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实验学校 穆虹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选自济南初一生物册第五章第三节,是在学习了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基础上来学习有关神经调节的问题,它与人类的各项生命活动息息相关。本节课是本章的核心内容,比较抽象,概念性的知识多,学生接受起来有一定的难度。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虽然有了一定的生物学基础,学生的形象思维多于抽象思维,而且热情、好动,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各方面都朝气蓬勃。但他们的自制力差,注意力容易转移。因此要精心的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和教学探究活动,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概述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b.通过膝跳反射实验,和各种探究活动理解并说出反射、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的概念,并能说出反射弧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功能。
C通过探究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能说明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区别与联系。
2、能力目标:通过创设情境、实验、合作探究等活动,引导学生学会学习的方法,加强对生物学概念的总结与把握,提高自己与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以及科学探究的能力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本节课教学,初步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进一步认同生物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生物适应环境的生物学观点。
四、教学重点:膝跳反射实验,反射、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反射弧概念的构建。
五、教学难点:反射弧、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以及与非条件反射的区别与联系。
六、教学方法:情景教学、举例分类、实验探究、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
七、教学准备:学生分组 多媒体课件 礼物盒 水果等
八、教学流程设计:
教学过程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预设效果 |
活动一:活动体验,初步感知
| 1播放谜语,让学生猜谜语〔小红果,酸溜溜,裹上糖衣甜悠悠〕 2用煽动性的语言提醒学生:每个组的桌子上都放有一个小礼物盒〔里面有洗好的山楂〕请同学们把礼盒打开,看里面有什么? 3请一位勇敢的学生吃山楂,其他同学看。 4引导吃山楂和看吃山楂的学生分别谈感受 5对学生的答复作出积极评价,引出本节的课题——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并初步引出反射一词〔板书“反射”)写到标题下方。 6副板书关键词:刺激、反应 7引导学生大量举例,〔对刺激反应的例子〕,适时控制学生的举例,随时引导回本节课的主题。 8对学生的的表现做出及时的评价和肯定。 | 1猜谜语:山楂、糖葫芦,积极参与各项活动。 2口里充满唾液,会流口水等、很想吃等 3争着把礼盒打开,抢着吃山楂,气氛热烈。 4积极答复老师提出的问题,各种答案都有,个别学生会说出对外界刺激做出的有规律的反应。 5对反射有初步印象。 6根据自己的亲身经验和体会以及观察,积极、大量的举例,人体对外界刺激反应的例子。 | 1学生兴趣浓厚,所有学生都能准确的猜出谜底。 2有很强的求知欲望。 3积极踊跃的打开礼盒。 4争着抢着吃山楂。说出身体的感受,和对刺激的反应。 5只有少数学生能想到应激性这一特征。 6部分学生能很轻松的说出身边反射的例子,并且都是常见的类型。 |
活动二:分组实验 引发思考
| 1承上导入探究活动:观察体验膝跳反射。〔 通过以上说山楂、吃山楂、看山楂以及同学们说出的那么多对刺激反应的例子,想不想亲身体验一下呢?〕 2要求学生阅读教材,总结注意事项,根据学生的总结,进行归纳,把注意事项以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在大屏幕上,〔〕 3提醒学生按要求做,并打开提前录制的本班学生两人进行试验的视频,设置重复播放模式,打开之前先呈现操作的注意事项。 4对学生实验进行巡视指导,注意观察试验成功和不成功的小组,并适时的进行指导纠正实验过程中的错误操作。 5让学生停下来,分别谈谈叩击膝盖下方的韧带时,小腿有什么反应? 6引导学生说出小腿不跳的原因有哪些?并对学生的分析结果及时的评价和补充。
| 1阅读教材,分析实验的要求和操作步骤。 2有不同的学生尝试说出实验要领,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归纳。 3参考视频和实验要求,两人一组自由组合进行试验,在实验过程中两人互换,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4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出实验现象,〔小腿会突然跳起,小腿不跳,没反应,膝盖很麻等等〕 5在教师的引导下,结合自己的体会和理解,不同的学生说出小腿不跳的原因。〔没有找准叩击点、力度不够、不够放松自然、大脑有意识的进行了控制〕
| 1学生兴趣浓厚,积极踊跃课堂气氛到达高潮。 2部分学生做的姿势不够准确,身体不较紧张,还有的叩击的部位不够准确。 2多数同学小腿能够突然跳起,试验成功 3少数学生大脑有意识的控制,小腿就是不跳。 4个别学生还没等叩击小腿就挑起了。 5学生能够较准确的分析出小腿不调的原因。 6学生答复积极,基本能归纳出正确的现象和分析出正确原因。
|
活动三:分析图片 初构〔总结〕概念
| 1承上导入反射弧的知识?〔分析以上吃山楂、看山楂、谈山楂做出的反应,以及同学们大量的对刺激反应的例子,还有体验膝跳反射实验等等,人体对刺激的反应是不是有一定的结构基础呢?接下来就一膝跳反射为例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2放图片,〔问题投在屏幕上〕引导学生自学课本文字内容,然后小组讨论交流完成。〔投影问题:膝跳反射是有什么结构完成的?它有那几部分组成?在膝跳过程中,神经冲动传到的途径是怎样的?〕 3巡视指导 4对学生的答复及时的作出评价,并及时归纳总结。 适时板书〔结构基础:反射弧〕 5拼图活动,引导小组动手动脑合作完成。进一步理解反射弧各部分的位置及其功能。〔提醒学生在拼图活动中应该同时结合贴图的每一部分表达出反射弧各组成部分的功能以及神经传导的方向。〕 6鼓励学生展示作品。 7对学生的表现做出积极的评价,并进行补充讲解。 8出示投影问题〔如果神经冲动传导途径的某一环节出现障碍,会出现什么结果?〕引导学生答复。 9引入霍金的知识,〔播放图片,附上文字霍金21岁得了肌肉萎缩症,仅有3根手指能动〕引导学生说出霍金反射弧的那一部分出现障碍引起的。加深对反射和反射弧关系的理解,反射弧的某一部分出现障碍,都不能完成反射。同时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10引导学生总结反射的概念,并归纳板书。〔概念〕 | 1结合图片,学生自学教材内容。 2小组激烈讨论,制定统一答案解答投影问题。
3小组代表答复下列问题,其他同学进行纠正,将答案统一。〔完成膝跳反射的神经结构叫反射弧,有五部分组成: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学生可能对反射弧各部分的名称说的不公准确。
4整理思路,对老师的讲解归纳总结。
5小组合作,完成拼图,每个学生表现都很积极,同学之间配合默契。 6有一个小组代表上前台展示作品,放在实物投影上,并尝试讲解反射弧各部分的位置及功能还有神经传导的途径。 7了解霍金的知识,有的同学能够说出霍金的效应器出了问题,从而不能完成反射活动。 8根据活动与分析结合自己的体会和理解,尝试总结反射的概念。 | 1部分学生对提出的问题不是很明白,需要教师巡视指导的过程中进行引导。 2学生对反射弧各结构作用知识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 3这个过程中学生可能会提出这样那样预想不到的问题何只有他自己能明白的名词。 4由于提供的反射弧的结构图是一个简图,比较抽象,所以拼图活动可能会花费很多的时间。 5关于霍金大多数同学应该认识和了解他的有关知识。 6能结合自己的体会和理解,基本说出反射概念的有关关键词。例如:“人体对刺激的反应”,“通过神经系统”等等 ,但是不可能说的很完整和全面。需要有老师的提示和引导才能补充完整。 |
活动四:正反实例 理解概念
| 1屏幕出示实例,让学生判断是不是反射并说出理由。〔含羞草受到刺激叶片合拢,红灯停、绿灯行,草履虫游向培养液,听到响赶紧跑,婴儿排尿〕 2引导学生进行判断,并对学生的解释进行引导补充和点拨。最终归纳出大家都认同的正确的结论。 3婴儿排尿来自内部刺激,结合屏幕上的文字向学生解释。 4与学生共同归纳反射有内部刺激,也有外部刺激 5屏幕播放对反射概念加深理解的关键词,进一步讲解补充,对概念进行强化。
| 1 结合自己的理解,判断实例是不是反射,说明理由。每个学生都能积极的参与。 2学生的争论很激烈,起到了应有的教学效果。 3“婴儿排尿”大多数学生都知道是反射,但是说不出理由。 4与教师共同归纳,加深对反射概念的理解。 | 1学生会认为含羞草的反应属于反射,有的学生能说出他不是动物也不是人类,并且没有神经系统 2草履虫的反应也会有同学认为是反射。 3学生的争论会很激烈。最终能够统一思想。 4解释不出为什么婴儿排尿属于反射?
|
活动五:举例分类 深度把握〔领悟〕 | 1播放反射的例子让学生尝试分类 〔〕 2引导学生说出分类的依据 归纳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并板书〔类型: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 3点拨:实例中有没有人类有动物没有的反射? 4播放相关链接:〔人类除了对具体信号〔如食物的气味、形状、颜色等〕发生反应外,还能对具体信号抽象出来的语言和文字发生反应,也就是能对语言文字的刺激建立条件反射,是人类高级神经活动最突出的特征〕。 引导学生理解人类特有的反射类型,对具体信号抽象出来的语言文字发生的反应。 | 1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投影上的例子尝试分类,每个人都发表自己的见解。 2不同小组的同学说出自己的分类结果和分类依据,在教师的引导下说出准确的分类依据。将13和2456分别归为一类,知道前者是生来就有的,后者是后天形成的。 3通过教师的归纳知道先天形成的属于非条件反射,后天形成的是条件反射。 4其他的分类方法想不出来。在教师的提示下知道46是人类有而动物没有的反射类型。 5根据相关链接的知识,体会人类特有的反射类型。 | 1小组讨论会很激烈,对投影上的实力尝试分类,也有的学生不发言 2或许能根据反应形成的过程进行分类,也许会五花八门。 3在巡视的过程中适时引导。 4谈分类依据,也许有一定的难度。
|
六:稳固拓展 应用概念
| 1调查养宠物的同学人数,问是否会表演节目。然后播放本班同学小狗表演视频〔小狗与人握手,小狗表演接球,循环播放〕 2让视频中小狗的主人介绍经验 3提问相关的问题。〔小狗的表演是什么反射〕引出下面的相关知识。 4先播放巴普洛夫与狗的图片,再播放巴普洛夫实验,并提出相关问题〔1.食物和铃声刺激引起的唾液分泌反射有什么不同? 2.使狗建立“铃声—唾液分泌”的重要条件是什么? 3.你认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还有什么联系与区别?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结合阅读课本图片下面的文字,小组交流答复下列问题。 5在答复下列问题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点拨。 6根据学生的答复归纳总结得出结论。〔条件反射是建立在非条件反射基础之上的,条件反射是低级的,由大脑皮层以下的中枢参与即可完成,条件反射是高级的,必须由大脑皮层的参与。〕 7播放最后图片〔狗的条件反射消退的图片〕提出问题,光给铃声不给食物,时间久了,小狗还会分泌唾液吗? 8引导学生理解, 学习是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遗忘是正常的,播放遗忘曲线,鼓励学生上前讲解。 9并提出问题:根据条件反射的形成过程,我们怎样学习才能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 10归纳学生答案,总结学习方法。 | 1部分学生家中养有宠物 2观看视频,兴趣浓厚。 3学生介绍养宠物的经验。 4答复老师提出的相关问题,小狗的表演属于后天形成的,是条件反射。 5观看图片,结合阅读教材文字,小组交流、探讨答复下列问题。学生的答案可能会不标准但意思可能会明白,表述的不够精确。明白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之间的关系,但不会用准确的语言来描述。〔略〕。 6分析小狗条件反射消退的图片,知道条件反射形成后如果不加强稳固,还会消退。 7知道学习的过程是条件反射建立的过程,把知识学以致用。明白要想使知识掌握的更好更牢固,就要不断进行强化,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6学生上前结合曲线讲解艾宾浩斯遗忘规律。 7不同的学生会说出不同的学习的方法,意思相同。 | 1会有少数同学家中养有宠物,但大部分不会表演 2多数小组很容易的判断出一图和四图的反射类型。 3对有关刺激和无关刺激的理解不是很到位。 4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之间的关系学生能知道是怎么回事,但是不能用准确的语言归纳出来,需要教师引导点拨。 5很容易明白人类的学习过程是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 6对于遗忘曲线学生很明白,能够做出解释。 7能用自己的语言总结出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防止遗忘。 |
七、回忆反思 总结提升
| 1调查养宠物的同学人数,问是否会表演节目。 2让视频中小狗的主人介绍经验。 3引导学生回忆反思,本节课的收获,并提出不明白的问题 4引导学生尝试答复反射的意义。 5最终归纳:反射能使生物更好的适应不断变化的生活环境。 | 3谈收获,谈问题。 4尝试说明反射对动物和人类的意义〔更好的适应变化的生活环境〕
| 1学生能够说出本节课的收获 2说出反射的各种意义〔保护 检测疾病 逃避有害刺激 趋向有利刺激等等〕 |
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