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名称 | 金属钠的性质与应用 | ||||||||
执教者 | 王雪敏 | 课时 | 2 | |||||||
所属教材目录 | 苏教版必修一专题二第二单元第一节第一课时 | |||||||||
教材分析 | 专题二学习的是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一单元学习了从海水中获得氯溴碘单质,这些都是非金属单质,以及学习了氧化还原反应,第二单元学习从海水获得钠镁等金属,通过实验活动探究钠镁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并且即将学习离子反应。这节课是一个基础,让学生认识到金属钠比较活泼能发生很多化学反应即可。 | |||||||||
学情分析 | 由于是县级高中,且是高一平行班,班里的学生化学程度参差不齐,所以讲课时要顾及大多数学生,不宜太难,不宜太简单,给学生一个初步的认识,以后随着学生认识的提升,习题量增大,再慢慢渗透更多的知识点和考点。 | |||||||||
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目标 | 了解钠的物理性质,掌握钠的化学性质,并且理解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反映结构,性质决定用途; | ||||||||
过程与方法目标 | 通过做切割金属钠,钠的燃烧,钠与水的反应,钠与盐溶液的反应,让学生自己总结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培养学生动手做实验能力,保证正确的实验操作方法,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 | |||||||||
教学重难点 | 重点 | 钠的化学性质 | ||||||||
难点 | 钠与水的反应,钠与盐溶液的反应 | |||||||||
教学策略与 设计说明 | 通过实验让学生自己去探究钠的物理化学性质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注明每个环节预设的时间)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导入 (3分钟) | 专题二学习的是从海水中获得的化学物质,第一单元学习了从海水中获得氯溴碘单质,这些都是非金属单质。第二单元学习从海水获得钠镁等金属单质,海水中蕴含大量的钠元素,自然界中也有大量的钠元素,但自然界却不存在游离态的钠,这是为什么?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今天的这节课 | 思考问题 | 让学生理解专题二的知识框架,且通过问题来引发学生的兴趣来学习这节课 | |||||||
学生自学 (7分钟) | 导学案上设置问题 | 带着问题去自学 | 有目标的学习,避免了学生找不到重点,使学习更有针对性,提高自学效果。 | |||||||
讲授新课 | 钠原子机构示意图金属钠比较容易失去最外层一个电子,所以具有较强的还原性,结构决定性质,钠都有哪些性质呢?通过实验来探究一下 | 学生回忆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 从已知向未知探索 | |||||||
实验注意事项 | 1、实验要按操作要点进行,所取钠的大小:绿 豆粒般大小(观察钠的颜色时取的钠较大) 2、要用镊子取用钠(切不可用手直接取钠),每 次取出的钠要用滤纸吸干表面的煤油。 3、实验用品中的镊子、小刀和滤纸等都必须干 燥无水 4、多余的金属钠要放回原试剂瓶中 | 学生要注意的实验事项 | 为了学生的安全,要规范操作。 | |||||||
教师指导学生做实验一 | 金属钠的切取,学生通过实验,记录实验现象,总结金属钠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 实验现象:钠有银白色的金属光泽,在空气中很快变白 结论:(物性)钠银白色金属,质软,(化性)常温下能和氧气反应生成白色的氧化钠4Na+O2=2Na2O(白色) |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 |||||||
实验二 | 金属钠在空气中燃烧反应,反应在坩埚中进行,观察时不要把头伸在坩埚正上方,避免出现危险 | 实验现象:先熔成小球,后剧烈燃烧,产生黄色火焰,生成淡黄色的物质。 结论:(物性)钠的熔点比较低,(化性)2Na+O2=Na2O2淡黄色固体,该反应是放热反应。 | 透过现象看金属钠的性质 | |||||||
实验三 | 金属钠与水的反应 | 反应现象:钠浮在水面上 浮、钠熔成光亮小球 熔、钠在水上游动 游、发出嘶嘶响声 响、酚酞溶液变红 红 | 钠的密度比水小 放热,且钠的熔点低 产生了气体 反应剧烈,产生气体 生成了碱性物质 |
实验四 | 钠与金属盐溶液反应 两个实验 1、钠与硫酸铜溶液 2、钠与氯化铁溶液 | 钠与硫酸铜反应产生蓝色絮状沉淀,钠与氯化铁反应产生红褐色絮状沉淀 | 钠并不能把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的排在钠后面的金属从它的盐溶液中置换出来 | |||||||
思考1 | 钠为什么保存在煤油中? | 钠很容易与水及空气中的 氧气反应 钠的密度比煤油大,会沉在煤油 的下面,将钠与氧气和水隔绝。 | 与刚学习的钠的性质联系 | |||||||
思考2 | 为什么不能用手直接取 钠? | 钠很容易与皮肤上的水 反应,产生强碱,腐蚀皮肤 | 及时考察学生掌握情况 | |||||||
思考3 | 钠着火后能用水灭火吗 | 不能,钠与水反应放热并 产生可燃性气体氢气,应用沙土盖灭 | 学以致用 | |||||||
思考4 | 钠为什么不能从盐溶液中置换出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排在钠后面的金属? | 不能,钠与水先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再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 | 合理的化学用语描述 | |||||||
钠的性质5 | TiCl4+ 4Na = 4NaCl + Ti 熔融状态下的置换反应 | 区分熔融状态和溶液状态 | ||||||||
工业制金属钠 | 电解熔融状态的氯化钠 | |||||||||
钠的应用 | 冶炼某些贵金属 制Na2O2 快中子反应堆作热交换剂 高压钠灯 等等 | |||||||||
2分钟 课堂小结 | 今天这节课认识了一种新的金属钠,学习了钠的物理性质:银白色金属,质软,熔点低,密度大于煤油小于水 钠的化学性质:与氧气反应,与水反应,与盐溶液反应,与一些金属熔融物反应及钠的应用 | |||||||||
布置作业 1分钟 | 思考题:钠在空气中会迅速的变暗,而后潮解,在表面形成溶液,风干后转变成晶体,最终又转变为白色的粉末,在这个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化学变化?并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 |||||||||
板书 设计 | ||||||||||
教学反思 | 1.满意,但也存在问题,内容量很大,整节课打满了,步调太快。 2.学生自己动手实验,看到现象后很兴奋,很愿意去探索其中缘由;设置的几个问题比较好,刚好用上学生刚刚探究的钠的化学性质。 3.达到期望的水平了,满意,这节课氧化钠过氧化钠没有讲,时间不够用,觉得不足之处是对课堂容量的把握。 4.有出乎意料的事情,在讲钠与盐溶液反应的时候,学生提到了金属钾等碱金属,由于时间原因,我做了简单解释后就把这个问题保留下来了,课下一起探讨一下。 5.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 我不会把所有的实验都让学生亲身操作,时间确实不够用,但我确实希望营造一个更符合学生逻辑思维认识的一种探究式课堂。 6.从学生的作业、课后谈话等途径你觉得学生的学习效果还是不错的,因为他们喜欢自己动手做实验,对自己亲手所做的事情感兴趣,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效果。 7.当时听课的老师对我这节课的评价是:缺点:课堂容量大,扩音器声音太大,过度紧张导致自己都不怎么微笑了,优点是学生学习兴趣比较高,学习效果突出,实验效果明显,学习积极性比较高等。以后的课堂要注重学生的接受能力,希望能高效率的上好每一节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