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题提出背景
1、作文,本来就是对认识到的生活的真实地反映。写出真实地、独特的感受,才是真正的作文。小学生的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或亲身经历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但小学生往往容易把身边的事情忽视掉,不容易挖掘身边的题材。这就需要教师恰当的加以引导。引导他们在写作文时说真话,诉真情。
2、顺应时代要求。知识经济的时代对人才的核心要求是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学校各科教学纷纷在研究创新教育的切入点;“研究式作文”旨在突破传统作文教学重回忆、重记叙的倾向,更注重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回应时代对人才要求的呼唤。
二、研究内容
小学生受其年龄、知识、经验、能力等影响,且又是作文训练,搞起研究来,无论从视角、内容、表达形式等各方面,都比较困难。但老师的指导只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关注他们的心灵,小学生的研究,也是能取得令人惊讶的成绩的。
1、从内容来看,小学生的研究主题可以是:
⑴课本上令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学生学习课文后,往往会对其中某些内容产生疑问、问题,这些疑难杂症便可作为研究课题。
⑵探究自然现象。小学生出于天性,对一些小动物、植物感兴趣,这就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并对其研究,从而获得对事物比较深刻的认识。
⑶探讨有关社会现象。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中,是社会的人。家庭、学校、社会,某件事情,某种现象,都可能触动了他们,引起他们的关注、思考,这也是课题的来源。
⑷总结学习方法。课本是学生学习语文的资源,也包含着学习规律、学法,我们可充分利用这一资源,让学生作些学习方法、规律的探讨与研究。
2、从过程来看,学生研究课题时大致要经历:
⑴确定课题。让学生提出生活同感兴趣的问题,共同讨论,从中筛选研究主题。主题的提出,也可是学生思考后确定的。
⑵制定研究计划或方案。学生是主体,在制定计划方案时,教师的指导作用要积极发挥。
⑶深入调查,搜集资料。对于信息模块相似的部分要重组融合,培养学生的信息组合能力
⑷在配置、占有资料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建议,用文字、图片、展览等形式展示汇报研究成果。
三、研究目标
1、培养学生崇尚科学,追求人格完善的情感。
2、培养浓厚的作文兴趣。
3、提高观察生活的能力。
4、提高信息处理能力。
5、培养创新精神。
四、研究措施
1、注重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课堂上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中心,努力为学生提供创新的机会,培养动手能力。
2、关注学生的心灵世界。学生的语言、精神得以同构共生的内驱力是什么?是本原性心理。怎样激发这种心理?首要的是要理解孩子喜欢什么?——喜欢幻想、想象;喜欢新奇、创造;喜欢善与美;喜欢学习内容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那么,我们就给他们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伸出创造的触角;让他们在善与美的情境中学习;让学习与他们的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的心空在愉悦之中奏出华美的乐章。
五、课题研究方法及研究对象
1、研究方法:
以调查法、分析法为主,结合使用观察法、个案分析法等。
2、研究对象:
四年级学生。
六、研究时间、步骤
1、准备阶段(2010年3月至2010年9月)
制定方案,确定实验对象
2、实施阶段(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
⑴第一阶段,详尽课题研究方案。
⑵第二阶段,全面实施研究方案。
⑶第三阶段,阶段总结。
3、课题总结阶段(2011年9月至2012年3月)
结题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