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县委《关于开展行政效能建设年活动的意见》的要求,为进一步转变职能,改善发展环境,促进我镇行政效能建设,我们以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为民、务实、科学、公正、协调、廉洁的要求,以创新理念、提高能力、改进作风、完善机制为重点,切实解决干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实现效率高、质量高、效益高、能力强的目标,促进全镇经济快速发展、社会安定和谐。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
我镇充分认识到开展行政效能建设年活动的重要意义,把开展活动与梳理问题结合起来,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与推动工作结合起来,与转变工作作风结合起来,周密安排,明确责任,确保活动全面推进。镇组织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全镇行政效能建设年活动,镇、镇领导班子及全体干部、各村支部、村主任等100余人参加了会议,成立由镇为组长、镇镇长为副组长、党政领导班子为成员的行政效能建设年活动领导小组,并对活动进行了安排部署,细化量化任务,党员干部要深入各村、深入农户、深入实际,通过走村串户、实地察看、民主恳谈等形式,广泛了解干部、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着重了解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访民情、听民声、集民智,实实在在为民谋发展、解难题。针对各村分配联系领导和联系党员,将党员干部进行分组,包村到人,责任到人。确保本次活动的各项工作有人管、有人干,明确人人心中有项目、肩上有任务、身上有责任。
二、扎实工作,突出实效
各包村领导、包村干部及广大党员干部高度重视,深入村社,扎实工作,取得初步实效。
(一)抓重点项目建设,提升古镇基础设施水平。基础建设是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推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载体,牢固树立项目带动意识,坚持抓项目促发展不动摇,全力配合,保质保量完成项目建设任务。总投资1800万元的青城黄河大桥由兰州市政工程总公司承建,现已完成桥墩建设,目前正在进行桥梁的浇筑。总投资150余万元的红岘沟桥梁工程已完成了预应力砼桥梁的吊装工作,0#墩台搭板砼的浇筑,以及桥面钢筋的绑扎,预计7月底完工。投资396万元的镇综合服务中心由永靖古典建筑总公司负责项目施工,已完成A单元主体框架工程,B、C、D单元屋面工程,E单元基础工程与砖砌框架及各阶段围墙、电气电路,预计9月底完工交付使用。总投资1338万的世行项目青城景区道路工程完成了苇青公路、东滩水乡旅游公路的路基填土方、路基整形与水系系统工程及古镇区内张家巷、琴街巷两条传统街巷的上下水管道的开挖与埋设。投资584万元的青城市政工程由甘肃第四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标承建,建设内容包括蓄水池、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垃圾存放台、垃圾桶和厕所,即将开工建设。狄青广场完成了施工图的设计,正在协调,准备建设。村阵地及卫生所建设完成了建亭村委会地基及下圈梁建设,正在进行房屋墙体建设。青城村委会已完成主体,正在装修。二龙山景区建设项目成立了二龙山古庙群旅游景点筹建委员会,完成了景区规划与设计,已全面完成大佛殿的修建工程及文昌宫基础建设和木料的前期准备工作。2010年全镇危旧房改造任务140户,省上分散户140户,其中包括市级困难户4户,国家扩大危房改造户若干户,暂未分配。目前,主要工作是摸底和前期的宣传动员。东滩浸没区二期治理工程组织安排人员深入各村农户,对群众进行宣传动员工作,并请设计院设计治理方案,争取治理工程早日动工。魏家大坪土地整理项目整理流转魏家大坪土地1040亩,发展高效设施农业600亩,已建成高架大棚60亩,日光温室40余亩,完成了100亩日光温室墙体建设,种植西瓜、陇椒等优质高效作物。完成了红岘沟桥口至魏家大坪、青城至改地通村公路10公里的勘察设计,其中红岘沟桥口至魏家大坪7公里道路已完成沙化。新增设施农业350亩,其中日光温室50亩,高架大棚300亩。完成350户清洁能源建设项目。安全人饮工程已完成厂房、蓄水池、净化车间建设和大部分农户入户管道铺设。肖家湾渠道新建项目完成2000米灌溉渠道建设,开始供水,灌溉农田500亩。红岘二级管道改造维修项目完成2100米灌溉渠道的铺设。赛鸽基地建设项目建成甘肃信鸽协会白银嘉珉赛鸽公棚,发展信鸽800余只。民俗博物馆搜集、挖掘、收购当地具有较高文化价值的展品80余件,完善了景点陈设和展馆布置。下坪村敬老院建设项目已完成项目前期立项、规划、设计等工作。航运码头项目完成了立项批复,正在积极筹建。古梨园项目启动了黄师傅梨园、学理梨园,配套完善了餐饮、休闲设施,接待游客3000人次以上。通过重点项目的实施,整合资源,以点带面,不断改善投融资环境,努力为民办好事、办实事,使青城的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二)抓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镇坚持“科技兴农,农业产业化富民”的发展思路,加快土地流转,调整产业结构,加强农业技术培训,规范合作社运行,走出了一条发展特色农业的新路子。
一是实施土地流转,调整产业结构。以开发整理魏家大坪土地为突破口,搞好试点,形成辐射,对“五坪”进行土地综合治理,建成市场化引导,规模化经营,合作化运行的集种植、观光、休闲为一体现代农业园区。在魏家大坪规划整理土地1040亩,实施土地流转,进行集中治理,配套渠路,综合开发,发展高架大棚200亩,日光温室600余亩,引进种植了“超甜金星”西瓜及陇椒等优质高效作物。镇农业科技协会把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作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发展支柱产业的突破口来抓。在鞑子湾、白家坪等设施农业示范基地,先后引进、示范和推广了西瓜、茄子、番瓜等优质高效作物,优化了产业结构,提高土地利用率,推动了“高效特色”农业的发展。
二是加强技术培训,做好服务工作。邀请省、市专家、教授对科协会员、农业示范户有计划、有重点、有针对性进行了日光温室茄子、西葫芦、高架大棚西瓜栽培技术及牧草栽培与舍饲养羊、暖棚养猪技术的培训,举办各类授课培训班5期16场次,播放电影、录像8场次,培训人员1500人次。同时,发放科普宣传手册、宣传光碟等,普及农技知识,提高了科协会员及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配合县农机、农技部门,做好发展设施农业方面的服务工作,为群众引进了微耕机、卷帘机等现代化农业操作机械。并发动镇村干部、科协会员深入农户和田间地头,宣传设施农业发展和相关技术知识,并在土地流转、贷款等方面加强服务,为设施农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三是规范合作社运行,充分发挥带头致富的作用。加强对全镇24家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的管理工作,正确引导,规范运行,充分发挥其带头致富的作用。通过合作社引进推广了茄王、美人痣、黑玫瑰等新品种,示范推广了鲁梅克斯、冬牧70、墨西哥玉术等牧草品种,改变了我镇农业品种单一、结构老化的现状,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促进种植养殖技术由粗放式向精细化的转变,切实提高了农户的经济效益。
(三)抓文化旅游建设,打造古镇文化旅游新面貌。镇结合古镇实际,按照《青城镇总体规划》、《青城镇小城镇建设规划》、《青城镇文物保护规划》、《青城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等一系列发展规划,严格遵循“原汁原味的保护,原模原样的恢复,有根有据的重建,有脉有络的创新”的原则下,提出了“多方动员、集约经营、共同发展”的旅游发展思路,把旅游发展与古镇文化、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走可持续发展的路子,实现“以文化兴旅游,以旅游求发展,以发展促保护,保护与发展并举”的良性循环。今年初,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
为促进我镇与省、市内其他区域旅游业的交流与合作,4月下旬在县、市旅游局等部门的带领下,与兴隆山国家自然保护区、石源风景区、名园会所等旅游景区的主要负责人组成了 “魅力榆中”旅游推介团队,前往银川、张掖、武威、金昌进行旅游推介活动,吸引了各地旅游部门和新闻媒体的高度关注,并与各城市的旅行社代表签订了“旅游合作互惠协议书”,进一步加深了我镇与其他周边区域城市的相互了解和认知,提升了青城古镇旅游的知名度和整体形象。
充分发掘古镇民俗文化,在水烟展示馆,古物家私、黄河奇石展示馆,剪纸刺绣、陈酿染织展示馆,农耕文化展示馆等四个民俗展示馆购买收藏雕刻精美的琴桌12张,帐桌4张,古代木床3张,展示黄河奇石112快,收藏剪纸56件,刺绣23件,古老织染器物26件,农耕器具83件。多方协调完成了《青城史话》的最终修改、排版、定稿工作,即将出版发行。积极配合完成了“甘肃省级民俗文化艺术之乡”、省级非遗民俗活动“城隍出府”、青城古建群落国家十二五保护项目及“榆中县农民艺术家”的申报工作和世行项目“青城非遗系列丛书”的编写工作。
(四)抓民生和谐,保障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按照县委关于创建国家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的有关精神,完善利益导向机制,转变群众生育观念,为两女结扎户、独生子女领证户办理养老储蓄46户,发放资金2.98万元,为两女户办理3000元一次性奖励3户,发放资金9000元。对符合奖励扶助、特别扶助条件的计划生育家庭及时摸底上报,及时享受国家优惠,让群众感受到国家对计划生育家庭在养老、子女就业、就医等方面的投入,促进计划生育的和谐发展。截止目前,全镇共出生100人,出生率为4.7‰,计划生育率94%。清理历年漏报24例,征收社会抚养费4.3万元,上半年环情服务达2791人,服务率95.7%。
认真落实粮食直补惠农,指定专人负责粮食直补资金补贴工作,今年粮食直补面积9661亩,补贴人口19618人,粮补农资金额74.69万元。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今年第一季度为311户农村低保家庭发放低保补助资金14.9925万元,为49户五保户发放五保供养金22050元,为45名参战参试及老复退军人发放复退补45375元,为36名9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发放高龄补助6930元,为14名60年代精简退职职工发放补助7500元。发放冬令及春荒救助资金247740元,临时救助资金39400元。为396户计生“两户”困难户发放救助资金25780元,并在就医方面给予特殊照顾。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全镇参合18807人,参合资金56.421万元,“参合率”达97%以上,截止目前报销人数274人,补偿金额44.6万元。广泛宣传,积极引导,做好新农保工作。截止目前,全镇参保人数12786人,参保率达到97.1%,为3310名60周岁以上享受新农保待遇的个人,发放养老金109.23万元,真正把党的这一惠民惠及到了千家万户。积极引导,加大劳务输转力度。今年全镇已完成劳务输出3800人,劳务收入达到1703万元,建立劳务基地10个。举办外出、外来富余劳动力引导性培训班2期,培训300人次。督促2户用人单位与34名农民工签订劳动合同,并建立了劳动用工备案制度,全镇农民工劳动合同签订率达86%。深化食品药品“十大专项整治”活动,对12个村自办宴席进行登记备案并现场监督指导,对全镇所有商铺进行“三无”产品监督检查,对全镇15个医疗站和16个药店进行药品监督检查,发放食品药品安全宣传资料100余份。开展环境卫生专项整治活动,实施“三清四改”(“三清”清草堆、清粪堆、清垃圾堆;“四改”改厕、改水、改灶、改路),清理清除主干道及街巷垃圾120余吨,同时建立了环境卫生整治的长效机制,全面落实“三包”责任制,使全镇的环境卫生面貌有了较大的改观。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深入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为各村配备安装了“文化共享工程”投影、音响设备,为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重要保障,极大丰富了农村精神文化生活。认真贯彻落实双拥各项方针,做好拥政爱民工作。在各村和各学校通过黑板报、广播等形式,组织开展了“国防在我心中”宣传活动。走访慰问了各村老红军、复员老军人、伤残军人、烈属、牺牲病故军人家属,并对“三难”(生活难、看病难、住房难)家庭进行生活生产上的帮扶救助。重视信访、民调及维稳工作,完善了人民调解委员会及其工作网络,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及时预防和化解各类矛盾纠纷,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利益。排查各类矛盾纠纷57件,调处55件,调处成功55件,调处成功率100%。调查答复专线电话一起,答复处理进京非正常上访一起。着力解决影响社会稳定的热点、难点问题,真正将各类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消灭在萌芽状态。
三、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活动开展的时间紧,许多长效工作都无法落到实处。
(二)个别干部对活动重视程度不够。
(三)个别村活动重点不突出,责任不够明确,活动进度落后,影响活动实效。
(四)村级集体经济薄弱,镇财力有限,项目建设资金缺口大,影响了活动的顺利进行。
四、工作打算
我镇将继续按照“农业产业化富民,文化旅游兴镇,关注民生和谐”的发展思路,一如既往做好行政效能建设年活动的各项工作。
一是全力以赴抓好项目建设,确保今年各项工程该实施的要实施,该完成的要完成。
二是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制,加强工作力度,完善考核机制,确保今年各项工作顺利完成。
三是下半年将依据县委精神要求,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全面提升党员干部整体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