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技术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16:44:34
文档

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技术

目录1.相关文献2.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的现状及未来趋势3.栽培条件准备不足4.培养期间菌种污染5.出菇期问题6.能源消耗大7.发菌期延长8.灭菌不彻底9.子实体多,商品率低10.调查报告及实用技术内容摘要:杏鲍菇(PleurotuseryngiiQuel)别名刺芹侧耳,隶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它是近年来开发栽培成功的集食用、药用、食疗于一体的珍稀食用菌新品种。菇体具有杏仁香味、肉质肥厚、口感鲜嫩、味道清香、营养丰富、降血脂、降胆固醇、促进胃肠消化、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等效果。
推荐度:
导读目录1.相关文献2.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的现状及未来趋势3.栽培条件准备不足4.培养期间菌种污染5.出菇期问题6.能源消耗大7.发菌期延长8.灭菌不彻底9.子实体多,商品率低10.调查报告及实用技术内容摘要:杏鲍菇(PleurotuseryngiiQuel)别名刺芹侧耳,隶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它是近年来开发栽培成功的集食用、药用、食疗于一体的珍稀食用菌新品种。菇体具有杏仁香味、肉质肥厚、口感鲜嫩、味道清香、营养丰富、降血脂、降胆固醇、促进胃肠消化、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等效果。
目录

1.相关文献

2.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的现状及未来趋势

3.栽培条件准备不足

4.培养期间菌种污染

5.出菇期问题

6.能源消耗大

7.发菌期延长

8.灭菌不彻底

9.子实体多,商品率低

10.调查报告及实用技术

内容摘要:

杏鲍菇(Pleurotus eryngii Quel)别名刺芹侧耳,隶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它是近年来开发栽培成功的集食用、药用、食疗于一体的珍稀食用菌新品种。菇体具有杏仁香味、肉质肥厚、口感鲜嫩、味道清香、营养丰富、降血脂、降胆固醇、促进胃肠消化、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等效果。近年来,全球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速度很快,每年以7-10%的速度增长,而我国年增长速度更是高达20%左右,并保持良好的增长势态。由于其味道鲜美,营养丰富,符合联合国粮农组织倡导的二十一世纪天然、营养、健康的保健食品要求,因而备受人们青睐。但是由于食用菌的栽培季节主要集中在秋冬季,高温季节栽培的品种很少,难以做到常年均衡供应,因此为了改变以往传统的生产模式,用工业设备环境条件,使之满足杏鲍菇对生长环境的要求,实现不受地域、季节的全天侯工厂化生产。机械化、自动化可以减少劳动力的投入,大棚休闲期可利用杏鲍菇肥料覆土栽培草菇,提高功效和劳动生产率。最后一级肥料可用微生物群发酵做颗粒饲料,实现工厂化生产的高效能利用率。同时,在栽培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常见的问题,需要注意并及时防范,以减少损害。

The alias eryngii (of Pleurotus eryngii Quel) holly ear, part of the fungal door, Basidiomycetes, Agaricales, Pleurotus Division PLEUROTUS. It is set in recent years to develop the cultivation edible, medicinal diet in one of the new varieties of Edible Fungi. Guti with almond flavor, fleshy, fresh taste and flavor fragrance, rich in nutrition, lowering blood pressure, lower cholesterol, promote gastrointestinal digestion, enhance the ability of the immune effects. In recent years, the pace of development of the global edible fungi industry soon, an annual growth rate of 7-10%, while China's annual growth rate is as high as about 20%, and to maintain good growth dynamics. Due to its delicious taste, rich nutrition, in line with the UN 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advocated natural, nutrition healthy health food, so much favored people. However, due to the planting season of the edible fungu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autumn and winter, the cultivated varieties of the hot season rarely, it is difficult to do year-round and balanced supply, so in order to change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production, industrial equipment, regulation and control of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so as to meet eryngii growth and environmental requirements, without geographical, seasonal restrictions, all-day factory production. Mechanization and automation to reduce labor inputs, greenhouse fallow periods can to eryngii fertilizer and soil cultivation mushrooms,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and labor productivity. Finally, a fertilizer available to the fermentation of the microorganisms to feed pellets to achieve efficient utilization of the factory production. Meanwhile, in the cultivation process, will also appear some common problems need attention and timely prevention, harm reduction

引言:营养要求   杏鲍菇是一种分解纤维索、木质素、蛋白质能力较强的食用菌,各种农副产品下脚料和栽培平菇的原料中的碳源和氮源都能吸收利用,尤以棉籽壳、废棉、阔叶树木屑、玉米芯等主料,适量添加麦麸、米糠、玉米粉等辅料提高氮源为最佳。因为杏鲍菇氮源越丰富,菌丝生长越好,产量越高。但应注意控制好一定比例。温度与湿度,菌丝生长阶段培养料含水量60%~65%,最适温度20℃~26℃,子实体生长发育期空气相对湿度以85%~95%为宜,温度在10℃~18℃之间,12℃~15℃为最佳。光照与空气 ,菌丝生长阶段不需要光线,却需要新鲜空气:出菇期给以500~1000勒克斯的光照或散射光,加强通风换气。通风不良,菌丝生长缓慢,原基分化延迟,菇蕾萎缩。酸碱度 ,菌丝生长阶段培养料最适PH值为6.5-7.5,出菇期PH值为5.5~6.5。

正文

一、  相关文献

1. 杏鲍菇室内栽培两种出菇方式

室内层架出菇

架总高2m,层高0.23~0.25m,底层0.10~0.15m,共计7层。走道留宽0.60m。棚顶与四周薄膜保湿保温,待菌筒菌丝发白后,即可挖去接种口的老菌种,并把菌种孔朝下摆放,以免棚顶形成水滴时滴入菌种孔积水腐烂。室内调节到适宜的温、湿度,经一个星期的培养后,就可从菌种孔的周围陆续形成小菇蕾,这是菌棒翻回接种口朝上摆放,并看菇蕾生长状况每个接种孔选留一个菇蕾培养成商品菇。选留的菇蕾要生长健壮、菇形好、无病虫害。去掉斜生、侧生、弯生的菇蕾。此时注意控制室内温度在12℃以上,20℃以下:湿度调节到85%-95%。杏鲍菇是恒温结实型菌株,在出菇阶段温、湿度的变化不宜太大。

室内培养出菇日夜温差变化小,特别是用泥土墙房屋培养出菇效果更佳。在水泥地面及周围洒水后,水汽上升到菇棚顶部于周围的薄膜,形成良好的高湿出菇环境,弥补了室外菇棚栽培湿度不足的缺点,为原基的形成和子实体的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1)室内覆土出菇

覆土方式:走道0.4m,覆宽1.4~1.5m,两边采菇。做法是将菌丝发白后的菌棒一次性脱袋,接种口朝上紧密的摆放,上覆经消毒后的菌糠黄泥石灰土。每50平方米可覆菌棒1200袋,覆土后喷一次雾状水,使泥土流向菌棒的缝隙中,露出一指半到二指的菌棒表面采菇。

编号:1000—8357(2006)01—0036—01

作者:浙江省缙云县食用菌办公室,321400   沈美菊   马惠兰

文章题目:《杏鲍菇室内栽培两种出菇方式》

期刊名:《食用菌》

年份:2006年第1期

出版社:上海市农科院科技信息所

        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

出版时间:2006年1月23日

2. 杏鲍菇菌丝生长营养条件的初步研究

通过碳、氮、无机盐,ph的实验对比,得出了杏鲍菇菌丝最佳生长条件:最适宜的碳源是葡萄糖,最适宜的氮源是蛋白胨,最适宜的碳氮比是60:1,最适宜的无机盐是硫酸镁,最佳含碳量是70%,最佳含氮量是0.4%,最佳ph是6.0。

编号:1000—8357(2006)03—0012—02

作者:山东烟台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   梁建光  董洪新  张树义

文章题目:《杏鲍菇菌丝生长营养条件的初步研究》

期刊名:《食用菌》

年份:2006年第3期

出版社:上海市农科院科技信息所

        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

出版时间:2006年3月23日

3. 食用菌液体菌种生产与应用

随着国内外市场对食用菌产品需求的增长,中国的食用菌产业以年均17%的速度增长。食用菌生产方式由传统的家庭作坊式操作、季节性生产的模式,逐渐向设施化、工厂化、周年花、规模化生产发展。生产方式的变革带动了食用菌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的开发。近年来,采用深层培养工艺制备食用菌液体菌种用于生产成为研发热点,涌现出了许多液体发酵设备生产厂家及诸多在香菇、黑木耳、金针菇、平菇、灰树花、杏鲍菇等生产中采用液体菌种的报道。液体菌种在食用菌工厂化、周年花、规模化生产中推广应用,对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质量具有显著效果。日本、韩国在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中已普遍采用液体菌种。上海浦东天厨菇业有限公司是我国内地首家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液体菌种生产工艺过程涉及到菌种筛选、发酵设备的配置、发酵工艺参数控制及液体菌种应用众多环节,控制好主要生产环节是食用菌液体菌种生产与应用成功的关键。

 液体菌种的特点:缩短发菌时间、菌种质量提高、菌种生产成本低、效率高

编号:1000—8357(2004)06—0011—01

作者:上海浦东天厨菇业有限公司    张引芳

文章题目:《食用菌液体菌种生产与应用》

期刊名:《食用菌》

年份:2004年第6期

出版社:上海市农科院科技信息所

        上海农科院食用菌研究所

出版时间:2004年6月23日

二 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的现状及问题探讨

 这些年来国内掀起杏鲍菇栽培热潮,杏鲍菇周年工厂化栽培现象如雨后春笋般在各地涌现,日产量从数百公斤到10吨的企业全国大致有100多家,难以用准确的数据统计,估计全国平均日产量已超过200吨。发展速度最快的地区数福建漳州市,2008年10月止整个漳州平均日产量有38吨,2009年10月止平均日产量已超过50吨,厂家由2008年的35家增长到现在的42家,累计投资额达两亿元,全部都是自由的资金投入,没有拿一分钱的扶持资金。

 从当前的发展态势来看,目前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技术稳定性依然不够,除福建漳州市在技术上相对比较稳定外,全国大多数工厂化栽培成功率较低,百分之五十的厂家处于时好时坏,仍然在亏本。但是,由于市场价格相对较高,每公斤平均价一直保持在10元以上,全国有多家企业都有扩大再生产的打算,更有业外的资金看好这个项目的发展前景,想要投资建厂。

1. 对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没有作可行性研究,盲目投资。

经常会有业外的人想投资,他们只听说种杏鲍菇很赚钱,就想投资,问起对食用菌

产业了解多少,回答是完全不了解或里哦啊接一点点。这种人有时很冲动,说干就干,立即上马,到处参观,依样画葫芦,结果可想而知,失败告终。

 我国食用菌工厂化栽培起步比较晚,对金针菇栽培技术相对成熟,而对环境要求相对比较苛刻的杏鲍菇就没有那么顺利了。食用菌属于生物学范畴,即使是从事食用菌工作很熟悉的人,也许还不能够胜任某一菌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也还需要一个认识再认识的过程。更何况其他行业对生物原理不懂,对食用菌特点更不清楚。大多数企业也仅是停留在依样画葫芦,靠经验,靠模仿生产,还是处于低水平栽培阶段,有些甚至连基本原理也没弄明白,对栽培工艺中细节更不了解,遇到问题时常束手无策,其产品质量和产量波动性比较大。

投资要谨慎,投资杏鲍菇工厂化栽培虽然是一个很好的项目,但是如果你是一个业内人士,你应该先对食用菌行业作比较全面的了解,要对投资项目做可行性研究投资食用菌业是有一定风险的,首先要有承受风险的心理准备,另外,一个企业必须要有一个在技术上能统筹兼顾的总负责人,相当于一个技术总监的角色,当然企业的法人或者所有者也应该掌握一定的相关知识,才不至于外行领导内行,受制于人。

2. 没有对聘请的技术员作综合的评价,盲目投师。

许多业外投资者不懂技术,又不知道技术有多重要,以为聘请一个月工资一两千元的技术工人来管理就可以种出菇来,就可以帮助企业赚钱。结果是由于技术上的综合素质太低,碰到问题束手无策,或胡乱摆弄,把生产厂变成试验场,同样是连连亏本,才后悔莫及,早知道种菇这么难,就不会去选择种菇。

要知道,工厂化栽培需要具备数理化等多学科的专业知识,而常规的食用菌栽培技术已不能满足于工厂化栽培的需要,要想获得长弓,没有各种人才的群策群力、合作攻关,就难于应付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而导致失败。目前杏鲍菇工厂化栽培技术还不成熟,大多数厂家对杏鲍菇的生物学特性没有充分的了解,多位依葫芦画瓢,特别对如何制作成功栽培报的方法技巧不够,对菌包生理成熟后诱导菇蕾形成的机理缺乏基本了解,对子实体发育过程中的温度、湿度、空气、关照不能正确,等等这些问题,制约了杏鲍菇工厂化栽培的成功率。所有这些,不是一般技术工人能够胜任的,特别是文化程度特低的技术工人,他们虽然能种出菇来,但是却不能应对不同条件下出现的各种问题,所以种出来的菇时好时坏。

要避免盲目投师,就要对想引进的技术进行综合素质的考量。首先,要选择有资质的单位,是否有技术资格证,是否有技术贸易许可证,技术员是否有职称。同时,看看有没有技术实力,有没有自己的杏鲍菇工厂,具备实际操作经验到底有多少,要作详细的了解。最后还要考察一下专业水准,对杏鲍菇的生物学特性了解多少,是否具备规划设计能力,会不会制定操作规范、操作标准、岗位职责等一系管理运作文件。

3. 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认知度不够,没有企业运作理念。

许多业外投资者不懂企业管理,以为只要聘请一个技术高手就可以使企业赚钱。虽然这种企业有技术高手,但是由于企业管理无序,没有一整套有效的管理手段,工人没有责任心,甚至有的管理人员对技术操作要求更是阳奉阴违,不按操作规程去做,结果还是赚不到钱。

有一位投资杏鲍菇工厂化栽培的老板折腾了三年后,深有体会的说:不要指望有钱投入,就想叫工人帮你赚钱,不抓企业管理,就会导致失败。管理出效益,如何进行认真有效的管理是工厂化栽培的核心,人是技术措施的实施者,再好的设想如果实施不到位也是纸上谈兵,技术必须有管理的协调。很多人不重视企业管理,老板做事随心所欲,管理人员管理不到位,工人不按操作规程去做,这种企业虽然技术上还可以,但是管理上问题百出,经常不是发生菌包污染杂菌率高,就是菇长得不行,天天有问题,天天出问题。

想要使杏鲍菇工厂化栽培能赚钱,有效益,必须建立标准化的生产管理体系。管理标准化,操作标准化,产品标准化。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变传统的监督管理模式为自主管理模式,变产品的事后检验为对危害的源头控制。用操作标准化来保证产品标准化,抓培训,抓过程,抓反馈,整个生产环节始终处于符合标准要求的稳定可靠状态。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必须依托现代工业技术,把众多工业领域的高新技术和成熟的技术引进到生产过程中,例如生物技术、电子技术、自动化技术、信息技术、化学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大批高新技术成果都可以再食用菌工厂化这个平台上应用。因此,投资食用菌产业,必需整合先进的技术,加上规范的企业管理,才能使您走向成功。

三 栽培条件准备不足

由于栽培条件准备不够充分或不够重视,存在以下失败的经验教训:1培养是、出菇室等清洁度低及忽视消毒。2 用水的清洁度低。3 栽培经验不足及解决方法不当。4 通气方法不正确,设备运行不当。因此要保证栽培室的清洁度,每次采收后应进行彻底的消毒,一般应先彻底打扫房间,然后用5%漂白粉喷雾消毒;水源要定期检查并进行消毒;每次栽培过程要有详细的记录,进行统筹分析,总结经验;菌种培养室要注意避光通风,冬夏季节要注意温差刺激影响,以免大面积提前出现子实体,造成管理困难。出菇房管理要注意催泪期通风,这个时期通风不当,容易出现菇蕾难以分化,分化不齐,甚至影响后期烂菇。育菇期通风不当容易形成菇冒过大或菇形不好。所以要充分利用强制空气循环系统,促进室内空气交换,减少不良影响。

四  培养期间菌种污染

杏鲍菇接种完后,进入培养阶段,在此培养阶段最重要的是菌种污染问题。其原因主要有:菌种活力减退;冷却室、培养室空气过滤不良等。因此,在培养中,应禁止使用长期保存和多次转管使用的菌种,注意菌种的更新换代,复壮提纯,筛选,以保持菌种的有良性,为实现成功栽培把好第一把关;保持冷却室、接种室、培养室达到相应的清洁度。同时应严格调整,实时关注发菌情况,控制湿度和温度,使菌丝快速萌发,占据优势,同时注意菌丝强壮。以生物生长优势减少污染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并取得良好效果。

五  出菇期问题

由于杏鲍菇采用工厂化生产,只采一茬菇,因此出菇期的管理尤为重要。可能出现以下问题:1 菇蕾分化不齐或不易分化,造成分化期过长影响生产效率。原因是后熟期结束以后要经过几天的低温处理,而温度差距太小造成低温处理效果不好,所以应有较大温差刺激,回温后14-17度袋温催蕾,形成菇蕾多、齐、快。同时应注意菇房湿度,应保持在80%以上,否则难以形成菇蕾,有的即使形成也易干枯死亡。2  菇蕾大面积形成并长到2厘米大小的时候,应及时开袋,促进袋内于室内空气流通,促进近氧,增强菇蕾抗病能力。室温保持在12—15度,湿度80%左右。3  当菇蕾长出袋口时,为了减少营养分散,提高成品率,就要疏蕾了。疏蕾期间应减少空气湿度,保持在75%左右即可,以使疏蕾形成的创伤面快速愈合,从而减少烂菇、病菇。两天后即可提升湿度育菇,育菇期要保持良好的通风,促进有氧呼吸,菇形良好。温差不宜过大,3-5天后基本成型,同时注意防止开伞和货架期。菌褶扁平变薄即可采收,采收前一天不要洒水可使菇体干燥延长货架期。

六  能源消耗大

食用菌工厂化生产,需要根据所生产的食用菌品种特性,创造温、光、气、湿等条件。这些条件的取得依赖于工业设备的不停运转,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从目前情况看,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主要是中低温型食用菌品种,需要在低温条件下出菇。因此,要实现连续出菇,必须有制冷设备的不间歇运转,其电费消耗量相当惊人,如夏季生产杏鲍菇每月需要电费50元/m2,占运行成本的1/2。就企业而言,更多的是从经济效益的角度来考虑能源问题。能源消耗决定生产成本的高低和经济效益的好坏。就全社会而言,能源的紧缺,已成为阻碍经济发展的一大瓶颈,国家在大力倡导建立节约型社会,其中重要的就是要节约能源。从这个角度出发,食用菌工厂化生产节约能源应从以下3个方面整体考虑,即菇房设计、控制设计以及运行管理。  1、菇房设计应结合实际生产量,每个菇房层架应以20层为宜,层数过少不能充分利用空间,层数过多则上下温差过大,不利于出菇管理。  2、控制设计,应装有中型空调,实现温差刺激的快速制冷,装有每隔2-3米的上下通风扇,并有自动控温,定时通风设备。  3、运行管理,出菇管理得当则可以节省大量能源,不当则浪费能源又不能出好菇。所以菇房管理技术很重要,要有长期的管理经验,如冬夏季节管理方式不一样,通风及洒水降温,温度过高则菌袋产热量更快等因素要考虑在内。这三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的节能生产。

七  发菌期延长

杏鲍菇的发菌时间因品种而异,一般是22-35d。若发菌期延长,原因主要有:1、菌种活力弱。  2、菌瓶装料过紧或含水量大于65%,菌袋内缺乏充足的氧气,抑制了菌丝的生长速度。  3、发菌环境的温度少于20℃,且通风不良,或者培养料的酸碱度不适宜,也会造成发菌缓慢。因此,在栽培时,首先要选择优良的品种,是栽培成功的关键;还要注意装料的松紧度,过紧则菌丝生长缓慢,过松则菌丝生长过快。同时发菌期的管理措施应以避光,通风为主要条件,温度在23-25℃左右为宜。

八  灭菌不彻底

杏鲍菇栽培的灭菌效果,直接决定了栽培的成败。不彻底的原因主要有:1、  拌料时培养料没有吸透水,料内有生心,特别是木屑、玉米芯等质地较硬的培养料多见。2、  在灭菌过程中冷空气没有排尽,热循环不好,出现了灭菌死角。3  、灭菌时间不足,灭菌过程中出现停火断气、灭菌锅内菌袋摆放过多过紧,也会发生灭菌不彻底的现象。因此,在拌料时要注意让培养料充分吸水,爆料均匀。灭菌过程中,要保证足够的灭菌时间,即121℃灭菌90分钟,装锅时菌袋的摆放方式应避免出现死角,使热量充分循环。

九  子实体多,商品率低

工厂化生产杏鲍菇,待菌包由发菌房进入出菇房后,常温3-5天即可使菌丝修复,如果进入出菇房时菌丝未长满菌袋,则后熟期应延长至10天左右,同时,后熟期间应减少通风量,因为少量浓度的CO2有利于菌丝的生长。后熟期结束后迅速将温度降低至8-11℃,进行3-5天的低温处理,然后回复温度14-17℃,3-5天左右就会有大量原基形成。这时应去掉盖子,增加空气湿度至80%以上,进行催蕾。几天之后便形成密集的小菇蕾,保持湿度等到菇蕾长到5cm时打开袋口,让空气大量进入,由于竞争优势,有些菇蕾长势较快,长出袋口,这时为了提高成品率,就要疏蕾了。疏蕾时应加大通风,降低空气中的含水量,因为疏蕾造成的表面创伤容易感染,形成烂菇、病菇。每袋留1-2个菇形好,生长壮实的菇蕾即可,后期空气湿度控制在80%左右,温度12-15℃,通风90分钟左右,适当的光照,5—10天左右即可成熟。

十  调查报告及实用技术

通过工厂化管理阶调查,发现以下几点问题:1. 培养料配方选择,培养主要以碳氮源供给为主,同时辅以木质素,纤维素。所以应有麸皮,木屑,棉籽壳,玉米芯等主料。但在提供碳氮源时,为了追求产量,容易出现一些问题。例如,氮源高时虽有利于菌丝的萌发和生长,实验证明麸皮中的维生素B能良好的促进液体菌种的培养,但在出菇阶段有极大的影响,培养料中麸皮含量过高,不会直接增加产量,反而提高了生产成本,同时催蕾期间容易形成大量的菌皮,影响管理,甚至增加感染细菌性病害、烂菇的几率。因此应减少麸皮的含量,应以20%左右为宜。

2. 培养料的选择,由于生产所需原料一般采集于地方富有的资源,从而不会限定木料种类,而本地区主要以山区枸木为主,冬天不会产生什么影响,但在春夏秋三季,由于木料中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容易滋生一些对杏鲍菇有害的杂菌,以疣胞霉为例,其大量发生于枸木当中,选料时无法避免,同时其还有难以杀灭、不影响杏鲍菇菌丝生长,但阻碍子实体分化等特点,因此在后续的出菇催蕾管理中,原基不易分化,大量形成烂菇,造成毁灭性灾害,造成重大损失。应采取的措施有,催蕾期应扩大温差,提高湿度,实现快速催蕾,使杏鲍菇分化速度大于疣胞霉生长速度。中期疏蕾时应减小空气湿度,加大通风,降低感染几率。后期应适当提高1-2℃,使子实体快速生长,达到成熟,便可有效减少因杂菌污染造成的损失。

3. 培养料的配置,由于夏天含糖量高的培养料容易酸败,因此应减玉米芯的泡料时间,或不泡料,同时应增加石灰的含量,以平衡酸碱度。以生料ph为9,灭菌后ph为5-6.5为宜。灭菌时间为2个小时,灭菌温度125-128℃,气压低于0.05千帕时放气,然后打开锅缝,冷却至60时出锅,这样可以将袋内的水蒸气蒸发,减少二次污染的几率。

4. 液体菌种的生产,应以麸皮浸出液为主,加维生素B,发酵罐培养一周左右,期间应控制好温度,通气量,好的菌丝球,大小均匀,无沉淀。最重要的要严格控制好无菌操作,防治污染。

5. 液体菌种接种,接种环境应达到食用菌级别的空气净化度,在接种室内开放快速接种。袋温应冷却至30℃以下,不然容易发生烧菌。

6. 发菌管理,发菌期间应注意避光,通风,发菌一周以后,发菌房温度会迅速升高,这时要注意勤观察,测量温度,做好降温工作,以防烧菌。每三天五天进行挑杂,将污染的菌包即时清理,减少环境污染。每天要通风2个小时以上,25天左右即可发满菌袋,转房出菇。

7. 出菇管理,应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在不影响产量和菇形的情况下,减少能源消耗。杏鲍菇的菇形管理是一个不稳定的因素,前提是应做好出菇整齐度,如果出菇整齐度不好,就难以分析及管理,无法对不良因素做出判断,影响下一步的生长情况。扩大温差催蕾是一个很好的办法,具体为低温处理3-5天,之后回温至14-17℃,湿度80%-95%,袋温催蕾,出菇快、齐、多。然后疏蕾,选择菇形壮实,较好的菇蕾,将来培育成品菇。育菇温度12-15℃,湿度80%左右,待菇冒扁平,即可采收,采收前一天不要洒水,以延长货架期。

文档

杏鲍菇工厂化生产技术

目录1.相关文献2.杏鲍菇工厂化生产的现状及未来趋势3.栽培条件准备不足4.培养期间菌种污染5.出菇期问题6.能源消耗大7.发菌期延长8.灭菌不彻底9.子实体多,商品率低10.调查报告及实用技术内容摘要:杏鲍菇(PleurotuseryngiiQuel)别名刺芹侧耳,隶属于真菌门、担子菌纲、伞菌目、侧耳科、侧耳属。它是近年来开发栽培成功的集食用、药用、食疗于一体的珍稀食用菌新品种。菇体具有杏仁香味、肉质肥厚、口感鲜嫩、味道清香、营养丰富、降血脂、降胆固醇、促进胃肠消化、增强机体免疫能力等效果。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