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n g
课题28圆周运动中的临界问题
一、竖直面内圆周运动的临界问题
(1)如图所示,没有物体支撑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做圆周运动过最高点的情况:特点:绳对小球,轨道对小球只能产生指向圆心的弹力 ①临界条件:绳子或轨道对小球没有力的作用:
mg=mv 2/R →v 临界= (可理解为恰好转过
Rg 或恰好转不过的速度)
即此时小球所受重力全部提供向心力
注意:如果小球带电,且空间存在电、磁场时,临界条件应是小球重力、电场力和洛伦兹
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此时临界速度V 临≠
Rg
②能过最高点的条件:v ≥,当v >时,绳对球产生拉力,轨道对球产生压力.
Rg Rg ③不能过最高点的条件:v <V 临界(实际上球还没到最高点时就脱离了轨道做斜抛运动)【例题1】如图所示,半径为R 的竖直光滑圆轨道内侧底部静止着一个光滑小球,现给小
球一个冲击使其在瞬时得到一个水平初速v 0,若v 0≤,则有关小球能够上升到最大
gR 3
10高度(距离底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一定可以表示为
B 、可能为 g
v 2203
R C 、可能为R
D 、可能为
R 3
5【延展】汽车过拱形桥时会有限速,也是因为当汽车通过半圆弧顶部时的速度
时,汽车对弧顶的压力F N =0,此时汽车将脱离桥面做平抛运动,因
gr v 为桥面不能对汽车产生拉力.
(2)如右图所示,小球过最高点时,轻质杆(管)对球产生的弹力情况:特点:杆与绳不同,杆对球既能产生拉力,也能对球产生支持力.①当v =0时,F N =mg (N 为支持力)
②当 0<v <时,
F N 随v 增大而减小,且
Rg mg >F N >0,F N 为支持力.③当v =时,F N =0
Rg ④当v >时,F N 为拉力,F N 随v 的增大而增大(此时F N 为拉力,方向指向圆心)Rg 典例讨论
1.圃周运动中临界问题分析,应首先考虑达到临界条件时物体所处的状态,然后分析该状态下物体的受力特点.结合圆周运动的知识,列出相应的动力学方程
【例题2】在图中,一粗糙水平圆盘可绕过中心轴OO /旋转,现将轻质弹簧的一端固定
b e
在圆盘中心,另一端系住一个质量为m 的物块A ,设弹簧劲度系数为k ,弹簧原长为L 。将物块置于离圆心R 处,R >L ,圆盘不动,物块保持静止。现使圆盘从静止开始转动,并使转速ω逐渐增大,物块A 相对圆盘始终未惰动。当ω增大到时,物块A 是
ω=
否受到圆盘的静摩擦力,如果受到静摩擦力,试确定其方向。
【解析]对物块A ,设其所受静摩擦力为零时的临界角度为ω0,此时向心力仅为弹簧弹力;若ω>ω0,则需要较大的向心力,故需添加指向圆心的静摩擦力;若ω<ω0,则需要较小的向心力,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必背离圆心。
依向心力公式有mω02R=k(R -L),所以,故时,得
ω=
ω=
ω>ω0。可见物块所受静摩擦力指向圆心。
【例3】如图所示,细绳长为L ,一端固定在O 点,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 、电荷量为+q 的小球,置于电场强度为E 的匀强电场中,欲使小球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小球至最高点时速度应该是多大?
解析:小球至最高点时能以L 为半径做圆周运动,所需向心力最小时绳子无
拉力,则Mg +Eq=mv 02/L ,得,故小球在竖直平面内
()m L Eq mg v /0+=
能够做圆周运动时,小球至最高点的速度 ()m
L Eq mg v /+≥
拓展:该题中物理最高点与几何最高点是重合的,物理最高点是在竖直平面
内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在该点势能最大,动能最小,若把该题中的电场变为水平向右.如图,当金属球在环内做圆周运动时,则物理最高点为A 点,物理最低点为B 点,而几何最高点为C 点,几何最低点为D 点(这种情况下,两个最高点已不再重合,两个最低点也不再重合).
A 处速度的最小值(临界速度)应满足:()()2
22
/Eq mg F R mv A +=
=合 思考:物体恰能到达几何最高点时,绳的拉力为多少?
【例4】一内壁光滑的环形细圆管,位于竖直平面内,环的半径为R (比细管的半径大得多),圆管中有两个直径与细管内径相同的小球(可视为质点)。A 球的质量为m 1,B 球的质量为m 2。它们沿环形圆管顺时针运动,经过最低点时的速度都为v 0。设A 球运动到最低点时,球恰好运动到最高点,若要此时两球作用于圆管的合力为零,那么m 1,m 2,R 与v 0应满足怎样的关系式?
解析:首先画出小球运动达到最高点和最低点的受力图,如图所示。A 球在圆管最低点必受向上弹力N 1,此时两球对圆管的合力为零,m 2必受圆管向下的弹力N 2,且N 1=N 2。
据牛顿第二定律A 球在圆管的最低点有①
R
v m g m N 2
111=- 同理m 2在最高点有②
R
v m N g m 2
1222=+
g s
f
o r
m 2球由最高点到最低点机械能守恒③又N 1=N 2……④ 20221222
1212v m v m R g m =+
【小结】 比较复杂的物理过程,如能依照题意画出草图,确定好研究对象,逐一分析就会
变为简单问题。找出其中的联系就能很好地解决问题。
【例5】如图所示,赛车在水平赛道上作900转弯,其内、外车道转弯处的半径分别为r 1和r 2,车与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和静摩擦因数都是μ.试问:竞赛中车手应选图中的内道转弯还是外道转弯?在上述两条弯转路径中,车手做正确选择较错误选择所赢得的时间是多少?
分析:赛车在平直道路上行驶时,其速度值为其所能达到的最大值,设为v m 。转弯时,车做圆周运动,其向心力由地面的静摩擦力提供,则车速受到轨道半径和向心加速度的,只能达到一定的大小.为此,车在进入弯道前必须有一段减速过程,以使其速度大小减小到车在弯道上运行时所允许的速度的最大值,走完弯路后,又要加速直至达到v m 。车道的选择,正是要根据内外道上的这些对应过程所历时间的比较来确定. 对于外车道,设其走弯路时所允许的最大车速为v 2,则应
有mv 22/r 2=μmg
解得v 2 如图所示,设车自M 点开始减速,至N 点其速度减为
v 2,且刚好由此点进入弯道,此减速过程中加速度的大小为a=μmg/m=μg
此减速过程中行驶的路径长度(即MN 的长度)为x 2==-a v v m 2222
-g
v
m μ222
2r
车沿弯道到达A 点后,由对称关系不难看出,它又要在一段长为x 2的路程上加速,才能达到速度v m 。上述过程所用的总时间为
t 2=t 减速+t 圆弧+t 加速=
++=-(2-)a v v m 2-222v r πa v v m 2-g v m μ22
π
g r μ2
同样的道理可以推得车走内车道所用的总时间为t 1=
-(2-)g v m μ22
π
g r μ1
另一方面,对内车道和外车道所历路程的直线部分进行比较,由图可见,车往内车道
多走了长度 ΔL= r 2- r l
同时,在直线道上车用于加速和减速的行程中,车往内道也多走了长度 Δx=2x 1-2x 2= r 2- r l
由于上述的ΔL 和Δx 刚好相等,可见车在直道上以v m 匀速行驶的路程长度对于内外两道来说是相等的.这样,为决定对内外道的选择,只需比较上述的t 1和t 2即可由于 t 2<t 1,显然,车手应选择走外道,由此赢得的时间为
Δt=t 1一t 2=(22π-2.求解范围类极值问题,应注意分析两个极端状态,以确定变化范围
【例6】如图,直杆上0102两点间距为L ,细线O 1A ,O 2A 长为L,A 端小球质量
为m ,要使两根细线均被拉直,杆应以多大的角速度ω转动?
解析:
当ω较小时线O 1A 拉直,O 2A 松弛,而当ω太大时O 2A 拉直, O 1A 将松弛. 设O 2A 刚好拉直,但F O2A 仍为零时角速度为ω1,此时∠O 2O 1A =300,对小球:
在竖直方向F O1A ·cos300=mg……①
在水平方向:F O1A ·sin300=……②
1
sin 30m ω⋅由①②得1
ω=设O 1A 由拉紧转到刚被拉直,F O1A 变为零时角速度为ω2对小球:F O2A ·cos600=mg……③F O2A ·sin600=mω22L·sin600………④由③④得,2
ω=ω【例7】一根长约为L 的均匀细杆可以绕通过其一端的水平轴在竖直平
面内转动,杆最初在水平位置。杆上距O 为a 处放有一个小物体B (可
视为质点)。杆与其上小物体最初均处于静止状态,若此杆突然以匀角速度ω绕O 轴转动,问当ω取什么值时,小物体与杆可能相碰。
【解析】杆开始转动后,两物体的运动状态分别为:A 做匀速转动,B 做自由落体运动。若B 能与杆相碰,只可能在B 下落的竖直线上,那么,杆转动的高度范围就被确定了,即如图所示的转角范围。 我们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1)当杆的转速ω较小时,物体B 有可能追上细杆与细杆相碰。设物体B 下
落到C 作用的时间为t 1,杆转过Φ角所用时间为t 2,两物要能相碰,t 1和t 2就满足下列条件:t 1≤t 2…①
又因为L BC =½gt 12,Φ=ωt 2,由几何关系L BC =,LcosΦ=a,所以
22a L -L BC =½gt 12=解得t 1=22a L -g
a
L 2
22-由Φ=ωt 2=arccosα/L 解得t 2=
arccos (a/L )
ω
1
将t l 、t 2代入①式,得
≤
arccos (a/L )解得ω≤
arccos (a/L )g
a
L 2
22-ω
1
2
g
/ (2)当杆的转速ω较大时,杆转过一周后有可能追上B 而与物
422a L -体B 相碰,设杆转过中角所用的时间为t 2/,杆要与B 相碰,t 2/和t l 必须满足下列条件:
t l ≥t 2/
由2π+Φ=ωt 2/,所以t 2/=(2π+Φ)=(2π+arccos(a/L ))/ω代入得
≥(2π+arccos(a/L ))/ω,解得ω≥
arccos (a/L )/g
a L 222-2
g
422a L -由以上分析可知,当杆转动的角速度满足:ω≤
arccos (a/L )/或2
g
422a L -
i n
ω≥
arccos (a/L )/时,物体B 均有可能和细杆相碰。2
g
422a L -典例分析
杆长为L ,球的质量为m ,杆连球在竖直平面内绕轴O 自由转动,已知在最高点处,杆对球的弹力大小为F =1/2mg ,求这时小球的即时速度大小。解:小球所需向心力向下,本题中F =1/2mg <mg ,所以弹力的方向可能向
上也可能向下。⑴若F 向上,则 ⑵若F 向下,则2
,2
gL v L mv F mg =
=-2
3,2gL
v L mv F mg =
=+如图所示的装置是在竖直平面内放置光滑的绝缘轨道,处于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以带负电荷的小球从高h 的A 处静止开始下滑,沿轨道ABC 运动后进入圆环内作圆周运动。
已知小球所受到电场力是其重力的3/4,圆滑半径为R ,斜面倾角为θ,s BC =2R 。若使小
球在圆环内能作完整的圆周运动,h 至少为多少?
解析:小球所受的重力和电场力都为恒力,故可两力等效为一个力F ,如图所示。可知F =1.25mg ,方向与竖直方向左偏下37º,从图6中可知,能否作完整的圆周运动的临
界点是能否通过D 点,若恰好能通过D 点,即达到D 点时球与环的弹力恰好为零。
由圆周运动知识得:R
v m
F D
2=即:R
v m
mg D
225.1=由动能定理有:2
2
1)37sin 2cot (43)37cos (D mv R R h mg R R h mg =︒++⨯-
︒--θ联立①、②可求出此时的高度h 。
【例6】如图所示,用细绳一端系着的质量为M =0.6kg 的物体A 静止在水平转盘上,
细绳另一端通过转盘中心的光滑小孔O 吊着质量为m =0.3kg 的小球B ,A 的重心到O 点的距离为0.2m .若A 与转盘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f =2N ,为使小球B 保持静止,求转盘绕中
心O 旋转的角速度ω的取值范围.(取g =10m/s 2)
解析:要使B 静止,A 必须相对于转盘静止——具有与转盘相同的角速度.A 需要的向心力由绳拉力和静摩擦力合成.角速度取最大值时,A 有离心趋势,静摩擦力指向圆心
O ;角速度取最小值时,A 有向心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背离圆心O .
对于B ,T =mg
对于A ,2
1
ωMr f T =+2
2
ωMr f T =-rad/s rad/s
5.61=ω9.22=ω所以 2.9 rad/s rad/s
5.6≤≤ω【例7】一内壁光滑的环形细圆管,位于竖直平面内,环的半径为R (比细管的半径
大得多).在圆管中有两个直径与细管内径相同的小球(可视为质点).A 球的质量为m 1,B 球的质量为m 2.它们沿环形圆管顺时针运动,经过最低点时的速度都为v 0.设A 球
运动到最低点时,B 球恰好运动到最高点,若要此时两球作用于圆管的合力为零,那么m 1、m 2、R 与v 0应满足的关系式是______.
解析:这是一道综合运用牛顿运动定律、圆周运动、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高考题.
A 球通过圆管最低点时,圆管对球的压力竖直向上,所以球对圆管的压力竖直向
下.若要此时两球作用于圆管的合力为零,B 球对圆管的压力一定是竖直向上的,所以圆管对B 球的压力一定是竖直向下的.
由机械能守恒定律,B 球通过圆管最高点时的速度v 满足方程
2022222
1221v m R g m v m =⋅+根据牛顿运动定律
对于A 球,R
v m g m N 2
1
11=-对于B 球,R
v m g m N 22
22=
+
e i r
又 N 1=N 2
解得
)5()(2120
21=++-g m m R
v m m 针对练习:
1.如图所示,长为L 的细线,一端固定在O 点,另一端系一个球.把小球拉到与悬点O 处于同一水平面的A 点,并给小球竖直向下的初速度,使小球绕O 点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要使小球能够在竖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在A 处小球竖直向下的最小初速度应为
A. B.
C.
D. gL 7gL 5gL 3gL
22.由上海飞往美国洛杉矶的飞机与洛杉矶返航飞往上海的飞机,若往返飞行时间相同,且飞经太平洋上空等高匀速飞行,飞行中两种情况相比较,飞机上的乘客对座椅的压力
A.相等
B.前者一定稍大于后者
C.前者一定稍小于后者
D.均可能为零
3.用一根细线一端系一小球(可视为质点),另一端固定在一光滑锥顶上,如图(1)所示,设小球在水平面内作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为ω,线的张力为T ,则T 随ω2变化的图象是图(2)中的
4.在质量为M 的电动机飞轮上,固定着一个质量为m 的重物,重物到轴的距离为
R ,如图所示,为了使电动机不从地面上跳起,电动机飞轮转动的最大角速度不能超过
A .
B .
g mR
m
M ⋅+g mR
m
M ⋅+C .
D .
g mR
m
M ⋅-mR Mg 5.如图所示,具有圆锥形状的回转器(陀螺),半径为R ,绕它的轴在光滑的桌面上以角速度ω快速旋转,同时以速度v 向左运动,若回转器的轴一直保持竖直,为使回转器
从左侧桌子边缘滑出时不会与桌子边缘发生碰撞,v 至少应等于
A .ωR
B .ωH
C .R
D .R
H g 2H
g 26.如图,细杆的一端与一小球相连,可绕过O 点的水平轴自由转动现给小球一初速度,使它做圆周运动,图中a 、b 分别表示小球轨道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则杆对球的作用力可能是
A .a 处为拉力,b 处为拉力
B .a 处为拉力,b 处为推力
C .a 处为推力,b 处为拉力
D .a 处为推力,b 处为推力
7.如图所示在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电场中,一个带负电q ,质量为
m 且重力大于所受电场力的小球,从光滑的斜面轨道的点
A 由静止下滑,若小球恰能通过半径为R 的竖直圆形轨道的最高点
B 而作圆周运动,问点A 的高度h 至少应为多少?
如图所示,圆管构成的半圆形竖直轨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轨道半径为R ,MN 为直径且与水平面垂直,直径略小于圆管内径的小球A 以某一初速度冲进轨道,到达半圆轨道最高点M 时与静止于该处的质量与A 相同的小球B 发生碰撞,碰后两球粘在一起飞出轨道,落地点距N
为2
R 。重力加速度为g ,忽略圆管内径,空气阻力及各处摩擦均不计,求:(1)粘合后的两球从飞出轨道到落地的时间t ;
(2)小球A 冲进轨道时速度v 的大小。
解析:(1)粘合后的两球飞出轨道后做平抛运动,竖直方向分运动为自由落体运动,有
2122
R gt =
①
解得
t =②(2)设球A 的质量为m ,碰撞前速度大小为v 1,把球A 冲进轨道最低点时的重力势能定
为0,由机械能守恒定律知
22
111222
mv mv mgR =+③设碰撞后粘合在一起的两球速度大小为v 2,由动量守恒定律知 122mv mv =④飞出轨道后做平抛运动,水平方向分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有 22R v t =⑤
综合②③④⑤式得
2v =某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玩具轨道,其中“2008”四个等高数字用内壁光滑的薄壁细圆管弯成,固定在竖直平面内(所有数字均由圆或半圆组成,圆半径比细管的内径大得多),底端与水平地面相切。弹射装置将一个小物体(可视为质点)以v a =5m/s 的水平初速度由
a 点弹出,从
b 点进入轨道,依次经过“8002”后从p 点水平抛出。小物体与地面ab 段间
的动摩擦因数u =0.3,不计其它机械能损失。已知ab 段长L =1.
5m ,数字“0”的半径
R =0.2m ,小物体质量m =0.01kg,g =10m/s 2。求:(1)小物体从p 点抛出后的水平射程。
(2)小物体经过数这“0”
的最高点时管道对小物体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
解析:(1)设小物体运动到p 点时的速度大小为v ,对小物体由a 运动到p 过程应用
动能定理得: ①2211222
a mgL Rmg mv mv -μ-=
-
②2
122
R gt =
s =vt
③由①②③式联立代入数据解得:s =0.8m
④
(2)设在数字“0”的最高点时管道对小物体的作用力大小为F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⑤
2
mv F mg R
+=
由①⑤两式联立代入数据解得:F =0.3N ,方向竖直向下。答案:⑴ 0.8m
⑵ 0.3N 方向竖直向下
如图所示,质量M =2kg 的滑块套在光滑的水平轨道上,质量m =1kg 的小球通过长L =0.5m 的轻质细杆与滑块上的光滑轴O 连接,小球和轻杆可在竖直平面内绕O 轴自由转动,开始轻杆处于水平状态,现给小球一个竖直向上的初速度v 0=4 m/s ,g 取10m/s 2。(1)若锁定滑块,试求小球通过最高点P 时对轻杆的作用力大小和方向。
(2)若解除对滑块的锁定,试求小球通过最高点时的速
度大小。
(3)在满足(2)的条件下,试求小球击中滑块右侧轨道位置点与小球起始位置点间的距离。
解析:(1)设小球能通过最高点,且此时的速度为v 1。
在上升过程中,因只有重力做功,小球的机械能守恒。则
22101122
mv mgL mv += ① 1/v s =
②
设小球到达最高点时,轻杆对小球的作用力为F ,方向向下,则
2
1v F mg m L
+= ③
由②③式,得 F =2N ④
由牛顿第三定律可知,小球对轻杆的作用力大小为2N ,方向竖直向上。
(2)解除锁定后,设小球通过最高点时的速度为v 2,此时滑块的速度为V 。在上升过
程中,因系统在水平方向上不受外力作用,水平方向的动量守恒。以水平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有 20mv MV +=
⑤
在上升过程中,因只有重力做功,系统的机械能守恒,则
M m
v 0
O P L
22220111222
mv MV mgL mv ++= ⑥ 由⑤⑥式,得 v 2=2m /s ⑦
(3)设小球击中滑块右侧轨道的位置点与小球起始点的距离为s 1,滑块向左移动的
距离为s 2,任意时刻小球的水平速度大小为v 3,滑块的速度大小为V /。由系统水平方向的动量守恒,得
30mv MV '-= ⑦ 将⑧式两边同乘以t ∆,得
30mv t MV t '∆-∆= ⑨
因⑨式对任意时刻附近的微小间隔t ∆都成立,累积相加后,有
120ms Ms -= ○
10 又 122s s L += ○
11 由式得 1
23
s m = ○10○11○
12如图为某种鱼饵自动投放器中的投饵管装置示意图,其下半 部AB 是一长为2R 的竖直细管,上半部BC 是半径为R 的四分之一圆弧弯管,管口沿水平方向,AB 管内有一原长为R 、下端固定的轻质弹簧。投饵时,每次总将弹簧长度压缩到0.5R 后锁定,在弹簧上段放置一粒鱼饵,解除锁定,弹簧可将鱼饵弹射出去。设质量为m 的鱼饵到达管口C 时,对管壁的作用力恰好为零。不计鱼饵在运动过程中的机械能损失,且锁定和解除锁定时,均不改变弹簧的弹性势能。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求:(1)质量为m 的鱼饵到达管口C 时的速度大小v 1; (2)弹簧压缩到0.5R 时的弹性势能E p ;
(3) 已知地面欲睡面相距1.5R ,若使该投饵管绕AB 管的中轴
线OO-。在角的范围内来回缓慢转动,每次弹射时只放置一粒鱼饵,鱼饵的质量在
到m 之间变化,且均能落到水面。持续投放足够长时间后,鱼饵能够落到水面的最大面积S 是多少?
解析:此题考查平抛运动规律、牛顿运动定律、竖直面内的圆周运动、机械能守恒定律等
知识点
(1)质量为m 的鱼饵到达管口C
时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完全由重力提供,则
(1)
解得
(2)
(2)弹簧的弹性势能全部转化为鱼饵的机械能,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3)
由(2)(3
)得
(4)
(3)不考虑因缓慢转动装置对鱼饵速度大小的影响,质量为m 的鱼饵离开管口C 后做平抛运动,设经过t 时间落到水面上,离OO’的水平距离为x 1,由平抛规律有
(5)
(6)
由 (5)(6)两式得 (7)
当鱼饵的质量为
时,设其到达管口C 时速度大小为V 2,由机械能守恒定律有
(8)
由 (4)(8)两式解得 (9)
质量为
的鱼饵落到水面时上时,设离OO’的水平距离为x 2则 (10)
由(5)(9)(10)解得:
鱼饵能够落到水面的最大面积S ,
S=
(πx 22-πx 12)=
πR 2(或8.25πR 2)。
参:
1.C 2.C 3.C 4.B 5.D
6.AB 7.5R/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