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环境敏感点
本项目所区总面积130.19hm2,矿山所在位置为高原地区,人烟稀少,当地只有少数游牧民,矿出采动影响范围内林地稀少,植被物种简单,无基本农田。据现场调查,评价范围内未发现文物保护单位、自热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遗迹等。矿区周围无居民点,职工宿舍可能受矿山采矿场大气污染物、噪声的影响。主要环境敏感点分布状况见表1.8-1,本项目外环境关系见图18-1,项目周边环境现状见图1.8-2
环境保护目标
1.生态环境:因矿山开采可能导致土地砂化和水土流失以及塌陷等严重者在
雨后导致泥石流和山洪暴发等,因此将矿区范围内的天然植被、土壤和野生动物作为保护目标。
2、地表水水坏境:矿区以南的昆仓河作为水环境保护目标,保持其原有水城
功能。确保昆仑河地表水质满足Ⅰ类水域水体功能的要求。
3.环境空气:项目所在地区域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二级标准要求。
4.声环境:保护矿区厂界及矿石运输道路两侧200米范围内不受本项目噪声干扰,区域声学环境质量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中的Ⅰ类标准要求。
5、污染物达标排放(废气、废水、噪声);污染物排放符合当地“总量控制”要求。
表1.8-1,主要环境敏感点分布状况一览表
| 编号 | 保护目标 | 保护目标基本特征 | 位置 | 受影响因素 | ||||
| 一 | 生态环境 | |||||||
1 | 矿区居民 | 本项目职工居住点 | 150人 | 位于工业场地,第一矿带东约400m,第二矿带西约300m处 | 主要手矿区山开采影响 | |||
| 2 | 矿区内植被 | 评价区内植被稀疏,种类较少 | 矿区范围内 | 受矿区占地影响 | ||||
| 二 | 地表水环境 | |||||||
1 | 昆仑河 | 执行类水域水质标准 | 矿区以南约2.5km处 | 饮用水源 | ||||
| 三 | 大气及声环境 | |||||||
1 | 工业场地 | 本项目职工宿舍及办公点,共150人 | 位于工业场地,第一矿带东约400m,第二矿带西约300m处 | 受建设期河运行期废气河噪声排放的影响 | ||||
2 | 运输公路 | 运输道路两侧的居民,距道路路沿200m以内的居民(本项目所在地居民稀少) | 运输道路两侧环境空气河声环境需要的关注点 | 受建设河运行期公路运输扬尘河交通噪声影响 | ||||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格尔木昆仑宝玉石纳赤台地区三岔口软玉矿工程
业主单位:格尔木昆仑主玉石有限责任公司
建设性质:新建工程
建设规模:年产玉石40吨
服务年限:38年
项目投资:7800万元
建设期:2年
建设地点;从格尔木市沿青藏公路向南行约120km至三岔桥,下便道向北
行约13km可达矿区
拟建项目主要建设工程内容
纳赤台地区三岔口玉石矿位于青海省海西州境内,根距青海省国资源厅《关于格尔木市纳赤台地区三岔口软玉矿矿区划定范围的批复》青国土资矿划【2009】8号)矿区范国分南北两块,由8个拐点圈定,开采标高由4250~3850,4250-3850,矿区面积约为114.hm2.该矿山年生产玉矿为40吨,故该矿山年剥离废石40万吨/年。矿山服务年限约38年,根据矿区开采地质条件,矿床开拓采用露天开采,矿看开采后,经简单的手选及废石剥离,可直接运往使用厂家进行加工。
该矿区为新建的大型矿山,拟建项目主要建设工程内容按:主体工程、公用工程分列于表2.3-1。
表 本项目主要建设工程项目组成一览表
| 工程类型 | 工程名称 | 工程规模 | 备注 | |
主体工程 | 储矿场 | 2.8hm2 | 永久占地 | |
| 弃渣场 | 4.2hm2 | 永久占地 | ||
| 采矿场 | 114. hm2 | 永久占地 | ||
公用工程 | 道路 | 场内带路 | 0. hm2 | 永久占地 |
| 场外带路 | 4.76 hm2 | |||
| 工业场地(储油库、生活办公区) | 2.9 hm2 | 永久占地 | ||
矿区划定面积
根据青海省国土资源厅批准,矿区范围分南北两块,由8个拐点围成,面积114. hm2。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见表
表 矿区范围拐点坐标表
| 拐点编号 | 拐点坐标 | |||
| X | Y | X | Y | |
| 1 | 3978400.00 | 16620960.00 | 3977200.00 | 16623000.00 |
| 2 | 3977670.00 | 16622100.00 | 3976000.00 | 16624600.00 |
| 3 | 3977450.00 | 16621950.00 | 3975680.00 | 1662437.00 |
| 4 | 3978200.00 | 16620820.00 | 3976880.00 | 16622750.00 |
| 开采标高 | 4250m~3850m | |||
根据《青海省格尔木市纳赤台地区三岔口玉石矿普及调查报告》(中国建筑材料工业地质勘查中心青海总队),共求的预测的矿石内含经济报告资源量(334)1600吨。
矿床开采技术条件
(1)工程地质
矿区内有二组岩石,第一岩组由腐植土及残坡积物组成;第二岩组由白云石大理岩组成。矿体开采讲形成的被边坡,由厚1.0m~2.0m的腐植土及残坡积物和大理岩组成。腐植土及灿坡积物呈半送散状,岩土体强度低;构成办边坡主体的厚层岩其力学强度较高,完整性较好,且倾向和未来开采边坡相反,故稳定性较好。矿体开采将形成的西边坡,为厚层灰石岩,边坡坡面方面和灰岩倾向近垂直故稳定性较好。
矿区中部分布的安山岩,因分布面积就叫小,且岩石较完整,对未来开采边坡的稳定性影响不大。
矿体开采未来形成的北、西边坡虽然稳定性较高,但开采时形成的边坡较高,局部受Ⅳ、Ⅴ级结构面影响,稳定性稍差,应引起重视。
(2)环境地质
普查区位于柴达木准地台之柴达木北缘台缘褶带,其主体为走向东西的复杂剧烈挤压带,走向东西的构造发育。普查区及附近地区历年来未出现过烈度较强的地震,亦无活动断裂发现,据1992年青海抗震办资料,地震度为7度,域稳定性较好
矿体位于洪水位以上,对采矿及安全生产不会产生太大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