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每对名词5分,共20分)
1.引种/驯化; 2. 表型选择/遗传型选择; 3. 双交/回交 4. 成熟效应/位置效应
2.二、选择题(单选,在选中字母上打√, 每题2分, 共30分)
1.林木育种学的主要内容可归纳为选育优良品种、遗传测定和良种繁殖三大部分,请问下面哪一项不属于选育优良品种的范围。
A 引种; B 种子园; C 杂交育种; D 嫁接;
2.在树木杂交过程中,套袋隔离的主要目的是 。
A 防治虫害; B 防止外源花粉污染; C 防止自交; D 防止风将花粉吹落
3.改良遗传力低的性状时,易采用 选择效果较好。
A 家系选择; B 混合选择; C 表型选择; D 间接选择
4.树木多性状选择有三种方法,请问下面哪一项不属于多性状选择。
A 单向排列选择; B 指数选择法; C 配合选择法; D 标准选择法;
5.下述条件中的 最不符合全分布区种源试验的采种林分要求。
A 天然次生林; B 天然异龄林; C 地理起源不清的人工林; D 郁闭度较低的天然林;
6.同一树种不同种源之间的交配属于 。
A 自交; B 回交; C 近缘杂交; D 远缘杂交
7.选择杂交亲本时,下列哪一项可以不考虑。
A 亲本双方优缺点互补; B 母本的优点比父本更突出; C 亲本双方花期一致; D 亲本双方生态类型差距大
8.下面哪一项不属于种子园的主要组成部分。
A 优树收集区; B 采穗圃区; C 子代测定区; D 良种示范区
9.子代测定测交系交配设计中,通常以测交系为 。
A 母本; B 父本; C 父本或母本; D 父本和母本
10.种子园无性系配置设计时,将各无性系按号码在一行中顺序排列,但在排列另一行时要错开几位,以另一号码开头,这种配置方式称为 。
A 随机区组排列; B 固定区组排列; C 轮换区组排列; D 顺序错位排列
11.同一树种的东部种源(湿地)比西部种源(旱地) 。
A 种子小,根系浅; B 种子小,根系深; C 种子大,根系浅; 种子大,根系深
12.用5个亲本进行半双列交配设计(只有正交)试验,则可能的交配组合数有 种。
A 25; B 20; C 15; D 10
13.树木种内变异可分为 个层次。
A 2; B 3; C 4; D 5
14.一株树木通过自由授粉繁殖的所有植株统称为 。
A 家系; B 半同胞家系; C 全同胞家系; D 无性系
15.假定一个个体与一些从群体随机抽取的个体交配,所产生的子代平均值距其群体平均数的平均离差的两倍,即称为该个体的 。
A 选择响应; B 选择差; C一般配合力; D育种值
三、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综合分类方法,基因资源可以分为哪几类?(10分)
2.种内变异分那几个层次?在育种中如何利用各层次的变异?(15分)
3.影响选择效果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提高选种效果?(10分)
4.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在概念和意义上有何区别?在林木改良中应如何利用这两种配合力?(15分)
2007年林木育种学试卷B答案
一、名词解释
引种/驯化
原产地与引种地区的自然条件相似,或引进树种的适应性广,因此对引进树种不需采取特殊的措施即能适应新的环境,能正常生长发育,称为引种。
原分布区和引种地区的生态条件差别大,或引进树种的适应性窄,只有采取改变引进植物遗传特性的措施,才能使它适应新的环境,称为驯化。
表型选择/遗传型选择
表型选择是根据一定的标准,从混杂的群体中按表现型淘汰一批低劣个体或挑选一批符合要求的个体,并对选出的个体混合采条、采种,混合繁殖。
遗传型选择(genotypic selection) 是指对入选的个体分别采种,单独繁殖,单独鉴定的选择,即谱系清楚的选择。
双交/回交
双交是用两个不同的单交种进行杂交,即(A×B)×(C×D)
回交是指单交得到的F1再与其亲本之一进行杂交。(A×B)×A
成熟效应/位置效应
位置效应:植物在无性繁殖时,插穗或接穗在树木上所处的位置,会在繁殖后几年内对无性系植株产生非遗传性影响;
成熟效应:是指繁殖材料的生理衰老,随着母树年龄增加,衰老加深,无性繁殖能力逐步下降,植物生长也随之受到抑制。
二、选择题
1D 2B 3A 4C 5C 6C 7C 8B 9B 10D 11A 12D 13C 14B 15D
三、简要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综合分类方法,基因资源可以分为哪几类? (10分)
(1) 本地基因资源 在当地自然条件下,经长期培育和选择得到的优良树种、品种或类型。
(2) 外地基因资源 指从国外或外地其它引入的树种、品种或类型。
(3)野生基因资源 自然界野生的,未经人们栽培的树种。
(4)工创造的基因资源 通过杂交、诱变等方法获得的基因资源。
在基因资源收集时,应注意:
(1)收集乡土、珍贵、稀有树种和濒危树种;
(2)收集同树种的栽培种和野生种。
(3)收集和探索一些高产、抗病虫、抗逆性强的特殊类型。
(4)收集不同生态环境中的基因资源。
(5)收集古寺庙、公园、古典园林和房前屋后有价值的古树。
2. 种内变异分那几个层次?在育种中如何利用各层次的变异?(15分)
变异层次:
地理种源变异;
同一种源内不同林分变异;
同一林分内不同个体变异;
个体内变异。
利用途径:
利用地理种源变异,进行种源选择;
利用同一种源内不同林分变异,进行林分选择,改造成母树林,提供优良种子;
利用同一林分内不同个体变异,进行优树选择,建立种子园或采穗圃,为生产提供良种或穗条;
利用个体内变异,进行突变体筛选,如在苹果、柑桔中通过芽变培育新品种。
3. 影响选择效果的因素有哪些,如何提高选种效果?(10分)
(1)选择的环境条件与选择效果
性状遗传力越大,选种效果越好。
(2)性状标准差与选择效果
选择群体性状变异幅度大,即加性方差大的性状,选种的效果好。
(3)选择强度与选择效果
适当降低入选率,增加选择差,提高选择效果。入选率越低,选择差越大。
(4) 选择性状的多少与选择效果
在一般情况下,对单个性状直接选择的效果较高,选择性状的数目增多,选择效果就会减低
(5) 选择方法与选择效果
一般来说,家系选择的效果优于单株选择,单株选择的效果优于混合选择,直接选择的效果优于间接选择。
4、 一般配合力和特殊配合力在概念和意义上有何区别?在林木改良中应如何利用这两种配合力?(15分)
一般配合力(general combining ability)是指在一个交配群体中,某个亲本的若干交配组合子代平均值与全部供试子代总平均的离差,即某一个亲本在若干杂交组合中,传递给所有组合子代某个优良性状的平均相对能力,记作GCA。
特殊配合力(special combining ability)是指在一个交配群体中,某个特定交配组合子代平均值与全部供试子代总平均值及双亲一般配合力的离差,即一个亲本在某一个特定组合中传递某个优良性状的相对能力,记作 S CA。
通常认为,一般配合力是由基因的加性效应引起的。
特殊配合力是由是因的非加性效应引起的,即显性和上位作用的结果。
非加性效应没有累加作用,只有当特定的基因组合在一起时,才表现出优势来。
在树木良种繁育中,通常选用一般配合力高的无性系,建立由许多无性系组成的种子园,因为这样的种子园只能利用加性效应。用特殊配合力高的无性系,营建由两个无性系组成的种子园,以生产杂交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