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指示语_自我中心性和主观性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16:30:28
文档

指示语_自我中心性和主观性

指示语:自我中心性和主观性摘要:自我中心性是指示语的最基本的特性。自我表达是说话人的主观性的反映,所以主观性亦为指示语的基本特征。关键词:指示语;自我中心性;主观性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0727作者简介:贾军红(1973O图1,Buhler:117比勒认为,如果用此图表示人类语言的指示场的话,有三个指示词必须放在原点O的位置,即“这里”、“现在”和“我”。或者说,指示场(或指示坐标)是以说话人“我”、说话时刻“现在”及说话地点“这里”为中心(或原点),指示语的意义便
推荐度:
导读指示语:自我中心性和主观性摘要:自我中心性是指示语的最基本的特性。自我表达是说话人的主观性的反映,所以主观性亦为指示语的基本特征。关键词:指示语;自我中心性;主观性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0727作者简介:贾军红(1973O图1,Buhler:117比勒认为,如果用此图表示人类语言的指示场的话,有三个指示词必须放在原点O的位置,即“这里”、“现在”和“我”。或者说,指示场(或指示坐标)是以说话人“我”、说话时刻“现在”及说话地点“这里”为中心(或原点),指示语的意义便
指示语:自我中心性和主观性

摘要:自我中心性是指示语的最基本的特性。自我表达是说话人的主观性的反映,所以主观性亦为指示语的基本特征。

关键词:指示语;自我中心性;主观性中图分类号:H030

文献标识码:A

*

收稿日期:200727

作者简介:贾军红(1973

O

图1,Buhler :117

比勒认为,如果用此图表示人类语言的指示场的话,有三个指示词必须放在原点O 的位置,即“这里”、“现在”和“我”。或者说,指示场(或指示坐标)是以说话人“我”、说话时刻“现在”及说话地点“这里”为中心(或原点),指示语的意义便是在这样一个指示场中获得填充的。只有当“我”确定后,才能确定

“你”和“他”;只有当“现在”确定之后,才能确定“过

去”和“将来”;只有当“这里”确定后,才能确定“那里”。

后来研究指示语的学者们大多沿袭了Buhler 的“我—这里—现在”的系统,普遍承认指示语具有自我中心的特性。罗素(Russell B.)对指示语也有专门的研究。罗素把指示语称作自我中心词(egocentric particulars ),并认为“自我中心词的意义会随着说话人及其所在时空位置这一变量的变化而变化,这类词中最基本的四个词是‘我’、‘这个’、‘这里’和‘现在’”。(转引自孙蕾,2002)

在指示语研究中具有重大影响的另一位学者是莱昂斯(Lyons J.),他在专著《语义学》(1977)中对指示语的具体问题作了深入细致卓有成效的研究。他指出,指示是人称代词、指示代词、时态和其他一些语法及词汇手段的功能,这些语法及词汇的手段将话语与言语行为的时空坐标联系在一起。典型的语境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就是说,说话人给自己安排了ego (自我)的角色,叙述每一事物都以他自己的视角为出发点,他处在语境时空的零点位置。(孙蕾,2002)

Levinson (2001:63—)认为,指示系统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即指示词语的中心或指示中枢(deictic centre )是:(i )中枢人物是说话人,(ii )中枢时间是说话人说话的时间,(iii )中枢地点是说话人在说话时间所处的位置,(iv )话语中枢是一句话中说话人当时正说到的部位,(v )社会中枢是说话人相对于说话对象的社会地位和等级。

认知语言学家Langacker (2001:267)把指示中

第21卷第2期2008年3月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Journal of Changchu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Vol.21No.2

Mar.2008

贾军红(许昌学院,河南许昌,461000)

然而,指示语在使用过程中,指示中心并不总是以发话人为中心,有时也会发生转移,常见的情况是将指示中心转移到受话者,但也不排除转移至会话参与者以外的人或物上。Lyons称这种现象为指示映射(deictic projection),Fillmore则称其为视点转移(shift of point of view)。(Levinson,2001:)

二、指示语体现出的主观性

在语言领域中,主观性总是与“自我”的意思联系在一起,在不同语言层面上有所体现。在语言运用层面上,主观性体现为说话人在话语中的自我表露,这种自我表露往往伴随说话内容的表达,或表达说话人对所表达内容的反映,或反映说话人的观点、态度和感情(沈家煊,2001)。在这个意义上,语言的主观性即话语的主观性。自然语言充斥着主观性现象,说话人总是通过他们使用的句子结构、词语、语音、语调以至身体语言体现“自我”。在语言结构层面上,语言中普遍都有一些词类和语法结构中编入了“自我”这一标志着语言主观性特征的语义成分。例如“这”、“那”、“我”、“你”等,它们有一个共同特征,即都以(说话人)“自我”为基点,构成语言中常见的指示现象。这类语言结构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不使用“主观性”概念,是无法解释清楚的。

下面以《红字》中人称指示语的使用为例进一步揭示指示语的主观性特征。

人称指示语指谈话双方传达信息时的相互称呼,即通过公开或隐含的人称代词把话语中涉及的人或物与说话者、听话者或第三者联系起来,表明彼此间的关系。它是以发话人作基准的,受话人理解话语自然要对人称指示做相应的变换。

(1)Can Billie have an ice-cream,Daddy?

在例(1)中,母亲以孩子的口吻与父亲谈话,即母亲采用的是听话人(Billie)的角度。

视角或角度是主观性研究的三个领域之一。如例(1)所示,说话人(母亲)通过主观上与儿子交换了角色来表明她的态度或立场。说话人通过采用不同的视角来表明她的主观情感的现象就是话语主观性的反映。

认知语法认为,语言不仅仅客观地表达命题式的思想,还要表达言语主体即说话人的观点、感情和态度。由于语言主观性的作用,出现了人称代词的移用现象。

人称指示语主要是指人称代词(第一人称,第二人称,第三人称),亲属称谓词和其他的头衔和专有名词的使用。

(一)第一人称代词的移用

即在言谈中,说话人改变第一人称代词本来所指称的对象,去指称其他人称。

(2)We impute it,therefore,solely to the disease in his own eye and heart,that the minister,looking up-ward to the zenith,beheld there the appearance of an immense letter A,-marked out in lines of dull red light.

这是作者霍桑在书中的评述,句中的we只代表作者,不包括读者。这种用法常见于报告或学术著作中,也许出自作者的谦虚,或由于某种原因不能或不宜用个人口吻说话。

(3)We dream in our waking moments,and walk in our sleep.

说话人齐灵渥斯虽然用的是we却只代表听话人丁梅斯代尔。说话人采用第一人称复数代词的这种用法,是为了把自己放在和听话人同样的处境中,使听话人不致有难堪之感,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

(二)第二人称代词的移用

即说话人改变第二人称代词本来所指称的对象,去指称其他人称。

(4)a.You never know what you can do till you try.

b.You cannot lose what you never had.

这两句话中的You都用作第三人称,表示泛指,相当于“人们”,指说话人和听话人之外的第三人。这种把第二人称当作第三人称的用法,往往是一种假设,虚拟地把第三人当成听话人,显得更加亲近。比较而言,汉语中的第二人称代词可以移用为任何人称词。“你”可用来指称“我”、“我们”、“他”和“他们”。不管第二人称代词用来指代何人,人称指示语的移用都反映出说话人不同的主观意图。

(三)第三人称代词的移用

即第三人称代词改变本来所指称的对象而指称其他人称的对象。

(5)a.Live,therefore,and bear about thy doom with thee,in the eyes of men and women,-in the eyes of him whom thou didst call thy husband.

98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21卷b.Wilt thou come across the brook,and own thy mother,now that she has her shame upon her,-now that she is sad?

例(5)中的说话人用第三人称代词指代自己,是由于种种原因主观上想与那个自我开来,在某种程度上表明对自己的看法。

(6)a.But,now,I would ask of my well-skilled physician,whether,in good sooth,he deems me to have profited by his kindly care of this weak frame of mine?

b.You Sir,of all men whom I have known,are he whose body is the closest conjoined,and imbu-ed,and identified,so to speak,with the spirit whereof it is the instrument.

例(6)中的说话人使用第三人称指示语指代听话人,使得双方有一定的距离,语气客观,给听话人更大的思考余地。

(四)专名和称谓名词的移用

一般来说,专名和称谓名词是用来指称说话人和听话人之外的第三人。然而,由于主观目的的不同,说话人可以把专名和称谓词移用作指称说话人或听话人。

(7)a.Let,therefore,thy husband be to the world as one already dead,and whom no tidings shall ever come.

b.He loves thee,my little Pearle,and loves your mother too.

上述两例中的说话人通过指称自己为thy hus-band和your mother来强调自己的身份。因此,他们自我称谓词的选择表明他们主观上希望听话人能听从他们的建议。

当然,指示语的主观性特征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表现出来,如上面的人称指示语的分析。即使指示中心发生改变,产生了所谓的指示映射现象,不同指示词的使用仍然是说话人主观选择的结果,是语

言主观性的反映。

三、结语

勿庸置疑,自我中心性是指示语的本质属性。而“自我表达”是说话人主观态度或立场的反映,所以主观性亦为指示语的特征。正如Benveniste所言“a language without the expression of person cannot be imagined”(Finegan E.,1995)。

参考文献:

[1]Buhler,K.Theory of Language:The Representational F-unction of Language[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

mpany,1990:93

81.

[3]Finegan,E.Subjectivity and Subjectivisation:an Introdu-ction[A].Subjectivity and Subjectivisation[C].Edited

by D.Stein&S.Wright.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

sity Press,1995:1

96.

[7]L yons,J.Semantic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7.

[8]Stevenson,R.L.Treasure Island[M].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and Oxford University Pres-

s,1995.

[9]姜望琪.语用学:理论及应用[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11

文档

指示语_自我中心性和主观性

指示语:自我中心性和主观性摘要:自我中心性是指示语的最基本的特性。自我表达是说话人的主观性的反映,所以主观性亦为指示语的基本特征。关键词:指示语;自我中心性;主观性中图分类号:H030文献标识码:A*收稿日期:200727作者简介:贾军红(1973O图1,Buhler:117比勒认为,如果用此图表示人类语言的指示场的话,有三个指示词必须放在原点O的位置,即“这里”、“现在”和“我”。或者说,指示场(或指示坐标)是以说话人“我”、说话时刻“现在”及说话地点“这里”为中心(或原点),指示语的意义便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