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
分析 | 《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位于人教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短文两篇》的第二篇。在本单元中,其主要教学目标是:熟悉一定数量的常用文言词语,养成诵读的习惯,在反复诵读中,领会文章内涵,并对作品精美的语言特色有所体会。从这一单元开始,文言文都采取集中编排的方式。它不仅要求学生能读懂课文大意,还要求学生能在反复诵读中达到一个由表及里的效果。 本文和《陋室铭》一样,都是托物言志的名文,文字优美,意味深远,学习时要反复诵读,用心品味,以充分领略作者的情怀,同时也要认识这种情怀产生的社会背景。 | ||||||
学情 分析 | 八年级的同学们对古文的学习已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多数同学在读准字音、理解词义、疏通文意上有了一定的功底。在老师的指导下,能利用课文注释和工具书,疏通课文大意,但少数学生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相对不足,因此,我将结合学生实际,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强化朗读指导和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积累,启发学生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积极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每一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并能学有所获。 | ||||||
学 习 目 标 | 1、知识和能力: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过程和方法: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掌握托物言志、对比衬托的手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作者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志趣和情操,培养学生健康的人生价值观。 | ||||||
重点 难点 | 学习重点:背诵课文,学习莲“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 学习难点:1、了解托物言志的写法;2、掌握“说”这一种文体3、理解运用对比、衬托的手法。 | ||||||
关键 问题 | 1、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在自己领悟的基础上与学习伙伴合作疏通文意,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多形式朗读课文,培养语感,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3、利用合作、讨论、探究的方法,领悟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品德的生活态度。 | ||||||
教学 准备 | 教师准备: 1.《问题导读—评价单》《问题生成—评价单》《问题训练—评价单》和学习方案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内容。 学生准备:利用课前时间查阅相关资料,生成问题。 | ||||||
学 习 过 程 | |||||||
学习步骤 | 用时 | 创设情境 | 导 学 行 为 | 期 望 的 学 习 行 为 | |||
情境导入 | 2 分 钟 | 创设 情境 呈现 目标 | 同学们, 莲花的美令人赞叹,唐代诗人李白说:“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代诗人王昌龄说:“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宋代诗人杨万里说“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些都反应了人们对莲的喜爱,不过人们常常欣赏的都还只是莲外形美,其实真正值得赞叹的还是他的内在美。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赞美莲内在品质、显示作者高尚情操的精美散文《爱莲说》。 | 1.使学生产生好奇心理,心情愉悦的进入学习状态。 2.积极讨论发言,咀嚼学习目标。 | |||
预习评价 | 3 分 钟 | 创设 组内 交流 情境 | 1.组织小组内部检测生字词的预习情况。 2.巡回检查指导 3.根据学生预习展评情况给予点评。 | 1.掌握重点文学常识和课下注释出现的重点诗词虚词。 2.部分小组进行展评。 | |||
自主合作 | 12分钟 | 创设 合作 探究 情境 | 1.教师提出结合导读单自主合作学习要求; 2.组织学生朗读课文,整体理解; 3.小组集体讨论文章译文和重点问题,要求字字落实,形成组内意见,并准备交流解决。 4.巡回检查指导。 | 1.学生在单位时间内完成合作探究。 2.学生能够在小组内畅所欲言,进行有序有效的交流,并在同伴交流时认真倾听,做好记录。 3.围绕任务目标研究译文,引导学生热烈讨论,及时进行修改,统一认识。 | |||
展示 交流 | 13分钟 | 创设小组展示情境 | 1.小组自由上台展讲,然后按问题顺序进行展示交流,解决问题。 2.要求学生规范上台讲解展示的语言,强调生生互动,激发学生质疑的热情。 | 1.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轮流上台展示,并引发讨论,语言表述清晰完整,动作得体大方。 2.在小组汇报完毕之后,其他同学可以进行补充、质疑,要科学评价别人的发言。 3.其他学生能够在同学讲解时认真倾听,并且做好记录。 | |||
生成问题 | 10分钟 | 创设问题生成情境 | 1.下面请同学们在课文中找到找到有关莲花描写,并逐句分析揭示了莲花什么精神品质? 2.引导学生完成《文体导读—训练单》 | 1.围绕选定的问题进行讨论,合作写出答案。 2.小组做好展示准备。 | |||
4分钟 | 创设展示评价情境 | 1.抽选三个学生展示成果。 2.组织学生参与。 3.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效果及时给予评价。 | 回答问题的同学大胆展示,其余同组同学可以及时进行补充。 | ||||
总结提升 | 1分钟 | 创设情感交流情境 | 1.说一说你喜欢的花及原因:(生长环境,外形,颜色,味道,季节,品质等) 2.组织学生交流,及时做出评价。 | 1.积极参与,踊跃表达。 2.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 |
学习目标:
1.了解本文借物喻人、托物言志的手法。
2.了解“说”这种古代文体和特点。
3.积累本文部分重点文言词汇。 | ||||||
学习重点、难点: 1.理解作者爱莲花的理由及其托物言志的写法。 2.思考作者写菊花和牡丹对本文表达中心的作用。 | ||||||
课时安排 | 1 | 课型 | 问题生成课 | |||
知识链接: 周敦颐,北宋人,其人一生淡泊名利,不求闻达。他的这种高洁的人品,诚如北宋文学大家黄庭坚所誉:“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而他的传世散文佳作《爱莲说》恰恰正是他洒落胸怀所透射出的精神折光。莲花,是古往今来文人笔下高歌咏叹的对象,但大多数文人都是惊叹于它的清姿素容,并将其形诸笔端;而这篇散文精品却独辟蹊径,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从内容上看,这篇文章可明显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对莲花高洁的形象极尽铺排描绘之能事;第二部分则揭示了莲花的比喻义,分评三花,并以莲自况,抒发了作者内心深沉的概叹。 | ||||||
我的自学问题 | ||||||
我的小组问题 | ||||||
评价主体 | 3天复习 | 7天复习 | 15天复习 | |||
自我评价 | ||||||
同伴评价 |
《爱莲说》问题解决—评价单
教师问题:
1.熟读课文,找出描写莲花的句子,并思考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描写的?
2. 课文除了描写莲花还写了哪些花?为什么?
3.本文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以及哪几种修辞手法并利用原文举例说明。
4.请从文中找出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明理由。
学生问题:
1.
2.
3.
4.
自我评价: 同伴评价: 学科长评价:
《爱莲说》问题训练—评价单
训练总结反思 | |||
评价主体 | 3天评价 | 7天评价 | 15天评价 |
自我评价 | |||
同伴评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