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0、M1、M2是宏观经济中,所采用的指导货币的三个重要指标。货币金融是市场经济的血脉,实体经济则是身体,只有血脉畅通,经济体才能健康成长。把 M0、M1、M2与GDP、 CPI、 PPI 和就业等指标进行综合分析来判断经济运行的总体情况,是宏观经济分析的一个重要方面。M0、M1、M2的定义如下:
1.M0 (现钞):M0=流通中现金。由于这部分货币可随时作为流动手段和支付手段,因而具有最强的购买力。
2.M1 (狭义货币):由M0加上商业银行活期存款构成。许多国家把控制货币供应量的主要措施放在这一层,使之成为的主要对象。
3.M2 (广义货币):由M1加准货币构成。所谓准货币,一般是指由银行存款的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外币存款,以及各种短期信用工具,如银行承兑汇票、短期国库券等构成。近年来,许多经济和金融发达国家,就出现了把货币供应量的重点从M1向M2转移的趋势。
M0、M1、M2有什么作用呢?在日常生活中,M0 数值高证明老百姓手头宽裕、富足。衣食无忧的情况下这种可能性更高。M1 反映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先行指标,流动性仅次于M0。M2 流动性偏弱,但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的变化和未来通胀的压力状况。我们一般可以通过M1和M2的增长率变化来揭示宏观经济运行状况:
(1)如果M1的增长率在较长时间高于M2的增长率,说明经济扩张较快,活期存款之外的其他类型资产收益较高。这样更多的人会把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提出进行投资或购买股票,大量的资金表现为随时支付的形式,使得商品和劳务市场普遍受到价格上涨的压力。
(2)如果M2的增速在较长时间内较M1的增速高,则说明实体经济中有利可图的投资机会在减少,可以随时购买商品和劳务的活期存款大量转变为较高利息的定期存款,货币构成中流动性较强的部分转变为流动性较弱的部分,这无疑将影响到投资继而影响到经济增长。
M1 与M2应协调增长,它们其中任何一个数值的急速上扬都不利于国民经济的发展,这就需要管理层出台相应措施来调整它们的增速差。
货币供应必须与实体经济增长相适应,才能保证经济健康发展,不出现通货膨胀和大规模经济危机。如何决定货币供应量呢?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学派,以现代货币数量论为依据,提出了简单货币规则:确定一个固定的货币供给增长率,并使它与国内生产总值的长期增长联系起来。例如,弗里德曼根据美国GDP每年增长3%,带动生产率提高1-2%,把货币供给增长率确定为4-5%。
从中国1997-2009年M0、M1、M2、GDP 、CPI同比增长率可以看出,中国的货币投放增长速度大大快于经济增长速度。1997-2003年货币累积造成2004年的通胀,1997-2005年的货币累积造成2007-2008年的剧烈通胀。之所以通胀问题迟滞时间长,是因为中国的市场机制不健全,货币传导机制慢,同时也是货币有失误的表现。中国2009年货币投放增长率相对于GDP增长率的急增,具有造成未来的剧烈通胀的风险,必须采取相应措施以规避之。
我国现阶段也是将货币供应量划分为三个层次,其含义分别是:
M0:流通中现金,即在银行体系以外流通的现金;
M1:狭义货币供应量,即M0+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
M2:广义货币供应量,即M1+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居民储蓄存款。
在这三个层次中,M。与消费变动密切相关,是最活跃的货币;
M1反映居民和企业资金松紧变化,是经济周期波动的先行指标,流动性仅次于M0;
M2流动性偏弱,但反映的是社会总需求的变化和未来通货膨胀的压力状况,通常所说的货币供应量,主要指M2。
M2与M1之间的差额主要是居民储蓄存款和企业定期存款
M2与M1增速之间的剪刀差可以近似看作判断资金活跃程度尤其是企业层面的观察变量。因为M1中除了现金之外更多是企业活期存款,而M2中除M1以外的准货币更多是定期类存款,实际上是一种资产形式。
剪刀差(M2-M1增速)越小,货币供应量存款活期化倾向越高,经济活力越高,剪刀差越大,存款定期化比重较高。
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企业经营活力逐渐减弱,M1增速逐渐下滑,反映微观层面的经济活动较为疲弱;而M2增速去年虽也呈现回落趋势,但受信贷飙升影响,最近反弹迅猛,剪刀差不断拉大。
具体的剪刀差多大 M1 M2数据到央行网站看吧
剪刀差是指M2和M1的同比增速(增长率)的差额,知道了M2和M1的数值,还得计算出M2和M1的同比增速,这样才能算出每月的剪刀差。
举例:2009年8月M2的同比增速为28.53%,2009年8月M1的同比增速为27.72%,则剪刀差=28.53%-27.72%=0.81%(即剪刀差为0.81个百分点)
M1、M2增幅双双回落
同样在 “管理好通胀预期”的货币调整目标下,流动性过于宽松的局面正在改变。
央行数据显示,截至去年12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60.62万亿元,同比增长27.68%,增幅比上月末低2.06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22.00万亿元,同比增长32.35%,增幅比上月末低2.28个百分点。M1和M2增速之间的“反剪刀差”比上月末缩小了0.22个百分点。
某券商分析师表示,M1、M2增速回落主要与央行年底的 “微调”有关。从央行近期出台的一系列措施来看,通胀预期下央行已着手收紧过剩的流动性。预计随后几个月M1和M2的增速还会小幅回落。
增速回落的同时,“反剪刀差”的缩小更加引人关注。有分析人士指出,12月M1和M2增速之间“反剪刀差”的缩小,或意味着流动性即将见顶,是流动性方面出现的重大变化。自2009年9月“反剪刀差”形成开始,M1位于M2上方已运行了4个月,按这个速率,估计在今年3月份“反剪刀差”走势就将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