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 理
(时间:l00分钟 总分:100分)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1.答第1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用铅笔填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号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奉试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选择题;共25小属,每小题2分,共50分。在每小题所列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下图是某地二分二至日大阳高度日变化图,读图回答1~3题.
1.该地地理坐标是
A.15°E,ll°43′S B.30°W,11°43′S
C.30°E,11°43′N D.15°W, 11°43′N
2.某日该地日出时北京时间为11,oo,则日落时北京时间为
A. 1:OO B. 3:00
C. 21:OO D. 23:00
3.一年中该地正午物体日影朝北的时间约为
A.3个月 B.4个月
C.8个月 D.9个月
读亚洲局部区域某时刻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单位:hPa),回答4—7题.
4.N处气压值可能为
A.1005、1010 B.1010、1015
C.1015、1020 D.1010、1020
5.下列四城市中,风速最大的是
A.乌兰巴托 B.北京
C.合肥 D.东京
6.郑州与合肥相比
A.郑州气温高、气压低 B.合肥气温低、气压高
C.郑州有降水,气温低、气压高
D.合肥有降水,气温高、气压低
7.图中所示的时间是
A. 1月 B. 4月 C. 7月 D. 10月
读某运河图,回答8~10题.
8.该运河长度约为
A.小于50千米 B.110千米 C.170千米 D.220千米
9.该运河
A.是两个大洲和两个国家的分界线 B.为欧洲西部通往亚洲东部的最短航线
C.沟通了大西洋和太平洋 D.穿过海拔500米以上的地区
10.通常情况下,甲海域水面比乙海域水面大约高6米,其影响因素不包括
A.北赤道暖流 B.东北风 C.南赤道暖流 D.海底地形
读下面两区域局部图,回答11~14题。
11.图中两个区域
A.同属一个大洲 B.同临一个大洋
C.同处一个半球 D.同为发展中国家
12.甲、乙两城市的气候
A.高温期与多雨期均相同 B.高温期相同,多雨期不同
C.高温期不同,多雨期相同 D.高温期与多雨期均不同
13.下列地理事物分布在甲所在国家的是
A.金字塔 B.五大湖 C.大堡礁 D.埃菲尔铁塔
14.乙所在的国家
A.多火山地震 B.东部有寒流经过
C.中部水资潭缺乏 D.有丰富的石油资源
读两极地区示意田,回答15一19题.
15.一艘科学考察船从长城站附近海域出发,沿地球自转方向绕南极洲航行一周,经过大洋的先后顺序是
A.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B.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C.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 D.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16.北京位于中山站的
A.西北方 B.东南方 C.东南方 D.东北方
17.长城站和中山站考察的最佳时间是
A.11月一次年三月 B.4月一5月
C.6月一8月 D.9月~lO月
18.南极洲储量占世界首位的自然资源是
A.铁矿 B.煤矿 C.锰矿 D.淡水
19.我国的三个极地考察站比较
A.长城站极昼极夜时间最短 B.地方时黄河站最早
C.6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中山站最大 D.二分日三站昼夜长短相同
根据下表回答20~22题.
地点 | 轻纬度 | 一月 平均气温(℃) | 七月 平均气温(℃) | 年降水量 (mm) |
甲 | 102°E、25°N | 7.7 | 19.8 | 1000 |
乙 | 113°E、31°N | 4 | 29 | 1200 |
A.黄土高原、成都平原 B.云贵高原、长扛中下游平原
C.四川盆地、青藏高原 D.珠江三角洲、华北平原
21.导致甲、乙两地气温年较差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类型不同 B.气候类型不同
C.诲陆位置不同 D.纬度位置不同
22.甲所在省
A.是我国重要的油菜产区 B.有丰富的天燃气资源
C.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区 D.有京广铁路纵贯南北
国家0L计局农调总队的抽样调壹表明全国每3个产业工人中就有2个来自农村地区,2004年全国农村外出务工的农民达11823万人.读下图,回答23—25题.
23.民工净流入最多的省区是
A.、山东、北京 B.四川、湖北、福建
C.广东、浙江、上海 D.上海、江苏、浙江
24.西部地区民工净流人最多的省区,吸引民工流人的主要原因是
①资源开发 ②气候条件优越 ③边境贸易发展 ④生活水平较高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①④
25. 民工大规模流动对流出地区的影响,正确的是
A.加剧了水土流失 B.弥补了劳动力不足
C.缓解了人地矛盾 D.提高了城市化水平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50分)
注意事项;
1.第Ⅱ卷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
二、综合题:共4个小题,共50分。
26.读南美洲局部图,回答问题.(13分)
(1)①、②、③、④四地的盐度按由高到低的顺序排列为 。(1分)
(2)A河流流经的最主要国家是 ,该河流域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 .(2分)
(3)B处沿海的气候类型是 ,简要说明该气候在B处的分布特点及成因。(5分)
(4)A所在国家的人口主要分布在 ,试分析其原因。(5分)
27.读我国某区域图,回答问题。(11分)
(1)长城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遗产”,古代修建它的主要功能是军事防御,而如今它的主要功能是 ·这反映了长城作为文化景观具有的特性是 。(2分)
(2)比较甲、乙两地≥10℃积温有何差异?并分析形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6分)
(3)丙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其最具优势的能源资源是 。目前,该省的这种能源资源主要是通过哪些方式输出?(3分)
28.读世界某区域图,回答问题。(14分)
(1)图中①处是 (海峡),经过该海峡的海上航线被誉为“日本的海上生命线”,为什么?(4分)
(2)描述图中A半岛的地势特征。(2分)
(3)比较A、B两地的气候类型及特征的主要异同点。(8分)
29.读亚洲某区域图,分析回答问题。(12分) ,
(1)甲所在的国家是 ,A河的流向大致为 。 (2分)
(2)铁路线BC段是 (铁路)的组成部分,其东边的起点是我国的 (城市),西边的终点城市是 。该铁路对世界交通运输的意义是 。(5分)
(3)图中区域农业分布有何特点?简述该地区发展农业有利和不利的气候条件。(5分)
成都市高中2009届第五学期入学摸底测试
地理试题参及评分意见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 C 2. A 3, D 4. B 5. B 6, C 7. A 8. B 9. C 10. D 11. B 12. C 13. B 14. C 15. A 16. D 17. A 18. D 19.D 20. B 21. A,22. C 23. C 24. A 25. C
二、综合题(共50分)
26.(13分)
(1)④①①①(1分) (2)巴西(1分) 热带雨林的破坏(1分) (3)热带沙漠气候(1分)
分布特点:①分布纬度低(1分),②分布在沿海狭长地带(1分) 厚因:①西部沿海为高达的安第斯山脉(无法向东扩展)(1分),①沿岸有寒流经过(1分) (4)东南沿海地区(1分) 原因是:①地势平坦,①气候较温和,②海上交通便利,④殖民者最先到达,开发历史悠久。(每点1分,共4分).
27.(11分)
(1)旅游(1分) 时代性(1分)
(2)甲地≥lO℃的积温高,为3500℃~4500℃(1分),乙地≥10℃的积温低,为2500℃一3500℃(1分) 甲地(位于渭河平原)地势较低,气温较高(2分)‘乙地(位于秦岭山地)地势较高,气温较低(2分).
(3)煤炭(1分) 铁路运输(晋煤外运)(1分),转换为电能输出(西电东送)n分).
28.(14分)
(1)马六甲海峡(1分) 原因:①日本资源贫乏,原燃料(石油)依靠进口:①海运是该国资源(石油)进口的主要方式,②马六甲海峡是日本从西亚、非洲进口原燃料(石油)的海上捷径.(每点一分,共3分)
(2)地势北高南低(1分),山河相间,南北纵列分布(1分)
(3)(8分)
地区 | 气候类型 | 主要相同点 | 主要不同点 |
A | 热带季风气候(1分) | 终午高温,年较差小(2分) | A地区有旱雨季,降水有明量的季节变化(2分):B地全年降水 |
B | 热带雨林气候(1分) | 多,各月分配均匀(2分), |
(1)俄罗斯(1分) 自东南流向西北(1分)
(2)第二亚欧桥(1分) 连云港(1分) 鹿特丹(1分) 沟通大西洋东岸地区与太平洋西岸地区(亚欧东西岸联系的重要通道)(2分).
(3)主要分布在河流沿岸和山麓地带(2分) 有利条件:光照强(1分),昼夜温差大(1分)
不利条件:降水少,气候干旱(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