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考点整理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16:29:18
文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考点整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点整理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和整个人类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条件的学说。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的性质:马克思主义所拥有的强大生命力的根源
推荐度:
导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点整理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和整个人类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条件的学说。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的性质:马克思主义所拥有的强大生命力的根源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考点整理

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和整个人类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条件的学说。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2.马克思主义的性质:

马克思主义所拥有的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与它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性的统一。

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

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该致力于实现以劳动人民为主体的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

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多选题)

1)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2)理论联系实际

3)实事求是

4)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5)与时俱进

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多选题)

1)实现物质财物极大丰富

2)人民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3)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主义社会

3.什么是哲学基本问题?

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方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遵循的根本方法的学说和理论体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又是方。

哲学的基本问题共2个内容,其一为物质和精神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其二即思维能否认识或者正确认识存在的问题。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唯心主义认为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物质是意识地产物。

4.什么是物质:

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不随人们的主观变化而变化。

5.物质和意识的关系: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和属性,是物质世界的主观映像。

6.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及其意义:

1)坚持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原则,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同唯心主义一元论和二元论划清了界限。

2)坚持了能动的反应论和可知论,有力的批判了不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7.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1)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

2)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不运动的物质会导致形而上学,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8.运动中动与静的关系:

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静止的相对性体现了稳定性和有条件性,运动和静止相互依赖,相互渗透,相互包含,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9.什么是实践?实践的特征:

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实践具有物质性,自觉能动性和社会历史性等基本特征。

10.实践的作用:(多选题)

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4)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1.联系和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联系和发展都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

联系是指失去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它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多选题)

12.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3.唯物辩证法体系: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其中对立统一规律是其实质和核心。(辨析题)

对立统一规律是实质和和核心的原因是:

1)它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

2)它是贯穿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以及唯物辩证法基本范畴的中心线索。

3)它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矛盾分析法

14.矛盾的同一性和矛盾的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依存,相互贯通的性质和趋势。矛盾的斗争性是矛盾着的对立面之间的互相排斥,互相分离的性质和趋势。

同一性的作用:1)同一性是事物寻在和发展的前提

2)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

3)同一性规定者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斗争性的作用:1)矛盾双方的斗争促使矛盾双方的力量的变化

2)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度的决定力量

1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意义

他们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普遍性是矛盾的共性,特殊性是矛盾的个性。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16.量变和质变:

量变是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动,质变是事物性质的根本变化。

他们的辩证关系是:

1)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量变和质变是相互渗透的

17.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

1)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2)否定是十五发展的环节

3)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4)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新事物对旧事物既有批判又有继承,既克服其消极因素又保留其积极因素。

18.什么是规律?

规律是事物的本质的联系。任何的规律都是事物的内在根据和本质联系。

19.规律的特点:

1)是事物的必然联系

2)是事物的稳定联系

3)是客观的

20.自然规律与科学规律的区别

自然规律是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社会规律是通过人们的活动表现出来的社会生活过程中诸现象间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区别:1)自然规律是作为一种盲目的无意识的力量起作用,社会规律是通过抱有一定目的和意图的人的有意识的活动实现的。

2)规律只要具备了同样的客观物质条件就可以以完全相同的形式反复出现。社会规律则是历史的,在不同社会,国家,民族以及不同的历史阶段有不同的表现形式。

21.意识的作用:

1)意识是能动的,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创造性

3)意识是具有指导实践改造客观世界的作用

4)意识还具有指导,控制人的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

22.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关系:

1)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2)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23.实践和认识的主体与客体:

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是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

24.认识的本质:

认识是主题在时间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的反应。

25.创造性是反映能动性的基本标志(单选题)

26.认识的过程:

从实践到认识,认识采取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种形式

感性认识是人们在时间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食物的现象,外部联系及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

理性认识是指人们借助抽象思维,对事物的本质,全体,内部联系和事物自身规律性的认识。

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如此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一步步的深化和提高,是认识发展的总过程。

27.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

28.真理的特征:

1)客观性,凡是真理都是客观真理

2)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又是绝对的,也是相对的。

29.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辨析)

原因:1)从真理本性看,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反映,它的本性在与主观和客观相符合

2)从实践的特点看,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客观的物质性活动,具有直接现实性的特点

30.真理与价值:

什么是价值:价值是揭示外部客观世界对于满足人的需要的意义关系的范畴,是指具有特定属性的课题对于主体需要的意义。

价值的4个特性:(多选题)

1)客观性

2)主体性

3)社会历史性

4)多样性

31.价值评价及其特点:(简答)

价值评价是一种关于价值现象的认识活动,其特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评价是以主客体的价值关系为认识对象的

2)一般来说,评价结果与评价主体有直接联系,是依主题的特点而转移的

3)评价结果的正确与否依赖于对相关的知识性认识

32.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关系:(简答)

1)成功的实践必然是以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为前提的

2)价值的形成和实现以坚持真理为前提,而真理又必然是具有价值的

3)真理和价值在时间和活动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引导,相互促进的。

坚持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的辩证统一,要求我们在实践中必须坚持和弘扬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对大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33.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唯物史观,唯心史观(多选)

34.社会存在于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应。

社会意识可划分为:个人意识和群体意识,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35.社会意识地相对性表现在:(简答)

1)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平衡性

2)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

36.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意义: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式不可分割地相互联系的,生产关系式人们在物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不以人的一致为转移的经济关系。是社会关机中最基本的关系,政治关系,家庭关系等都受其支配和制约。

37.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规律: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生产力与成产关系的相互作用是一个过程,表现为二者的矛盾运动。

38.社会根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单选)

39.阶级斗争是级对立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单选)

40.改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多选)

1)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社会基本矛盾

2)促进生产力发展

3)推动社会进步

41.科学技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简答)

1)科学技术史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杠杆

①对生产方式产生影响

②对生活方式产生了影响

③促进了思维方式的变革

2)科学技术的社会作用具有两重性(造福人类,消极后果)

42.劳动是人的本质活动。(单选)

43.人的现实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44.人民群众在创造历史过程中的决定作用:

人民群众从质上说是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们,从量上说是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

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使历史的主体,是创造者。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2)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3)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主要包括:(多选)

经济条件对创造活动起首要影响。(单选)

生产力水平是创造活动的物质基础和前提。

政治条件.精神文化条件也有直接影响。

45.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二重性:特殊的具体劳动,一班的抽象劳动

二因素:使用价值,价值

46.价值量的决定:

包括质的规定和量的规定。质的规定回答的是价值的实体是什么,量的规定回答价值的大小由什么决定和怎样决定。

47.价值规律及其作用:(简答)

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商品交换以价值量为基础,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进行,形成价值规律。

作用:1)自发的掉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在社会各生产部门之间的分配比例

2)自发的刺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自发的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

48.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辨析)

原因:1)私人劳动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其发展过程

2)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

3)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

49.劳动力商品的特点:

劳动力的价值,是由生产,发展.维持和延续劳动力所必须的生活必需品的价值决定的。

特点:使用价值是价值的源泉,在消费过程中能够创造新的价值,这个新的价值比劳动力本身的价值更大。

50.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

51.资本积累及其实质:

把剩余价值转化为资本,或者说,剩余价值的资本化,就是资本积累。其本质就是资本家不断地利用无偿占有的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来扩大自己的资本规模,进一步扩大和加强对工人的剥削和统治。

52.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和生产社会化之间的矛盾是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53.垄断:指少数资本主义大企业,为了获得高额利润,通过相互协议或联合,对一个或几个部门商品的生产,销售和价格进行操纵和控制。

54.垄断并不能消除竞争:(辨析)

因为:1)垄断没有消除生产竞争的经济条件

2)垄断必须通过竞争来维持

3)社会生产时复杂多样的,任何垄断组织都不可能把包罗万象的社会生产都包下来。

55.垄断利润: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其在社会生产和流通中的垄断地位而获得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高额利润。

56.垄断利润的来源:

1)来自对本国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剥削的加强

2)由于垄断资本可以通过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来控制市场,使得它能获得一些其他企业特别是非垄断企业的利润

3)通过加强对其他国家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获取的国外利润

4)通过资本主义国家政权进行有利于垄断资本的再分配,从而将劳动人民创造的国民收入的一部分变成垄断资本的收入。

5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本质上是资产阶级国家力量同垄断组织力量结合在一起的垄断资本主义。

它的作用:1)一定程度上促进生产力发展

2)加强了对劳动人民的剥削和掠夺

3)更好地保证垄断资产阶级获得高额垄断利润

4)更有利于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58.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进而发展到帝国主义,有5大特征:

1)垄断组织在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

2)在金融资本的基础上形成金融寡头的统治

3)资本输出有了特别重要的意义

4)瓜分世界的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

5)最大资本主义列强已把世界上的领土分割完毕

59.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与封建社会相比,资本主义现实了巨大的历史进步性:

1)资本主义将科学技术转变为强大的生产力

2)资本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和竞争的外在压力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

3)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政治制度作为上层建筑在战胜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小生产的生产方式,保护,促进和完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从而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

60.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发展:

马克思创立了:唯物史观,剩余价值学说,从而创立了科学社会主义。

1848年2月,马克思恩格斯为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主义联盟”缩写的《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问世。

61.马克思为什么能够超越空想社会?

1)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经济根源

2)无产阶级是埋葬资本主义的力量

3)找到了通往理想社会的现实道路

62.列宁的“一国或数国首先生理,然后波浪式地发展为全世界的胜利”的新论断。

63.在社会主义取得胜利的初期,实行新经济,列宁对苏维埃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进行了深刻的理论思考,提出了许多论述。

.社会主义基本特征:

1)和发展生产力

2)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

3)对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

65.社会主义首先在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的原因:

1)由的客观形势和条件所决定,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是通过来实现的。

2)不违背生产关系一定要是和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3)也是历史发展的结果

66.必须充分认识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的原因:(辨析,简答)

1)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制约

2)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发展状况的制约

3)国际环境的严峻挑战

4)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需要一个长期的艰苦的过程。

67.社会主义改革根源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发展的内在要求。

68.社会主义如何进行改革?

1)要坚持正确的理论指导

2)要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

3)要选择正确的改革方式和步骤

4)要妥善处理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

69.什么是主义:

1)一种科学理论

2)在这种理论指导下的现实的运动

3)一种未来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形态

4)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

70.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产品极大丰富:是主义社会实现的必要条件

71.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

1)物质财富极大风度,消费资料按需分配

①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

②产品极大丰富

③废除私有制

④生产有计划的组织和管理

⑤各尽所能,按需分配

⑥实现人类在分配上的真正平等

2)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①阶级消亡

②国家消亡

③三大差别的消失: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

④精神境界极大提高

⑤人物自然和谐相处

4)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

73.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追求的根本价值目标。

72.展望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

1)在解释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基础上指明社会发展的方向

2)在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旧世界中阐发未来新世界的特点。

3)立足于结束未来社会的一般特征,而不作详尽的细节描绘。

文档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考点整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点整理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思想的科学体系,是无产阶级争取自身和整个人类的科学理论,是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条件的学说。其中,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从狭义上说,马克思主义就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上说,马克思主义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即在实践中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2.马克思主义的性质:马克思主义所拥有的强大生命力的根源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