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语组 敬艳敏
●课程类型:基础型课程
●教学材料: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单元主题:语言的艺术
●授课时间:
《杨氏之子》 2课时
《晏子使楚》 2课时
《半截蜡烛》 1课时
《打电话》 1课时
《口语交际·习作三》 3课时
《回顾·拓展三》 2课时
机动时间 1课时
总 计 12课时
一、单元学习目标
1. 在阅读和语言实践中复习巩固已学过的汉字,认识本单元11个生字,会写本单元要求书写的20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盘点”里的“读读写写”中“侮辱、威风、矮小”等18个词语。继续学习用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继续学习用毛笔书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
2. 在阅读中能借助词典理解“氏、夫子、面不改色、安居乐业”等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3. 在阅读技能方面,继续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注意训练形式的多样化。注意联系情感积累、知识积累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抓住关键词句、重点句段理解课文内容,在体悟中促进朗读表达,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继续练习默读,养成一边默读,一边思考的习惯,默读后有自己的感受,并能对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
4. 在阅读中抓住关键词句,能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事情发展顺序等),了解不同体裁文章(文言文、剧本、相声)的表达方法,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并能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说出自己的感受,做出自己的判断,表达出自己的见解。
5.诵读经典文言文,在熟读的基础上,能背诵《杨氏之子》。积累精妙、优美的语言。
6. 继续培养阅读的兴趣,利用班级图书角、学校图书馆、网络、电视等信息渠道阅读剧本、相声。继续学习浏览,能根据学习需要搜集信息,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3万字。
7.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根据表达和交流的需要写作,学写发言稿,40分钟能完成400字左右的习作。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语句通顺;能分段表述,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能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
8.乐于与人交流,积极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能根据本次口语交际主题“劝说”,稍做准备,做简单的发言;发现规劝语言的特点,注意劝说的对象、场合、方式、方法,学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劝说别人。在交流的过程中,体会劝说的艺术。
9.能通过自己搜集资料、调查访问、亲身操作体验等形式进行的“语言的艺术”综合性实践活动。搜集汉语中一些在表达上很有特点的熟语、短文、提示语、广告词、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并积累歇后语、谚语、幽默故事、古今笑话;试着写一写有情趣、能打动人的提示语或广告词;根据相声、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试着演一演,体会语言艺术的魅力。
10.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读懂课文内容、联系生活、搜集资料等方式,感受精妙语言的魅力、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
二、单元内容安排
单元
主题 | 单元训练重点 | 课题 名称 | 每课读写训练重点 | 课时 安排 |
语 言 的 艺 术 | 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 | 10、杨氏之子 | 1、能根据注释理解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2、体会人物语言的风趣和机智。 | 2 |
11、晏子使楚 | 1、通过朗读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2、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 2 | ||
12*、半截蜡烛 | 1、通过朗读,把握剧情,通过人物的对话,体会人物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 2、初步了解剧本的语言特点。 | 1 | ||
13*、打电话 | 1、通过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主要内容,体会相声语言的精妙与幽默。 2、学习浏览的阅读方法。 | 1 | ||
口语交际·习作三 | 1、学会在交际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地劝说别人。 2、学会写发言稿,练习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具体、清楚,把句子写通顺。 | 3 | ||
回顾·拓展三 | 1、围绕语言艺术这个专题,交流在读了具有艺术魅力语言后的感受与体会。 2、积累形式不同的对联,感受中华语言文字的魅力。 3、采用多种形式展示学习成果,拓宽语文学习渠道。 | 2 |
(一)课程资源的开发
充分利用校内优质课程资源,如多彩的文化墙、涂鸦墙,别具一格的阅览室、图书馆,丰富多彩的班级文化、自助餐课程……整合丰富的校外课程资源,如校外图书馆、博物馆、网络资源以及乡土资源等,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全面提高语文学习能力。
(二)教学实施
1、识字写字,分类指导
本单元要求会认会写的生字、新词不多,充分利用学生课前的预习,鼓励学生借助注音、利用工具书,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识字,解决生字词的认读及部分词语的含义;在课堂上,会正确读写“词语盘点”里的“读读写写”中“侮辱、威风、矮小”等18个词语。对个别易难写错的字进行指导,如 “谎、橘、贼”等字的写法,引导学生把字读正确、写美观。
2、紧扣专题,指导朗读。
本单元的单元主题是:语言的艺术。教学本组教材,我们一定要把有感情的朗读作为重点。结合具体的课文内容进行恰当的指导,在教学《杨氏之子》时,我们既要引导学生读出文言文的节奏,又要读出杨氏之子的聪慧,体会故事中孩子应对语言的巧妙。在教学《晏子使楚》时,则要引导学生读出晏子语气的多变:时而义正辞严;时而嘲弄戏耍;时而诙谐反问。还要注意楚王的骄横、阴险和在失败面前的窘迫,都要引导学生读到位。除了学生的自读,教师还可以范读,也可以指名读,边读边评价,为朗读奠定基础。
3、抓住重点,迁移运用。
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感受语言表达的艺术,学习用得体的语言进行表达。”在学生准确的理解和体会到文章的内容和语言的表达特色后,引导学生归纳各课的语言表达特点:杨氏之子应对语言的巧妙;晏子反驳楚王时,语言的巧妙;相声语言的幽默诙谐;剧本中通过人物对话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引导学生在学习之后,在劝说中用得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并尝试在今后的生活中运用。
4、“渔”为依托,放手实践。
学生在本单元的学习中,通过老师的“授之以渔”,已经掌握了一些语文学习的方法,拥有了一定的语文学习能力,因此,在本单元安排的综合性学习中,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精妙语言。从搜集生活中的熟语、公共场合的提示语和广告词、相声和评书或影视剧的精彩对白三个方面入手,进行本次综合性学习。让学生在搜集、发现、积累中学习运用有艺术性、有魅力的语言。
5、围绕专题,交际写作
本单元的口语交际围绕“劝说”这个话题,让学生进行交际。注意运用在本单元课文学习中学到的“用得体的语言表达”方法,进行有效的劝说。在交际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具体。本次习作是写一篇发言稿,安排在“语言的艺术”一单元之后,目的性很强,就是让学生学写发言稿的时候,注意语言表达的方式,用恰当的方式把自己的意思表达具体清楚。
四、课程评价
(一)评价方式:
1、过程性评价与阶段性评价相结合
(1)过程性评价尤其要注意对每项教学活动中的学生表现给与随机评价。结合本单元“语言的艺术”综合性学习可以举行一些活动,进行动态评价。如:课堂观察、朗读比赛、劝说比赛、课本剧表演等,对活动进行即时总结,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信心和表现的能力。
(2)阶段性评价采用单元测试。测试内容包括听力、基础知识、阅读理解、口语交际和习作表达五大板块,注重测后自我总结反思,即自我评价,提高学生自我改进的积极性。
2、评价学生合作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教师善于利用评价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以此促进资源共享,培养团体意识,增添学习乐趣,提高学习效率。
(二)分项实施:
识字写字
本单元11个生字要求会写,正确读写“词语盘点”里的“读读写写”中“侮辱、威风、矮小”等18个词语。
针对五年级学生特点,评价方式为:
1听写要求掌握的词语,及时进行反馈矫正;
②随堂检测词语的意思,结合具体的语境去理解。
阅读
1.朗读。小组与小组成员之间相互结对竞赛,要求对每篇课文都尽可能做到正确流利、声情并茂地朗读。背诵本单元要求背诵的课文,同伴互赛,促进学生学习的高效率、学习的积极性。
2.默读。教师提供相声片段,从学生默读的方法、速度、效果和习惯给予评价。
3.课外阅读。重点评价学生在内容概括、文意把握、表达方法的领悟,评价采用教师评价、小组互评等方式。
写作
重点评价结构是否清晰,重点是否突出,条理是否清晰、表达是否有创意,主要采用口头、书面、展示等形式。在评价过程中采用自我评价、同伴互评和老师评价相结合。为了更好的对学生的作文进行过程性评价,我们除了在作文课上的讲评,并把一些优秀习作放置在教室内的展板上,供同学们学习。
口语交际
要针对学生的表现展开自评和互评,主要评价参与态度、交际方式与表达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