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荣辉
来源:《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年第21期
摘要:国内外许多滨水城市,利用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对滨水地区进行规划设计,使滨水区景观与周围环境协调起来建设成城市标志性的景观,成为市民度假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合理的滨水公园规划体现着城市的文化内涵和品味,保障了城市格局的科学、合理与健康。通过对场地功能区的合理划分、底细高差的完美处理、水资源与水景观的有机结合、建筑空间的合理分析、本土文化的现代传承、植物层次的丰富塑造等方法对滨水公园景观进行设计。并以昆明呈贡洛龙公园进行实例说明,推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关键词:滨水公园;规划设计;设计手法;洛龙公园Abstract: Many waterfront city, the planning and design of waterfront with its natural conditions be richly endowed by nature, the waterfront landscape and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to build the city landmarks, as a place of public resort leisure entertainment. Waterfront park planning reasonable reflects the city's cultural connotation and taste, to protect the city pattern of scientific, reasonable and healthy. Through to the site function rational division, dizzy height perfect treatment, water resources and water landscape, the organic combination of architectural space, reasonable analysis of local culture, modern inheritance of plant level rich shape of waterfront park landscape design. Taking Kunming Chenggong Luolong park for example, promote the combination of theory and practice.
Keywords: Waterfront Park; planning and design; design method; Luolong Park
中图分类号:G24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一、城市滨水空间规划
城市滨水公园是城市中特定的公共空间,往往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同时滨水区又是城市特色集中表现的焦点,人们可以从滨水公园的景观中感受城市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历史特色。滨水公园的设计得到了城区管理者的高度重视,成为了塑造城市形象、展现经济实力和招商引资的重要手段。这就使城市滨水区的合理规划显得尤为重要。城市滨水公园的设计一般注重场地功能区的合理划分、底细高差的完美处理、水资源与水景观的有机结合、建筑空间的合理分析、本土文化的现代传承、植物层次的丰富塑造等。
功能片区的合理划分
在尊重原有基地自然生态肌理的前提下,根据场地特征、设计主题等对滨水公园进行合理的功能片区划分。合理的划分场地,针对不同片区进行不同的主题和功能设定,能够更好地进行因地制宜设计。功能片区的合理划分,主要根据基地环境状况、地域人文特征、基地与外界的交通联系以及游客容量等诸多方面,对基地进行功能和主题的划分。
基地高差的有效利用
滨水公园中的水岸高差,在景观设计应得到合理利用。充分结合基地现状高差,布置亲水平台、游步道、自然植被等,从而营造丰富的滨水景观效果。对于高差的利用与设计,构成了纵向的景观序列形式,体现了节奏与韵律的变化,增强了滨水公园的立体化景观效果。
水生态与水景观的有机结合
对于基地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城市公园各方面良性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对于基地景观的塑造是滨水公园最终服务于人的必要途径。
本土文化的现代传承
通过对于本土文化的现代方法展示,保护和更新城市滨水区域的历史文化,传承风俗民情,突出滨水风光特征,本着以人为本的原则和目的,使得城市河网的历史地段成为体现历史文化,彰显现代城市文化魅力的居住、商业中心,为城市注入活力与生机。
植物设计
滨水公园景观的设计,离不开丰富的植物层次的营造。层次分明、错落有致、丰富多彩的植物配置,满足娱乐、交谈、休憩等多种功能规划植物群落类型,营造一个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的环境,并能够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健全、种群丰富的多种生态系统。
二、滨水公园规划设计实例分析——昆明呈贡洛龙公园
1、项目概况
呈贡县位于滇池东岸,气候、水利条件十分优越,是古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地上地下文物特别是地下文物分布面广,极为丰富。呈贡县的历史和文化已成为滇文化发生、发展的舞台,成为今天科学考古发掘的重要地区之一。呈贡洛龙河历史悠久,清称洛龙河,以该河上中段洛龙村得名,整条河流呈东西走向,从城南穿过,注入滇池。主要功能历史上就是呈贡县北部灌溉和防洪的重要河道。为呈贡人繁衍生息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2、设计思路
本项目位于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县,基地范围内有茂密的树林,自然资源丰富。总体布局构思以呈贡城为形象,据此依公园位置可建成七个具有历史代表性的主要景区:北面朝京阁景区、南面文明台景区、塔楼景区,东面主入口景区、就日亭景区、西面观海楼景区、中部稻香水榭景区;以水系(洛龙河)贯穿整个公园,创造新水系、结合乡土生物群落,与周围环境相融合,营造一处“世外桃源”的好场所。
水系格局:水的序列是贯穿整个规划设计的理念,湖泊、瀑布、喷泉、跌水、水幕、水雾等水的自然形态被有序地穿插其中。
广场:基地内有两类广场,一类如入口广场做为基地的标志,采用嵌草铺地及水体形态体现自然和谐的风格;另一类如休闲空间中的开敞广场,满足活动,观演,集会的功能。
建构筑物:廊,亭 ,水榭,塔楼,阁等风格简约,仿古造型,打造不同的交流空间。
节点与小品:在主入口及中心环岛设置具有强烈标识性的雕塑景观。
桥与驳岸:多元化的桥体赋予了整个环境以活力和趣味。各种驳岸和桥体风格融为一体,做到“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效果。
公园总平面图
3、功能分区
整个园区通过功能划分,总共分为9个景区,区间功能和空间各有差异。
功能结构分析图
主入口景区:主入口建筑宏伟高大,场地空间通透,视野开阔,功能复杂多样,设计一部分商业设施,端头以跌水收尾。
朝京阁景区:朝京阁居于北部,可登高远眺,又可以成为被观赏的主景。朝京阁分三层,可从不同的角度或高度观景。前面有个大平台,视野开阔。
稻香水榭景区:稻香水榭居于园区中部,与主入口相呼应,与望京阁景区曲桥相连,水榭置于水面上,与亭廊相接。水榭周围种植滇朴,显现出稻香水榭浮水凌波、平远的意境。
文明台景区:文明台建于南面。文明台吸收古代石舫造型特点,结合地形进行设计,设置楼梯与小道相联系,上下空间穿通。文明台以南堆叠假山,种植竹林,把昆玉高速公路掩映在自然景里。
就日亭景区:位于园区东面水上,四周视线通透。亭子造型古朴。
观海楼景区:主体建筑临水而建,与主入口遥相呼应,通过景廊连接其余辅助建筑,整体横跨洛龙河,植物自然种植。
塔楼景区:塔楼位于园区最高处 ,制高点。俯看全园。
堤坝杨柳区:保留原来洛龙河道,种植杨柳,成为一景。
自然休闲区:植物疏密有致,空间隔而不断,游人游于其中,自然清新,异趣横生。
道路结构分析图
植物配置
植物的选用以乡土树种为主,引进树种为辅。植物的种植形式为方格式阵列,自由群落、行列式、水生植物群落等,强调植被的层次感及多元化,合理的搭配乔、灌、地被、水生、攀藤植物,同时大面积地种植秋色叶树种。整体营造“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植物空间效果。
植物景观分析图
5、景观分析
园区整体景观内容丰富,层次分明。在主入口 、 次入口、稻香水榭景区和观海楼景区之间三个地方设计主要景观轴,在园区设11个景观节点,不同节点之间景观差异性明显,且视觉相互通透。根据现状场地要素,配置不同的景观元素,打造滨水景观廊道。
景观视线分析图
6、景点分析
根据景观配套设施及游人容量等,园区景点分一级景点和二级景点 ,分别为7个和10个。不同级别的景点差异性较大,功能不一。
景点分析图
7、建筑空间分析
建筑空间分析图
稻香水榭:整体置于园区中部,水榭布置于水面上,沿不规则驳岸设计一弧形廊及扇形亭,向内围成一个内院,孤植景观树。稻香水榭入口处选用八角门洞,构成框景,水榭周围种植滇朴,显现出稻香水榭浮水凌波、平远的意境。
塔楼:整体为9层,基座为3层,为全园最制高点,由于制高点的控制力要求更高,必须具有足够的体量和高度,而且还具有一定的气势和烘托。
就日亭:临水而建,造型古典而又古朴。
朝京阁:分三层,可从不同的角度或高度观景。与周围景观形成看与被看的关系。
观海楼:建筑平面布局上形成疏密对比与变化,反映在空间上则呈现出一种忽张忽驰,忽开忽合,具有起伏变化的节奏感。主体建筑为3层,与配套建筑形成主从关系。另外廊呈极细长的空间形式,具有极强的纵向延伸感,可起引导与暗示作用。
茶室:建筑形式轻松自由,简约而不简单。
文明台 :吸收古代石舫造型特点,结合地形落差而下直至洛龙河分流的水面上,二层平台跨在分流的洛龙河临河的小道上,设置楼梯与小道相联系,上下空间穿通。文明台以西堆叠假山,假山西南面种植竹林,把昆玉高速公路掩映在自然景里。
入口商业建筑:建筑围合成院落形式,借以人工形成的比较严整封闭的空间院落与辽阔无垠的自然风景相对比,以期获得令人惊叹不已的感觉。
结束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滨水公园设计理念的更新及人们对于水资源更深层次认识的提高,滨水空间将不再以防洪、排洪为主,其景观效能与生态效能将被更多人所重视、研究。通过滨水公园规划设计,充分发挥城市滨水公园的开放性、可达性、亲水性、连续性、文化性,塑造城市的积极形象,满足城市的生态环境需要以及精神文化追求。
参考文献:
[1]孟刚,李岚,李瑞冬,等.城市公园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5
[2]唐剑.浅谈现代城市滨水景观设计的一些理念[J].中国园林,2002(4):33-38
[3]杨倩.大都市滨水城区的再开发思考:以上海苏州河东段为例[J].城市管理,2002(4):39-41
[4]王福魁,于明.城市滨水景观设计[J].山东建筑,2003(4):35-38
[5]俞孔坚,胡海波.水位多变情况下的亲水生态护岸设计:以中山岐江公园为例[J].中国园林,2002(1):37-38
[6]王荃.可持续动态景观设计方法初探:以广东中山岐江公园为例[J].建筑学报,2009(5):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