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题(卷)
题号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卷面分 | 总分 |
得分 |
一、拼音
1、读拼音,写词语(8分)
tí gāng lūn chuí mà zhà qiū yǐn
( ) ( ) ( ) ( )
yùn nìang zhèn hàn bá shè lǎ ba
( ) ( ) ( ) ( )
2、选择正确的读音(在正确的读音上打√)(3分)
咀 嚼(jué jiáo) 聒(guō kuō )噪 诲(huǐ huì)人不倦
相 框(kuāng kuàng) 镂(luó luò)刻 旖(yǐ yí)旎
二、字词
1、组词(4分)
燥( ) 焊( ) 缭( ) 掺( )
躁( ) 悍( ) 嘹( ) 渗( )
2、你能把下边的词语补充完整吗?(6分)
迫不( )待 荒( )不经 ( )人忧天
记忆 ( )新 惊涛( )浪 ( )竽充数
三、积累运用:
(一)、填写恰当的关联词(4分)
1、( )他对你的批评是正确的,你( )应该虚心接受。
2、( )人人讲究文明卫生,我们的环境( )会更好。
3、我( )热爱自己的家乡,( )那是我生长的地方。
4、( )遇到阴雨天气见不到太阳,国旗( )依然按日出时间高高地升起
在天安门广场。
(二)句子大集锦:(4分)
1、随地吐痰的人,是一种不文明的习惯。(修改病句)
2、妈妈对小红说:“今天晚上我要加班,回家迟一点,你先睡觉。”
3、天空的白云和石桥畔的垂柳,是我亲密的伙伴。(缩句)
4、考场上静得很,大家都在专心致志地答题。(改成夸张句)
(三)、按要求填写句子:(7分)
A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 不学, 。
B、业精于勤荒于嬉, 。(唐----韩愈)(1分)
C、《揠苗助长》这则寓言告诉我们:
D、我们只有把书上学过的东西跟实际结合才能理解得更透彻,正如陆游所说:
, 。
E、 ,芙蓉向脸两边开。
(四)、走进名著(6分)
中国的四大名著是《 》、《 》、《
》、《 》。你最喜欢其中的 (人名),请说明理由:
四、阅读:
(一)、课内阅读:(12分)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 wǎn zhuǎn )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雨是最寻常的,一下就是三两天。可别恼。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树叶儿却绿得发亮,小草也青得逼你的眼。傍晚的时候,上灯了,一点点黄晕的光,烘托出一片安静而和平的夜。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他们的房屋,稀稀疏疏的,在雨里静默着。
天上风筝渐渐多了,地上孩子也多了。城里乡下,家家户户,老老小小,也也赶趟儿似的,一个个都出来了。舒活舒活筋骨,抖擞抖擞精神,各做各的一份儿事去。“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工夫,有的是希望。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
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1、按要求作答:(2分)
wǎn zhuǎn ( ) ( )
( ) 应 和 黄 晕
2、“吹面不寒杨柳风”,是南宋 写的诗句,上句是 。
引用这句诗在于表现春风 的特征。(3分)
3、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2分)
酝酿:
卖弄:
4、选文第二段中, “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运用了 修辞写出
了春雨 的特点。(2分)
5、最后三个自然段把春天比喻成“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
年”,请问这三个自然段能不能颠倒顺序?为什么?(3分)
(二)、课外阅读:(11分)
我的母亲(节选)
——老舍
当我在小学毕了业的时候,亲友一致地愿意我去学手艺,好帮助母亲。我晓得我应当去找饭吃,以减轻母亲的辛劳困苦。可是,我也愿意升学。我偷偷地考入了师范学校——制服、饮食、书籍、宿处,都要学校供给。只有这样,我才敢对母亲说升学的话。入学,要交十元的保证金。这是一笔巨款!母亲作了半个月的难,把这巨款筹到,而后含泪把我送出门去。她不辞劳苦,只要儿子有出息。
当我由师范毕业,而被派为小学校长,母亲与我一夜不曾合眼。我只说了句:“以后,您可以歇一歇了!”她的回答只有一串串的眼泪。我入学以后,三姐结了婚。母亲对儿女都一样疼爱的。但是假若她有点偏爱的话,她应当偏爱三姐,因为自父亲死后,家中一切的事情都是母亲和三姐共同撑持的。三姐是母亲的右手,但是母亲知道这右手必须割去,她不能为了自己的便利而耽误了女儿的青春。当花轿来到我们家的破门外的时候,母亲的手就和冰一样的凉,脸上没有血色,咬着嘴唇,手扶着门框,看花轿徐徐地走去。不久,姑母死了,三姐已出嫁,哥哥不在家。我又住学校,家中只剩下母亲自己。她还须自早至晚地操作,可是终日没人和她说一句话。
新年到了,正赶上倡用阳历,不许过旧年。除夕,我请了两个小时的假,由拥挤不堪的街市回到清炉冷灶的家中。母亲笑了。及至听说我还须回校,她愣住了。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来。到我该走的时候,她递给我一些花生,“去吧,小子!”街上是那么热闹,我却什么也没看见,泪遮迷了我的眼。
今天,泪又遮住了我的眼,又想起当日孤独地过那凄惨除夕的慈母。可是,慈母不会再候盼着我了,她已入了土!
1、选文写了哪几件事情?请各用一句简明的话概括出来。(2分)
2、这几件事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性格特点?(2分)
3、文中表达了“我”对母亲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4、分析文中画线的句子表现了母亲怎样的内心世界?(3分)
①“母亲笑了”,写出母亲:
②“她愣住了”,写出母亲:
③“半天,她才叹出一口气”,写出母亲:
5、文中破折号的作用是: (1分)
6、“三姐是母亲的右手”用的是( )的修辞手法。(1分)
五、习作天地(30分)
以“感动”为话题
要求:1、题目自拟 。
2、要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的品质精神以及对自己的激励或感动,注意写出真情实感。
参
一、拼音:
1、提纲 抡锤 蚂蚱 蚯蚓 酝酿 震撼 跋涉 喇叭
2、jué guō huì kuàng luò yǐ
二、字词:
1、组词:
燥(干燥) 焊(电焊) 缭(缭绕) 掺(掺杂)
躁(急躁) 悍(强悍) 嘹(嘹亮) 渗(渗透)
2、补充词语:
及 诞 杞 犹 骇 滥
三、积累运用:
(一)、填写恰当的关联词:
1、既然…… 就2、只有……才3、之所以……是因为4、即使……也
(二)句子大集锦
1、去掉“的人”。
2、妈妈对小红说,她今天晚上要加班,回家迟一点,要我先睡觉。
3、白云和垂柳是我伙伴。
4、略。
(三)按要求填写句子:
A、则难者亦易矣;则易者亦难矣。 B、行成于思而毁于随。
C、《揠苗助长》告诉我们:事物有它自身的发展规律,如果强借外力,强求促成,反而会把事情弄糟。
D、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E、荷叶罗裙一色裁。
(四)走进名著:
《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 略 (符合即可)
四、阅读:
(一)课内阅读:
1、婉转 hè yùn
2、志南 沾衣欲湿杏花雨 和煦、轻柔
3、酝酿:在文中指各种气息在空气中像发酵似的越来越浓。
卖弄: 在文中是有意炫耀的意思,贬词褒用,体现了作者对鸟儿的喜爱之情。
4、比喻; 细、密、多、亮(写出任意3个即可)
5、不能。因为最后三个自然段是按春的成长过程来写的,所以不能颠倒。
(二)、课外阅读
(1)选文写了三件事。①母亲筹钱送“我”上学;② 母亲割舍对儿女的疼爱送三姐出嫁;③除夕,母亲送“我”返校,自己孤独一人过年。
(2)这几件事情表现了母亲疼爱儿女、不辞劳苦、坚强朴实的性格特点。
(3)文中表达了“我”对母亲的热爱与赞美之情,也表达了对母亲养育之恩的感激,也表达了失去母亲的悲伤和对对母亲的怀念之情。
(4)①对儿子回家陪母亲过年感到高兴,体现了她盼子心切;② 对儿子要返校感到很突然,反映了母亲舍不得儿子离开,爱子情深;③对儿子要走感到无可奈何,反映出母亲对儿子的眷恋与不舍。
(5)解释说明。
(6)比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