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名称(中文): 房屋建筑学
课程名称(英文): Building Architecture
课程编码:0403136 开课学期:第4学期
学时数:32学时 学分数:2
适用专业: 家具设计
先修课程、后续课程: 先修课程:建筑制图、建筑材料
后继课程:工程概预算
一、教学目的与任务
房屋建筑学是研究建筑设计和建筑构造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科学。该课程是土建类专业的主要专业基础课之一,也是一门承上启下的应用型课程。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建筑房屋空间环境的组合设计和构造设计,它包括民用建筑、工业建筑两大部分内容。主要是研究建筑平面设计、剖面设计、立面设计、建筑各组成部分的组合原理、构造方法及建筑空间环境的设计原理。
二、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篇 房屋建筑学概论
基本内容:1、概论
2、建筑的构成要素
3、建筑设计的内容和程序
4、建筑设计的要求和依据
基本要求:了解建筑物的基本概念、建筑设计的内容和依据。重点掌握建筑模数协调统一标准及建筑物的耐火等级。
第二篇 建筑空间构成与组合
第一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
基本内容:1、平面设计的内容
2、主要使用房间的设计
3、辅助使用房间的设计
4、交通联系部分的设计
5、建筑平面的组合
基本要求:了解平面设计的内容,掌握平面设计原理,并进行民用建筑的平面布置设计。
第二章 建筑物各部分高度的确定和剖面设计
基本内容:1、房间的剖面形状
2、房间各部分高度的确定
3、房屋的层数
4、建筑空间的组合与利用
基本要求:能根据平面布置形式进行剖面组合设计;运用剖面设计的一般原理和方法确定 建筑物各部分层高,以建筑物的空间组合与利用。
第三章 建筑物体型组合和立面设计
基本内容:1、影响体型和建筑设计的因素
2、建筑构图的基本法则
3、建筑体型及立面设计方法
基本要求:了解建筑造型的原则和方法,掌握建筑构图的基本法则进行建筑立面设计。
第四章 建筑总平面设计
基本内容:1.建筑物与基地红线的关系
2. 建筑物与周边物质环境以及生态环境的关系
3. 建筑物与基地高程的关系
4.案例分析
基本要求:了解建筑物与周边物质环境以及生态环境的关系,熟悉建筑物与基地高程的关系,掌握建筑物与基地红线的关系。
第三篇 常用结构体系所适用的建筑类型
基本内容:1、常用结构体系
2、常用结构体系所适用的建筑类型
基本要求:重点掌握常用结构体系,了解常用结构体系所适用的建筑类型。
第四篇 建筑构造
第一章 建筑构造概论
基本内容:1、建筑物的构造组成
2、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和原则
基本要求:了解建筑的构造组成及设计原则。重点掌握研究建筑构造的基本方法。
第二章 楼地层、屋盖及阳台、雨篷的基本构造
基本内容:1、楼地层的基本构造
2、屋盖系统的基本构造
3、阳台、雨篷等部件的基本构造
基本要求:了解楼板层的基本组成及设计要求,能进行楼地面及阳台和雨蓬的设计。
第三章 、墙体的基本构造
基本内容:1、墙体概述
2、砌体墙的基本构造
3、轻质内隔墙、隔断的基本构造
4、非承重外墙板及幕墙的基本构造
第四章 、墙及楼地面面层
基本内容:1、概述
2、粉刷类面层
3、粘贴类面层
4、钉挂类面层
5、裱糊类面层
第五章 、基础
基本内容: 1、基础的作用及其与地基的关系
2、基础的埋置深度
3、基础的类型
基本要求:了解基础的作用及其与地基的关系、基础的类型。重点掌握基础的埋置深度、地下室的防水与防潮。
第六章 、楼梯及其他垂直交通设施
基本内容:1、概述
2、楼梯的组成
3、楼梯的结构支承情况
4、楼梯常用施工工艺
5、楼梯设计述要
6、台阶和坡道构造
7、有高差处无障碍设计的构造问题
8、电梯和自动扶梯
本要求:了解楼梯的形式、电梯与自动扶梯,掌握楼梯的设计原理,并运用其原理设计钢筋混凝土楼梯。
第七章 门和窗
基本内容:1、门窗的形式与尺度
2、木门窗构造
3、钢门窗构造
4、铝合金及塑料门窗
基本要求:了解各种门窗的形式和构造设计要求。
第八章 建筑防水构造
基本内容:1、建筑防水构造综述
2、建筑屋面防水构造
3、建筑外墙防水构造
4、建筑地下室防水构造
5、建筑室内防水构造
基本要求:了解屋顶排水设计类型和设计要求,防水构造方式。能进行屋面设计;重点掌握屋面防水构造基本原则、防水构造特征和防水等级要求。
第九章 建筑保温、隔热构造
基本内容:1、建筑热工构造原理综述
2、建筑外围护结构保温构造
3、建筑外围护结构隔热构造
基本要求:了解建筑外围护结构保温构造设计类型和设计要求,建筑外围护结构隔热构造方式。能进行保温构造设计;重点掌握建筑热工构造原理。
第十章 建筑变形缝构造
基本内容:1、变形缝的概述和设置的要求
2、设变形缝处建筑的结构布置
3、变形缝盖缝构造
基本要求:了解变形缝处建筑的结构布置,建筑变形缝盖缝构造方式。重点掌握建筑变形缝的基本概念和设置的要求。
第十一章 建筑工业化
基本内容:1、建筑工业化概述
2、预制装配式的建筑
3、现浇或现浇与预制相结合的建筑
4、配套设备的工业化
5、模数制度及模数尺寸协调
基本要求:了解建筑工业化概述,预制装配式的建筑。重点掌握建筑模数制度及模数尺寸协调的基本概念和要求。
第五篇 建筑设计基础
基本内容:1、建筑设计的特点与要求
2、建筑设计方法
3、方案的构思与选择
4、实例分析
基本要求:了解建筑设计的特点与要求,熟悉方案的构思与选择,重点掌握建筑设计基本方法。
三、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第一篇 房屋建筑学概论
重点:1、建筑的构成要素
2、建筑模数
3、建筑设计的依据
难点:1、建筑的分类和分类
2、建筑设计的内容和程序
第二篇 建筑空间构成与组合
第一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
重点:1、房间的面积(组成、影响因素)
2、房间的形状(形式、影响因素)
3、房间的尺寸(影响因素)
4、房间门窗设置
5、楼梯设置
难点:1、房间面积的确定及家具布置
2、房间门窗数量、位置、宽度和开启方向的确定
3、楼梯宽度及位置确定
第二章 建筑物各部分高度的确定和剖面设计
重点:1、房屋的净高和层高
2、建筑空间的组合
3、房屋的层数
难点:1、净高与层高的含义
2、建筑空间的组合与利用
第三章 建筑物体型组合和立面设计
重点:1、建筑构图的基本法则
难点:1、立面设计原则
第四章 建筑总平面设计
重点:1、建筑物与基地红线的关系
难点:1、建筑物与周边物质环境以及生态环境的关系
第三篇 常用结构体系所适用的建筑类型
重点难点:常用结构体系所适用的建筑类型
第四篇 建筑构造
第一章 建筑构造概论
重点、难点:建筑构造的基本方法
第二章 墙体与基础
重点:1、墙体的保温、隔热构造
2、墙面装修构造
3、墙身的加固措施
4、地下室的防水与防潮
难点:1、防潮层的设置及构造处理
2、墙体内保温、外保温、自保温
3、玻璃幕墙分类及构造
第三章 楼梯
重点:1、楼梯的尺度
2、楼梯的净空高度、梯段净空高度
3、扶手、栏杆构造
4、踏步构造
5、电梯与自动扶梯
难点:1、楼梯的计算及平、立、剖的确定
第四章 楼地层
重点:1、楼地层的设计要求
2、地面构造
3、挑阳台的承重结构布置
难点:1、地面构造做法(木地面、地砖地面等)
第五章 屋顶
重点:1、屋顶排水方式
2、卷材防水屋面构造
3、刚性防水屋面构造
4、屋顶的保温与隔热
难点:1、刚性屋面防止开裂的措施
2、屋顶的泛水处理
3、屋顶的保温构造(平屋顶、剖屋顶)
4、种植隔热屋面
第六章 门和窗
重点:1、门窗的形式
2、中庭天窗的形式
难点:1、门窗的保温
2、门窗的尺寸的合理选择
第五篇 建筑设计基础
重点:1、建筑设计方法
2、方案的构思与选择
难点:1、建筑设计方法
2、方案的构思
四、实践教学环节
理论课教学完成以后,进行相应的课程专业。
五、课程考核及成绩评定
(一)考核方式:考试方式
(二)成绩评定:卷面成绩(60%)+平时作业和测试(35%)+出勤率(5%)
五、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房屋建筑学》(第四版)同济大学等四校合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2月;
2、《房屋建筑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王崇杰主编,1997年6月第一版;
3、《房屋建筑学》舒秋华,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
4、《房屋建筑学》袁雪峰、王志军,科学出版社2002;
5、《 房屋建筑学》高等教育出版社,赵研主编,2002年8月第1版;
6、《建筑构造》刘建荣主编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7、《建筑设计资料集》(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8、《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JGJ 37-87;
9、《房屋建筑制图统一标准》 GBJ 1-86;
10、 建筑设计的有关规范、规则、规定。
课程教学进度与学时分配表
理论课:48学时
章节 | 教学内容 | 学时 | 备注 |
第一篇 | 房屋建筑学概论 | 2 | |
第二篇 建筑空间构成及组合 | 第1章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平面组合设计 | 4 | |
第2章:建筑物各部分高度的确定和剖面设计 | |||
第3章 建筑物体型组合和立面设计 | |||
第4章 建筑总平面设计 | |||
第三篇 | 常用结构体系和所适用的建筑类型 | 2 | |
第四篇 建筑构造 | 第1章 民用建筑构造概论 | 24 | 多媒体教学 |
第2章 楼地层、屋盖及阳台、雨篷的基本构造 | |||
第3章 墙体的基本构造 | |||
第4章 墙和楼地面面层 | |||
第5章 基础 | |||
第6章 楼梯及其他垂直交通设施 | |||
第7章 门和窗 | |||
第8章 建筑防水构造 | |||
第9章 建筑保温、隔热构造 | |||
第10章 建筑变形缝构造 | |||
第11章 建筑工业化 | |||
第五篇 建筑设计基础 | 1、建筑设计的特点与要求 | 4 | 多媒体教学 |
2、建筑设计方法 | |||
3、方案的构思与选择 | |||
4、实例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