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22年广东省新高考地理试卷和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20:07:08
文档

2022年广东省新高考地理试卷和答案

2022年广东省新高考地理试卷和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交通是城市间要素流动的重要载体,不同的交通流模式能够反映出城市间的相互联系状况。有学者基于G省2019年9月的日平均车流量数据信息,提出了该省高速公路交通流三种模式(如图)。据此完成1~2题。1.这三种模式中,对一般城市向区域中心城市要素集聚起促进作用()A.最大的是甲模式B.最大的是乙模式C.最大的是丙模式D.三种模式一样大2.从丙模式判断,各区域中心城市之间存
推荐度:
导读2022年广东省新高考地理试卷和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交通是城市间要素流动的重要载体,不同的交通流模式能够反映出城市间的相互联系状况。有学者基于G省2019年9月的日平均车流量数据信息,提出了该省高速公路交通流三种模式(如图)。据此完成1~2题。1.这三种模式中,对一般城市向区域中心城市要素集聚起促进作用()A.最大的是甲模式B.最大的是乙模式C.最大的是丙模式D.三种模式一样大2.从丙模式判断,各区域中心城市之间存
2022年广东省新高考地理试卷和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交通是城市间要素流动的重要载体,不同的交通流模式能够反映出城市间的相互联系状况。有学者基于G省2019年9月的日平均车流量数据信息,提出了该省高速公路交通流三种模式(如图)。据此完成1~2题。

1.这三种模式中,对一般城市向区域中心城市要素集聚起促进作用(  )

A.最大的是甲模式    B.最大的是乙模式    

C.最大的是丙模式    D.三种模式一样大

2.从丙模式判断,各区域中心城市之间存在(  )

A.职能一致性    B.区域均衡性    C.空间封闭性    D.等级差异性

河床纵剖面是指由河源至河口的河床最低点的连线剖面。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帕隆藏布江某段河床纵剖面呈阶梯状形态;近几十年来,在该河段有湖泊发育。如图示意该段河床纵剖面形态。据此完成3~4题。

3.第Ⅰ段河床纵剖面阶梯状形态形成的自然原因是(  )

A.地质构造差异抬升    B.河流的阶段性下切    

C.原始河床地形差异    D.滑坡、泥石流作用

4.在第Ⅱ段河床,纵剖面①→②→③的发育过程反映该段河床(  )

A.淤积大于侵蚀    B.侵蚀大于淤积    

C.侵蚀﹣淤积平衡    D.持续不断侵蚀

汞是一种易挥发的重金属元素,大气汞主要以气态形式存在。南岭周边省区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分布区。在南岭国家森林公园某山顶附近监测得知,该地大气汞含量日变化明显,最高值在午后出现;秋冬季比夏春季大气汞含量高且变幅大。据此完成5~6题。

5.导致该地大气汞含量在午后出现最高值的原因是午后(  )

①对流雨多发

②谷风环流较强

③植被蒸腾较弱

④地面蒸发旺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该地秋冬季比夏春季大气汞含量变幅大,原因可能是秋冬季(  )

A.土壤汞排放量更多    B.南下冷空气更频繁    

C.准静止锋更加强盛    D.植被的覆盖度更低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将我国3名航天员顺利送入距离地表约400km的中国空间站。2022年4月16日,航天员安全返回地球。据此完成7~8题。

7.符合航天员驻留期间空间站绕太阳运动角速度大小变化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8.驻留期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塔与广州市区广州塔两地每天正午太阳高度的差值(  )

A.先变大后变小    B.先变小后变大    

C.持续不断变大    D.始终保持不变

某研究统计了50°N以北地区1979﹣2016年发生的所有气旋,并将中心气压值最低的前5%的气旋定义为超强气旋。如图示意该地区1979﹣2016年超强气旋总频数空间分布。据此完成9~10题。

9.影响图中北大西洋地区超强气旋生成的气压带、风带主要是(  )

①副极地低气压带

②副热带高气压带

③极地东风带

④盛行西风带

⑤东北信风带

A.①③④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②④⑤

10.冬季甲区域的超强气旋比乙区域多发,从洋流的影响考虑,是因为甲区域(  )

A.寒流的范围更广    B.离岸流规模更大    

C.暖流的势力更强    D.沿岸上升流更盛

田螺是广西稻田养殖的重要水产品。近年来,为助力乡村振兴,当地一些农民在传统稻田养螺基础上,开挖螺沟,发展了新型“稻﹣螺”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如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稻田中开挖螺沟主要是为了(  )

A.增加稻田光照强度    B.加强稻田通风透气    

C.减少田螺天敌威胁    D.改善田螺生长环境

12.图中生态循环过程最为复杂的区域是(  )

A.进水区    B.出水区    C.水稻区    D.螺沟区

我国某特大城市一老旧厂区经过近十年的改造,于2006年被评为国家最佳文化创意产业园。2008年以来,该产业园又持续转型为文创旅游空间,大众游客替代文创从业者和爱好者成为消费的主要群体。如图示意2008﹣2019年该产业园功能分区演化。据此完成13~14题。

13.该产业园功能分区演化的原因不包括(  )

A.引导    B.产业结构转型    

C.消费需求推动    D.建筑布局调整

14.图示的功能分区演化对该产业园带来的影响是(  )

①土地租金上涨

②商业规模缩小

③消费群体减少

④文创功能收缩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如图反映国内某城市群15个城市1990﹣2018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及排序的变动情况。据此完成15~16题。

15.由图可判断,该城市群呈现(  )

A.单核模式发展    B.双核模式发展    

C.多核模式发展    D.金字塔式发展

16.影响各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①人口规模

②产业发展

③建城历史

④生态环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17~18题为必考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9~2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42分。

17.(20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纳木错位于念青唐古拉山北侧,湖泊面积2015km2,湖面海拔4718m。在其沿岸,曾发现高于现代湖面30m的古湖岸线。仁错位于纳木错西侧,湖面海拔48m。雄曲和那曲两河分别汇入纳木错和仁错。纳木错地处夏季风影响边缘区,冬半年盛行西风,在10﹣11月期间,湖泊东侧区域降水相对较多。图(a)示意纳木错和仁错所在区域自然地理环境;图(b)示意两湖分水岭区域水系与地形特征。

(1)分析10﹣11月期间纳木错东侧区域降水相对较多的原因。

(2)结合河流侵蚀的知识,分析图(b)中虚线框所示区域水系演化过程与趋势。

(3)从全球变暖的角度考虑,说明未来纳木错能够与仁错贯通的理由。

18.(22分)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Z村位于岭南某城市边缘,国道穿村而过,附近有高速公路出入口。2018年全村土地面积1605.2hm2,其中农林用地占85.36%;户籍人口3430人,常住人口2114人,外出务工人口占38.37%,村民总体收入水平不高。该村经济以种植与养殖为主,仅有一家自办企业,服务业几乎空白;另有三家外来重工业企业和一个度假村,企业原料与市场“两头在外”。与2008年相比,2018年该村的农林用地显著减少,建设用地增加明显。如图反映2018年该村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构成。

(1)推测2008﹣2018年该村农林用地显著减少的主要原因。

(2)分析该村村民外出务工收入占比高的原因。

(3)从该村与外来企业合作的角度,提出增加村民收入的具体措施。

(二)选考题:共10分。请考生从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海洋地理](10分)

19.(10分)卡里马塔海峡是热带西太平洋和印度洋水体交换的通道。该海峡表层流流向季节变化明显;在北半球夏季,其流向向北;冬季,转向南流且流速达到最大值。如图示意卡里马塔海峡及周边区域自然地理环境。

卡里马塔海峡表层流对爪哇海水体物理性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分析在北半球冬季,该海峡表层海水向南流且流速达到最大的原因。

[环境保护](10分)

20.近年来,我国快递业发展迅速,2019年快递总量超过635亿件,快递包装以纸箱和塑料袋为主。不同的快递包装方式产生的碳排放不同,不同的运输方式碳排放各异。如图示意某研究得出的我国城际间(500km以上)快型、慢型两种不同快递运输模式下,单件快递耗时、碳排放与运输距离之间的关系。

比较图中两种快递运输模式碳排放差异。如果你从广东寄快递到北京,从有利于碳减排的角度,应采取哪些具体做法?

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交通是城市间要素流动的重要载体,不同的交通流模式能够反映出城市间的相互联系状况。有学者基于G省2019年9月的日平均车流量数据信息,提出了该省高速公路交通流三种模式(如图)。据此完成1~2题。

1.【知识点】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答案】解:从甲模式我们可以看到主要交通流位于一般城市之间,区域中心城市交通流为一般交通流,区域中心城市集聚作用并不明显,A错误。

从乙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到,主要交通流为一般城市和区域中心城市之间,区域中心城市能起到一般城市集聚作用,B正确。

从丙模式图可以看到其主要交通流为各区域中心城市间的流动,对于一般城市向区域中心城市的集聚并未起到主要作用,C、D错误。

故选:B。

2.【知识点】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答案】解:从丙模式图可以看到其主要交通流为各区域中心城市间的流动,各区域中心城市之间能够产生大规模的流动,说明各区域中心城市其城市职能并不一致,城市职能相似,各区域中心城市间的流动就会减少,A错误。

丙模式中各区域中心城市间的交通流为主要交通流,说明区域中心城市之间发展差异较大,并不均衡,B错误。

各区域城市能够产生较大的交通流,说明各区域空间并不具有封闭性,而是具有一定的开放性,C错误。

从丙模式中可以看到各区域中心城市间的主要交通流多为单向流动,这可能与区域中心城市等级差异有关,D正确。

故选:D。

河床纵剖面是指由河源至河口的河床最低点的连线剖面。青藏高原东南部的帕隆藏布江某段河床纵剖面呈阶梯状形态;近几十年来,在该河段有湖泊发育。如图示意该段河床纵剖面形态。据此完成3~4题。

3.【知识点】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答案】解:地貌形成应是内力和外力综合形成的,故A错误。

第Ⅰ段河床位于上游,地势落差较大,主要是下切侵蚀为主,故B正确。

原始河床的地形差异会受到外力作用的影响,故C错误。

滑坡泥石流属于自然灾害,不会对地形有多大影响,故D错误。

故选:B。

4.【知识点】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

【答案】解:根据图片可以看出,地形剖面图逐渐变缓,堆积作用变强,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汞是一种易挥发的重金属元素,大气汞主要以气态形式存在。南岭周边省区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冶炼企业分布区。在南岭国家森林公园某山顶附近监测得知,该地大气汞含量日变化明显,最高值在午后出现;秋冬季比夏春季大气汞含量高且变幅大。据此完成5~6题。

5.【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热力环流的成因及过程.

【答案】解:对流雨多发会减少大气的汞含量,故①错。

午后盛行谷风,容易把山谷的汞带到山顶,故②对。

植被蒸腾作用与大气汞含量无关,故③错。

午后地表温度较高,蒸发旺盛,导致大气的汞含量较大,故④对。

故选:C。

6.【知识点】大气的垂直分层及各层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答案】解:秋冬季与夏秋季,土壤汞的排放量差不多,故A错。

秋冬季南下冷空气更频繁,可以减少大气的汞含量,故导致秋冬季汞含量变幅大,故B对。

春夏季较多准静止锋,故C错。

汞含量与植被覆盖率关系不大,故D错。

故选:B。

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将我国3名航天员顺利送入距离地表约400km的中国空间站。2022年4月16日,航天员安全返回地球。据此完成7~8题。

7.【知识点】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答案】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空间站也在绕日公转,因此角速度与地球公转的角速度呈现出同样的规律。根据题意可知,2021年10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此时段位于远日点(7月初)之后,此后逐渐接近近日点(1月初),因此公转角速度逐渐加快到最快;在1月初到2022年4月16日,逐渐向远日点移动,因此公转角速度由最快逐渐变慢。结合图可知,①正确。

故选:A。

8.【知识点】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答案】解:根据材料可知,驻留期间是指从2021年10月16日发射升空到2022年4月16日航天员安全返回地球期间,该时期太阳直射点开始向南移动,12月22日直射南回归线,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酒泉发射场离太阳直射点的纬度距离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正午太阳高度角先变小后变大,故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某研究统计了50°N以北地区1979﹣2016年发生的所有气旋,并将中心气压值最低的前5%的气旋定义为超强气旋。如图示意该地区1979﹣2016年超强气旋总频数空间分布。据此完成9~10题。

9.【知识点】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

【答案】解:从图中超强气旋总频率空间分布图中可以看到,在北大西洋中超强气旋频率最高的位置出现在60°N﹣70°N之间。副极地低气压带位于60°N到北极圈附近,与超强气旋频率最高的位置接近,①正确。

副热带高气压带位于回归线与30度附近,并不在超强气旋频率最高的位置附近,②错误。

极地东风带与盛行西风带分别位于副极地低气压带两侧,与超强气旋频率最高的位置较为接近,③④正确。

东北信风带位于北半球低纬度地区,位置差异明显,⑤错误。

故选:A。

10.【知识点】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气压系统与天气.

【答案】解:据图可知,甲位于大西洋西岸低纬度地区,沿岸有墨西哥湾暖流流经,暖流带来暖湿气流,故多发台风。

故选:C。

田螺是广西稻田养殖的重要水产品。近年来,为助力乡村振兴,当地一些农民在传统稻田养螺基础上,开挖螺沟,发展了新型“稻﹣螺”生态循环农业模式(如图)。据此完成11~12题。

11.【知识点】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答案】解:读图可知,与传统稻田养螺相比,新型“稻﹣螺”生态循环农业模式中开挖了1米宽、0.3米深的螺沟,明显增加了田螺的生长空间,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化肥、农药的影响,田螺生长环境得到明显改善,D正确。

增加稻田光照、加强稻田通风透气不是开挖螺沟的主要目的,AB错误。

螺沟增加了田螺暴露风险,增加田螺天敌威胁,C错误。

故选:D。

12.【知识点】农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答案】解:根据材料,图示区域中水稻区同时存在生产者(水稻)、消费者(田螺等)和分解者(细菌),是生态循环最为复杂的区域,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我国某特大城市一老旧厂区经过近十年的改造,于2006年被评为国家最佳文化创意产业园。2008年以来,该产业园又持续转型为文创旅游空间,大众游客替代文创从业者和爱好者成为消费的主要群体。如图示意2008﹣2019年该产业园功能分区演化。据此完成13~14题。

13.【知识点】产业活动的区位条件和地域联系.

【答案】解:读2008﹣2019年该产业园功能分区演化图,结合材料“我国某特大城市一老旧厂区经过近十年的改造,于2006年被评为国家最佳文化创意产业园。2008年以来,该产业园又持续转型为文创旅游空间,大众游客替代文创从业者和爱好者成为消费的主要群体”可以判断,该产业园功能分区演化的原因是引导、产业结构转型和消费需求推动,A、B、C观点正确,不符合题意。

图示信息无法体现建筑布局的调整,D观点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4.【知识点】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答案】解:读2008﹣2019年该产业园功能分区演化图,随着消费需求的增加,范围的扩大,图示的功能分区演化对该产业园带来的影响是土地租金上涨,①正确。

题图显示,核心商业区和次要商业区都出于扩张状态,说明商业规模是扩大的,②错误。

2008年以来,该产业园持续转型为文创旅游空间,大众游客替代文创从业者和爱好者成为消费的主要群体,由此可以判断,消费群体增加,文创规模缩小,④正确,③错误。

故选:B。

如图反映国内某城市群15个城市1990﹣2018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及排序的变动情况。据此完成15~16题。

15.【知识点】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答案】解:读图可知,城市建设用地规模排名前两名的城市,从1990年到2018年城市用地规模增长迅速,且建成区的面积远远超过其它13个城市,故该城市群为典型的双核发展模式,头部的两个城市发展迅速,成为该城市群的核心城市,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6.【知识点】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

【答案】解: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对住宅的需求增多,会导致住宅区的面积增大,导致城市扩张,①正确。

产业发展会导致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带来城市建成区的扩展,②正确。

建城历史与生态环境对城市建设用地规模的变化影响不大,③④错误。

故选:A。

二、非选择题:共52分。第17~18题为必考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19~20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42分。

17.【知识点】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地表形态变化的原因和地质构造;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答案】解:(1)根据材料,该地位于青藏高原,10﹣11月是该地的冬半年,盛行西风,西风吹经纳木错时会从湖面带来大量的水汽,在湖泊东部地区受地形抬升的影响,形成地形雨,因此10﹣11月期间纳木错东侧区域降水相对较多。

(2)根据材料,图(b)中虚线框所示区域是雄曲和那曲两河的分水岭位置,雄曲注入湖面海拔4718m的纳木错,那曲注入湖面海拔48m的仁错,说明与雄曲相比,那曲的海拔相对较低,因此受河流溯源侵蚀的影响,两条河流的分水岭会被蚀穿,海拔较低的那曲袭夺海拔较高的雄曲,图示区域河流最终汇入仁错。

(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青藏高原地区冰川大量融化,大量的冰雪融水汇入纳木错和仁错,两个湖泊水面上升淹没之间的低地,最终贯通形成一个大的湖泊。

故答案为:

(1)该地10﹣11月期间盛行西风,从纳木错湖面携带大量的水汽,在湖泊东部地区受地形抬升影响,形成大量的地形雨。

(2)受河流溯源侵蚀的影响,相对海拔较低的那曲袭夺相对海拔较高的雄曲,图示区域河流最终汇集注入仁错。

(3)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导致高山地区冰川融化,湖泊汇入水量增大使得湖面升高淹没两个湖泊之间的低地,最终纳木错与仁错贯通。

18.【知识点】影响农业区位因素;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答案】解:(1)2008﹣2018年该村经济得到较快发展,随着区域城镇化水平提高,占用部分农林用地;随着经济发展,乡村工业发展,占用了部分农林用地;部分道路建设和乡村住宅建设占用农林用地。

(2)根据材料“该村经济以种植与养殖为主,仅有一家自办企业,服务业几乎空白;另有三家外来重工业企业和一个度假村”可知,该村就业岗位不多,为获得更多就业机会外出务工人员较多;根据材料“Z村位于岭南某城市边缘,国道穿村而过,附近有高速公路出入口”可知,该村靠近城市,交通条件好,便于村民外出务工,而且城市工资较高。

(3)该村经济以种植与养殖为主,可以为企业提供农副产品,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可以利用该村优势资源,为企业员工提供民俗、餐饮、休闲等生活配套服务;利用区位及交通优势,配合企业发展物流、租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挥企业技术和资金优势,加强村民技能培训,提高村民就业能力。

故答案为:

(1)满足城镇发展的用地需求,部分农林用地转变为城镇建设用地;外来企业建设需要征用农林用地;村庄道路、住宅建设占用农林用地。

(2)外来企业提供的就业机会少;外出务工人员多;靠近城市,交通便利,外出务工方便;与传统农业相比,外出务工收入水平相对较高。

(3)发挥该村资源优势,为企业提供农副产品;满足企业需求,提供民俗、餐饮、休闲等生活配套服务;发挥区位优势,配合企业发展物流、租赁等生产性服务业;发挥企业技术和资金优势,加强村民技能培训,提高村民就业能力。

(二)选考题:共10分。请考生从两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海洋地理](10分)

19.【知识点】海水温度、盐度的分布规律;海水运动形式的主要成因及其作用.

【答案】解:结合所学可知,海水性质一般涉及海水温度、海水盐度等。一般来说,同一海区海水温度,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暖流流经水温高、盐度高,寒流流经水温低、盐度低。根据材料“该海峡表层流流向季节变化明显:在北半球夏季,其流向向北;冬季,转向南流且流速达到最大值”可知,该海峡处洋流随季节发生变化。结合所学,在北半球夏季,气压带风带北移,在东南信风作用下,海水流向向北,为暖流,因此,海水温度较高,盐度较高。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东北信风带影响该海域,海水流向向南,为寒流,因此,海水温度较低,海水盐度较低。原因:结合前面分析,在北半球冬季,该海域受东北信风带影响,表层海水盛行风作用下,以及海陆分布的影响,海水向南流动。读图可知,海峡北部为南海,海域较宽阔,地表摩擦力小,风力大,海水流速快。向南流动的海水在经过该海峡时,因海峡海域窄,在狭管效应作用下,海水通过速度加快,流速达到最大。

故答案为:

卡里马塔海峡表层流对爪哇海水体物理性质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海水温度,在北半球夏季,海水温度较高。冬季,海水温度较低。二是海水盐度,在北半球夏季,海水盐度较高。冬季,海水盐度较低。

原因:在北半球冬季,气压带风带南移,东北信风带影响该海域,表层海水在偏北风的吹拂下,并受海陆轮廓影响,海水向南流动。海峡北部海域较宽阔,地表摩擦力小,风力大,海水流速快。海峡海域窄,在狭管效应作用下,流速增大,达到最大。

[环境保护](10分)

20.【知识点】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选择;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答案】解:根据图片,单件快递快型和慢型的碳排放都随着里程的增加而增加,整体上看快型比慢型的碳排放量更大。为减少碳排放,从广东寄快递到北京可以选择较为环保的包装形式,如纸箱等;可以选择碳排放量较少的运输方式,即慢型快递运输模式等。

故答案为:

快型快递运输模式的碳排放多于慢型。采取纸箱包装等环保型的包装方式,选择慢型快递运输模式等。

文档

2022年广东省新高考地理试卷和答案

2022年广东省新高考地理试卷和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题,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交通是城市间要素流动的重要载体,不同的交通流模式能够反映出城市间的相互联系状况。有学者基于G省2019年9月的日平均车流量数据信息,提出了该省高速公路交通流三种模式(如图)。据此完成1~2题。1.这三种模式中,对一般城市向区域中心城市要素集聚起促进作用()A.最大的是甲模式B.最大的是乙模式C.最大的是丙模式D.三种模式一样大2.从丙模式判断,各区域中心城市之间存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