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单选题(育萃教师招考与你一路相随)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 )
A.教育规律 B.教育现象 C.教育问题 D.教育经验
2、下面出自《学记》的语句中,哪句话反映了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A.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 B. “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
C.“化民成俗,其必由学”D.“藏息相辅“
3、[2010年真题]制约人们受教育权利的首要因素是( )。
A.经济水平 B.政治制度 C.文化传统 D.科技水平
4、( )是直接决定教育目的的因素。
A.生产力 B.政治制度 C.科学技术 D.文化
5、在教育工作中搞“一刀切”“一锅煮”把儿童和青年的教育“成人化”这违反了儿童生身心发展的(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稳定性 D.个体差异性
6、对正常发育的学生来说,遗传素质对他的身心发展( )
A、不起决定作用 B、起导向作用 C、起决定作用 D、起一般作用
7、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 )
A.学科专业素养 B.教育专业素养C.品德专业素养D.职业道德素养
8、[2010年真题]从根本上说,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取决于( )。
A.学校 B.家长C.学生 D.教师
9、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体现了教学中要贯彻( )。
A.启发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0、《学记》提出:“杂施而不孙 ,则坏乱而不修 ”下列哪条教学原则与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 )
A.启发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直观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11、备课是教师的课前准备,备课内容包括( )
A.钻研教材B.了解学生C.课外辅导D.制订教学进度计划
12、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是( )
A.备好课 B.上好课 C.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D.课外辅导
二、填空题
1、[2010年真题] 近代__________的建立是制度化教育建立的典型表现特征。
2、教育学是以研究_______为对象的一门社会科学。
3、17、18世纪以后,出现了职业的科学家,出现了专门的科学研究机构,这被称为________。
4、活动课程的特点有______、广泛性、______和灵活性。
5、从广义教育角度看,教育者包括一切对他人施加____的人。从学校教育角度看,教育者主要指____。
6、人口质量制约着教育事业的____、____和____。
7、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 )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相互促进关系。
8、[2010年真题]学生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 )
9、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_____,在国外,启发式教学始于古希腊的______。
10、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培养学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统一的发展过程。
11、据代经典记载,我国最早的学校有 ______、______、和________等名称。
12、儿童从出生到青年期有三次身心发展的高峰,第一次是______,第二次六、七岁 ,第三次_______.
三、简单题
1、学校的基本功能是什么?为了实现这一功能,学校应该具备哪些条件?
2、原始形态教育的特点是社会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论述题
1、教师专业化需要哪些基本条件?
2、美育的功能是什么?
五、案例分析题
1、案例]成功解决学生冲突事件 一天中午,六年级的一批孩子正在操场上打篮球,战况“激烈。”学生Z和学生C从人群中冲了出来,两人拳脚相加,气势凶猛,我见这阵势,就停在十几米外的地方用冷眼瞅着他俩。大概Z同学也看到了我的神态,就慢慢地停止了他愤怒的“咆哮”。待他俩过来,我默默地看着他俩刚才的动作,直到他们都低下了头,于是我开始说话:“瞧你俩刚才的样子,好象恨不得把对方约吃了!要不要我在全校同学面前安排一次表演赛呀?”俩位同学把头埋得更低了,红着脸说“不要”。我看火候已到,就问他们:“打球时发生碰撞、发生吃亏便宜的事是很正常的,不至于大打出手,有失球星风度,更在同学们面前丢尽面子!我现在不追究谁对谁错,只想问一句,这件事是你们自己处理呢,还是我来处理?”他们互相看了看,说:“自己处理。”于是我让他们商量处理的办法,商量好了再向我汇报。五分钟后,他俩握手言归于好。整个事情的处理用了不到20分钟的时间。 问题:请你评价一下这位老师成功处理这场冲突事件的原因。
2、[案例]一次关于作业的讨论 一次,我正在布置作业:“每个生字写5遍”。就听有个同学小声说:“都会写了,还让写!”我没说话就下课了。但这件事引起了我的反思,在班会上,我提出了“教师怎样留作业?”的问题。经过商讨,同学们一致同意:常规性的作业应该写,但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掌握的程度决定多写或少写,其他时间可以做自己更感兴趣的事。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绝大多数学生都在不同方面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写作业成了他们自己愿意做的一件乐事,再也不是苦差事了。 问题:结合这位教师的做法,谈谈怎样组织学生自主学习。 [参]一是对学生现在的学习基础、智力水平、能力高低、兴趣、爱好、性格特点、特长等有一个准确的评价。二是在完成学校统一教学要求并达到基本培养规格的同时,有所选择和有所侧重地制定进一步加强某方面基础,扩充某方面知识和发展某方面能力的计划、调整、优化已有的知识。三是按照既定计划积极主动地培养自己。四是在实践中能不断修正和调整学习目标。 21.[案例]“差生”的成绩 我是差生行列中的一员,我也曾努力过,刻苦过,但最后却被一盆盆冷水浇得心灰意冷。就拿一次英语考试来说吧,我学英语觉得比上青天还难,每次考试不是个位数就是十几分,一次教师骂我是蠢猪,我一生气下决心下次一定要考好。于是,我加倍努力,真的拿了个英语第一名。心想这次老师一定会表扬我了吧!可是出乎我意料,老师一进教室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问我:“你这次考的这么好,不是抄来的吧?”听了这话,我一下子从头凉到脚,难道我们差生就一辈子都翻不了身了吗?
问题:透过这份案例,深切地感受到学生对现行评价制度和评价方法的恐惧,不满与无奈。现行课程评价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玉溪市参考解答
一、单选题
1、【育萃专家解析】BC。
2、【育萃专家解析】A。
3、【育萃专家解析】B。在人类社会中,谁掌握了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谁就能控制学校教育的领导权,因此,政治制度决定着受教育的权利。
2、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
3、【育萃专家解析】“科学的化”
4、答案:主体性 实践性
5、答案:有意识的教育影响 教师
6、答案:发展速度 规模 教育质量
7、【育萃专家解析】授受
8、【育萃专家解析】正确。从学生的本质属性可知,这句话是正确的。
9、孔子 苏格拉底
10、 知、情、意、行
11、 痒、序、和 校
12、 出生的第一年 青春期(14、5岁)
三、简单题
1、学校的基本功能是利用一定的教育教学设施和选定的教育内容实施教育教学活动,培养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学校应具备下列基本条件:1、有与学生数量相适应的校舍、场地及其基本教学设施;2、又符合法律规定要求的,按编制标准配备的教师队伍;3、有按规定标准配备的教学仪器、图书资料和文娱、体育、卫生器材。
2、教育融合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之中;教育具有平等性、普及性;教育水平低
四、论述题
1、1、具备专门的知识技能;2、以奉献和服务精神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
3、具有为学生和社会所公认的复杂知识技能权威和影响力;4、具有充分的自治和自律性。
2、1、直接功能即育美;2、间接功能即一种潜功能;为其他教育功能发挥提供前提条件;3、超越性功能即超美育功能。
五、案例分析题
1、 [参]这起学生冲突事件处理效果比较好的原因就在于: 1、解决问题的速度快; 2、学生认识自身行为的深刻程度较好; 3、把矛盾交给矛盾发生的主体双方自己解决,培养了学生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反思以往在处理这类问题的时候,总是先问谁先出手,以辩出个谁对谁错来,孰不知这样一来,教师自身在不知不觉中被套进了冲突的漩涡,学生相互推诿责任,相互指责,不从自己所应承担的责任的角度去考虑,因此问来问去,问不出个所以然,事情往往还会越搞越复杂,既影响教师的教育威望又牵扯了教师很多的精力。解铃还需系铃人,由于生活、学习在一起,学生之间发生矛盾冲突在所难免,关键在于教育学生如何面对矛盾,如何处理矛盾,如何避免矛盾的发生。教师在处理学生冲突事件中的角色不是一个仲裁者,而应该是一个指导者,让他们自己去面对矛盾,观对由此带来的后果,反省自己在事件中所要承担的责任,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从根本上减少冲突的发生。
2、[参] 1、评价功能失调,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忽视改进、激励、发展的功能,表现在学生身上就是学生只关心考试得了多少分,排在第几名,而很少关心考试中反映出来的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过分关注活动的结果。(如学生成绩、教师业绩、学校升学率等)忽视被评价者在活动的各个时期的进步状况和努力程度,忽视对日常教育教学活动的评价,忽视对教育活动发展、变化过程的动态评价。 3、评价主体单一,基本上没有形成学生、教师管理者、教育专家、家长等多主体共同积极参与,交互作用的评价模式,忽视了评价主体多源,多向的价值,尤其忽视自我评价的价值。 4、评价标准机械、单一,过于强调共性和一般趋势,忽略了学生、教师、学校的个性发展和个体间的差异性。 5、评价内容片面,过于注重学业成绩,而对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活动中体现和忽视,或者缺乏有效的评价工具和方法。 6、评价方法单调,过于注重传统的纸笔测验,对体现新的评价理念的新质性评价方法不够重视。 7、忽视对评价结果的反映和认同,使评价的激励、、发展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 8、评价对象基本处于被动地被检查,被评判的地位、自尊心、自信心得不到很好的保护,对评价往往持一种冷漠、应付、对立、讨厌、拒斥或者害怕,恐惧、逃避的态度,甚至出现欺骗,弄虚作假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