后的砼表面应清理干净并用水湿润(但不能有积水),浇注新砼时,垂直缝应刷一层净水泥浆,水平缝应铺一层厚为1~2cm的水泥砂浆,如有漏浆要及时清理干净。
c 注意天气情况,做好防晒、防雨等措施。
d 防止砼离析,均匀摊铺砼,为保证边角质量,边角处要铺足砼。
e 振捣时首先用平板振捣器振捣密实,然后在砼板带上用钢滚筒人工反复滚动找平,此时表面如有高低不平,用人工及时挖填平整,做到表面原浆压实抹光,坡顺面平。
f振捣时捣器不能空振、不能碰到钢筋、模板,以防止产生噪声影响。
g当砼泌水量较大时,应排除其水分,采用真空脱水的工艺,可增加密实度,减少裂缝见《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9.5节。吸出的污水应用筒装置,运至近处污水排放沟倒放。
h做好初抹和二次抹面,坚持原浆抹面,可采用抹光机抹面,严禁在振捣后的砼面上撒干水泥粉抹面。
4.2.5养护
a为保护砼有适宜的硬化条件,防止发生不正常收缩,采用边抹面边采取有效方法确保养护质量。避免失水,出现边角裂缝。
b 根据实际情况分别采用覆盖潮湿养护、蓄水养护及喷洒养护剂养护,用水养护时尽可能做到节约用水,喷洒养护剂时要防止喷洒到水中,以免污染周边水质。覆盖潮湿养护的覆盖物处理按QP8-24《废弃物管理控制程序》执行。
c 养护用水宜采用淡水,潮湿养护时间按《水运工程混凝土施工规范》7.4节规定,使用硅酸盐、普通硅酸盐水泥时其潮湿养护时间不少于10天;使用矿碴、火山灰质和粉煤灰硅酸盐水泥时,其潮湿养护时间不少于15天。
d养护应有详细记录。
4.2.5码头面层验收标准见JTJ221-98《港口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表21.1.9:
a顶面标高允许偏差:高桩码头控制于±15mm,重力式码头控制于±20mm。
b平整度允许偏差为6mm。
c相邻板块顶面高差允许偏差为5mm。
d板块分割线纵缝允许偏差为10mm,横缝允许偏差为15mm。
4.3预制混凝土块铺砌码头面层施工
施工准备、测量放样按4.1.3、4.1.4条款。
4.3.1基层施工
a填料的物理力学指标应符合规范要求,基层回填砂分层撒水振冲密实,当采用回填土时,填料应分层压实,每层填土虚铺厚度对人力夯实的不宜大于0.2m,对于机械夯实或碾压的不宜大于0.4m。
b 灰土基层严格按配合比配料拌和均匀,掌握好松铺厚度及最佳含水量,当灰土夯压(或碾压)的厚度大于150~200mm时,应分层进行夯压(或碾压)。
c 水泥稳定土基层需按配合比配料拌和均匀,经压实后及时潮湿养护,养护期间封闭交通,以免造成表面松散和龟裂。
d 碎石底层分层厚度一般控制在150~180mm之内,用压路机碾压密实,压前严格控制平整度。
e汽车运灰土、砂、石材料及倒放过程应慢速运行,以防止扬尘污染。
f垫层与基层验收标准见JTJ221-98《港口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20.1节。
4.3.2测量放样
a根据图纸设计、施工程序和图上设定放样格网线及各点桩点标高。
b根据现场放样格网控制桩点标高。
c对基层回填、碾压、密实过程进行测量控制。
e恢复格网控制桩,并根据设计排水坡向放样加密标高点。
f平整场地、现浇回填稳定层测量控制。
g采用龙门板方法,精密放样面层砼块安装线和设计标高。
h测量复查安装后面层,及时纠正,确保线条平顺,坡面平整。
4.3.3 联锁块铺砌
a砼块运至现场后,根据铺砌作业面大小定量分堆堆存,避免二次倒运。
b联锁块与基层之间的砂应采用中、粗砂,含泥量不得大于3%,含水量宜为4%-8%。
c垫砂应均布地松铺在基层顶面上,其上不得行车和站人,按坡度要求挂线、用木杠刮平、整平后铺筑联锁块。施工时的松铺厚度应经试验确定,确保联锁块面层经振压的垫砂厚度与设计值相符。
d联铺块面层分段分区拉线控制铺筑,分段长度和分区边线宜为5m,应从下坡向坡脊方向人字形铺筑,铺时,手拿联锁块,轻轻放平,用胶皮锤或木锤轻轻敲打至正位。
e不足块的交接处宜用切割块镶嵌或现浇强度等级不小于C25的细石砼浇筑。
f块体铺筑好后用强力振动器或小型振动压路机在其顶面压2-3遍,但对铺面施工自由边1m宽范围内不得振压。
g块体经振压后,块体间的接缝用含水小于2%的中细砂填实,施工时,扫砂和振实交替进行2-3遍至砂全部充实,多余的砂打扫干净并运到指定点。
4.3.4四角块、六角块铺砌
a整平层要平整均匀。
b分段分区进行控制,控制线长为10m。铺筑块体要稳固、平面平顺,与其它交接处不足整块的用强度等级相同的细石砼填筑。
4.3.5铺砌预制砼块面层验收标准见JTJ221-98《港口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表21.4.6:
a标高允许偏差为±20mm。
b 平整度允许偏差控制于10mm(联锁块为5mm)。
c 相邻块项面高差允许偏差为5mm(联锁块为3mm)。
d 砌缝最大宽度允许偏差不大于15mm(联锁不大于5mm)。
e砌缝顺直允许偏差为10mm。
4.4施工现场用电按QI7-32《.施工现场安全用电作业指导书》实施。
4.5临水区域设置防护栏,树立安全警示标志。
4.6夜间作业必须配备足够的照明。
4.7所有进场的作业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穿有明显标识的工作服,穿好工作鞋、
工作手套等防护工具,在临水区域作业的人员要穿好救生衣等防护用具。
4.8干拌稳定土类材料、整平、铺砌、扫砂等作业人员应戴好口罩,站在顺风口,避免砂尘、水泥灰尘进入呼吸道。
5相关支持性文件
5.1 QP8-24《废弃物管理控制程序》
5.2 QI7-1《施工技术、环境、职业健康安全交底指导书》
5.3 QI7-11《混凝土浇筑作业指导书》
5.4 QI7-22《对焊作业指导书》
5.5 QI7-32.《施工现场安全用电作业指导书》
6记录
6.1结构材料检验报告
6.2钢筋预埋件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6.3分项工程质量评定表。
6.4混凝土养护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