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Word版缺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16:31:40
文档

...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Word版缺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五校协作体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Ⅰ卷一、选择题(共32小题,每题1.5分,48分)1、《余姚六仓志·风俗》载:在过去浙江宁波慈溪一带,嫁妆中“必预备凶服”。所谓“凶服”,即办丧事穿的缭农麻裙,是女儿在将来公婆去世时要穿的丧服。而公婆对此“嫁妆”不仅不觉得晦气,还很高兴,觉得亲家想得周到,体贴女儿。材料所涉习俗反映了()A.“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B.“天子八佾,诸公六,诸侯四”C.“入则孝,出则悌,守先王之道”D.
推荐度:
导读四川省成都市五校协作体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Ⅰ卷一、选择题(共32小题,每题1.5分,48分)1、《余姚六仓志·风俗》载:在过去浙江宁波慈溪一带,嫁妆中“必预备凶服”。所谓“凶服”,即办丧事穿的缭农麻裙,是女儿在将来公婆去世时要穿的丧服。而公婆对此“嫁妆”不仅不觉得晦气,还很高兴,觉得亲家想得周到,体贴女儿。材料所涉习俗反映了()A.“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B.“天子八佾,诸公六,诸侯四”C.“入则孝,出则悌,守先王之道”D.
四川省成都市五校协作体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全卷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 

一、选择题(共32小题,每题1.5分,48分)

1、《余姚六仓志·风俗》载:在过去浙江宁波慈溪一带,嫁妆中“必预备凶服”。所谓“凶服”,即办丧事穿的缭农麻裙,是女儿在将来公婆去世时要穿的丧服。而公婆对此“嫁妆”不仅不觉得晦气,还很高兴,觉得亲家想得周到,体贴女儿。材料所涉习俗反映了(  )

A.“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          B.“天子八佾,诸公六,诸侯四”

C.“入则孝,出则悌,守先王之道”      D.“惠帝四年春正月举民孝悌力田者”

2、关于中国画,现代画家潘天寿先生说过,“水墨浓湿得体,黑白相用,干湿相成,则百色骈凑,虽无色,胜于有色矣;无色在其中,胜于青黄朱紫矣”。下列哪位思想家的思想与该创作精神相符(  )

  A.荀子          B.墨子               C.老子           D.孙膑

3、某校学生在进行题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的研究性学习时,制作了下表,其中论证最为严谨的是(  )

话题人物看法∕史料

结论

孟子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A.先秦诸子具有民主思想

董仲舒天子受命于天B.天人感应思想强化君主

黄宗羲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C.该思想已成为当时正统思想

谭嗣同君,皆大盗也D.维新派都反对君主立宪

4、 明末清初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人提倡经世致用,反对君主,这主要是基于他们(  )

A.对先秦诸子学说的阐释             B.对宋明理学的批判与继承

C.受西方启蒙思想的启发             D.对现实政治与社会的叛逆

5、在世界文明的“轴心时代”(公元前6一前3世纪),人类首次觉醒,理性思维所创造的精神文化决定着其后诸民族的文化走向。在当时的中国最具典型意义的现象是(  )

  A.诸子并立、百家争鸣                  B.以法为教、焚书坑儒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崇儒尚佛、兼收并蓄

6、梁启超说:“我国蚩蚩四亿之众,数千年受制于民贼政体之下,如盲鱼生长黑壑,不知天地间有□□二字。”省略的两字最可能是(  )

A.君主       B.民权       C.西学    D.科学

7、《明会典》:”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不改嫁)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节操)者,旌表门闾(表彰其家族),除免本家差役。”据此推断明朝时期(    )

①婚姻观受理学影响 ②婚姻观具有保守性  

③鼓励寡妇守节 ④禁止寡妇改嫁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8、下面是明朝前期浙江地区盛行以下一些现象。它们表明(    )

①男子成年后另立门户,家庭成员为争家产而不和;②婚嫁谈判时男女双方家庭因彩礼讲价还价。③昨日到城市,归来泪满襟。遍身女衣着,尽是读书人。

A.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传统观念崩溃     B.商品经济发展冲击了传统观念

C.制度趋于衰落,地方势力发展     D.经济发展助长了奢侈观念发展   

9、理学家王阳明说:“士以修治,农以具养,工以利器,商以通货,各就其资之所近,力之所及者而业焉,以求尽其心,其归要在于有益生人(民)之道,则一而已……四民异业而同道。”在此,王阳明(  )

A.重申传统的“四民”秩序             B.主张重新整合社会阶层

C.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百姓生计         D.阐发的根本问题是正心诚意

10、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这里的“良知”是指(  )

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

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于外部世界的规律

11、忠肝义胆是中国人对一个人行为忠心耿耿、仗义行事的评价。关于忠义的集中描写无过于《三国演义》,其中塑造了很多栩栩如生的忠义英雄,其忠义思想的来源应该包括(  )

①孔子的“仁”“礼”主张            ②董仲舒的天人感应学说

③宋明时期的程朱理学思想               ④明清之际的反传统思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

   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

   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

   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

13、考古工作者曾在、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的汉代遗址和墓葬中发现了西汉纸的残片。《后汉书·蔡伦传》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 ……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研读上述材料而得出的结论最为合理的是 (  )

A.造纸术诞生于西汉                 B.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C.汉代是造纸术发明的重要阶段       D.两汉时代,纸是唯一的文书用品

14、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家培根指出:“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学派,没有一个显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

A.促进了西欧社会制度的转型       B.推动了文艺复兴向西欧的扩展

C.诱发了英国工业的兴起       D.揭开了世界整体化进程的序幕

15、 余秋雨说:“汉字是第一项中华文明长寿的秘密,它是活着的图腾,永恒的星辰”。右图汉字字体的正确排列顺序是(  )

A.楷书——草书——行书——隶书  

B.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C.隶书——行书——草书——楷书  

D.楷书——行书——草书——隶书

16、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它用趋于虚实结合的表现手法,最大限度  地超脱了舞台空间和时间的,以达到“以形传神,形神兼备”的艺术境界。下列关于京剧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道光年间京剧正式形成

B.京剧院音乐属于板腔体,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

C.京剧是在徽戏和昆曲的基础上,吸收了汉戏和秦腔等的优点演变而形成的

D.京剧的角色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

17、刘辰翁在《辛稼轩词序》中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下列关于苏轼在“词”领域贡献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他以切身感受和市井风光入词,其词在宋元时代流播最广

B. 他打破了诗与词的界限,使词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

C. 其词清新俊逸,意境丰富,开豪放词派之先河

D. 其代表作《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具有浪漫色彩,至今广为流传 

18、中国古代文学艺术异彩纷呈,绚丽多姿,以其独特的意蕴与风格,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是(  )

①隶书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极致,最能表现和抒发情感

②“诗画本一律,天工与清新”是传统文人画的特点

③山水画是中国画的精粹,以自然风景为主要内容

④楚辞奠定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基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9、《海国图志》中出现了一些外来词汇,如“西业”(参议院)、“里勃里先好司”(众议院)、“勃列西领”(总统)等。结合所学判断,该书(  )

A.主要内容是介绍西方政治       B.对西方政治已有所涉及

C.提出中国要学习西方代议制度       D.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20、对中西学的态度是区分近代中国不同政治派别的依据之一。下列言论属于维新派的是(  )

A.“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B.“吾国固有之文明,正足以救西洋文明之弊,济西洋文明之穷者”

C.“中学有中学之体用,西学有西学之体用,分之则并立,合之则两亡”

D.“近代欧洲之所以优越他族者,科学之兴,其功不在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也” 

21、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中提出:“采西学”、“制洋器”要“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该思想与下列哪一思想一脉相承(  )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学习西方的技术

C.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D.倡西学、兴民权

22、1916年8月16日,孙中山应浙江督军吕公望邀请,赴浙江观钱塘江大潮时发出的感慨“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下列各项能体现孙中山思想中“潮流”的是(  )

A.林则徐、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之主张

B.洋务派“师夷长技以自强“之主张

C.康有为、梁启超宣传君主立宪之主张

D.义和团的扶清灭洋之主张

23、一位学者评价说:“当时知识分子不但没有全盘反传统,而且使不少被尘封或淹没了的传统重现光芒。例如,不登大雅之堂的白话小说,成了中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作为传统文化的民间文学,第一次真正进入了大学的学术殿堂。”这一观点认为新文化运动(  )

A.反对旧道德崇尚现代文化           B.混淆了先进与落后的界限

 C.充分肯定了文言文的价值           D.存在对旧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24、《新青年》创刊即大力提倡民主与科学,但其后十余年间所发表的专门论述民主与科学的文章并不多。尽管如此,“民主”与“科学”被认为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基本口号。这主要因为民主与科学是(  )

A.改造中国的迫切要求                B.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

C.西方兴起的历史经验                D.倡导文学的需要

25、陈独秀在20世纪初曾说:“我们反对孔教,并不是反对孔子本人,也不是说他在古代社会毫无价值。”不是“因孔子之道之不适合于今世”,而是因为“今之妄人强欲以不适今世之孔道,支配社会国家,将为文明进化之大阻力也”。这主要说明陈独秀当时(  )

A.认为孔子是近代中国文明进化的最大阻力

B.全面反对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传统

C.试图建立一个以西方社会为模板的国家 

D.强烈反对假借孔教而实施复辟帝制的活动

26、针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章太炎说:“言种族,则满人为巨敌,而欧、美少轻。以异族之攘吾者,在彼不在此也。若就政治社会计之,则西人之祸吾族,其烈千万倍于满族。”这表明他(    )

A.反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B.主张开明君主 

C.认识到了三民主义的一些不足   D.不主张力暴

27、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思想根源。下列属于新中国成立后同志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探索的是(  )

①《论十大关系》                    ②《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③《论人民民主专政》                ④“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方针的提出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28、中国成功的关键在于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社会具体情况相结合。下述的斗争策略中,与此认识相吻合的有(  )

①重视农村根据地建设           ②重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③重视国际的指导            ④重视工农运动有机结合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9、在20世纪上半叶的实践中,中国党人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这条道路是(  )

A.采取暴力    B.领导工人运动  

C.农村包围城市    D.国共两党合作

30、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五大,中国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这表现在(    )

①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本质                   ②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

③采取“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④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31、1978年,发表谈话支持和推动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1992年初,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这两次谈话都(  )

A.完成了拨乱反正    B.打破了思想束缚

C.推动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    D.深化了改革

32、同志提出的“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回答了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

A. 全国人民建设小康社会的方向问题        B.如何和发展生产力

C. 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D.如何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第Ⅱ卷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33题19分,34题22分,35题11分,共52分)

33.(19分)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家思想的演变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时代变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是我们民族的国家制度、社会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发生巨大变革的时代。……孔子是第一个提出救世之策的人。

—— 易中天《先秦诸子的救世之策》

(1)联系所学知识,简要概述材料一中孔子的“救世之策”。(3分)

材料二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

“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以教化为大务”;“正法度之宜”。

                                                ——《汉书·董仲舒传》

(2)依据材料二中董仲舒的论述,指出其思想特征。(2分)结合所学知识,阐述董仲舒的思想对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产生的影响。(2分)

      

材料三  朱熹生活的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此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之说。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应当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的原因(2分),并指出其思想主张的进步性。(4分)

材料四  在物质生活富足的前提下,那些经济上有实力的商家要求政治上的地位,于是出现了精神上的反叛。……李贽在这样一种生存环境下,他的思想也有了初步的“民主意识”,从而为他的“民本意识”突破儒家“民本思想”提供了社会基础。从李贽生存的地理环境来看,当时李贽生活在比较繁华的贸易港口泉州,西方的一些先进思想和观念通过这一窗口传播进来。在中西方文化的交融影响下,李贽的思想更具反叛精神,富有战斗性。

                                                 ——肖国华《李贽的儒家情节》

(4)据材料四,指出李贽思想突破儒家“民本思想”的表现和其思想产生的社会根源。(4分)

     

(5)谈谈你从儒家思想在不同阶段的变化中得出的认识。(2分)

34、 (22分) 思想是地球上最美丽的花朵。一个拥有伟大思想的民族,才能拥有不断前进的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810-1867年间汉译的795 种著作中,宗教类占86%,人文学科和自然科学类仅占6%。1850-19年间的567 种译著中,应用科学占40%,自然科学占30%,历史、地理占10%,社会科学占8%,宗教、哲学、文学和艺术占3.5%。在1902-1904 年间的573 种译著中,社会科学占25.5%,历史和地理占24%,自然科学占21%,应用科学占10.5%,哲学占6.5%,文学占4.8%。

                                        ——摘编自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述1810年以后的近百年间中国译著内容重心的演变。(3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近代前期(1840——1919)面对外域文化的强势挑战而奋起应战的阶段特征。(3分)

材料二  右图为孙中山手书的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以后,孙中山在《民报》创刊周年庆祝大会上说:“我们推倒满洲,从驱除满人那一面说是民族,从君主政体那一面说是政治,并不是把它分作两次去做。讲到那政治的结果,是建立民主立宪政体。”

(2)依据材料二评述孙中山的重要思想。(6分)

材料三  在很大程度上说,自五四运动以来,中国是要消灭自己的文化的。当时的人们看到了西方的崛起是文化崛起所致,因此认为中国如果要强大起来,就要学西方的文化,去掉自己的文化。中国党所接受的是马克思和列宁主义。这种选择符合当时的历史现实的。西欧是发达国家,社会经济政治各方面已经发展到很高的水平。人们可以向往这种文化,但很难搬用到落后的发展中国家。以苏俄为代表的主义文化崛起于较落后的国家,对中国比较适应。也应当指出的是当时欧洲发生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对中国的知识和政治精英的影响很大。但是,中国党在中国的成功并非照抄照搬了苏俄模式,而是对苏俄模式进行了中国式的改造,也就是当时所说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郑永年《中国能否为世界提供另一个文化范式》 

(3)根据材料三,分析部分先进中国人选择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改造社会的思想武器的原因。(2分) 当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什么?(2分)

材料四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

               -----摘自《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4)根据材料四,指出如何发展了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及其理论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产生什么影响?(4分)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特点。(2分)

35、(11分)历史研究受史观、史料、历史研究方法和社会环境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材料一  小组合作探究是研究历史和学习历史的一种重要方法。下面是我校高二文科班同学一起绘制的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传播路线图

(1)材料一中,1、2、3、4分别表示四大发明外传的路线,请指出指南针传播路线的序号。(1分)并简述指南针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2分)

材料二   “关于戊戌变法的研究,所依据的材料主要是运动过后不久出现的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和康有为后来的陈述如《康南海自编年谱》,……(它们)很难作为信史。但是这些作品都不同程度强化了康梁系话语,而来自清方面的解释几乎一直没有看到。

                                         ---------《回顾戊戌 重温历史》

(2)根据材料二,指出康梁的这两本书“很难成为信史”理由。(2分)

材料三   那时候,天下滔滔,多是泥古而顽梗之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痼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他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因此,“中体西用”毕竟使中国人看到了一个陌生的世界,看到了那个世界的部分,并移花接木的把这一部分引进到中国来,成为中西文化交冲汇融后两者可能结合的一种特定形式。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陈旭麓对洋务运动持什么态度(1分)及持这种态度的依据。(3分)

(4)据此可看出他评价历史事物的主要原则有哪些?(2分)

文档

...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 Word版缺答案

四川省成都市五校协作体2014-201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第Ⅰ卷一、选择题(共32小题,每题1.5分,48分)1、《余姚六仓志·风俗》载:在过去浙江宁波慈溪一带,嫁妆中“必预备凶服”。所谓“凶服”,即办丧事穿的缭农麻裙,是女儿在将来公婆去世时要穿的丧服。而公婆对此“嫁妆”不仅不觉得晦气,还很高兴,觉得亲家想得周到,体贴女儿。材料所涉习俗反映了()A.“传嫡不传庶,传长不传贤”B.“天子八佾,诸公六,诸侯四”C.“入则孝,出则悌,守先王之道”D.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