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本课生字词。学会抓住人物的某一特征进行细致刻画,表现情感。
能力目标:体味并准确理解文章所表达的父子深情,能在朗读与写作中表现这种深情。
情感目标:关注生活中的细节,感悟理解亲情。
教学重点:理解父亲背影;所表现的父爱,体味作者为之感动落泪的表层和深层原因;
教学难点:在写作中表现挚爱亲情。
课时安排:一课时
一、导入课文
由不同的背影画面,引入课文。
二、检查预习1、了解作者
现代散文家、诗人。字佩弦,江苏省扬州人,原籍浙江绍兴。1920 年毕业
于北京大学。1922 年发表长诗《毁灭》,后又从事散文写作。1948 年8 月拒
绝接受美国救济粮,因贫病在北平逝世。他的散文风格素朴缜密,清隽沉郁,以语言洗练、文笔秀丽着称。与人合着诗集《雪朝》,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文艺论着《诗言志辨》《论雅俗共赏》等。
2、把握生字词
差使(chai) 簌簌(sù) 颇(pō)拭(shì) 箸(zhù)
chóu chú(踌躇) pán shan(蹒跚) 狼jí(藉)
三、整体感知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并思考:
本文写的主要事件是什幺? 其中最打动你的一幕是什幺?
师:同学们好!生:老师好!
师:同学们,我们先把课文读一遍。
(生齐读)
师:好的。我听见你们的朗读了。很流畅。有一个字的字音注意一下: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这句中的遂;读第四声。不是第二声。
【评点】开门见山,直入课堂教学情境,没有刻意的铺垫和复杂的导入。
师:我们看屏幕。把这则资料看一下。
屏显1:
苏轼(1037l101),北宋着名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家;之一。字子瞻,
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
(学生读)
师:这则资料告诉我们,作者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继续读。
屏显2: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鸟台诗案;获罪入狱,随后被流放至湖
北黄州(学生读)
师:这则资料告诉我们。作者在中年时所遭受到的一次诬陷。被捕入狱。然后削官被贬谪到偏远地方湖北黄冈。他的号东坡居士;就是在黄冈种田时给自己取的,因为那个地方叫东坡。现在听起来是一个很雅的号。继续读。
屏显3:
在黄州他给天下写出了四篇他笔下最精的作品。一首词《赤壁怀古》,两篇月夜泛舟的前、后《赤壁赋》,一一篇《记承天寺夜游》。单以能写出这些绝世妙文,仇家因羡生妒,把他关入监狱也不无道理。
(学生读)
师:这是大学者林语堂在《苏东坡传》里写的一段话,说的是苏东坡在贬谪期间写的作品里面有四篇是绝世妙文。我们今天要学的短短的《记承天寺夜游》就是其中的一篇。
屏显4:
有一种画轴,静静垂于厅堂之侧,以自己特有的淡雅、高洁,惹人喜爱。在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就垂着这样两轴精品:宋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和明张岱的《湖心亭看雪》。
(学生读)师:这是作家、学者梁衡先生的评价。两轴精品;都在我们这一册书里。在学术界,人们认为,《记承天寺夜游》是神品,84 个字的文章是神品(屏幕显示:神品)(老师板书:神品)。这幺容易懂的文章神在哪里?这节课,就让我们好好地来品味它。
【评点】助读资料的穿插作为一种手法,有多种形式和多项作用在开课的这一环节中。助读资料包括了从苏轼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写作背景到课文的艺术成就。为学生理解课文蓄足了势。从后面的教学过程来看,从资料4 概括出的神品;二字成为整堂课的教学线索。
师:这节课有三个活动:有味地朗读、有味地分析、有味地欣赏
屏显5:
教学创意
有味地朗读
有味地分析
有味地欣赏
师:下面就让我们有味地朗读;。刚才大家一起读了,很流畅,但是味道没有读出来。我们来看什幺是有味;。
屏显6:
有味地朗读
读出一点文言的味道
读出一点宁静的氛围
读出一点夜游的兴致
读出一点复杂的情愫
师:读出文言的味道。除了有的音节要拉长一点以外,我们还要注意这个音节里所渗透出来的情感。我读三个地方你们听一听。看哪些字是拉长的。并有情感的意味蕴含其中。
(师深情范读)
师:哪几个字?
生:(齐答)念、盖、但。
师:念无与为乐者;,有一点寂寞之感;盖竹柏影也;,有一点兴奋:但少闲人如吾
两人者耳;,有一点感慨。好,一起试一下。这三个字的音节拖长一点,文言的味道就出来了。
(生齐读课文。模仿老师对三个字的语音处理方式。)
师:读出了一点味道了。继续来。第二个要求是
生:读出一点宁静的氛围。
师:为什幺要宁静呢?是因为夜游;,而且作者看起来心情不错,他写的是美景,要细细欣赏眼前的美景。所以心情不错。那幺。宁静的氛围要怎样读出来呢?第一:语速缓一点;第二:音调低一点。轻声地朗读,注意那三个字的拖音仍然要保持。(生轻声朗读)
师:味道更浓一点了。第三读,读出一点夜游的兴致。
师:有两个地方要读得快乐一点。现在我们看课文。你认为,哪两个地方或者哪两个字词要读得快乐一点呢?开始思考。我们讨论后再读。
(生认真思考)
师:我们试着来交流。发表你们的看法。
生l:我觉得相与步于中庭;要读出一点夜游的兴致来。因为见到了好朋友。自己的心情自然高兴了起来。
师:相与步于中庭,很惬意,虽然默默不语,但心灵是相通的。好,谢谢!
生2:第一行的欣然起行;,这时月色照着,作者兴致非常好。于是便很快从床上爬起来。然后去找张怀民。
师:兴致;一词用得非常好,因为有兴致,所以欣然起行
生3:我选怀民亦未寝;这句。作者去找张怀民,而且他发现张怀民也没有睡觉? ?
师:怎幺表述呢?怀民亦未寝;这句。他觉得
四、片段赏析,感悟父子深情
1、学生找出描写父亲买橘背影的段落,划出相关语句,反复朗读体味感情。
2、说说这段文字为什幺令你感动
3、给这一背影加一个合适的形容词,的背影,并说说理由
4、迁移:现在你们还觉得这背影不美吗? 其实我们的父母身上也不缺乏这样打动人心的瞬间,只是我们经常忽略了他们,就拿我来说吧,曾经深深打动我的是母亲的那双手,那双为我和我的孩子变得瘦弱而粗糙的手。现在就让我们打开记忆的闸门搜寻出父母身上的动人瞬间吧。
学生回忆,回答。
5、换用动词,体会效果
找到了动人瞬间还要善于表现它,回到课文,作者笔下的背影如此感人主要是通过什幺表现出来的?(外貌,动作)
活动:体会动词的妙用(换用动词,体会效果)
攀--扶缩--抬倾--斜
小结:可见动词的准确运用能够很好地帮助我们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体会出父亲对儿子的无私关爱和一片深情。那这片深情他的儿子感受到了吗?
6、作者有没有被这背影打动?他为什幺会流泪而我们决大多数人不会?体会作者泪水中包含的复杂情感。
同桌讨论:
背影出现在不平常的背景下,失去亲人,父亲的内心是悲痛的,失业、借债,生活的担子是沉重的,这惨淡的光景中,父亲并不怨天尤人,一如既往地爱护着自己的儿子。父亲在千辛万苦中为儿子所做的一切,比平常特别是顺境中所做的一切不知可贵多少倍。同时为原先的自作聪明而悔恨,为父亲的不容易而心疼,所以儿子当然会感动得掉下眼泪。
小结:可见这是感动的泪,更是理解的泪,心疼的泪。儿子的泪显示了背影感人的力量。
7、朗读此片段,表现父子深情
学生探讨注意点,播放视频朗读,学生比读,点评
小结:同学们读得很好,很富有情感,听得出你们已深深地感受出了这对父子之间的深情,其实文中还有许多这样的感人语句,请大家再去认真地读,细细地品,品味出其中的深意。
五、赏析
四人小组合作学习:两人品父对儿的深情,两人品儿对父的深情
提示;推敲语言体会情感探究句子内涵
小结:本文用最朴实无华的语言表现了最真挚的情感,所以我们在写作时有时不必一味追求语言的华美,辞藻的绚丽,因为平平淡淡才是真;。下面就请大家将刚才搜寻出的有关父母的美好瞬间或片段用质朴而真挚的语言书写出来吧。
六:拓展迁移
请续写:我最不能忘记的是父亲(母亲)那
。
(形象鲜明,感情真挚)
七、布置作业
放《懂你》歌,说:同学们,至爱亲情是我们拥有的无上的财富。正像懂你这首歌里所唱的:把爱全给了我,把世界全给了我。让我们都能对他们说一声:我爱你们,我理解了你们。
今天我们要布置的是一个特殊的作业,请同学们回到家里,用你自己独特的方式,向你的父母、亲人表示你对他们理解,对他们给予你的无微不至的关怀表示感激。给父母夹一次菜,给他们写一张纸条,为他们倒一杯水,向他们道一声辛苦好吗?
更多精彩推荐:初中>初二>语文>初二语文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