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钉处主动土压力计算:
第1点最大主动土压力
根据公式:
e1.2=(20+18×1.2)×0.7-2×10×0.84=12.51(kPa)
e2.4=(20+18.0×2.4)×0.7-2×10×0.84=27.72(kPa)
e3.6=(20+18.0×2.5+19.4×1.1)×0.71-2×20×0.85=27.86(kPa)
e4.8=(20+18.0×2.5+19.4×2.0+19.7×0.3)×0.34-2×10×0.59=26.03(kPa)
e6.0=(20+18.0×2.5+19.4×2.0+19.7×1.5)×0.34-2×10×0.59=47.73(kPa)
1.折减系数计算
-土钉墙坡面与水平面夹角,为(坡度1:0.3)。
2.受拉荷载标准值计算
其中:-荷载折减系数;
-第i个土钉位置处的基坑水平荷载标准值,(kPa);
、---土钉与相邻土钉的平均水平、垂直间距,(m);
---土钉与水平面的夹角。
=0.96×12.51×1.2×1.2/cos150
=17.9
=0.96×27.72×1.2×1.2/cos150
=39.67
=0.99×27.86×1.2×1.2/cos150
=41.12
=0.39×26.03×1.2×1.2/cos150
=15.1
=0.39×47.73×1.2×1.2/cos150
=27.75
3.土钉受拉承载力设计值计算
土钉受拉承载力设计值按以下公式计算:
其中:---第i根土钉受拉荷载标准值,(kN);
---第i根土钉受拉承载力设计值,(kN);
---基坑侧壁重要性系数,取1.0。
4.土钉长度设计
土钉长度按以下公式计算:
其中:---土钉受拉抗力分项系数,取1.3;
---第j根土钉锚固体直径,(m);
---土钉穿越第i层土体与锚固体极限摩阻力标准取值;
查表得,,,
。
---第i根土钉在直线破裂面外穿越第i稳定土体内的长度,(m)。
5、自由段长度的计算
自由段长度按以下公式计算:
其中:---第i排土钉自由段长度(m);
---基坑深度(m);
---土钉墙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土钉与水平面的倾角取;
第1排土钉自由段长度计算,hi=1.2m
=6.8×0.46/0.84
=3.72m
第1排土钉长度:
第2土钉自由段长度计算,hi=2.4m
=5.6×0.46/0.84
=3.07m
第2土钉长度:
第3土钉自由段长度计算,hi=3.6m
=4.4×0.46/0.84
=2.41m
第3土钉长度:
第4土钉自由段长度计算,hi=4.8m
=3.2×0.46/0.84
=1.75m
第4土钉长度:
第5土钉自由段长度计算,hi=6.0m
=2×0.44/0.85
=1.10m
第5土钉长度:
综合上述计算结果及施工因素,取第1、2、3排土钉长度为10m,第4、5排土钉取8m。
6、杆体直径计算:
土钉杆体的钢筋直径按以下公式计算:
其中:---钢筋截面面积;
---普通钢筋抗拉强度标准值;
---土钉受拉承载力设计值最大值;
---土钉抗拔力安全系数,取1.3。
=1.3×51.4×103/400=167.05mm2
选取HRB400钢筋16,
纵向受力钢筋去16,面层混凝土厚度取100㎜,钢筋网采用@200。
2.3.3土钉墙验算
1、土钉的内部抗拔力验算
其中:---土钉的局部稳定性安全系数,取1.3;
---土钉的设计内力(N);
---土钉直径(M);
---界面粘结强度标准值(kPa)。
查表得: ,,,,
(1)、第1排土钉的内部抗拔力验算
满足内部抗拔力要求。
(2)、第2排土钉的内部抗拔力验算
满足内部抗拔力要求。
(3)、第3排土钉的内部抗拔力验算
满足内部抗拔力要求。
(4)、第4排土钉的内部抗拔力验算
满足内部抗拔力要求。
(5)、第5排土钉的内部抗拔力验算
满足内部抗拔力要求。
2.抗滑稳定性验算
作用在墙后滑移合力为土体主动土压力
作用在墙底断面的抗滑合力
其中:---墙体自重(kN);
---土钉墙宽度(m),
本设计。
=5×8×19.09=763.6KN =19.09KN/mm3
抗滑安全系数满足下式:
=〔(20+18×2.5)×0.7-2×10×0.84+(20+18×2.5+19.4×2)0.7-2×20×0.85+(20+18×2.5+19.4×2+19.7×3.5)0.34-2×10×0.59〕1.22
=166.07KN
=342.7KN
,满足抗滑稳定性要求
3.抗倾覆稳定性验算
抗倾覆力矩:
倾覆力矩:
抗倾覆安全系数要满足以下公式:
抗倾覆力矩:
=1727.2KN·m
倾覆力矩:
=442.85KN·m
抗倾覆安全系数要满足以下公式:
满足抗倾覆稳定性要求
桩锚部分设计
上部土钉墙支护8m,下部桩锚支护21m,将上部土钉墙支护的土体简化为均布荷载,则:
挖土和支撑的程序为:第一阶段挖土——第一层支撑——第二阶段挖土——第二层支撑——第三阶段挖土——第三层支撑——第四阶段挖土。
分别对各个阶段的板桩受力情况进行分析:
(1)第一阶段挖土完成,板桩呈悬臂状,挖土深5.00m。第一阶段挖土灌注桩计算简图。
桩后土体物理力学性质:
土压力系数:
土压力系数之差:
作用在灌注桩上的土压力:
土压力零点距开挖面的距离:
作用于桩后土压力合力:
作用点距地面的距离:
最大弯矩点距土压力零点的距离:
桩的最大弯矩:
(2)第二阶段挖土,第一层支撑设置在3m处,挖土深10.0m处,第二阶段挖土灌注桩计算简图
桩前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取值:
作用在灌注桩上的土压力:
土压力零点距开挖面的距离:
作用于桩后土压力合力:
作用点位置:
对土压力零点取矩:
计算支撑反力:支撑点到土压力零点d的距离:
支撑反力计算:
桩上剪力为零的位置距开挖面x m处:
得到化简后的方程:,得到解:
桩的最大弯矩:
(3)第三阶段挖土,第二层支撑设置在8m处,挖土深15m处,第三阶段挖土灌注桩计算简图
桩前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取值:
土压力系数之差:
作用在灌注桩上的土压力:
土压力零点距开挖面的距离:
作用于桩后土压力合力:
作用点位置:
对土压力零点取矩:
计算支撑反力:
第二道支撑到土压力零点d的距离:
支撑反力计算:
桩上剪力为零的位置距开挖面x m处:
得到化简后的方程:,得到解:
桩的最大弯矩:
(4)第四阶段挖土,第三层支撑设置在12m处,挖土深21m处,第三阶段挖土灌注桩计算简图
桩前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取值:
土压力系数之差:
作用在灌注桩上的土压力:
土压力零点距开挖面的距离:
作用于桩后土压力合力:
作用点位置:h4=3.82m
对土压力零点取矩:
计算支撑反力:
第三道支撑到土压力零点d的距离:
支撑反力计算:
嵌固深度计算:
即:
采用试算法,则hd=8m
桩长:21+8=29m
桩上剪力为零的位置距开挖面x m处:
得到化简后的方程:,得到解:m
桩的最大弯矩:
稳定性验算:
整体抗滑移稳定性验算:采用条分法,以最下层支点为轴心进行圆弧滑动性验算。
编号 | q0 | bi | q0*bi | 高度 | 面积 | 重度 |
1 | 0.00 | 2.62 | 0.00 | 3.23 | 4.23 | 21.10 |
2 | 0.00 | 2.62 | 0.00 | 5.30 | 11.17 | 21.10 |
3 | 0.00 | 2.62 | 0.00 | 6.68 | 15.69 | 21.10 |
4 | 0.00 | 2.62 | 0.00 | 7.54 | 18.63 | 21.10 |
5 | 0.00 | 2.62 | 0.00 | 7.95 | 20.29 | 21.10 |
6 | 0.00 | 2.62 | 0.00 | 16.95 | 32.62 | 21.10 |
7 | 193.52 | 2.62 | 507.02 | 16.54 | 43.87 | 20.06 |
8 | 193.52 | 2.62 | 507.02 | 15.70 | 42.23 | 20.06 |
9 | 193.52 | 2.62 | 507.02 | 14.33 | 39.34 | 20.06 |
10 | 193.52 | 2.62 | 507.02 | 12.27 | 34.85 | 20.06 |
11 | 193.52 | 2.62 | 507.02 | 9.06 | 27.94 | 20.06 |
12 | 193.52 | 2.62 | 507.02 | 11.87 | 20.06 |
Gi | q0*bi+Gi | βi | sinβi | Ti |
.28 | .28 | 50.00 | 0.77 | 68.39 |
235.78 | 235.78 | 38.00 | 0.62 | 145.16 |
331.14 | 331.14 | 28.00 | 0.47 | 155.46 |
393.06 | 393.06 | 18.00 | 0.31 | 121.46 |
428.16 | 428.16 | 9.00 | 0.16 | 66.98 |
688.26 | 688.26 | 0.00 | 0.00 | 0.00 |
880.07 | 1387.09 | 9.00 | 0.16 | 216.99 |
847.22 | 1354.24 | 18.00 | 0.31 | 418.48 |
7.15 | 1296.17 | 27.00 | 0.45 | 588.45 |
699.01 | 1206.03 | 38.00 | 0.62 | 742.51 |
560.52 | 1067.54 | 50.00 | 0.77 | 817.79 |
238.08 | 745.11 | 67.00 | 0.92 | 685.87 |
4027.54 |
cosβi | φi | tanφi | (q0*bi+Gi )* cosβi *tanφi | Ci值 | li值 | |
0. | 37.40 | 0.76 | 43.88 | 21.10 | 4.08 | 86.00 |
0.79 | 37.40 | 0.76 | 142.05 | 21.10 | 3.32 | 70.15 |
0.88 | 37.40 | 0.76 | 223.54 | 21.10 | 2.97 | 62.61 |
0.95 | 37.40 | 0.76 | 285.81 | 21.10 | 2.75 | 58.13 |
0.99 | 37.40 | 0.76 | 323.32 | 21.10 | 2.65 | 55.97 |
1.00 | 37.40 | 0.76 | 526.22 | 21.10 | 2.62 | 55.28 |
0.99 | 26.00 | 0.49 | 668.20 | 20.06 | 2.65 | 53.21 |
0.95 | 26.00 | 0.49 | 628.18 | 20.06 | 2.75 | 55.26 |
0. | 26.00 | 0.49 | 563.28 | 20.06 | 2.94 | 58.99 |
0.79 | 26.00 | 0.49 | 463.53 | 20.06 | 3.32 | 66.70 |
0. | 26.00 | 0.49 | 334.68 | 20.06 | 4.08 | 81.76 |
0.39 | 26.00 | 0.49 | 142.00 | 20.06 | 6.71 | 134.51 |
4344.68 | 838.58 |
(1)抗隆起稳定性验算:
验算合格。
配筋计算
根据上述计算结果,进行配筋计算:
弯矩设计值为2332.49kN.m/m,
故弯矩设计值
M=2332.491.5=3498.7kN.m,剪力值为V=769.661.5=1154.49kN.
钻孔灌注桩纵向受力钢筋沿圆截面周边均匀布置,其正截面受弯承载力按下列公式计算:
取混凝土强度C30,,主筋采用HRB335Ⅱ级钢筋,箍筋采用HPB300Ⅰ级钢筋,。钻孔灌注桩半径r=1000mm,桩间距取R=1500mm,截面积A=785400,保护层厚度取50mm,主筋采用直径D=38mmⅡ级钢筋。
按n=30根进行计算=34006将数据代入公式
满足条件;
受剪承载力:
式中:
ft ——混凝土轴心抗拉强度设计值;
fyv——箍筋抗拉强度设计值;
ASV ——配置在同一截面内箍筋各肢的全部截面面积,
ASV =n ASV 1;
ASV 1——单肢箍筋的截面面积;
n ——在同—截面内箍筋的肢数;
s ——箍筋的间距。
根据分析将该圆形桩等效成矩形截面,进行斜截面抗剪强度验算,以确定箍筋的位置,该桩的箍筋采用φ16@200,箍筋间距取200mm,由公式得:
满足要求
配筋率故配筋采用30φ38均匀分布φ16@200箍筋 φ18@2000加强筋。
锚杆设计
支护桩的总长度29m,基坑深度21m,桩的嵌固深度为8m,土压力零点位置在基坑底部下3.34m处,锚杆与水平面的倾角取15°,锚杆的水平间距为1.5m。
第一道锚杆:
(1)确定自由段长度。
取
(2)确定锚固体的长度。
锚固段的直径按照300mm计算,锚杆位于粘土层中,土体与锚固体的极限摩阻力的标志值取为,基坑安全等级按照二级考虑,锚杆的水平间距为1.5m,
锚杆的水平抗力按照,锚固段长度为:
取值为28.78m
(3)锚杆预应力筋截面面积确定。采用7φ8钢绞线,预应力强度标准值取安全系数K=1.13,则预应力筋截面面积为:
采用3×7φ8钢绞线,实际A=1056mm2 ,可满足要求。
第二道锚杆:
(1)确定自由段长度。
取
(2)确定锚固体的长度。
锚固段的直径按照300mm计算,锚杆位于粘土层中,土体与锚固体的极限摩阻力的标志值取为,基坑安全等级按照二级考虑,锚杆的水平间距为1.5m,锚杆的水平抗力按照,锚固段长度为:
取值22.19m
(3)锚杆预应力筋截面面积确定。采用7φ8钢绞线,预应力强度标准值取安全系数K=1.13,则预应力筋截面面积为:
采用3×7φ8钢绞线,实际A=1056mm2 ,可满足要求。
第三道锚杆:
(1)确定自由段长度。
取
(2)确定锚固体的长度。
锚固段的直径按照300mm计算,锚杆位于粘土层中,土体与锚固体的极限摩阻力的标志值取为,基坑安全等级按照二级考虑,锚杆的水平间距为1.5m,锚杆的水平抗力按照,锚固段长度为:取值为12.5m
(3)锚杆预应力筋截面面积确定。采用7φ8钢绞线,预应力强度标准值取安全系数K=1.13,则预应力筋截面面积为:
采用3×7φ8钢绞线,实际A=1056mm2 ,可满足要求。
桩锚设置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