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研修心得领悟
2018 年 12 月 22 日-24 日,我参加了全国教研工作转型与创新
研修班,聆听了七位教育专家的优秀报告,学习了他们丰富的教育授课经验,先进的教育理念,让我受益匪浅。
学习过程中我聆听了浙派名师、浙江省生物高考命题专家吴江林老师的优秀报告《基于授课议论一致性的授课方案与实践》,引导我们对“目标授课议论一致性”又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学习。“目标授课议论一致性”是有效授课的基根源理,它要求老师的教、学生的学、课堂的评是一致性的,这种一致性表现在“教、学、评”必定共同指向学习目标——“教师的教,是为学习目标的教;学生
的学,是为学习目标的学;课堂的评,是对学习目标的评”。 吴老师提出三个问题:你要把学生带到哪里?你怎样把学生带到那处?
你可否已经把学生带到那处?分别从授课目的、授课过程与方法、学习收效议论三个方面让我们明确了授课、目标、议论的关系。在授课中怎样做到授课评一致性呢?我做了深深的反思。
一、确立清楚的学科目标系统
学习目标规定了我们在课堂上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也规定了学生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直接决定着授课的方向,是授课方案的灵魂。所以,设计科学、详尽、可操作的学习目标是有效“教
学设计”的应有之意。
第一,要依据学科“课程标准”。 学科“课程标准”在宏观层面上规定了国家对该学科质量标准的要求,是我们“基于标准授课”之本,是设计学习目标的重要依据,它是学习目标拟定的大方向。在授课方案中,若是没有学科“课程标准”意识,学习目标的设计经常会迷失方向。将课程标准中的内容或水平标准,经过一系列的目标详尽化技术,确立学期或模块的目标,再详尽化为单元或课时目标,此路径能够表述为:内容或水平标准──学期或模块目标──单元或课时目标。
第二、要正确对待、使用教材。在进行学习目标的设计时,要正确掌握教材,吃透教材,并充足利用教材,成立正确的教材意识。教材中有着丰富的授课素材,是设计学习目标的参照,也是达成目标的重要支撑点,但教材中的内容绝非授课任务,也绝非授课过程应该达成的目标,而可是为了实现目标的载体。这就是我们在平时授课中素来重申的不能够“教教材”而要“用教材”的教育思想。忽略了这一点,学习目标的设计会偏离主题。
第三、掌握好学情,研究学生的认知原点。学习目标的设计要依据学情设定,认识学生一开始的认知起点、认知原点,知道学生“在哪儿”,这是其一;其二,还要注意采集不同样学生学生经过自主学
习、预习所达到的“新原点”凭据,掌握学生“到哪儿了” 。不弄清这些,学习目标的设计也会偏离方向,讲课时就会多讲或漏讲,可能讲了一些没有必要的知识,也可能有些该讲的知识却没有讲到,
从而降低了课堂效率,也降低了讲课的针对性、有效性。
二、规划基于目标的授课过程
组织推行授课活动的过程也是对学习目标落实的过程,在课堂推行中,要有意识地运用有效路子向学习目标靠拢。这一环节,最要点的问题有三个:一是自始之终把目标看作一节课的灵魂,授课的要点行为都应指向目标的达成;二是把教的过程看作评的过程,不断认识学生学到了什么,不断做出后续基于凭据的授课决策;三是办理好预设与生成的问题,预设是前提,是底线;生成是必然,是机智。
第一、学习目标的达成要敬爱学生的认知规律。在课堂授课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授课方案必定以学生为主体,敬爱学生的学习规律、认知规律。教了不等于学了,学了也不等于学会了,授课方案不但要关注“教”这个知识“人与人之间转移”的过程,更要关注学生对知识的“二次转变”,即学生接受知识、内化知识的过程。第二、要选择科学有效的授课方法、授课技巧。众所周知,合理科学的授课方法、授课技巧是学习目标达成的重要辅助手段,在授课活动睁开的过程中,选择有效的授课方法、授课技巧是至关重要的,这些方法技巧的选择必定与特定的学习目标相适应,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有效授课。
三、设计基于目标的议论任务
明确了学习目标此后,学生可否能够达到,达到的程度怎样,是我们向来应该关注的,这就需要对授课议论进行设计。设计授课
议论,平时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第一、对学习目标进行重新审查。设计授课议论其实也是对学习目标进行重新审查的过程,审查所设计的学习目标可否可测、可评,可否存在“虚假目标”,可否指向学科“课程标准”对该项知识能力的要求,并对目标设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重构,以保证学习目标的精准性。
第二、议论任务的设计要指向学习目标。“有效授课不是理性的思辨,而是基于凭据的推论。”授课方案可否有效,就要看指向学习目标的议论任务可否能够达成,所以,只有议论任务的设计指向学习目标,我们才能检测出学生的达成情况,才能在基于凭据的基础上,解析学生经过学习可否发生了所希望的变化,这是教师授课可否有效以及下一步授课策略怎样睁开的重要参照。
第三、议论设计要在次序渐进中不断考量学习目标。第一,授课议论不是在课堂结束后才发生的,而应该“镶嵌”在课堂授课之中,是嵌入式的,授课的过程同时也应该是一个次序渐进的议论过程;其次,议论问题的设计也应该梯次有度,疑点难点要给学生搭支架、架梯子,要点处应注明方法、步骤,而非一蹴而就。
四、设计与目标一致的测试议论
我们在实质授课中经常会忽略这一点,当堂检测经常是随意找几个相对简单的题目就行了,这样就简单以致测评内容与目标存在偏离,甚至偏离较大。若是测评没有和目标保持一致就无法检测到学习的收效,也就无法对本节课学习目标掌握的详尽情况进行议论。
学生已经学习到了什么,离预设的学习目标还有多远,我们也就无
从得知了。所以,我们要选择与学习目标一致的题目作为检测,从
而对学生一节课的目标达成做出正确的议论。
总之,由目标、授课、议论一致性引领课堂授课,在前进的过
程中,也许会充满迷惑,遇到挫折。只要我们百折不挠地向着“教
书育人”这个大目标迈进,教育就能真切走进学生的心灵,开启智
慧,滋润生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