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者: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物体不受力时怎样运动——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1)牛顿第一运动定律: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又叫惯性定律)
(2)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叫惯性。
惯性是物体本身具有的一种性质,与物体是否受力、运动状态如何无关。
物体质量越大,惯性越大。
2、物体受平衡力时怎样运动——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二力平衡条件:同体、等大、反向、共线。
3、物体受非平衡力时怎样运动——改变运动状态。
4.会应用惯性知识解释惯性现象,会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5、
二、过程与方法
归纳法: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系统复习,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体验知识内容之间的联系。
引导分析法:通过引导学生对典型事例的分析,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品质,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意识.
教学重点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的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物体受非平衡力的运动情况
教学难点
惯性现象的解释及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非平衡力下的物体怎样运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出目标(略)
(二)合作探究 达成目标
一、知识梳理
1、物体不受力时的运动
(1) 牛顿第一定律
内容: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大量经验事实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科学推理概括出来的。我们周围的物体,都受到这个力或那个力的作用,因此不可能用实验来直接证明这一定律。
(2) 惯性:物体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
一切物体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具有惯性;
物体惯性的大小只取决于物体的质量;
惯性不是力。
2、物体受平衡力时的运动
(1)力的平衡
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这几个力平衡。
(2)二力平衡的条件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作用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3)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3、物体受非平衡力时的运动
(1)非平衡力:物体受一个力或受两个或两个以上力,但这些力不满足平衡条件,这些力叫非平衡力。
(2)物体在非平衡力作用下运动状态发生改变(运动快慢的改变、运动方向的改变)
二、知识网络
(学生总结:物体运动和力之间的关系)
(三)学以致用 升华目标
三、例题解析
例1 .如图在某建筑工地上,用起重机吊起某物体,若物体的重力大小为G,在下列几种情况中试比较起重机的钢丝绳对物体的拉力F与物体重力G大小关系。
1物体在空中静止不动 ②物体以0.5m/s速度匀速上升 ③物体以1m/s速度匀速上升
④物体以2m/s速度匀速下降 ⑤物体加速上升 ⑥物体加速下降
(学生思考、讨论、发表见解)
解答:①F=G ②F=G ③F=G ④F=G ⑤ F>G ⑥ F (学生思考、讨论、发表见解) [点拨]本题考察学生对物体具有惯性性质的理解,以及运用惯性知识分析物理现象的能力。解答惯性现象的步骤一般是:(1)物体原来的运动情况如何(运动或静止)(2)物体的一部分突然受力后运动状态的改变 (3)物体的另一部分由于惯性仍保持原来的运动状态 (4)结果 解答:鸡蛋原来随列车一起运动,列车突然减速,鸡蛋却由于惯性继续保持原有的速度向前运动,所以向火车行进方向滚去。 四、练习题: 课时练P14—18 (四)、当堂测试 检测目标 1.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 上的两个力, 相等、 相反,并且作用在 。 2.重50N的物体悬挂在气球的下方匀速上升,物体受到的拉力大小为________N ,当悬绳突然断裂后,物体会继续向上运动一段距离,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滑轮的摩擦力不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 4.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B.只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一定运动 C.没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就慢慢停下来 D.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时,一定受到了力的作用 5.如图所示,一个小孩沿水平的方向用力推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小汽车,但小汽车仍保持静止,则( ) A.小孩对车的推力大于车受到的阻力 B.小孩对车的推力等于车受到的阻力 C.小孩对车的推力小于车受到的阻力 D.小孩对车的推力与车受到的阻力大小关系不能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