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2010.4美是什么?“美”离不开人的审美活动。中国传统美学认为,审美活动就是要在物理世界之外建构一个意象世界,这个意象世界,就是审美对象,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广义的“美”。①
在现代的设计中,我们要“寻根”,寻找我们民族传统文化中为其他民族所没有与所不及的思维优势和独特风采。从这个角度来看,
中国传统美学对现代设计美学的影响是与生俱来且意义重大的。
一、传统美学观对现代广告招贴设计的影响中国传统美学中的审美追求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现代广告招贴设计思想,而广告招贴设计思想反过来又影响着传统民族审美观念。
1.简洁与明了
广告设计不同于架上油画或版画,它要求一目了然,简洁明确,使人在一瞬之间和一定距离之外能看清楚所要宣传的事物。为了达到这个目的,
广告设计往往采取一系列假定手法,突出重点,删去次要的细节、细部,甚至背景,并可以把各个不同的比例,把在不同时间、
空间发生的活动组合在一起。并经常运用象征手法,启发人们的联想。因此,它的构思要能超载现实,构图要概括集中,形象要简练夸张,要以强烈鲜明的色彩为手法,突出醒目地表达所要宣传的事物,表现物与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赋予画面更广泛的含义并使人们在有限的画面中能联想到更广阔的生活,感受到新的意义。在这些方面,中国传统的美学观,能够为设计者提供大量的营养。
例如,构思上的“一以当十”、“以少用多”的精炼,构图上“计白当黑”“无画处皆成妙境”的简洁,“疏可走马,密不透风”的对比关系,“似与不似之间”的形象夸
张,都是先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已经在我国招贴艺术的设计中得到充分体现。
著名平面设计大师靳埭强,创作了大量文化招贴。他认为,美的原则有三条:立意———意念先行,以形取神;创新———承先启后,破旧立新;活用———适身合用,灵活生动。这实际上强调的也是中国山水画的表现意境。他主张把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融合到西方现代设计的理念中去。他的许多作品都无一例外地体现着这种思想,在其招贴设计《自在》系列中,运用了中国的水墨画技法,融合了现代技术的特殊机理效果,现代又不失传统。在国际
“水”主题招贴艺术展中,“水-生命-文化”招贴图形作品,将极其强烈的民族装饰风格化的图形形象作为整幅作品的大背景,进行了丰富而适当的虚化处理,整个画面以黑白极色加以艺术表现,形成了形与色的对立与协调、
冲突与融合的视觉效果,构筑了一幅在中国特定大文化场景下的具有视觉冲击力的现代平面图形设计作品。
2.色彩与装饰
传统美术的色彩处理,主要是装饰色彩。由于招贴艺术的特征,决定了装饰色彩在画面上所起的作用。装饰色彩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这正是广告画面所刻意追求的。
“意足不求颜色似”说明了这种关系。宋代苏轼曾画朱竹,有人责难他,难道有红色的竹子吗?他反问:难道有黑色的竹子吗?意思是既然大家对
“黑竹”习以为常,为什么不允许画朱竹呢?这说明传统美学观中对色彩的主观想象是允许的,而且是必要的。但这种主观想象不等于主观臆造,装饰色彩同样来源于生活实践,同样需要从客观事物中吸取营养。人们常从彩蝶、霓虹、彩霞等自然色彩受到启发而创造出色彩绚丽的装饰效果。装饰色彩的主观性使某些联想,将自然景色“拟人化”。不同
论中国传统美学对现代设计
美学的影响
*
■肖琼琼
艺苑纵横
118
on
总第135期2010.4
的人物由于性格、经历、情绪的不同,对客观事物产生不同的看法,对于某些自然色彩的感受,可以是“绿肥红瘦”,也可以是“怡红快绿”。至于“伤心碧”、“寒烟翠”、“青欲滴”、“绿生凉”这些古代诗人笔下对色彩的不同感受,无论是“伤心”、“寒”、“凉”,说明了色彩给人感受的心理因素。这些心理因素,色彩的联想是由于人们在具体的生活中形成的。我们既反对形而上的把某种色彩硬说成代表某种性格,又不排斥在具体生活中形成某种联想使人产生的感情,这就是传统美学中运用色彩象征性的前提。传统中国画中经常把荷花画得红艳艳的,荷叶只用淋漓的水墨,面对这些形象,人们自然会觉得所画的水墨叶子是绿色的。这是因为画家适应了自然现象相互联系这一科学规律、利用了欣赏者相应的联想作用。同样,一张白纸上,画上几只游动的小虾,人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自然会把大片空白联想成茫茫的水面。
在招贴画上,常常也有这样的例证,一张蓝色的画面,上角画几束灿烂的焰火,这块蓝色自然会被人接受为深邃的蓝天。同样是蓝色的底色,画上几块白色的三角帆影,这块蓝色又会被人们视为无边的海洋。一张绿色的画纸上画一对嬉戏的小羊,这绿色就成了如茵的草坪。正因为只是单纯的底色,空间更大了,给人的联想更多了。这种单纯是虚的,但又是实的,观众的想象是抽象的,但又是具体的,这样处理,不仅在形式上不易见其虚,在内容上也因某些启示与联想,使其更充实,更丰富了。②
“春风又绿江南岸”,一个“绿”字,给人多么充实而深刻的含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我国古代诗人运用色彩象征的手法不是值得我们在设计招贴画时很好的借鉴吗?
3.概括与变形
中国传统艺术讲究形神兼备,讲究概括与变形,齐白石“画虾几十年才得其神”,就有一个不断概括,不断深入的过程,最终敢于舍弃虾的次要部分而突出主要特征,使母虾的形象更为完美更为生动。这正如齐白石所说的“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
我们的一些招贴画,就“似与不似”的观点来考察,就形象的简明与富于概括这一点来衡量,很多形象显然不是生活的简单模仿,某些概括的形象显然与素材有很大的差别,由复杂到单纯由繁杂到简洁,必须承认是一种难能可贵的提高。
环保话题一直也是公益招贴广告设计重要内容。在关注水源的现代招贴画面中,我们常可以看到设计师用一个带有夸张变形、概括生动、表意完整的“鱼”、“树”或“河流”等图形,来提醒人们要保护环境,珍惜水资源。并没有更多的口号和语言文字,完全是利用现代图形的概括视觉语言来传递信息,形象与素材有很大的差别,富有幻想,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产生保护自然环境和水资源的联想和思考。在保护野生动物的现代招贴画中也常用到变形的装饰图形。例如:巧妙的是在老虎和蛇的身上用刀、斧、棒、锯、勺、叉等变形的生活用具来装饰成斑纹,用中国传统艺术当中“似与不似”的观点构思立意,表意准确完整,形象简洁生动,使人产生强烈的震撼,使人们在联想和思考中产生动物是人类的朋友,我们要珍惜和关爱野生动物的意识。
二、传统美学对现代产品包装设计的影响
中国传统艺术对当今包装设计有着的重大影响。众所周知,剪纸艺术、皮影艺术、年画艺术都是一种二维的平面表达艺术形式,应用范围极为广泛,应用方式也极为灵活,是生命力较强的艺术形式。③例如遍布中国南北方的剪纸艺术,通过一把剪刀、一张纸就可以表达生活中的各种喜怒哀乐,在简洁明了的构图和造型中体会到创作者的思想感情。皮影艺术是我国特有的民间表演艺术,与剪纸艺术不同的是通过线的牵动,产生强烈的表演效果。年画艺术在我国流传极广,代表地区有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等是人们歌颂英雄、祈求平安的载体。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就是这些艺术形式成长的肥沃土壤,来自于生活,所以就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提炼这种传统民间艺术风格的元素,合理地运用到包装设计中来,运用到包装设计中形式美和内涵美中去,成为包装设计工作者的思想共识和行为追求。商品在流通过程中,包装成了一种文化的有效传播载体。越来越多的包装设计师已经认识到民间艺术的重要性,它是一种能够深入表现内容,能够引起共鸣的艺术形式。
民间的泥塑艺术从前多为小孩的玩具,造型质朴,颜色原始粗犷,但是又不失艳丽的艺术特征,能够充分体现表达对象的特征,夸张中充满了童趣,而陶瓷艺术是我国的艺术国粹,无论是青瓷还是白瓷都体现了中国古老精湛的制瓷技术。表现在现代包装设计中不但是将泥塑和陶瓷器皿上的花纹巧妙地运用到外包装上,还运用到容器的设计中包装上,使这种“回归情结”得以彰显、得以贯彻。这种回归情结是对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
艺苑纵横119
C r i t i c i s m A n d C r e a t i on 总第135
期2010.4(上接第39页)场景和农耕文明失落的忧思和痛苦的家族记忆。郑小琼呈现了一个加速度前进的后工业时代诗人身份的多重性和写作经验以及想象力的无限可能的空间。
在关于家族的诗歌叙写中郑小琼从活生生的社会生活、个体生存和历史场阈中生发出平静的吟唱或激烈的歌哭,更为可贵的是这些诗作闪现出在个体生命的旅程上时光的草线和死亡的灰烬以及对乡土、生命、往事、历史、家族的追忆。这些诗歌带有强烈的挽歌性质,更带有与诗人的经验和想象力密不可分的阵痛与流连。女性诗歌的家族叙事凸显了这些年代女性诗人艰难的生存背景,据此早期的过于对抗性和封闭性的女性欲望和身体叙事在这些更为年轻的女性诗人这里得到了转向,转向了更为值得文化反思和诗学呈现的视野也更为宽广的家族谱系的抒写。
新世纪以来的女性诗人关于父亲、母亲的家族叙事大体是放在乡村和城市相交织的背景之下,沉寂,苍凉,孤独成为基本意绪。同样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的女性诗人在家族叙写上不仅对现实、身体体验和男性文化进行了相当富有深度的省思与反问,更为重要的是她们普遍的具有历史意识观照下的沉重的家族叙事所呈现的社会景观以及更为驳杂的内心图景。
换言之这些女性诗人不乏个人化的历史想像力,这种关于历史的个性化表述不是来自于单纯的想像而是与一代人的生存背景和对文化、
历史、政治的态度相当密切的联系在一起的,而且在女性主义的影响中张扬出个体和女性的双重光辉。
当下的女性诗歌写作似乎进入了一个空前自由、开放和乐观的时期,但是在对女性写作抱有相对乐观态度的同时,来路仍然苍茫,因为伟大的诗神最终只会眷顾那些少数人。
注释
①弗吉尼亚·伍尔芙著,伍厚凯、王晓路译:《伍尔芙随笔》
,四川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10页。②凯瑟琳·凯勒著,王成兵译:《走向后父权制的后现代精神》,《后现代精神》,编译出版社1998年版,第108页。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学院人文学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国诗歌研究中心)
风格的呼唤,不只是针对了解本土文化的人群,同时也是对外来文化冲击的应对。应当清楚地认识到这种回归不是对
“传统”的摹仿和复制,而是运用传统的形式符号用新材料、新技术、以新的方式表达包装设计风格。
在包装设计中体现传统民间风格的具体表现是对传统文化元素的有效利用,并且加以适应市场需要和时代要求的改革。更多的是在宏观的观察下,
对民间的艺术元素进行微观细致地采纳和吸取,将抽象变为具象,将无机变为有机。
任何一个民族的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虽然每一个国家所处的地理环境、气候、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社会经济都不尽相同,从而出现了不同国家的民族风格,而正是因为这些区别才构成斑斓的世界大家庭,是区分的标识,也是深刻的文化烙印。
因此,我国的包装设计思维方式、价值判断方式、社会组织方式等许多方面,都不能摒弃传统美学以及地
方特色的影响。
在传统美学的基础上建立健全一个既有民族性、又有时代性的新的包装设计文化系统,这是时代的要求、
历史的必然、是我国包装设计水平跻身于世界先进之林的关键所在。
注释
①李泽厚:《美学三书》,安徽文艺出版社1999年版。②朱国勤:《现代招贴艺术史》,书店出版社2000年版。
③李砚祖:《视觉传达设计的历史与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本文系湖南省社科基金资助课题:《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研究》(08YBB220)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湖南女子学院艺术设计系)
************************************************************************************************
艺苑纵横
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