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12年高二《文化生活》期中测试题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16:46:23
文档

2012年高二《文化生活》期中测试题

高二期中测试文综政治试题(2012.10)一、选择题24.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事实体现了下列道理()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文化与经济是相互决定的③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④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色A.②③B.①④C.①③D.②④25.《人民日报》曾载文指出,没有一个城市能够像南京那样清晰地展现中国历史的轮廓和框架。南京是一本最好的历史教科书,阅读这个城市,就是在回忆中国的历史。南京的每一处古迹,均带有浓厚的文
推荐度:
导读高二期中测试文综政治试题(2012.10)一、选择题24.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事实体现了下列道理()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文化与经济是相互决定的③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④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色A.②③B.①④C.①③D.②④25.《人民日报》曾载文指出,没有一个城市能够像南京那样清晰地展现中国历史的轮廓和框架。南京是一本最好的历史教科书,阅读这个城市,就是在回忆中国的历史。南京的每一处古迹,均带有浓厚的文
高二期中测试文综政治试题 (2012.10)

一、选择题

24.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事实体现了下列道理(   )

    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文化与经济是相互决定的

 ③ 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         ④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色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②④

25.《人民日报》曾载文指出,没有一个城市能够像南京那样清晰地展现中国历史的轮廓和框架。南京是一本最好的历史教科书,阅读这个城市,就是在回忆中国的历史。南京的每一处古迹,均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这说明(   )  

A.文化的产生离不开人脑           B.文化要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来体现  

C.一切物质现象都是文化的表现形式   D.人们的文化素养不是生来就有的  

26.文化是一种社会精神力量。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有:

①文化能够在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②文化能够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③文化对社会发展起巨大的促进作用 ④文化的影响既表现在个人的成长历程中,又表现在民族和国家的历史中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7.许多已在国外定居几十年的华人,还是喜欢喝乌龙茶,吃饭习惯用筷子,见到家乡人仍讲地道的家乡话。这说明

A.中华文化具有保守、和封闭的特点 B.文化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C.文化影响具有深远持久的特点         D.文化心理是绝对稳定的

28.两百多年前,《周易》被译介到欧洲。欧洲哲学家和科学家从《周易》卦象中得到启示,提出二进制数学,后来二进制数学成为电子计算机的理论基础之一。这一现象说明

A.中华文化是西方文化的母体 B.文化的多样性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文化的交流、借鉴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D.先进民族文化必然不断取代落后民族文化

29.在“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主题研讨会中,某同学以“深圳30年的奋斗历程创造出‘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将激励深圳人再创辉煌”的事例来说明主题。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①事例中体现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特有文化的部分,切合主题 ②事例中反映文化创新推动社会实践发展的部分,切合主题 ③事例中反映社会实践为文化创新提供资源和条件的部分,切合主题 ④事例没有体现社会实践的变化推动文化创新,不切合主题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0.下列属于文化传播的途径的是                                

①客家先民从中原迁到岭南 ②奥运火炬传递 ③当今世界频繁的经济贸易往来④大众传媒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31.近年来人们从各种新的角度、采用不同风格来描绘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作品有《尘埃落定》、《藏地密码》等。这些作品激起了人们探究历史渊源和神秘文化的极大兴趣。这表明        

  A.书籍是生活中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

  B.保护文化历史遗产是文化创新的重要前提和源泉

  C.各民族文化的交流、融合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D.要通过文化内容形式的创新推动民族文化的繁荣

32.孔子所创立的儒家思想和儒家文化,不仅塑造了中华民族的基本性格特征,而且超越时代和国界,成为东方文化的重要标志和世界文化宝库的重要遗产。这启示我们(    )

①必须大力发展传统文化产业            ②要增强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  

③对待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④要弘扬中华文化,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33.“不知道过去什么情况,就不懂得现在要干什么,更没法展翅未来。”从文化的角度,这句话启示我们                                

①对待传统文化必须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漠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民族文化的创新就会失去根基  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34.徐悲鸿把西方艺术手法融人中国画中,创造了新颖而独特的艺术风格;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是中西文化融合实现文化创新的艺术典范。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

①文化创新的重要性    ② 传统文化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的重要性

③社会实践的重要性    ④ 各民族文化交流.借鉴与融合的重要性

A. ①②③④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35.据有关研究发现,每一次社会变革,都会涌现一批文化家、诗人、画家。这说明(     )                             A.每次社会变革,都会出现一批聪明的文人  B.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

    C.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D.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

二、非选择题

36.材料一:在我国改革开放的早期,文化成为招商引资的重要媒介。近年来,在很多地方,文化不仅仅是“陪衬红花的绿叶”,而且直接登上了经济舞台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实现了从“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到“文化唱戏”的转变。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2009年以来,我国文化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产值月均增幅达17%,其中电影、图书和舞台剧等,收入增长更高达20%以上。

材料二:目前,一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濒临消亡,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着实物和资料毁弃或流失、传承后继乏人、过度开发破坏等问题,对其加强保护已经刻不容缓。

材料三:在外来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冲击下,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由于内容和形式的陈旧,发展环境艰难。在一次《文化生活》综合探究课上,某班同学对如何对待非物质文化遗产形成了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

甲方: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粹,必须全面继承。

乙方: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落后于时代,应丢掉这些历史包袱。 

(1)根据材料一,有人认为,从“文化搭台”到“文化唱戏”,体现了人们对文化功能认识的深化。你赞同这种看法吗?运用文化知识简要说明理由。(6分)

(2)结合材料二,说明重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8分)

(3)结合材料三,请你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对甲方、乙方观点进行评析。(8分)

37.材料一:“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某校课堂上,一群小朋友身穿长衫、头系彩带,摇头晃脑地大声诵读国学经典。据悉,许多学校把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四书五经”等“国学”篇目重新列为必修课,要求学生熟背。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已有近千万的孩子加入“读经”的行列。对这一活动,有人认为是复古、添乱,违背《义务教育法》,有人认为是创新,还有人对此表示尊重和理解,认为应该顺其自然。

材料二:2012年10月8日,我校读书节拉开了帷幕。本届读书节的主题为“引领文明社会风气,书香飘校园”。希望以读书节活动为契机,引导师生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好习惯,同时也希望通过读书活动,建构有特色的校园文化,营造和谐的校园人际关系,引领地方文明社会风气。

(1)结合材料一,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谈谈你对开展学生“诵经”活动的看法。(12分)

(2)结合材料二,用“文化对人的影响”有关知识,谈谈对书香校园建设活动的认识。(18分)

24.C  25.B  26.D  27.C  28.C  29.B  30.C  31.D  32.D  33.D  34.C  35.B 

36.(1)答案一:不赞同。文化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智力支持等功能。材料一中,从“文化搭台”到“文化唱戏”,只强调文化的经济功能,而忽视了其他功能。

答案二:赞同。“文化搭台”只看到文化对经济的服务功能,“文化唱戏”则认识到文化本身的经济功能。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体现了文化具有满足人们精神需要等功能。

(2)①文化遗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2分)

     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具有重要意义,对于展现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具有              独特作用。(4分)

   ③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利于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2分)

(3)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和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3分)

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要坚持批判继承,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另一方面,要适应时代要求,在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创新。(3分)

③甲方观点认为继承就是全面的承袭,不需要批判创新;乙方观点认为发展不需要继承。都是错误的。(2分)

37.(1)①文化的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现代文明不能割裂传统。“四书五经”等中华传统名篇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必要发扬。(3分)

②传统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必须批判继承。要引导学生用科学的观点发掘和继承传统文化的合理部分,不可照单全收。(3分)

③传统文化只有顺应社会生活的变迁,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才能对社会与人的发展起积极作用。必须在“四书五经”等传统文化中融入时代气息,阐释其时代内涵,而不能一成不变。(3分)

④创新与继承都是文化发展必须面对的问题。既要重视传统文化,又要学习借鉴外来文化,更要创新发展时代文化。(3分)

(2)①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通过开展书香飘校园的建设活动,有利于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4分)

②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通过开展书香飘校园的建设活动,以良好的文化氛围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4分)

③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人的认识活动、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优秀的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通过开展书香飘校园的建设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增强学生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6分)

④人们接受健康向上的文化影响,往往是自觉学习、主动接受文化熏陶的过程。积极健康的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营造了良好的文化环境,但同时也需要学生自觉学习、主动接受健康文化的熏陶,并积极参与校园文化建设。(4分)

文综政治答题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题号       

242526272829303132333435
答案
二、非选择题题(2小题共52分)

36.

37.

.

文档

2012年高二《文化生活》期中测试题

高二期中测试文综政治试题(2012.10)一、选择题24.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蓬勃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取向都发生了重大变化。这一事实体现了下列道理()①文化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②文化与经济是相互决定的③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④文化具有鲜明的特色A.②③B.①④C.①③D.②④25.《人民日报》曾载文指出,没有一个城市能够像南京那样清晰地展现中国历史的轮廓和框架。南京是一本最好的历史教科书,阅读这个城市,就是在回忆中国的历史。南京的每一处古迹,均带有浓厚的文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