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第8期 11
T 型三电平并网逆变器的设计与实现
季宁一1 赵 涛2 徐 友2 徐宏健1
(1. 南京工程学院电力工程学院,南京 211167; 2. 南京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南京 211167)
摘要 本文以DSP 芯片TMS320F28035为控制核心设计了一台T 型三电平并网逆变器,对逆变器基于PI 电压外环和PR 电流内环的双闭环控制进行说明,并详细介绍了主电路系统和控制系统的元器件选型与设计方案。并网实验结果表明,该逆变器输出电流稳定且相位对称,谐波失真度低,满足逆变器并网所需达到的电能质量要求,证明了逆变器设计参数的合理性与控制方案的可行性。
关键词:并网逆变器;T 型三电平;数字信号处理;比例-谐振控制器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type three-level grid-connected inverter
Ji Ningyi 1 Zhao Tao 2 Xu You 2 Xu Hongjian 1
(1. School of Electric Engineering, 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jing 211167;
2. School of Automation, Nan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Nanjing 211167)
Abstract A T-type three-level grid-connected inverter is designed with DSP chip TMS320F28335 as the control core. The article explains double closed loop control strategy based of PI voltage outer loop and PR current inner loop, and details the main circuit system and control system components selection and design options.According to the grid experiment results,the output current of the inverter is stable and its phase is symmetrical,the harmonic distortion is low, which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power quality required by inverter grid connection and proves the rationality of the inverter design parameters and the feasibility of the control scheme.
Keywords :grid-connected inverter; T-type three-level; DSP; PR controller
目前,分布式发电技术凭借其发电方式多样,建设成本小等优势成为电力行业的研究热点,并网
逆变器作为分布式电源与大电网之间的接口,对并网效果有重要的影响。其中,T 型三电平结构相对于传统的两电平结构,输出波形更近似于正弦波,电流电压谐波分量低[1-3];而相对于二极管钳位型三电平结构,采用功率器件数减少,器件电压等级降低,开关损耗小[4-6]。因此,采用T 型三电平并网逆变器可在很大程度上改善并网电能质量,提高并网效果。 本文设计并搭建了一台T 型三电平并网逆变器,主控核心选用DSP 芯片TMS320F28035,控制策略采用针对电压电流瞬时值的双闭环控制,PI (比
例-积分)外环保证直流电压稳定,PR (比例-谐振)内环控制并网电流。实验结果表明,该逆变器输出电流稳定,谐波失真度低,三相电流相位对称。 1 T 型三电平并网逆变器系统组成
T 型三电平并网逆变器由主电路和控制系统组成。主电路包括开关保护电路、T 型三电平逆变电路和单L 滤波电路,将分布式电源输出的直流电经过逆变和滤波后并入电网,实验时输入端选用可调直流源代替分布式电源。控制系统包括信号采样电路、主控电路和驱动电路,检测主电路电压电流瞬时值信号,由DSP 进行双闭环控制计算和空间矢量调制
后,输出PWM 脉冲驱动主电路中的功率开关管。其系统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 2 主电路设计
逆变器主电路采用T 型三电平拓扑结构,如图
江苏省配电网智能技术与装备协同创新中心开放基金项目资助(XTCX20181)
12
26002.1
图3 IGBT 模块结构图
控制系统设计
控制系统由主控板、信号采样电路、驱动电路和上位机组成,结构如图4所示。采样调理电路采
2018年第8期 13
集直流电压和并网电流电压瞬时值,并对其进行限幅调节,作为DSP 控制计算的实际值输入。上位机与DSP 之间通过串口通信设置控制系数与电压电流基准值,并实时监测并网过程中各项动态数值。DSP 经过双闭环控制计算和空间矢量调制后,由CPLD 对PWM 脉冲进行分配输出。驱动电路对PWM 信号进行隔离放大,作为主电路的控制信号,并起到过流保护作用。以下对各电路设计过程加以详细 说明。
3.1 主控电路设计
控制系统以DSP 和CPLD 作为控制核心,将DSP 对数字的高速运算能力与CPLD 的逻辑电路编程功能相结合。其中,DSP 选用TMS320F28035芯片,CPLD 选用EPM570TI00I5低电压可编程逻辑芯片,不仅能满足逆变器控制要求,还能减少程序运行时间,增加系统的可扩展性。
DSP 与CPLD 之间通过通用IO 口进行数据传输,将DSP 中经双闭环控制和矢量调制后输出的12路脉冲信号发送给CPLD ,由后者搭建逻辑电路对脉冲进行比较分配后输出PWM 驱动波形。
图5为CPLD 的逻辑电路示意图。CPLD 接受DSP 发出的2路PWM 信号、1路使能控制信号和1路驱动复位信号,为主电路的一相提供两路互补驱动信号。该逻辑电路对2路PWM 信号加入死区设置,通过与非门保证两个开关管不同时导通,当开关管出现过流、过压等情况时,DSP 接受驱动反馈的故障信号并发出复位信号HCPL_RST ,经逻辑电路后置低电平发送给驱动芯片的复位引脚,封锁PWM 输出。
3.2 控制策略设计
T 型三电平并网逆变器控制策略采用PI 电压外环、PR 电流内环的双闭环控制,控制原理如图6所
图5 CPLD 逻辑电路
示。电压外环稳定直流电压,直流电压参考值*
dc V 与实际值V dc 的偏差经PI 调节和坐标变换后得到并网 电流参考值*α
i 、*βi 。电流内环控制并网电流,对并 网电流参考值与实际值的偏差进行PR 控制和空间 矢量调制(SVPWM )得到PWM 脉冲,保证并网电
流对直流电压变化的动态跟踪性。电流内环保留了对电网电压e α、e β 的前馈补偿,减小电网电压突变对并网逆变器的冲击。PR 控制直接在两相静止(αβ)坐标系下,对频率与谐振频率相同的电流正弦量进行无静差控制,省去了PI 控制对dq 轴电流分量的解耦,也减少了多次坐标变换的计算量[9-10]。
图6 双闭环控制原理框图 3.3 信号采样电路设计
采样电路通过传感器采集电压电流信号发送给DSP 。以图7为例,选用HNV025A 霍尔电压传感器,将原边所测电压转化为小电流信号,按1∶2.5
的比例放大后,通过接地电阻转化为电压信号V IN
图7 电压信号采样电路
2018年第8期
14
作为调理电路的输入。调理电路采用两级运放控制,前级运放选择TL082,利用输入的12V 电源,通过运放分压输出偏置电压,实现电压信号幅值抬升,后级运放选择LMV932,用作电平转换,通过加入箝位电路,保证输入AD 的信号在0~3.3V 之间变化。 3.4 驱动电路设计
驱动电路将CPLD 输出的12路PWM 信号转变为控制IGBT 通断的驱动信号,选用带短路过流保护和故障反馈功能(U CE 欠饱和检测和故障状态反馈)的光耦隔离芯片HCPL-316J ,最大能驱动1200V/15A 的IGBT ,可以满足本文所用IGBT 模块的要求。
驱动电路结构如图8所示,由HCPL-316J 光耦隔离芯片及其外围电路组成,输出信号E 、C 、G 端分别与IGBT 的发射极、集电极和门极相连。V IN+端接受PWM 信号,V OUT 端作为信号输出,两端的响应时间不能超过500ns ,并需保证输入输出同步。外围输出电路由两个三极管互补电路组成,降低了光耦芯片的内阻,并加快IGBT 的开关速度。为降低IGBT 的输入阻抗并防止门极电路出现振荡,在门极和发射极之间并联双向稳压二极管D 10。当IGBT 出现短路或过流状况时,
U CE 迅速升高,当超过设定的保护电压时即DESAT 端对地电压大于7V 时,FAULT 端置低并将错误信号反馈给控制电路,RESET 复位端接收CPLD 发出的低电平信号,停止输出驱动信号,IGBT 关断,直到故障解除后复原。
图8 HCPL -316J 驱动电路
4 实验结果分析
在以上设计方案的基础上,本文搭建了一台T 型三电平逆变器进行并网实验,实验平台如图9所示,输入端选用100V 的低压直流源,逆变器输出端经过升压变压器接入电网。
图
10(a )为逆变器输出相电压u AN 与相电流i A
的波形图,可以看到相电压有0、+50V 、−50V 三个
图9 T 型三电平逆变器实验平台图
等级,即为三电平电路的3种基本电平。图10(b )
为逆变器输出线电压u AB
与相电流i A 的波形图,其中线电压一个周期内存在5个阶梯,且阶梯波形平整,使输出波形可更近似于正弦波,有利于降低谐波含量,提高系统电压利用率;相电流i A 幅值为4A ,是一个近似正弦的信号,证明了本文所采用的PR 电流环能较好的完成控制电流的任务。
(a )逆变器输出相电压u AN 、
相电流i A 波形
(b )逆变器输出线电压u AB 、
相电流i A
波形
图10 A 相逆变器输出电压电流波形
图11(a )为并网电流阶跃变化动态波形,系统起动后,并网电流很快趋于稳定,暂态时间短且电流冲击小;图11(b )为软起动状态下的并网电流波形,可看出并网电流具有较好的正弦度和相位跟踪,有效减少了逆变器并网时对电网的冲击。
(a )并网电流阶跃变化动态波形 (b )软起动并网电流波形
图11 A 相并网电流动态波形
在并网实验中,通过电能质量分析仪CA8336获得逆变器输出的并网波形和数据。图12(a )为三相并网电流波形,图12(b )为三相并网电流相位角,从图中可看出三相并网电流波形平稳无波动,频率幅值相同,相位差均为120°,满足相位对称。
图13为相电压和相电流的谐波失真度(THD ),其中,相电压谐波由基次谐波构成,THD 均小于3%,
2018年第8期 1
5
(a )三相并网电流 (b )并网电流相位角
图12 三相并网电流与相位角
(a )相电压THD (b )相电流THD
图13 相电压与相电流谐波失真度
相电流THD 均小于0.6%,符合并网逆变器各特征次谐波分量均小于3%的设计标准。
5 结论
本文以T 型三电平并网逆变器作为分布式电源和电网之间的接口,给出主电路与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并对所用并网控制策略加以说明。实验结果表明,该T 型三电平逆变器并网电压电流稳定且相位对称,谐波失真度低,具有良好的并网效果,证明了本设计方案的正确性与可靠性。
参考文献
[1] 单亮. 基于TMS320F28335的T 型三电平光伏并网
逆变器的设计与实现[D]. 合肥: 合肥工业大学, 2017.
[2] 姚修远, 吴学智, 杜宇鹏, 等. T 型中点钳位三电平
逆变器的零电流转换软开关技术[J]. 电工技术学报, 2016, 31(23): 179-188.
[3] 吴雷, 徐鹏. 三电平并网逆变器结构优化及中点电
压控制[J]. 电力电子技术, 2016, 50(6): 9-12. [4] Schweizer M, Kolar J W.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 highly EfficientThree-Level T-Type converter for Low-Voltage applications[J]. IEEE Transactions on Power Electronics, 2013, 28(2): 9-907.
[5] 王美龄, 王丽梅, 孙永亮. 一种基于模型预测控制
的T 型三电平逆变器中点电位平衡控制方法[J]. 电气工程学报, 2015, 10(9): 66-72.
[6] Schweizer M, Lizama I, Friedli T, et al. Comparison of
the chip area usage of 2-level and 3-level voltage
source converter topologies[C]//IECON 2010-Conference on IEEE Industrial Electronics Society, 391-396. [7] 苏家庆. 一种新的三电平光伏逆变器中点平衡算法
[J]. 电气技术, 2016, 17(8): 46-49.
[8] 杜睿. T 型三电平逆变器的设计与实现[D]. 成都: 西
南交通大学, 2016.
[9] 杜韦辰. 基于准比例谐振控制的T 型三电平整流器
系统设计[J]. 自动化与仪器仪表, 2017, 37(11): -66.
[10] 马琳, 金新民, 唐芬, 等. 三相并网逆变器比例谐振
控制及其网压前馈问题分析[J]. 电工技术学报, 2012, 27(8): 56-63.
收稿日期:2018-05-04 作者简介
季宁一(1995-),男,江苏宜兴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力电子及微电网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
(上接第10页)
[10] 陈耀军, 刘幸, 赖向东, 等. 模块化多电平变换器环
流及电容电压的稳态解析表达式[J]. 电气技术, 2017, 18(3): 47-53.
[11] Scott M J. A gallium nitride switched-capacitor power
inverter for photovoltaic applications[Z]. 2012: 46-52. [12] J T Stauth M D, Kesarwani K. A resonant
Switched-Capacitor IC and embedded system for Sub-Module photovoltaic power management[J]. IEEE of Solid-State Circuits Dec, 2012, 47(12): 3043-3054. [13] 曾君, 吴佳磊, 刘俊峰, 等. 一对基于开关电容原理
的多电平高频逆变器[J]. 电工技术学报, 2018, 33(6):
1312-1319.
[14] Mondal S R, Pradip K S. Study of a new single phase
multilevel inverter based on switched capacitor units[C]//Power Electronics, Intelligent Control and Energy Systems (ICPEICES). IEEE International Con- ference on, 2016: 1-4.
收稿日期:2018-03-31 作者简介
付永升(1987-),男,陕西西安人,硕士,助教,主要从事控制与检测、宽带隙半导体的应用、DC/DC 、AC/DC 变换器及DC/AC 逆变器等电源系统设计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