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21-2022学年-有答案-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16:31:28
文档

2021-2022学年-有答案-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2021—2022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 1.如图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卡片的声音发生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A.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B.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震耳欲聋”主要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声音在真空中不受阻力,传播最快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读的 3.下列各种声音中
推荐度:
导读2021—2022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 1.如图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卡片的声音发生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A.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B.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震耳欲聋”主要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声音在真空中不受阻力,传播最快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读的 3.下列各种声音中
2021—2022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

 

1.  如图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卡片的声音发生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

 

A.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B.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2.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震耳欲聋”主要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C.声音在真空中不受阻力,传播最快

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读的

 

3.  下列各种声音中,不属于噪声的是( ) 

A.飞机起飞和降落时发出的声音    B.集市上的喧哗声

C.深夜时邻室家的钢琴演奏声    D.音乐课上同学们引吭高歌

 

4.  如果所示是小翔同学练习用温度计测水温的情景,其中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5.  在海上想要获得淡水,可采用如图所示的“充气式太阳能蒸馏器”,它是通过太阳能照射充气物内的海水,产生大量水蒸气,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收集即可获得大量的淡水,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汽化,后液化    B.先沸腾,后蒸发

C.先液化,后汽化    D.先蒸发,后沸腾

 

6.  医生为病人检查牙齿时,拿一个带金属把的小镜子在酒精灯上烧一烧,然后再放入病人的口腔中,这样做的目的是( ) 

A.只是为了给小镜子消毒

B.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水蒸气液化

C.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空气液化

D.使小镜子升温,防止口中水滴凝固

 

7.  体育比赛中运动员一但受伤,医生会对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层组织骤然变冷而暂时失去痛感.这说明氯乙烷有较低的(        ) 

A.温度    B.熔点    C.凝固点    D.沸点

 

8.  下列各图所表示的物态变化,其中属于凝华的是( )

 

A.甲图中,正在消融的冰山

B.乙图中,碘微微加热后变成紫红色蒸气

C.丙图中,水蒸气遇冷在铁丝网上形成霜

D.丁图中,烧水时壶嘴喷出“白气”

 

9.  美丽的南湖公园是人们休闲的好去处,在公园里的现象中,说法正确的是( ) 

A.凉亭在水中的倒影是实像

B.杨柳成荫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C.射灯发出的红色光柱是红外线

D.从不同的方向能看到荷花是镜面反射现象

 

10.  下列现象中,不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 日食

B. 水中倒影

C. 林中万缕阳光

D. 小孔成像

 

11.  生物学研究表明,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光;而物理学研究表明,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由此可以初步推测,不利于绿色植物生长的光是(        ) 

A.红光    B.黄光    C.绿光    D.紫光

 

12.  如图甲、乙所示,是在“探究水的沸腾”实验时,两组同学分别安装的实验装置(酒精灯、烧杯等器材规格相同),图丙是他们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水的温度跟时间的关系图象.根据有关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图线对应的是乙实验中的数据

B.图线对应的实验中水的初温比的低

C.水的沸点跟水的多少无关

D.到时温度不再上升是因为水不再吸热

二、填空题(每空1分)

 

  在春天的花丛中经常看见蝴蝶的身影,某种蝴蝶的翅膀在内振动了次,频率是________,该频率的声音是__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人类________听到(选填“能”或“不能”). 

 

  上自习课时,调皮的小明在教室走廊模仿周杰伦的声音放声歌唱,从声音的特性来看,他主要模仿了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教室里的同学都听到了歌声,正在静心思考的小华忙用手捂住耳朵,她认为小明的歌声是________(选填“乐音”或“噪声”). 小华“捂住耳朵”这个动作,是在________控制了噪声. 

 

  声呐器在垂直海平面的方向上,向海底发射超声波,如果经接收到来自大海底的回波信号,则声呐器所在处距海底的深度为________(设该海水中的声速是).但研究发现,超声波声呐却不能用于地球与月球的距离等天体的太空距离,这是因为________. 

 

  液体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________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图示温度计的量程是________,如果这支体温计没有甩,就用来给体温分别是和的两位病人先后测量体温,测量后的读数将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_.

 

 

  一种聚乙烯材料可以在范围内熔化和凝固,可知这种材料属于______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把它掺在水泥里,制作储热地板和墙壁,可以起到调节室温的作用,这是因为气温高时,________;气温低时,________. 

 

  如图所示是济宁市年中考试卷答题卡中用来识别考生信息的条形码(样码),当条形码扫描器照射它时,黑条纹将光________(选填“反射”或“吸收”),白条纹将光________(选填“反射”或“吸收”),再通过电脑解码就可以获取考生相关信息.

 

 

  如图所示,为某部为解决高楼灭火难题研制的“导弹灭火”车,发射架上有三只眼,分别为“可见光”、“红外线”和“激光”,当高楼内有烟雾火源不明时,可用________(选填“可见光、红外线、激光”)发现火源,并用________眼来精确测量火源的距离(选填“可见光、红外线、激光”),夏天人在阳光下长时间暴晒,皮肤会受伤,这是因为太阳光内含有大量的________线. 

 

  小鸟在平静的水面上空飞行,小鸟在水中的“倒影”是它的________像(选填“虚、或实”)像.小鸟距水面,水深,则像到水面的距离为________.当小鸟飞到地面上空时,却看不到它的“倒影”了,这是因为光在地面发生了________(填“镜面、或、漫”)反射. 

 

  早晨的太阳光与水平方向成角射到一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经镜面反射后,反射角为________,这个角度是反射光线和________的夹角,从早晨到中午,反射角将逐渐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三、解答题

 

 按要求完成下面的作图.  

(1)如图甲所示,小孔前有一点光源,利用光的传播规律作出它经过小孔在光屏上的落点.

 

(2)如图乙所示,请作出物体经平面镜所成的像.

 

(3)如图丙所示,一束太阳光射到竖直的玻璃幕墙上,请作出其反射光线

 

 小明在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各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探究,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水的表面积和水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1)通过、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________有关.

 

(2)通过________两图的对比,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温度有关.

 

(3)小明同学猜想水蒸发快慢还可能与水的质量有关,于是继续进行了如下探究:在相同环境下的两块相同的玻璃板上分别滴上一滴和两滴水(如图).结果发现甲图中水先蒸发完,于是他得出结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质量有关,水的质量越小蒸发越快;从而得出结论环节看,他没有控制水的________(选填“质量、或表面积”)相同.

 

(4)根据上述实验,分析下列生活实例,其中属于减少蒸发的措施是________

.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  .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

.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  .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储存.

 

 如图所示,是小明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情景.  

(1)小明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主要是利用玻璃透明的特点,便于________.

 

(2)现有透明度很高、厚度为和透明度一般、厚度为的两块透明玻璃,为了提高实验的精确度,应选用厚度为________厚的平面玻璃.

 

(3)在玻璃板前放一支点燃的蜡烛,可以看到玻璃板后面出现蜡烛的像,小明拿另一支大小相同的________(填“点燃”或“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它跟蜡烛的像完全重合,由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4)移去蜡烛,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________(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的像.

 

(5)若在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蜡烛,也无法与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原因可能是:________.

 

 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中,某小组的实验步骤如下:

.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硬纸板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垂直于镜面,如图甲所示.

.让一束红光贴着硬纸板沿着某一角度射到点,经平面镜反射,沿着另一方向射出,在纸板上用笔描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径迹.改变入射光线的方向,重做两次,换用另一种颜色的笔,记录光的径迹(如图甲).

.取下硬纸板,用量角器测量两侧的角和角.

.纸板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把纸板向前折或向后折,观察反射光线.(如乙图)

根据上述实验步骤,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硬纸板显示出: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________两侧.

 

(2)硬纸板向前折或向后折是为了确定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________.

 

(3)由实验步骤可以得到的规律是________.

 

(4)在甲图中,如果将光线沿着射向平面镜时,你还会发现的规律是________.

 

(5)实验中要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多次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

 

(6)若把平面镜换成表面不平的毛玻璃,________(填“能”或“不能”)探究出平面镜的成像规律.

 

 雪灾给人民群众的生活、生产带来很多困难,小鹏看到抢险队员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洒大量的盐,他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含盐的冰熔化时跟纯净的冰熔化特点有何不同?含盐浓度不同的冰,熔化特点有无区别?为此,他进行了下列探究过程:

  

(1)他用适量的质量相同的纯水、淡盐水、浓盐水制得纯冰、淡盐冰、浓盐冰,然后将这些冰弄碎放入试管中,在碎冰中插入温度计,记下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每隔分钟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试管中冰块状态的变化,现有如图所示的三种冰块吸热方式,你认为最佳的探究方法是________.(当时的室温大约是)

 

(2)在相同条件下测量三者的温度变化,得到三条温度变化曲线(纯冰对应曲线①、淡盐冰对应曲线②、浓盐冰对应曲线③).由曲线图可知:不同浓度的盐水制成的冰熔点不同,浓盐冰的熔点是________.

 

(3)根据分析可以得到: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洒盐,目的是________(提高/降低)冰的熔点.

 

(4)通过分析实验数据和图线,又有了新发现:含盐浓度越高的冰,熔化前升温越________(快/慢).

 

(5)如果将一个装有冰水混合物的试管放入正在熔化的盐冰水混合物中,如图,试管中的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________(填变多、变少或不变).

 

 阅读短文,回答文后的问题.

牵手太空

年月日时分,搭载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遥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时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总指挥张又侠宣布:神舟十一号载人飞发射取得成功,景海鹏、陈冬两位航天员将展开为天的太空之旅,这是中国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一次航天飞行.月日时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  

(1)宇航员在空间站内可直接对话,但是在空间站外面工作时,必须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才能进行通话,这是因为(        )

A.太空中噪声太大    B.用通讯设备对话方便

C.空间站外是真空,不能传声    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

 

(2)火箭中的燃料和氧化剂时液态的,它是通过既增大压强和又________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

 

(3)火箭点燃后,尾部的火焰如果直接喷到发射台上,发射架要熔化,为了保护发射架,在发射台底建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中,这是利用了水汽化时要_________,使周围环境温度不致太高,我们看见火箭刚点燃时周围大量的“白气”是由于水先________后________形成的(填物态变化的名称).

请你举出一个生活或生产技术中利用物态变化来调节环境温度的例子________.

 

(4)身高的航天员站在高宽的平面镜前处,关于他在镜中所成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高度为的虚像,像在镜后

B.高度为的虚像,像在镜后

C.高度为的虚像,像在镜后

D.高度为的虚像,像在镜后

参与试题解析

2021—2022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

1.

【答案】

A

【考点】

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物理学方法

【解析】

解决此类问题要结合音调的定义进行分析解答.知道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物理学中把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

【解答】

解:音调的高低与发声体的振动快慢有关,物体振动越快,音调就越高,所以当用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因两次卡片的振动快慢不同,所以两次所听到的声音的音调不同;

故选.

2.

【答案】

A

【考点】

声音的产生

声音的传播条件

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音色

【解析】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声音的响度与声源振动的幅度有关,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

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音色反映的是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它跟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有关.

【解答】

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故正确;

、“震耳欲聋”主要是指声音的响度大,故错误;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错误;

、因为每个人的发声结构不同,所以可以“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错误;

故选.

3.

【答案】

D

【考点】

噪声及来源

【解析】

物理学中的噪声是指无规律、难听刺耳的声音.但是从环保角度来说,凡是妨碍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是噪声.

【解答】

解:、飞机起飞和降落时发出的声音属发声体的无规则振动产生的,且响度大,对周围干扰明显,属于噪声;

、集市上的喧哗声杂乱无章,对人造成明显的干扰,属于噪声;

、深夜时邻室家的钢琴演奏声,对周围休息的人来讲造成了明显的干扰,属于噪声;

、音乐课上同学们引吭高歌,是音乐课堂的需要,不属于噪声.

故选.

4.

【答案】

D

【考点】

温度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解析】

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一是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二是温度计玻璃泡进入被测液体后要稍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示数稳定后再读数;三是读数时温度计的玻璃泡要继续留在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相平.

【解答】

解:、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底,故错误;

、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浸入被测液体中,故错误;

、读数时,视线没有与温度计中液柱上表面相平,故错误;

、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没有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且视线与温度计中液柱表面相平,故正确.

故选.

5.

【答案】

A

【考点】

蒸发及其现象

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

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叫做汽化,由气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液化。

【解答】

海水是液态的,水蒸气是气态的,液态变为气态的现象叫汽化;水蒸气在透明罩内壁形成水珠,气态又变为了液态的现象叫液化。

6.

【答案】

B

【考点】

液化及液化现象

【解析】

医生使用镜子的目的是通过牙齿在小镜子里面的像,观察牙齿的情况;口中的水蒸气遇到冷的小镜子会发生液化现象,这样镜子表面会有一层雾导致看不清楚口中病状.

【解答】

解:牙医是通过观察口腔内的病灶在小镜子里面成的像来确定病情的,当冷的小镜子进入到温暖且水蒸气较多的口腔中时,口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成小水滴吸附在平面镜上,使人看不清楚成像的情况,也就无法确定病情.烤一烤的目的是为了提高镜子的温度,防止口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使牙医看清楚牙齿的情况.

故选.

7.

【答案】

D

【考点】

沸点及沸点与气压的关系

【解析】

结合题目提供的生活实际情况和物态变化中的吸热现象,使受伤部位表面组织骤然变冷,据此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

解:根据题意,医生会对着受伤部位喷射一种叫氯乙烷的药液,该药液会在皮肤表面迅速汽化,使受伤部位表面组织骤然变冷,常温下汽化现象说明乙烷具有较低的沸点.

故选.

8.

【答案】

C

【考点】

生活中的凝华现象

【解析】

解决此题需掌握:物质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的现象叫物质的凝华.

【解答】

解:、甲图,冰山消融,由固态变成液态,为熔化;故错误.

、乙图,固态的碘变成紫红色的蒸气,为固态变成气态,为升华;故错误.

、丙图,水蒸气形成霜,气态变成固态,为凝华;故正确.

、丁图,白气是水蒸气液化的结果;故错误.

故选.

9.

【答案】

B

【考点】

光在均匀介质中直线传播

光的反射

红外线

【解析】

物体在平面镜中成的是虚像;

影子的形成原因是光的直线传播;

红外线和紫外线都是肉眼看不到的;

物体发生漫反射时,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都有.从不同的方向能看到荷花就是因为光射到荷花上发生了漫反射.

【解答】

解:、凉亭在水相当于平面镜,凉亭在水中的“倒影”,属于凉亭在平面镜中成的虚像,故错误;

、影子的形成原因是光的直线传播,杨柳成荫就是树的影子,所以杨柳成荫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正确;

、红外线是肉眼看不到的,所以错误;

、因为光射到荷花上发生了漫反射,发生漫反射时,反射光线向各个方向都有,所以能从不同的方向能看到荷花,故错误.

故选.

10.

【答案】

B

【考点】

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解析】

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利用这一特点,人们可以看到许多现象,例如日食、月食、影子、小孔成像等

【解答】

解:

、影子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错误;

、水中的倒影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正确;

、林中万缕阳光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故错误;

、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在小孔后面形成一个清晰的、倒立的实像,故错误.

故选:.

11.

【答案】

C

【考点】

物体的颜色

【解析】

根据以下知识答题:

不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反射的色光决定,不透明物体只能反射与自身颜色相同的色光,吸收与自己颜色不同的色光.

【解答】

解:植物是不透明的,植物呈现绿色,说明植物能反射绿光而吸收其他色光;

植物之所以反射绿光是因为植物的生长不需要绿光,即绿光不利于植物的生长.

故选.

12.

【答案】

C

【考点】

沸腾及沸腾条件

【解析】

同样的装置,得出不同的图象,可以考虑水的多少是不同的;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

【解答】

解:

观察图丙可知,升温快、升温慢,在装置相同的情况下,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只能说明两次实验中水的质量不同,甲组水的质量小于乙组水的质量.

.图线对应的是甲实验中的数据,故错误;

.由图象可知,图线对应的实验中水的初温与图线的初温相同,故错误;

.水的沸点跟水的多少无关,沸点与气压有关.气压越高,沸点越高;气压越低,沸点越低,故正确;

.水沸腾过程中,虽然温度保持不变,但需要不断吸热,故错误.

故选.

二、填空题(每空1分)

【答案】

,次声波,不能

【考点】

频率及音调的关系

人耳的构成及听到声音的条件

【解析】

解决此题要知道频率是振动的次数,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低于的为次声波,高于的为超声波.

【解答】

解:蝴蝶的翅膀在内振动了次,其振动频率是;

因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所以不在人类听觉频率范围内,属于次声波.

故答案为:;次声波;不能.

【答案】

音色,噪声,人耳

【考点】

音色

噪声及来源

防治噪声的途径

【解析】

乐音的三个特征分别是音调、音色和响度,音调指声音的高低,音色指声音的品质与特色,响度指声音的强弱;控制噪声的途径是:在人耳处、在传播过程中、在声源处.

【解答】

解:小明在教室走廊模仿周杰伦的声音放声歌唱,从声音的特性来看,他主要模仿声音的音色;凡是影响人们正常的学习、生活、休息等的一切声音,都称之为噪声.小华“捂住耳朵”这个动作,是在人耳处控制噪声;

故答案为:音色;噪声;人耳.

【答案】

,真空不能传声

【考点】

回声及其应用

【解析】

先算出超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再根据速度公式就可求出海水的深度;

真空不能传声,根据声音传播的条件就可解答此题.

【解答】

解:超声波从海面传到海底的时间为,

那么海水的深度为,

超声波需要在介质中传播,真空中没有介质不能传声,因此不能用超声波声呐测太空的距离.

故答案为:;真空不能传声.

【答案】

热胀冷缩,,,

【考点】

液体温度计的构造与工作原理

体温计的使用及其读数

【解析】

①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②体温计玻璃泡的上方有一段非常细的缩口,它可以使体温计玻璃泡上方的水银不能很快的流回玻璃泡中,所以体温计可以离开人体读数,同时体温计在使用前要用力甩一下,将水银甩回玻璃泡中.

【解答】

解:常用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原理制成的;

图示温度计的量程是;图中温度计的示数是的示数都是,使用体温计前,要先甩几下,使水银液柱回到玻璃泡中,如果不甩几下,就用来测量两个病人的体温,则:

①测量体温是的病人时,该病人的体温高于体温计中的数据,则读出的数据为该病人的体温,为;

②测量体温是的病人时,因为使用前没有将水银柱甩下来,显示的仍然是体温计原来的示数,为.

故答案为:热胀冷缩;;;.

【答案】

非晶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考点】

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熔化与熔化吸热特点

凝固与凝固放热特点

【解析】

晶体和非晶体的重要区别:晶体有一定的熔点,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点.

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解答】

解:聚乙烯材料可以在范围内熔化和凝固,说明聚乙烯材料没有一定的熔化和凝固温度,即没有熔点,所以聚乙烯材料是非晶体.

聚乙烯材料凝固时放出热量,使室温升高;聚乙烯材料熔化时吸收热量,使室温降低.

故答案为:非晶体;熔化吸热;凝固放热.

【答案】

吸收,反射

【考点】

物体的颜色

【解析】

根据光的反射现象及物体的颜色由什么决定进行分析。白色物体能反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解答】

解:白色物体反射所有颜色的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颜色的光.

【答案】

红外线,激光,紫外

【考点】

红外线

紫外线

【解析】

自然界中一切物体都向外辐射红外线,而且温度越高,辐射的红外线越强;激光测距的原理:激光测距仪向目标发射激光脉冲束,接受返回来的激光束,测出激光往返所用的时间,就可以算出所测的距离.太阳光内含有大量的紫外线.

【解答】

解:在消防火险发生的初期,灾害往往是由于不明显的隐火引起的,应用红外线热成像仪可以快速有效的发现这些隐火,找到火源,及早灭火.利用激光可以精确测量火源的距离.太阳光内含有大量的紫外线,过量的紫外线会晒伤皮肤.

故答案为:红外线;激光;紫外.

【答案】

虚,,漫

【考点】

平面镜的应用

【解析】

倒影属平面镜成像现象,所以所成的像是虚像,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平面镜所成的像与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与平面镜的距离.

漫反射时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所以我们能从各个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

【解答】

解:倒影属平面镜成像现象,其原理是光的反射,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可知所成的像是虚像,当小鸟距水面时,小鸟的像距水面也是,即“倒影”到水面的距离是.

小鸟飞到地面上空却看不到倒影,因为光在地面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故答案为:虚;;漫.

【答案】

,法线,变小

【考点】

光的反射

【解析】

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作出反射光线,找到反射角的大小;再确定早晨到中午入射光线的入射方向的变化,确定入射角的变化,从而分析出反射角的变化.

【解答】

解:根据图解,太阳光与水平方向成角射到一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入射角等于,所以反射角也等于,在法线的右侧作出反射光线,如图:

反射角是反射光线和法线的夹角,

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早晨到中午,入射光线逐渐向法线靠近,入射角逐渐减小,反射角也逐渐减小.

故答案为:;法线;变小.

三、解答题

【答案】

解:(1)发光点发出的光线是沿直线传播的,如图:

(2)先作出端点、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用虚线连接、即为物体的像,如图所示:

(3)首先过入射点作法线,根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做出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相关作图

光的反射

【解析】

(1)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小孔成像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2)平面镜成像的特点是: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可以先作出物体、端点的像点、,连接、即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

(3)根据反射定律作出反射光线的光路图,即过入射点作法线,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解答】

解:(1)发光点发出的光线是沿直线传播的,如图:

(2)先作出端点、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用虚线连接、即为物体的像,如图所示:

(3)首先过入射点作法线,根根据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做出反射光线.如下图所示:

【答案】

(1)表面积;(2)、;(3)表面积;(4).

【考点】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解析】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温度的高低、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液体上方空气流动的速度;在探究一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的关系时,采用控制变量法的思想.

【解答】

解:(1)比较、两图看出是水的温度和水上方空气流动速度相同,不同的是水的表面积,所以可以得出水蒸发快慢与水的表面积有关;

(2)要研究水蒸发的快慢与水的温度的关系,应控制水的表面积和水上方空气流动速度,故选、两次实验过程;

(3)小明同学的验证过程是错误的,因为从得出结论的环节来看,他没控制水的表面积相同,因为只有在水的表面积和质量均相同时,先蒸发完的蒸发的才快;

(4).用电热吹风机将头发吹干,提高了温度,加快了空气流动速度,可以加快蒸发,不合题意;

.用扫帚把洒在地面上的水向周围扫开,增大了表面积,可以加快蒸发,不合题意;

.将湿衣服晾到向阳、通风的地方,提高了温度,加快了空气流动速度,可以加快蒸发,不合题意;

.将水果用保鲜膜包好后储存,控制了表面积和表面空气的流动速度,可以减慢蒸发,符合题意.

故选.

【答案】

确定像的位置

未点燃,像和物大小相等

不能

玻璃板没有与平面垂直放置

【考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解析】

(1)利用玻璃板透明的特点,可以观察到玻璃板的另一侧,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2)实验中应选用较薄的玻璃板进行实验,防止玻璃板的两个面都成像影响实验结果;

(3)另外一支相同的蜡烛与竖立在玻璃板前面点燃的蜡烛的像能完全重合,可知蜡烛成的像和蜡烛大小相等.

(4)根据实像能用光屏承接,虚像不能用光屏承接来解答此题.

(5)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时,像会偏上或偏下,使玻璃板后面的蜡烛和玻璃板前面蜡烛的像不能完全重合.

【解答】

解:(1)为了确定像的位置,让蜡烛的像和蜡烛重合,既能观察到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蜡烛,实验中要使用透明的玻璃板.

(2)玻璃板的两个反射面都可以成像,玻璃板越薄,两个反射面所成的像距离越近,这样测量误差越小,故选;

(3)实验中应拿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面移动,来代替前面点燃蜡烛的像,未点燃的蜡烛与点燃的蜡烛的像完全重合,可知蜡烛和他成的像大小相等,物体和像关于平面镜对称,同时还可以确定像的位置.

(4)平面镜所成的像为虚像,当移去蜡烛,在原位置放一光屏,光屏上看不到蜡烛的像.

(5)玻璃板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像在水平桌面上,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时,像会偏上或偏下,所以如果无论怎样移动蜡烛都无法与像重合,则原因玻璃板没有竖直放置.

【答案】

(1)分别在法线;

(2)共面;

(3)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4)在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5)一次实验具有偶然性,多次实验更好的得出普遍性的规律;

(6)不能.

【考点】

光的反射定律

【解析】

(1)探究“光反射时的规律”,用实验的方法获得反射光线、入射光线跟法线位置的关系,测量反射光线与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将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的位置互换进行实验,观察反射光线与原来入射光线的关系等.总结探究的结论,获得比较全面探究活动的体验,通过实验加深对光的反射定律的理解和掌握.

(2)多次实验可以多测量几组数据,得到的规律更具有说说服力;

(3)据毛玻璃的透光性差的特点分析即可判断;

【解答】

解:(1)使光线按照不同角度沿纸板射向镜面点,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始终分居法线两侧.

(2)使光线沿纸板射向镜面点,然后把硬纸板向前折或向后折是为了确定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是否在同一平面内.

(3)分别量出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度数,可以发现:反射角始终等于入射角,

(4)如果将光源沿射入一条入射光线,会观察到反射光线会沿的方向射出,这说明了在反射现象中光路具有可逆性.

(5)实验中要改变入射角的大小进行多次实验,这样做的目的是:一次实验具有偶然性,多次实验更好的得出普遍性的规律;

(6)若把平面镜换成表面不平的毛玻璃,由于毛玻璃的透光性差,所以不容易确定像的位置,故不能探究出平面镜的成像规律.

【答案】

(1);(2);(3)降低;(4)快;(5)变多.

【考点】

熔化和凝固的探究实验

【解析】

(1)在对固体进行加热时,为使固体能均匀受热,需将固体弄碎然后加入试管,将试管放入水中进行加热;

(2)冰中含盐可以降低水的凝固点,使雪更容易融化.稀溶液的凝固点总是比纯溶液的低,这样,撒盐后,温度也许在以下,但是还没有到盐水的凝固点,冰当然就化了.

(3)晶体中含有杂质,晶体的熔点由于杂质的存在或外界压强的变化而变化,含有杂质、外加压强变大,都会使晶体的熔点降低.

(4)根据图象分析升温的快慢,根据比热容的概念,相同情况下,升温越快,比热容越小;

(5)根据晶体凝固的条件可知:冰水混合物会向盐冰水混合物放热,由此确定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有部分结冰,则可判断冰的变化.

【解答】

解:(1)由于冰在熔化过程中要不断吸热.图将试管放入开水中,使冰能不断吸热熔化,又能及时观察冰的熔化状态.图中用酒精灯加热,由于火焰温度较高,会使冰熔化过程加快,来不及观察.图中将试管放入空气中,当时室温保持不变,会使冰的熔化过程加长,因此选择图加热;

(2)由图象可知:①浓盐冰温度为时,冰才开始熔化,温度保持不变,故浓盐冰的熔点为;

(3)根据分析可以得到:在冰雪覆盖的道路上洒盐,可以降低冰的熔点.并且含盐浓度越高的水,凝固点越低;

(4)质量相同的盐水在相同的受热条件下,含盐浓度越高的冰升温越快,说明比热容越小;

(5)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而盐冰水混合物的低于;

所以冰水混合物会向盐冰水混合物放热;

所以冰水混合物中的水会达到凝固结冰的条件,

所以冰水混合物中的冰会变多.

【答案】

C

(2)降低温度

吸热,汽化,液化,冬天北方在菜窖里放一桶水

C

【考点】

平面镜的应用

液化方法及其应用

液化及液化现象

汽化及汽化吸热的特点

声音的传播条件

【解析】

(1)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知道声音的传播是需要介质的,它既可以在气体中传播,也可以在固体和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而电磁波传播时不需要介质,即它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2)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两种;

(3)液体变为气体是汽化,汽化吸热;气体变为液体是液化,液化放热。

解答此题应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虚像;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解答】

解:(1)宇航员在空间站内可直接对话,但在空间站外工作时,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通话,是因为太空中没有空气,电磁波能在真空中传播,而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中传播,故、、选项均不符合题意,只有最符合题意.

故选.

(2)使气体液化的方法有降低温度和压缩体积两种,火箭中的燃料和氧化剂是液态的,它是通过既降低温度又压缩体积的方法使气体液化的.

(3)在发射台底建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池中,这是利用了水汽化时要吸热,使周围环境温度不致太高;

火箭刚点燃时周围大量的“白气”是由于水先汽化后液化形成的,

冬天北方在菜窖里放一桶水,利用水凝固时放热,不至于将白菜冻坏.

(4)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形大小相同,所以身高的航天员,他镜中所成的像高也是;平面镜成的像是虚像;

他平面镜前处,根据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可知,他的像在镜后处,故只有正确.

故选.

文档

2021-2022学年-有答案-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

2021—2022学年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八年级(上)期中物理试卷一、选择题(每题2分) 1.如图所示,用一张硬卡片先后快拨和慢拨木梳的齿,听到卡片的声音发生变化.这个实验用来探究(    )A.音调是否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B.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C.声音能否在固体中传播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2.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震耳欲聋”主要是指声音的音调高C.声音在真空中不受阻力,传播最快D.“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读的 3.下列各种声音中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