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现代汉语上复习资料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20:06:08
文档

现代汉语上复习资料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随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从结构上说,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现代汉民族共同语:雅言(先秦)通语(汉代起)官话(明代)国语(辛亥后)现代汉语民族的共同语是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汉民族共同语。现代汉语方言: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或地方方言,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又叫地域变体,它不是于民族语言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七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方
推荐度:
导读语言:是社会的产物随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从结构上说,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现代汉民族共同语:雅言(先秦)通语(汉代起)官话(明代)国语(辛亥后)现代汉语民族的共同语是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汉民族共同语。现代汉语方言: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或地方方言,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又叫地域变体,它不是于民族语言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七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方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随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从结构上说,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

现代汉民族共同语: 雅言(先秦)   通语(汉代起)    官话(明代)    国语(辛亥后) 

    现代汉语民族的共同语是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汉民族共同语。

现代汉语方言: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或地方方言,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又叫地域变体,它不是于民族语言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

七大方言区:北方方言、 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 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

方言与方言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上。

现代汉语的特点 

 (一)语音方面的特点

 1.没有复辅音

  复辅音,指两个或者三个辅音连在一起的情况,如英语“study”、“act”中,“st”、“ct”都是复辅音。汉语音节中没有类似复辅音。像“zhuáng”这类音节中的“zh”“ng”是两个字母表示一个音素,不是复辅音。

  2.元音占优势

  汉语中,元音占优势,元音在音节中可以多到连续3个(iào ),至少也必须有一个。而辅音却可以没有。元音多,意味着乐音多。元音占优势,乐音成分多,使汉语具有音乐的美质。

   3.有声调

  声调一是用来区别意义(“依依”、“疑义”、“奕奕”等)

  二是其抑扬起伏尤如五线谱上的乐音,使汉语在表达不同意义的同时,呈现出乐音的旋律。

(二)词汇方面的特点

   1.词形较短,单音节语素多

    本/书/突出/的/特点/是/以/日常/真实/的/话语/作/审美/对象/,立论/的/言语/、对话/资料/全部/取/自/真/人/的/真实/话语/,而/不/用/文艺/作品/中/的/人物/对话。

2.双音节词占优势 

       词由单音节向双音节发展,呈现出汉语表意越来越精密的发展趋势。

“父----父亲”、“生----学生” 、‘月----月亮、木----木头、目----眼睛” 

“悦----高兴、喜悦”,“谋----谋求、谋划、谋取”,“护----爱护、保护、拥护、庇护、辩护、防护、监护、救护、看护、偏护、守护、袒护、维护、卫护、掩护、养护” 

3.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构成新词 

词根+词根 :国家、人民、、雪白、月亮

词根+词缀(词头):石头、胖子、画儿

词缀(词头)+词根:第二、阿姨、老虎

词缀(词头)+词根+词缀(词头):老婆子、老张头

现代汉语规范化 

    现代汉语规范化指的是确立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明确的一致的标准,并用这种标准去消除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存在的分歧。

 现代汉语规范化的标准:

   以北京语音为标准,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

现代汉语课的内容和任务

  绪论 对现代汉语及这本课程的总说明

  语音 讲述现代汉语的声音系统

  文字 讲述记录汉语的书面符号系统

  词汇 讲述现代汉语的词汇系统

  语法 讲述现代汉语的组织规划系统

  修辞 讲述现代汉语调整修饰语言的规律系统

语音的性质:物理性质、生理性质和社会性质  

(一)语音的物理性质 

  语音是声音的一种,声音是物理现象,具有物理属性。

   四个要素:音高、音强、音长、音色

音高:声音的高低。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频率。频率高,音就高,反之音就低。音高在汉语里构成声调。声调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如:骑士 气势 七十 其实 启示 妻室 乞食

音强: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强弱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大小,振幅大小又决定于振力的大小,即振力大,振幅宽,音就强,反之音就弱。

音强在汉语里构成轻重音。轻音主要表现在轻声词上。此外,语句中的重音也属音强的现象。

  如: 先生xiānsheng  休息xiūxi  玻璃bōli

姑娘gūniang  清楚qīngchu 家伙jiāhuo

句重音:小王喜欢写诗。(重音不同,含义相异)。

如:小王喜欢写诗。(不是小张。)

 小王喜欢写诗。(谁说不喜欢。)

 小王喜欢写诗。(不是读诗。) 

 小王喜欢写诗。(不是写小说等。)

音长:声音的长短。声音的长短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持续时间的久暂。发音体振动时间长,音就长,反之则短。

在普通话里,音长也体现在轻声词与非轻声词上。即轻声词的轻声音节读得短些,非轻声词读得长些。如:“东西”dōngxi的“西xi”比“东西两面”的“西”xī读得短,此外,音长在汉语里可以表示不同的语气和情态。

如: 去↘(陈述肯定语气时,读得快,短) 

  去↘(拉长说时,则表现不耐烦等的情况) 

音色:声音的特色,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形式。发音体振动的形式由三个因素构成:发音体、发音方法、共鸣器。联系到人的发音上,发音体——声带;发音方法又分为元音、辅音的方法。 

物理属性: 音高:声音的高低。和频率成正比 ;音强:声音的强弱。和振幅成正比 

音长:声音的长短。和振动的时间成正比 ;音色:声音的特色(发音体不同 、发音方法不同 、发音时共鸣器形状不同 )

社会属性(语音的本质属性):语音和意义之间是约定俗成的关系 ;语音具有系统性

语言是社会现象,作为语言的物质外壳,语音也是一种社会现象。

语言是人类的交际工具,表达情感,传递信息。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来的具有一定意义的用来进行社会交际的声音。语言的作用和功能决定其本质属性是社会性。

  第一,语音的表意作用是社会赋予的,如果社会没有赋予一个音的表意作用,这个音就没有存在的价值。因此,人类语言的语音都是有其价值而存在的。   

  第二,语音与语义的联系是社会约定俗成的。

     声音与语义本 来没有必然的联系,用什么声音代表什么意义,是全社会成员约定俗成的。

音素、元音、辅音

 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如:hao(好),一个音节可分成三个音素。普通话里,一个音节可有一个音素,如:a(啊);也可有两个音素,如:ga(古);有三个音素,如:kai(开)、 zhang(张) ;最多四个音素,如:lián(连)、还有如:chuang(窗)。 

 从音色角度划分,根据音素性质的不同分为元音和辅音:

 元音:发音时气流振动声带冲出口腔、咽头时不受阻碍的音。如a e o u等。

 辅音:发音时气流冲出口腔、咽头时受到阻碍而形成的音。如b p m f d k zh ch s等。

元音和辅音的发音方法:元音的发音主要取决于口腔的形式,即舌位的高低、舌位的前后、圆唇不圆唇等。可分为舌面元音和舌尖元音两大类,共有10个元音: a o e i u ü ê —— 舌面元音    -i []  -i []  er[] ——舌尖元音

 辅音的不同发音主要由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决定:

 发音部位: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部位;

 发音方法:发音时形成阻碍和克服阻碍的方式。      P29页的辅音声母总表

元音、辅音与声母、韵母是两对不同性质的语音学术语。元音、辅音是从音素本身性质来说的术语;声母韵母则是从音素在音节结构中所处的位置来说的术语。因此不能把声母等同于辅音,韵母等同于元音,况且,辅音除了充当声母以外,还可以做韵母的韵尾,韵母里面也不全是元音,还包括辅音。

汉语拼音方案

  (一)汉语拼音方案——记录普通话语音的工具。于1958年2月1日第一届全国五次会议批准通过的。用的是国际通用的拉丁字母,是一个比较完善的记录汉语语音系统的拼音方案。

 (二)汉语拼音方案的内容(教材P24-25)

     1、字母表:共有26个拉丁字母。

     2、声母表:共有21个声母。

     3、韵母表:35个韵母,4个特殊韵母。

     4、声调符号:四个声调。

     5、隔音符号:“’”。

声母表: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hi  chi  shi  r  z  c  s   y   w

  第一,表中21个字母代表了普通话21个声母。

  第二,声母读音有本音和呼读音,呼读音是本音顺着口形加上一个陪衬音的结果,目的在于听得清楚,念声母的呼读音时,陪衬音应念得轻而且短

汉语拼音方案与普通话音素:方案字母共26个,普通话语音音素32个(辅音22个,元音10个),所以字母少于音素,如果一个字母记录一个音素,字母符号显然不够。方案采取了一些方法弥补方法。办法如下:

  1、一音一符:元音 a o e i u   辅音 b p m f d t n l g k h j q x z c s r

 2、加符号: e——ê u——ü           

  3、 兼代:I   i[i]     -i[ ]      -i[ ]

 4、字母组合:

 元音 er       辅音 zh ch sh ng 

 此外,“Y W”作为大写字母,置于音节之前,有时发音,有时不发音,有区分音节界限的作用。“V”普通话里不用,只用来拼写外来语、少数民族语言和方。

声母的发音部位

 从阻碍气流的部位看,22个辅音涉及到七个受阻部位。它们是: 

 双 唇  b  p  m  唇齿   f   舌尖中  d  t  n  l    舌 根  g k ng  h 

 舌 面  j  q  x    舌尖后  zh  ch  sh r    舌尖前  z  c  s

清音:声带不颤动    浊音:声带颤动。m, n, l, r

韵母的结构:韵头、韵腹、韵尾,三者的轻重长短并不一致。

韵头:韵腹前面的元音,又叫介音,因介于声母和韵腹之间。只有i u ü 三个元音可充当。 

韵尾:韵腹后的元音或辅音。由i  u (o)两个元音和鼻辅音n ng 充当。

韵母的分类按结构分:

可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观察元音:第一,舌位的高低;第二,舌位的前后;第三,圆唇不圆唇

复元音韵母的发音特点是从一个元音的发音状况快速向另一个元音的发音状况过渡,舌位的高低前后、口腔的开闭、唇形的圆展是逐渐变动的。 复韵母的几个元音之间响度和清晰度并不同等。 

押韵和韵辙  押韵又叫压韵,指的是韵文中某些句子的末尾用上同 “韵” 的字。押韵的 “韵”与 “韵母”不完全相同。凡韵腹相同或者相近的(如果有韵尾,韵尾也要相同),都属于同一个“韵”。 戏曲界习惯把戏曲唱词中的“韵”叫做“辙”,合辙也就是押韵的意思。

声调  声调是音节结构中不可缺少的成分,有区别意义作用。

古今调类的比较  

一部分着重理解古今调类演变中的三句话:平分阴阳   浊上归去   入派三声           1、平分阴阳: 指古代平声声调的字因为声母的清浊不同分化为今天的阴平和阳平两个调类。      

其中古代平声中的清声母字变为今天的阴平调,而浊声母字变为今天的阳平调。

2、浊上归去:古上声中的字,其中清声母字和次浊声母字今天仍然读上声,而全浊声母字变为了今天的去声。

3、入派三声:古入声字在各地方言里,无论保存或演变,都很有规律。指古代入声字在普通话里的演变规律不强。古入声字在今天普通话里读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都有,而今天的阴阳上去回到古代就是平上去三声所以叫做“入派三声”。以上三句话可用下图表示:

音节一般由声母、韵母、声调三个构成要素,如果把韵母内的韵头、韵腹、韵尾算上的话,共有五个部分。当然,有些音节只有两个、三个、四个部分,因没有韵头,或韵尾,或声母。

 汉语音节结构的特点:1、音节最多可以有四个音素,最少一个音素。  2、每个音节都有元音,从一个到三个,一个的是韵腹;两个的是韵头和韵腹,或韵腹和韵尾;三个的都有。

 3、有的音节没有辅音。有辅音的位置固定,或在开头,或在结尾,没有两个辅音连续排列

隔音符号“’”的使用      以ɑ o e开头的零声母音节连结在其他音节后面,为了避免混淆音节界限,用隔音符号“’”隔开,例如:企鹅 qǐ’é   档案 dàng’àn

省写:包括拼写中有的音素的省略和附加符号的省略。

1.iou 、uei 、uen的省写:   前拼声母时,中间元音省略 

2.ü上两点的省略:    ü与声母j、q、x相拼时,ü上两点省略 

3.ê的省写:     ê与i、ü构成复韵母时,ê省写,写作ie  üe。

分词连写和移行 

1.分词连写就是以语法词为单位    双音节词或多音节词要实行连写。词与词之间要分写。

Pǔtōnɡhuà  shǐ  jiàoshī de   zhíyè  yǔyán.

普通话       是    教师    的   职业   语言.

2.移行是指一个多音节词在一行末尾写不完时,需要移到下一行写。移行时要移整个音节,并且在没有写完的词后面加上连接号(短横“-”)。 

Wěidàzǔɡuó shānhé zhuànɡ 

-lì 

伟大祖国山河壮丽。

变调 (一)上声的变调

1、上声+上声——阳平+上声(即上上相连前变阳):   勇敢 yǒnggǎn ——yónggǎn

 展览馆 zhǎnlǎnguǎn ——zhánlánguǎn     小老虎 xiǎolǎohǔ——xiáoláohǔ     

2、上声+非上声(阴、阳、去) 半上(21)+非上声

 北京 běijīng ——běijīng (即前面一个音节读21下降调,下同。)

 北国 běiguó ——běiguó     北上 běishàng——běishàng 

 (二)“一”和“不”的变调    

“一”和“不”这两个字,单念时,“一”读 阴平,“不” 读去声。在语流中也产生音变。变化规律如下:

1、在去声前变读为阳平

 一致、一阵、一切、一块、一定、一向     不但、不利、不会、不必、不用、不去。

2、在非去声前读去声

一杯、一天、一直、一年、一早、一起。  不听、不通、不理、不凡、不满、不朽。

3、夹在词语中读轻声

看一看、想一想、等一等、试一试。       会不会、去不去、好不好、高不高。

(三)形容词重叠式的变调     形容词重叠式的变调主要有三种。其变化规律一般是:

1、AA式(一般不变,如“红红的”)但当AA式加儿化尾时,重叠的第二个音节多变阴

平调。如:好好儿的  早早儿的  慢慢儿的

2、ABB式(B音节不是阴平调的变阴平调)绿油油 沉甸甸 慢腾腾

3、AABB式(第二个A读轻声,BB读阴平)     漂漂亮亮 结结实实 马马虎虎

轻声引起音节的变化

(1)声母方面 轻声可以使音节中不送气的清塞音和清塞擦音浊化。如:

 嘴巴[ba]     锅巴[ba]        哑巴[ba]  爹爹[die]    弟弟[di]  五个[ge]     桌子[dz]

(2)韵母方面 轻声可以使一些韵母松弛而改变或丢失。如:

 棉花[xu]   回来[lei]    地下[ia]    帽子[dz]     豆腐[f]    意思[s]

儿化   用汉语拼音表示儿化韵,只需在原来的音节之后加一个字母“r”。例如:

花儿huār,鸟儿niǎor ,根儿 gēnr。 

1、韵母或韵尾音素是a、o 、e、ê、u的,韵母直接加r,卷舌。如:

红花儿 huār    在哪儿nǎr    山坡儿pōr   粉末儿 mòr    方格儿gér    台阶儿 jiēr

腰鼓儿 gǔr     打球儿 qiúr

2、韵尾是i、n的(除in、ün外),丢掉韵尾,主要元音卷舌。如:           

 小孩儿 hár    糖块儿kuàr    刀背儿 bèr   土堆儿 dūr    竹竿儿 gār                  一点儿 diǎr       小本儿 běr    烟卷儿 juǎr                                  

3、韵母是in、ün的,丢掉韵尾,加er。如: 官印儿 yèr 花裙儿 quér

4、韵母是i、ü的,加er。如:玩意儿yèr 有趣儿 quèr

5、韵母是舌尖元音的,韵母变作er。如:瓜子儿zěr 大事儿 shèr

6、韵尾是ng的,丢韵尾,韵腹鼻化(即发音时口腔、鼻腔同时共鸣,称作“鼻化音”,用~表示),并卷舌。如:药方儿 fār     小凳儿dèr    天窗儿 chuār    小熊儿 xiór    

7、韵母是in的,丢掉韵尾n,加卷舌er,再鼻化。如: 电影儿 yěr 水瓶儿 pier

“啊”的变读   用在句尾的语气词“啊”,由于受到前面一个音节末尾音素的影响,常常发生音变现象。例如:“他、坡、歌、夜、雨”后的啊,变读为呀”;“舞”后的啊变读为“哇”;n后的啊变读为“哪”;后鼻音后面的啊要变读为“nga”;“知”后的啊变读为“ra”;“资”后

的啊变读为“[za]”。 

文字的性质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与语言比较,有两点不同:

1、 语言第一性 文字第二性

唐代孔颖达在《<尚书·序>正义》说到:“言者,意之,书者,言之记”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起辅助作用,语言诉诸于听觉,记录下来可交流,不记录下来也可交流,更多的是不记录。语言使用比文字更多,是更重要的交际工具。但是,文字又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它能把语言内容记下来,扩大交际范围,对积累和保存人类文化起了很大作用。故汉语是语言和文字并重的完整的系统。

文字是世界上唯一的仅存的表意文字。

*汉字的特点

(1)汉字是方块形体的文字。      从书写形式看,拼音文字每个字母只用直线和曲线构成,形体简单。汉字则不同,它呈方块形,可以分为笔画、部件(偏旁)、整字三个层次。组合样式十分丰富。形体负载着较多的文化因素,必然增加学习的负担

(2)汉字是语素文字(音义结合体)

从汉字记录语音单位来看,汉字记录的是音节,即一个汉字代表一个音节。由于字形上表义,往往一个音节对应几个甚至十几个汉字(yi:义亿忆议艺异抑佚役邑疫译绎易诣羿益翼谊意……),有的汉字又对应好几个音节(塞:sāi、sài、sè。着:zhāo、zhuó、zháo、zhe)。

(3) 汉字记录汉语没有分词连写的规则 

(4)汉字有较强的超时空性

汉字的地位

1.汉字是世界历史上最悠久的一种文字。它为汉民族保存了无比丰富的文化遗产,为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汉字是中国的通用文字。

3.汉字是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文字。过去汉字曾被东亚和东南亚一些民族或国家(如朝鲜、日本、越南)长期使用,在东亚和东南亚形成了汉字文化圈,现在除中国外,使用汉字的国家还有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世界上使用汉字的人口约有12亿。

汉字字体演变的阶段   粗略地讲,汉字字体可以划分为两个大阶段。如下:

古文字阶段 (甲骨文 金文 篆书) 今文字阶段(隶书 楷书) (草书、行书是辅助性字体。)

甲骨文(象形字):商代,公元前1300-1100年间的通行字体。是王室占卜时用的刻在龟甲骨上的文字。

特点:字的大小不一,线条纤细,棱角鲜明,字形瘦削挺拔,结构未定型,方向可变,偏旁、点数不定。

篆书

大篆:广义的大篆指先秦所有的文字,狭义的大篆指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文字。

小篆: 秦代,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即进行文字改革,把之前的大篆简化后推行到全国,这种经过整理的文字就是小篆。

隶书  隶书分秦隶和汉隶两种。 秦代就有,汉代成为正式字体。

特点和意义:笔画趋于平直,增添了波势和挑法,字形渐成扁方形。

隶变:用点、横、竖、撇、捺等笔画转写篆书所发生的变化叫做“隶变”。

隶变的意义:⑴ 使汉字进一步变成纯粹符号性质的文字,同时也是汉字由繁趋简的演变现象。使形体发生了一次大变化。

⑵ 隶书之前的古汉字具有图形意味,而隶书是由笔画组成,是真正的书写阶段。隶书之前是古文字时代,隶书之后是今文字时代,隶书是古今汉字的分水岭。

汉字的发展过程:   甲骨文(商代)—— 金文(周代)—— 小篆(秦代)—— 隶书(汉代)—— 楷书(魏晋)——— 草书(汉代)—— 行书(东汉末)—— 简化字(建国后)

汉字的结构     

 一、结构单位

现行汉字的结构单位有两级:一是笔画,二是偏旁。

笔画是构成汉字的最小单位,偏旁则是构成汉字的预制件。

(一)笔画

1、笔画:构成汉字的各种点和线,分为单一笔画和复合笔画。

2、汉字的基本笔画:汉字的基本笔画历史上被称为“永”字八法。现代则定为五种(横、竖、撇、点、折) 

汉字的构造方式: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

形旁和声旁的部位

左形右声  河  谈  挑   捂         右形左声   切  劲  攻  战

上形下声  芳  竿  宇   露         下形上声   型  袋  架  警

外形内声  囤  阁  匣   裹         内形外声   问  闻  瓣  辩

特殊位置的形声字:疆、旗、荆、颖、修。

汉字改革涉及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简化字,二是拼音化。

汉字的标准化    在对现行汉字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整理的基础上,对汉字进行定量、定形、定音、定序,这项工作叫做汉字的标准化。

(一)定量   规定现代汉语的用字数量。

(二)定形   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标准字形。   整理异体字    整理异体词

(三)定音   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标准读音。

(四)定序   规定现代汉语用字的排列顺序。

整理异体字的三个原则    从俗(哲——喆)   从简(栖——棲)   书写方便(群——羣)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是一种语言里所有的(或特定范围的)词和固定短语的总和。又叫语汇。

词汇单位:语素——词——短语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语素的作用:构词,是构词单位

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

例:“灯”是一个语素,“dēng”→“照明或做其它用途的发光的器具”(“马虎”也是一个语素,“mǎhu”→“不认真”)现代汉语绝大多是单音节:“人”、“土”、“山”、“农”、“河”;双音节:“葡萄、犹豫、参差”;多音节:“尼古丁、迪斯科、乌鲁木齐”。

**自由和不自由:能成词或组合的语素是自由语素;如:人  大  小  多  少  芙蓉等。          

不能成词只能组合的语素是不自由语素。如:的  把  吗  还  等。 

民、人民、民生、民族     言——言语、言论、无言

以上两种语素组成新词时表示词的基本意义成为该词的词根

确定语素的方法是(1)有无意义,包括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2)能否替换或切分

词是句中最小的、能够运用的语言单位。词由语素构成,是比词高一级的语言单位。自由语素本身是词,半自由语素和不自由语素都不能成词

短语是词与词的语法组合。短语能够运用,但不是“最小的”能够运用的单位。

词的结构   (一)构成要素 

词根:词中表示基本意义的语素。

词缀:加在词根上面表示附加意义的语素。

词的结构类型   

1.单纯词

A.联绵词:参差 仿佛 伶俐 崎岖 尴尬 (双声)

          窈窕 望洋 犹豫 烂漫 翩跹 (叠韵)  狼狈 狼藉 芙蓉 鸳鸯 蛤蚧 (其他)

B.叠音词:猩猩 潺潺 哗哗 依依 霏霏

C.音译词:可乐 保龄 迷你 咖啡 盘尼西林 伊妹儿

D.象声词:叮当 哗啦 扑通 滴答 喀嚓  轰隆 

2.合成词

A.复合式 

联合型:道路     领导    喜悦     变换    骨肉     领袖    矛盾     反正

偏正型:电视     小说    厨房     教室    瓦解     狐疑    雪白     笔直

补充型:提高     改正    延长     推广    马匹     纸张    支     船只 

动宾型:司令     管家    投资     达标    理发     站岗    避讳     挂钩

主谓型:地震     胆寒    心虚     海啸    霜降    自动     月亮     肉麻

B.重叠式   哥哥 姐姐 姨姨 婶婶 仅仅 偏偏 恰恰 

c.附加式   词缀+词根:老虎 老鹰 老外 老鼠 老乡;  阿姨  阿三 阿毛

                     第一  第三 第五     小张 小李  小陈 

三个以上语素构成的合成词,不只一层次。

例如: 翘翘板:“翘翘”修饰“板”,“翘翘”重叠。图示如下:

    翘    翘    板

   重    叠

说明书:“说明”修饰“书”,“明”补充“说”,图示如下:

                     说    明    书

                     偏         正

                      补     充

老虎钳:“老虎”修饰“钳”,“老”附在“虎”的前面,图示如下:

             老    虎    钳

               偏      正

             附    加

无产阶级化:“化”附加在“无产阶级”后,“无产”、修饰“阶级”。

“无产”是动宾型,“阶级”是联合型。图示如下:

        无    产    阶    级    化

           附                       加

           偏                 正

           动     宾   联     合

词义的性质  

(一)词义的概括性  词义摈弃了对象的个体特征,着意突出其共同而本质的特征

(二)词义的模糊性  词义的模糊性主要指词义的界限不清楚。词义的模糊性源于客观事物的模糊性和人们思维的模糊性

(四)词义的民族性  词义与民族的文化传统、思维方式、心理特征紧密相关。词义的理性意义和附加色彩显示出民族性。

(五)词义的历史性  词义是个历史范畴,受社会生活、思想意识、内部调整等因素的影响。词义要发生若干的变化。

色彩义(不考形象色彩)

词的形象色彩往往在文学作品中得到充分的表现

古代的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现代的如:“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鲁迅《药》

义项   词的理性意义的分项说明

(1)本义是文献记载的词的最初意义。

 一个多义词的几个义项中,最原始最古老的那个义项就是本义,即词的本来意义,这是相对于引申义而言的。

本义=基本义:口——人或动物进饮食的器官

本义只存于古代汉语:

牢——饲养牲畜的圈(成语 “亡羊补牢” )    兵—— “短兵相接”。

走—— “跑”(本义),“奔走相告”“走马观花”。

(2)基本义

基本义是词在现代最常用的意义。如“走” ——“步行”

注意:本义和基本义是两个相同的概念吗? 

(3)转义(引申义)    引申义从本义或基本义发展而来  

“菜”——蔬菜(本义和基本义),    ——经过烹调的蔬菜、蛋品、鱼肉等副食品(引申义) (4)比喻义

形成:A.从本义或基本义产生的。       “傀儡”:本——指“木偶戏里的木头人”,

引——“比喻受人操纵的人或组织(多用于政治方面)”。

“后台”:本——都是“剧场中在舞台后面的部分” 引——“比喻在背后操纵、支持的人或集团”。

B.进一步从引申义发展出来的。

“网”:   本/基本义——“用绳线等结成的捕鱼捉鸟的器具”。

一般引——用网捕捉”  比喻义 ——“像网似的笼罩着”,如“眼里网着红丝”。

比喻义和比喻的区别    比喻义=/=由比喻手法而临时产生的修辞义不同。

比喻义已成为多义词中固定的引申义,即使离开了一定的语境仍保留该义,记录在词典中。而比喻手法产生的修辞义则是临时的,离开了那个语境,该义就消失了。如:近视、结晶、帽子   后台、傀儡、包袱         都有比喻义,都是固定义。

同音词的作用      构成谐音的双关语和歇后语。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踏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树上qí个猴,地上一个猴,一共几个猴?   (小品《卖拐》)

孔夫子搬家—净是书(输)     韭菜拌豆腐—一青(清)二白

注意:应该把同音词和同形词区分开

同形词是书写形体相同的词,它可以是同音词,也可以不是同音词。

分析下列词是多义词还是同音词

语义场是通过不同词之间的对比,根据它们词义的共同特点或关系划分出来的类。

语义场的种类     1. 类属义场    2. 顺序义场     3. 关系义场

语义场的民族性   不同语言的语义不是一一对应的。与不同语言的词相联系的概念不完全一致,同一概念在不同语言中有的用词或相当于词的单位来表达,有的则必须用短语来表达。如“同属直系亲属”汉语    哥哥   弟弟   姐姐    妹妹

英语eleder    yourger    eleder      younge     brother      brother   sister             

词汇:           基本词汇    一般词汇     熟语     

一般词汇    定义: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汇   特点:不具有全民性   稳固性差  构词能力弱

一般词汇:  新造词   古语词   方言词   外来词    社会习惯语

基本词汇    定义:最常用、最必需、最明确       特点:全民性、稳固性、能产性

根词:具有很强构词能力的基本词                词根:合成词中的实语素。

一般词汇与基本词汇的关系     1.派生关系     2.转化关系

        

                            

           

文档

现代汉语上复习资料

语言:是社会的产物随社会的产生而产生,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从结构上说,语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现代汉民族共同语:雅言(先秦)通语(汉代起)官话(明代)国语(辛亥后)现代汉语民族的共同语是普通话: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汉民族共同语。现代汉语方言:汉语方言俗称地方话或地方方言,只通行于一定的地域,又叫地域变体,它不是于民族语言之外的另一种语言,而只是局部地区使用的语言。七大方言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粤方言方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