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21-2022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0章 压强和浮力(含答案)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7 00:01:36
文档

2021-2022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0章 压强和浮力(含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10章压强和浮力》2022年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多选)1.(3分)下列估测数据合理的是()A.一名中学生正常站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000PaB.大拇指指甲上受到的大气压力约为10NC.人血压的正常值(收缩压和舒张压)约为80cmHg~120cmHgD.一名中学生游泳时受到的浮力约为500N2.(3分)下列几种情况中,通过改变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使物体上升的是()A.向盛有清水的杯子中加入食盐,沉在杯底的鸡蛋逐渐上浮B.潜水艇从水底向水面升起C.点燃孔明灯中的松脂后
推荐度:
导读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10章压强和浮力》2022年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多选)1.(3分)下列估测数据合理的是()A.一名中学生正常站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000PaB.大拇指指甲上受到的大气压力约为10NC.人血压的正常值(收缩压和舒张压)约为80cmHg~120cmHgD.一名中学生游泳时受到的浮力约为500N2.(3分)下列几种情况中,通过改变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使物体上升的是()A.向盛有清水的杯子中加入食盐,沉在杯底的鸡蛋逐渐上浮B.潜水艇从水底向水面升起C.点燃孔明灯中的松脂后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10章 压强和浮力》2022年单元测试卷

一、选择题

(多选)1.(3分)下列估测数据合理的是(  )

A.一名中学生正常站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000Pa    

B.大拇指指甲上受到的大气压力约为10N    

C.人血压的正常值(收缩压和舒张压)约为80cmHg~120cmHg    

D.一名中学生游泳时受到的浮力约为500N

2.(3分)下列几种情况中,通过改变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使物体上升的是(  )

A.向盛有清水的杯子中加入食盐,沉在杯底的鸡蛋逐渐上浮    

B.潜水艇从水底向水面升起    

C.点燃孔明灯中的松脂后,灯就能够腾空而起    

D.打捞沉船时向浮筒内压入高压气体

3.(3分)空气的密度约为1.3千克/米3,一间普通教室中空气的质量最接近于(  )

A.300千克    B.30千克    C.3.0千克    D.0.3千克

4.(3分)如图所示,在研究浮力大小时,将浮于水面的盆子慢慢向下按,用力越大,盆子浸入水中的部分越多。根据以上事实,下列猜想最符合研究目的是(  )

A.用力越大,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    

B.液体的密度越大,物体所受浮力越大    

C.物体的体积越大,物体所受浮力越大    

D.物体排开水越多,物体所受浮力越大

5.(3分)在研究液面下深度为h处的液体压强时,可以设想这里有一个水平放置的“平面”,这个平面以上的液柱对平面的压力等于液柱所受的重力。如图所示,设“平面”的面积为S,液体的密度为ρ,用压强公式就能求出该处的压强。若减小所选“平面”的面积S,该处的液体压强将如何变化(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6.(3分)如图所示,A、B两个内径相同的玻璃管内盛有相同质量的不同种类的液体,当B管倾斜,A管竖直放置时,两管液面等高,则(  )

A.A管中液体对管底的压强比B中小    

B.A管中液体对管底的压强比B中大    

C.A管中液体对管底的压强和B中相等    

D.A管中液体的密度比B中管中液体的密度小

7.(3分)如图所示的两个容积相同的圆筒形容器,分别装满不同的液体,已知距容器底部距离相等的A、B两点处液体压强pA=pB,则两容器底部所受的液体压力F甲、F乙和压强p甲、p乙的关系是(  )

A.F甲>F乙,p甲>p乙    B.F甲>F乙,p甲=p乙    

C.F甲=F乙,p甲<p乙    D.F甲<F乙,p甲<p乙

8.(3分)用一薄片挡住一个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的下端,当其竖直的插入水下20cm处,薄片不掉下来,再缓缓的向管中注入某种液体,当管内液柱高约25cm时才发现薄片下沉,则注入的液体可能是(  )

A.水    B.盐水    C.酒精    D.水银

9.(3分)将同一密度计放入不同液体中,静止后如图(a)、(b)所示,则(  )

A.甲液体密度大    

B.乙液体密度大    

C.甲液体中密度计受到的浮力大    

D.乙液体中密度计受到的浮力大

10.(3分)如图,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甲和乙放在水平桌面上,盛有不同浓度的盐水,将同一鸡蛋分别放入其中,鸡蛋静止时两容器内盐水的深度相同。设鸡蛋在甲、乙两容器中所受浮力分别为F1和F2,盐水对甲、乙容器底部压强分别为p1和p2,则(  )

A.F1>F2       p1>p2    B.F1=F2      p1=p2    

C.F1<F2       p1=p2    D.F1=F2      p1<p2

11.(3分)一密度为ρ钢制轴承,由粗细不同的两部分圆柱体构成,粗细圆柱体的高度均为h.如甲图所示放置时,轴承对水平面的压强为1.2ρgh.如乙图所示放置时,轴承对水平面的压强为(  )

A.3.6ρgh    B.4.8ρgh    C.6.0ρgh    D.7.2ρgh

12.(3分)如图所示,均匀圆柱体甲和盛有液体乙的轻质圆柱形容器放置在水平地面上,他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现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甲并从容器中抽出部分乙,且甲、乙质量的变化量相等。若甲切去部分高度为△h甲,乙抽出部分高度为△h乙,它们剩余部分的质量分别为m′甲、m′乙,则(  )

A.△h甲>△h乙,m′甲<m′乙    B.△h甲>△h乙,m′甲>m′乙    

C.△h甲<△h乙,m′甲>m′乙    D.△h甲<△h乙,m′甲<m′乙

二、填空题

13.(3分)已知一块实心长方体金属块的质量为m、它的长、宽、高分别为a,b,c,它的密度ρ=     。若将金属块以平放和竖放两种不同的方式放在水平地面上,则金属块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p甲:p乙=     。(均用关于m、a,b,c式子作答)

14.(3分)通常人们把高度为     cm高的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作为一个标准大气压。实际大气压是变化的,海拔高度越高的地方气压越     。

15.(3分)一个重力为8牛的实心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将其一半体积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牛,此时金属块所受的浮力为     牛;若把金属块全部浸入水中时,金属块所受的浮力与重力的合力为     牛,继续增加金属块在水中所处的深度,受到的浮力将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6.(3分)如图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同,则甲、乙两个物体的密度ρ甲     ρ乙,现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厚度,并将切去部分放置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表面,此时它们对地面的压强为p甲     p乙.(均选填“大于”、“等于”或者“小于”)

17.(3分)某物体浮在甲液体中时有的体积浸在液体中,当它浮在乙液体中有的体积露出液面,则甲、乙的两种液体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     。

18.(3分)在远洋轮船的船舷上,都漆着几条“载重线”俗称“吃水线”,轮船满载时,水面不能超过规定的“载重线”,如图所示,为一艘远洋轮船及载重线的示意图,其中标有“W”的是北大西洋的载重线,标有“S”的是印度洋的载重线,当轮船由北大西洋驶向印度洋时,以船舷为参照物,轮船是     (填“运动的”或“静止的”),轮船在海水中受到的浮力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由图可知,对比北大西洋和印度洋,海水密度较大的是     。

19.(3分)历史上著名的     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如图所示是测量     的示意图,人们将这个实验称为     实验。

三、计算题

20.如图所示,一个底面积为2×10﹣2m2的薄壁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容器高0.15m,内盛有0.1m深的水,求:

(1)容器内水的重力;

(2)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3)当把一个质量为3kg的实心正方体A放入水中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的增加量是1000pa,物体A的密度为多少?

21.将一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测力计的示数为14.7N.当将该石块完全沉浸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9.8N,求:

(1)该石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2)该石块的体积; 

(3)该石块的密度。

22.底面积为S的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地面上,容器内盛有0.2米深的水。

(1)求水对容器底的压强p水。

(2)若S=1×10﹣2米2,求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桌。

(3)现将一密度为ρ,体积为V的实心物体放入容器中,物体最终浸没在水中(水不溢出).求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化量△p水与容器对桌面变化量△p桌的大小关系及相应的条件。

四、实验探究题

23.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1)阅读如图为什么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大气压:     ,如果不用水银而换用水,利用你身边的器材能测大气压吗?     ,理由     ;

(2)如图我们把支持     高的水银柱的压强叫做1标准大气压,即1标准大气压=     =     Pa,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     ,在海拔2000m内,大约每升高     大气压减小     ;

(3)测量大气压的仪器叫     ,其中     气压计比较准确,     气压计携带方便。

24.图(a)、(b)所示为两个实验情景。其中,图(a)所示为托盘天平称量某物体时的分度盘以及砝码和游码情况,此时应将游码向     移动(选填“左”或“右”),使天平在水平位置平衡;

如图(b)所示的情景,是为了验证     原理。

25.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请你在认真思考、观察的基础上,回答下列问题:

(1)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     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

(2)仔细观察图1所示的“实验1”和“实验2”,回答:

①实验1是想验证:当     相同时,液体的压强与     的关系;

②实验2得出结论:     ;

③以上实验都采用了一个共同的科学方法,那就是     法。

(3)如图2所示,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分别盛有适量的水和浓盐水,某同学用压强计鉴别这两种液体,则图     (填a或b)中装的是盐水。

26.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将同一物体分别逐渐浸入到水和酒精中,为了便于操作和准确收集数据,用升降台调节溢水杯的高度来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他们观察并记录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及排开液体的体积。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液体种类

 实验序号

 物体重力

G物(N)

 弹簧测力计示数F(N)

 物体受到浮力F浮(N)

 排开液体体积V排(cm3)

 水

ρ水=1.0g/cm3

 1 2 1.5  50
 2 1.0 1.0 100
 3 0.5 1.5 150
 酒精

ρ酒精=0.8g/cm3

 4 2 1.6 0.4 50
 5 1.2 0.8 100
 6 0.8 1.2 150
(1)分析表中数据,实验所用物体的重力为     N,第一次实验中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     N。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和3(或4、5和6)可初步得出结论:当液体的种类相同时,排开液体的体积越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可初步得出结论: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3)请你计算出第一次实验中物体排开水受到的重力G排=     N.通过比较每次实验中物体受到的浮力和它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还可以验证     原理。

(4)本实验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选用了不同液体并进行了多次实验,其目的是为了     (选填字母序号)。

A.寻找普遍规律

B.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5)实验中小明同学观察到将同一个物体浸没在密度越大的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     。于是他灵机一动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个重1.5N的物块,如图甲所示;当他把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如图乙所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0.5N,他就在0.5N处对应标上1.0g/cm3的字样;当他把物块浸没在酒精中时,如图丙所示,应该在弹簧测力计刻度盘的     N处对应标上0.8g/cm3字样,聪明的他就将图甲所示装置改装成了一个能测液体密度的密度秤。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10章 压强和浮力》2022年单元测试卷

参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多选)1.(3分)下列估测数据合理的是(  )

A.一名中学生正常站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000Pa    

B.大拇指指甲上受到的大气压力约为10N    

C.人血压的正常值(收缩压和舒张压)约为80cmHg~120cmHg    

D.一名中学生游泳时受到的浮力约为500N

【解答】解:A、中学生平均体重约为500N,两脚的总面积约为0.025m2,

则他对地面的压强p==20000Pa,故A选项错。

B、指甲的面积S=1cm2=1×10﹣4m2,指甲受到的大气压力约为F=pS=1×105Pa×1×10﹣4m2=10N,故B选项正确。

C、人血压的正常值为80~120mmHg,故C选项错。

D、中学生的体重为500N,在游泳时,人可认为处在漂浮状态,所受的浮力等于重力,故D选项正确。

故选:BD。

2.(3分)下列几种情况中,通过改变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使物体上升的是(  )

A.向盛有清水的杯子中加入食盐,沉在杯底的鸡蛋逐渐上浮    

B.潜水艇从水底向水面升起    

C.点燃孔明灯中的松脂后,灯就能够腾空而起    

D.打捞沉船时向浮筒内压入高压气体

【解答】解:A、向盛有清水的杯子中加入食盐,鸡蛋重力不变,浮力随密度的增大而增大,浮力大于重力,故鸡蛋会上升,符合题意;

B、潜水艇从水底向水面升起,浮力未发生改变,是通过改变自身重力来改变浮沉的。不符合题意;

C、点燃孔明灯中的松脂后,灯就能够腾空而起,灯内空气密度小于外部空气密度,浮力未变,改变的是自身重力。不符合题意;

D、打捞沉船时向浮筒内压人高压气体,通过改变自身重力来改变浮沉。不符合题意;

故选:A。

3.(3分)空气的密度约为1.3千克/米3,一间普通教室中空气的质量最接近于(  )

A.300千克    B.30千克    C.3.0千克    D.0.3千克

【解答】解:教室的长约为10m,宽约为5m,高约为4m,

则教室的容积:V=长×宽×高=10m×5m×4m=200m3,

教室里空气的质量:m=ρV=1.3kg/m3×200m3=260kg。

从选项中可以看出,选项D是正确的。

故选:A。

4.(3分)如图所示,在研究浮力大小时,将浮于水面的盆子慢慢向下按,用力越大,盆子浸入水中的部分越多。根据以上事实,下列猜想最符合研究目的是(  )

A.用力越大,物体排开水的体积越大    

B.液体的密度越大,物体所受浮力越大    

C.物体的体积越大,物体所受浮力越大    

D.物体排开水越多,物体所受浮力越大

【解答】解:物体排开水的体积与物体所受的外力无关,所以A错

将浮于水面的盆子慢慢向下按,用力越大,盆子浸入水中的部分越多,盆子排开水的体积增大,盆子受到的浮力增大,所以B、C错,D正确。

故选:D。

5.(3分)在研究液面下深度为h处的液体压强时,可以设想这里有一个水平放置的“平面”,这个平面以上的液柱对平面的压力等于液柱所受的重力。如图所示,设“平面”的面积为S,液体的密度为ρ,用压强公式就能求出该处的压强。若减小所选“平面”的面积S,该处的液体压强将如何变化(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无法判断

【解答】解:根据液体压强的公式p=ρgh,液体内部的压强与液体的深度和密度有关,若所选“平面”的面积S变化,液体的密度与深度不变,压强不会改变。

故选:C。

6.(3分)如图所示,A、B两个内径相同的玻璃管内盛有相同质量的不同种类的液体,当B管倾斜,A管竖直放置时,两管液面等高,则(  )

A.A管中液体对管底的压强比B中小    

B.A管中液体对管底的压强比B中大    

C.A管中液体对管底的压强和B中相等    

D.A管中液体的密度比B中管中液体的密度小

【解答】解:由图知,VA<VB,

∵mA=mB,

∴由ρ=可知,ρA>ρB,

又∵两管液面相平(液体的深度h相同),

∴由p=ρgh可知,两管中的液体对管底压强:pA>pB。

故选:B。

7.(3分)如图所示的两个容积相同的圆筒形容器,分别装满不同的液体,已知距容器底部距离相等的A、B两点处液体压强pA=pB,则两容器底部所受的液体压力F甲、F乙和压强p甲、p乙的关系是(  )

A.F甲>F乙,p甲>p乙    B.F甲>F乙,p甲=p乙    

C.F甲=F乙,p甲<p乙    D.F甲<F乙,p甲<p乙

【解答】解:已知A点的深度小于B点的深度,根据公式p=ρgh可知,甲的密度大于乙的密度,A点下面液体产生的压强大于B点下面液体产生的压强;所以容器底部甲产生的压强大于乙产生的压强;又因为甲容器的底面积大,根据公式F=pS可知,容器底部甲受到的压力大于乙受到的压力。

故选:A。

8.(3分)用一薄片挡住一个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的下端,当其竖直的插入水下20cm处,薄片不掉下来,再缓缓的向管中注入某种液体,当管内液柱高约25cm时才发现薄片下沉,则注入的液体可能是(  )

A.水    B.盐水    C.酒精    D.水银

【解答】解:由题知,当塑料片受到的液体的压强与水产生的压强相等时,刚好开始下落,

即:ρ液gh液=ρ水gh水

ρ液===0.8×103kg/m3。

则注入的液体可能是酒精。

故选:C。

9.(3分)将同一密度计放入不同液体中,静止后如图(a)、(b)所示,则(  )

A.甲液体密度大    

B.乙液体密度大    

C.甲液体中密度计受到的浮力大    

D.乙液体中密度计受到的浮力大

【解答】解:

(1)∵密度计漂浮,

∴F浮=G,

∴密度计在两种液体中受到的浮力都等于密度计受到的重力,大小相等,故CD错;

(2)由图知,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v甲排<v乙排,

∵F浮=ρ液gv排相同,

∴液体的密度:ρ甲>ρ乙,故A正确,B错。

故选:A。

10.(3分)如图,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甲和乙放在水平桌面上,盛有不同浓度的盐水,将同一鸡蛋分别放入其中,鸡蛋静止时两容器内盐水的深度相同。设鸡蛋在甲、乙两容器中所受浮力分别为F1和F2,盐水对甲、乙容器底部压强分别为p1和p2,则(  )

A.F1>F2       p1>p2    B.F1=F2      p1=p2    

C.F1<F2       p1=p2    D.F1=F2      p1<p2

【解答】解:

(1)鸡蛋悬浮在甲杯中,受到盐水的浮力等于鸡蛋重力;鸡蛋漂浮在乙杯中,受到盐水的浮力也等于鸡蛋重力;所以鸡蛋在甲、乙两杯中所受浮力大小相等,即:F1=F2;

(2)鸡蛋在甲杯盐水中悬浮,根据物体的悬浮条件可知:ρ鸡蛋=ρ盐水甲,

鸡蛋在乙杯盐水中漂浮,根据物体的漂浮条件可知:ρ鸡蛋<ρ盐水乙,

所以,ρ盐水甲<ρ盐水乙;

由于两容器内盐水的深度相同,则根据p=ρgh可知:p1<p2。

故选:D。

11.(3分)一密度为ρ钢制轴承,由粗细不同的两部分圆柱体构成,粗细圆柱体的高度均为h.如甲图所示放置时,轴承对水平面的压强为1.2ρgh.如乙图所示放置时,轴承对水平面的压强为(  )

A.3.6ρgh    B.4.8ρgh    C.6.0ρgh    D.7.2ρgh

【解答】解:设上下部分的面积分别为S1和S2,由ρ=可得,上下两部分的质量:

m上=ρV上=ρS1h,m下=ρV下=ρS2h,

∵水平面上物体的压力和自身的重力相等,

∴F=G上+G下=m上g+m下g=ρS1hg+ρS2hg,

p甲===+ρgh=1.2ρgh,

解得:=,

如乙图所示放置时,物体的质量不变,重力不变,压力不变,

∴此时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p乙===5=5×1.2ρgh=6.0ρgh。

故选:C。

12.(3分)如图所示,均匀圆柱体甲和盛有液体乙的轻质圆柱形容器放置在水平地面上,他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现沿水平方向切去部分甲并从容器中抽出部分乙,且甲、乙质量的变化量相等。若甲切去部分高度为△h甲,乙抽出部分高度为△h乙,它们剩余部分的质量分别为m′甲、m′乙,则(  )

A.△h甲>△h乙,m′甲<m′乙    B.△h甲>△h乙,m′甲>m′乙    

C.△h甲<△h乙,m′甲>m′乙    D.△h甲<△h乙,m′甲<m′乙

【解答】解:(1)因为甲为规则圆柱体,乙为规则容器,则甲对地面的压强:p甲=ρ甲gh甲,乙对容器底的压强:p乙=ρ乙gh乙,

∵他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即:p甲=p乙,

∴ρ甲h甲=ρ乙h乙

∴由图可知:h甲<h乙,所以ρ甲>ρ乙;

∵甲、乙质量的变化量相等,即△m甲=△m乙,

∴ρ甲△h甲S甲=ρ乙△h乙S乙,

由图可知:底面积S甲>S乙,

∴△h甲<△h乙;故AB错误;

(2)由p=得:对地面的压力F甲=p甲S甲,F乙=p乙S乙,

∵p甲=p乙,S甲>S乙,

∴F甲>F乙,

∵他们放置在水平地面上,压力等于重力,

∴G甲>G乙,

则由G=mg知:m甲>m乙,

∵m′=m﹣△m,而△m甲=△m乙,

∴m′甲>m′乙.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

13.(3分)已知一块实心长方体金属块的质量为m、它的长、宽、高分别为a,b,c,它的密度ρ=  。若将金属块以平放和竖放两种不同的方式放在水平地面上,则金属块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之比p甲:p乙= c:a 。(均用关于m、a,b,c式子作答)

【解答】解:(1)金属块的体积:V=a×b×c,

所以金属块的密度:ρ==;

(2)平放和竖放时对地面的压力都等于总重力,即F=G,

平放时的受力面积S平=ab,竖放时的受力面积S竖=bc,

则平放时的压强p平==,

竖放时的压强p竖==,

则p平:p竖=:=c:a

故答案为:;c:a。

14.(3分)通常人们把高度为 76 cm高的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作为一个标准大气压。实际大气压是变化的,海拔高度越高的地方气压越 低 。

【解答】解:一标准大气压的数值是1.01×105Pa,相当于760m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两者之间可以通过液体压强的公式p=ρgh进行计算,760mm=76cm;

大气压和高度有关,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所以海拔高度越高的地方气压越低。

故答案为:76;低。

15.(3分)一个重力为8牛的实心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将其一半体积浸入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牛,此时金属块所受的浮力为 3 牛;若把金属块全部浸入水中时,金属块所受的浮力与重力的合力为 2 牛,继续增加金属块在水中所处的深度,受到的浮力将 不变 。(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解答】解:

(1)实心金属块受到水的浮力:

F浮=G﹣F拉=8N﹣5N=3N,

(2)∵F浮=ρ水gV排;

∴V排===3×10﹣4m3,

金属块的体积:

V=2V排=6×10﹣4m3,

∴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F浮′=ρ水gV排′=1.0×103kg/m3×10N/kg×6×10﹣4m3=6N。

重力和浮力的合力为:

F=G﹣F浮=8N﹣6N=2N

(3)当物体所处的深度增加时,V排不变,

∵F浮=ρ水V排g,

∴物体受到的浮力不变。

故答案为:3;2;不变。

16.(3分)如图所示,实心均匀正方体甲、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同,则甲、乙两个物体的密度ρ甲 大于 ρ乙,现沿竖直方向切去相同厚度,并将切去部分放置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表面,此时它们对地面的压强为p甲 大于 p乙.(均选填“大于”、“等于”或者“小于”)

【解答】解:

(1)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等于物体重力,

所以水平地面受到的压强:

p=====ρhg,

若正方体甲和乙的边长分别为a、b,因为甲、乙对水平地面压强相同,即:ρ甲ag=ρ乙bg

由图知a<b,所以ρ甲>ρ乙;

(2)竖直方向切去相同厚度为h,

则甲被切去部分的重力:G甲切=ρ甲gV甲切=ρ甲ga2h,

乙被切去部分的重力:G乙切=ρ乙gb2h,

两式相除可得:===<1,

所以G甲切<G乙切,

因为甲乙都是正方体,所以切后剩下的甲和乙高度不变,对地面压强仍相等,即:

p甲剩=p乙剩==,且S甲剩<S乙剩,

将切去部分放置在对方剩余部分的上表面,

则此时甲的整体产生的压强:p甲=+,

此时乙的整体产生的压强p乙=+,

因为=,G甲切<G乙切,且S甲剩<S乙剩,所以p甲>p乙。

故答案为:大于;大于。

17.(3分)某物体浮在甲液体中时有的体积浸在液体中,当它浮在乙液体中有的体积露出液面,则甲、乙的两种液体的密度之比ρ甲:ρ乙= 5:6 。

【解答】解:设物体体积为V,

物体排开甲液体的体积V甲排=V,

同理,物体排开乙液体的体积V乙排=(1﹣)V=V,

物体漂浮在液面上:F甲浮=F乙浮=G物,

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F浮=ρgV排,

ρ甲===F浮Vg,

同理,ρ乙=F浮Vg,

∴ρ甲:ρ乙==。

故答案为:5:6。

18.(3分)在远洋轮船的船舷上,都漆着几条“载重线”俗称“吃水线”,轮船满载时,水面不能超过规定的“载重线”,如图所示,为一艘远洋轮船及载重线的示意图,其中标有“W”的是北大西洋的载重线,标有“S”的是印度洋的载重线,当轮船由北大西洋驶向印度洋时,以船舷为参照物,轮船是 静止的 (填“运动的”或“静止的”),轮船在海水中受到的浮力将 不变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由图可知,对比北大西洋和印度洋,海水密度较大的是 北大西洋 。

【解答】解:(1)以船舷为参照物,轮船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是静止的;

(2)因为轮船漂浮,所以F浮=G,

则轮船受到的浮力都等于轮船受到的重力G,故当轮船由北大西洋驶向印度洋时,轮船在海水中受到的浮力将不变;

又因为F浮=ρ液gV排=G,

设北大西洋与印度洋的海水密度ρ1和ρ2,轮船排开北大西洋与印度洋的海水的体积为V1、V2,

因为标有W的是北大西洋载重线,标有S的是印度洋载重线,

轮船排开海水的体积:V1<V2,

则海水的密度:ρ1>ρ2.即海水密度较大的是北大西洋。

故答案为:静止的; 不变; 北大西洋。

19.(3分)历史上著名的 马德堡半球 实验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如图所示是测量 大气压强 的示意图,人们将这个实验称为 托里拆利 实验。

【解答】解:(1)由课本中提到的物理史实可知,最早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并且最著名的实验是马德堡市的奥托格里克做的马德堡半球实验。

(2)如图的实验装置是托里拆利实验装置,托里拆利实验测量出了大气压强的数值。

故答案为:马德堡半球:大气压强;托里拆利。

三、计算题

20.如图所示,一个底面积为2×10﹣2m2的薄壁柱形容器放在水平桌面,容器高0.15m,内盛有0.1m深的水,求:

(1)容器内水的重力;

(2)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3)当把一个质量为3kg的实心正方体A放入水中后,容器对桌面的压强的增加量是1000pa,物体A的密度为多少?

【解答】解:(1)容器内水的体积:

V水=Sh=2×10﹣2m2×0.1m=2×10﹣3m3,

由ρ=可得,容器内水的质量:

m水=ρ水V水=1.0×103kg/m3×2×10﹣3m3=2kg,

容器内水的重力为:

G水=m水g=2kg×10N/kg=20N;

(2)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

p水=ρ水gh水=1.0×103kg/m3×10N/kg×0.1m=1000Pa;

(3)正方体的重力:

GA=mAg=3kg×10N/kg=30N,

由p=可得,正方体A放入水中后对桌面压力的增加量:

△F=△pS=1000Pa×2×10﹣2m2=20N,

因为△F<GA,

所以,水有溢出,

溢出水的重力:

G溢出=GA﹣△F=30N﹣20N=10N,

溢出水的体积:

V溢出====1×10﹣3m3,

容器内增加的体积:

V′=S(h﹣h水)=2×10﹣2m2×(0.15m﹣0.1m)=1×10﹣3m3,

物体A的体积:

VA=V溢出+V′=1×10﹣3m3+1×10﹣3m3=2×10﹣3m3,

物体A的密度:

ρA===1.5×103kg/m3。

答:(1)容器内水的重力为20N;

(2)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强为1000Pa;

(3)物体A的密度为1.5×103kg/m3。

21.将一石块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测力计的示数为14.7N.当将该石块完全沉浸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9.8N,求:

(1)该石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2)该石块的体积; 

(3)该石块的密度。

【解答】解:(1)根据题意可知,石块的重力G=14.7N,石块浸没在水中时弹簧测力计示数F′=9.8N,

则石块在水中受到的浮力:

F浮=G﹣F′=14.7N﹣9.8N=4.9N;

(2)∵物体浸没时排开液体的体积和本身的体积相等,

∴由F浮=ρgV排可得,石块的体积:

V=V排===5×10﹣4m3;

(3)∵G=mg,

∴石块质量:

m===1.5kg,

石块密度:

ρ===3×103kg/m3。

答:(1)该石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为4.9N;

(2)石块的体积为5×10﹣4m3;

(3)该石块的密度为3×103kg/m3。

22.底面积为S的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放在水平地面上,容器内盛有0.2米深的水。

(1)求水对容器底的压强p水。

(2)若S=1×10﹣2米2,求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桌。

(3)现将一密度为ρ,体积为V的实心物体放入容器中,物体最终浸没在水中(水不溢出).求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化量△p水与容器对桌面变化量△p桌的大小关系及相应的条件。

【解答】解:

(1)水对容器底部的:

p水=ρgh=1.0×103kg/m3×10N/kg×0.2m=2000Pa;

(2)因为是轻质薄壁圆柱形容器,

所以放在水平桌面上对桌面的压力F=G水=m水g=ρ水V水g=ρ水Shg=1.0×103kg/m3×1×10﹣2m2×0.2m×10N/kg=20N;

(3)由题意知,将密度为ρ体积为V的物体放入容器中时,

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化量△p水=ρg△h=ρg;

容器对桌面变化量△p桌===。

答:

(1)水对容器底的压强为2000Pa;

(2)容器对桌面的压力是20N;

(3)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变化量△p水=ρg;容器对桌面变化量△p桌。

四、实验探究题

23.大气压的测量﹣托里拆利实验

(1)阅读如图为什么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大气压: 玻璃管上方是真空 ,如果不用水银而换用水,利用你身边的器材能测大气压吗? 不能 ,理由 水的密度小,需要的玻璃管长,不便于操作 ;

(2)如图我们把支持 760mm 高的水银柱的压强叫做1标准大气压,即1标准大气压= 760mm = 1.013×105 Pa,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 降低 ,在海拔2000m内,大约每升高 10m 大气压减小 100Pa ;

(3)测量大气压的仪器叫 气压计 ,其中 水银 气压计比较准确, 金属盒 气压计携带方便。

【解答】解:(1)由于玻璃管上方为真空,水银柱上方没有物质产生压强,则水银柱产生的压强等于外部的大气压强;利用水银做实验是因为水银的密度大,需要的玻璃管长度小,便于操作;意大利著名的科学家托里拆利利用实验测定了一个标准大气压能够支持760mm高的水银柱,一个标准大气压支持的水银柱的高度h=760mm=0.76m

一个标准大气压的数值为

p=ρgh=13.6×103kg/m3×9.8N/kg×0.76m=1.013×105Pa;

如果不用水银而用水做实验,则水柱高度为h===10.13m,则需要10m多长的玻璃管,不便操作;

(2)我们把支持760mm高的水银柱产生的压强为1标准大气压,即1标准大气压=760mm=1.013×105Pa;大气压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是因为离地面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压越小。在海拔2000m以内,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

(3)测大气压强的仪器有根据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制成的水银气压计;还有借助一个具有弹性的空盒来测量大气压大小的空盒气压计,也叫无液气压计。

故答案为:(1)玻璃管上方是真空;不能;水的密度小,需要的玻璃管长,不便于操作;

(2)760mm;760mm;1.013×105;降低;10m;100Pa;

(3)气压计;水银;金属盒。

24.图(a)、(b)所示为两个实验情景。其中,图(a)所示为托盘天平称量某物体时的分度盘以及砝码和游码情况,此时应将游码向 左 移动(选填“左”或“右”),使天平在水平位置平衡;

如图(b)所示的情景,是为了验证 阿基米德 原理。

【解答】解:(1)天平在称量过程中应通过增减砝码和移动游码来使其平衡,图中游码已移至3.4g处,指针偏右,所以应将游三向左移动才能使横梁平衡;

(2)图(b)中弹簧测力计两次的示数之差就是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F2﹣F1,通过量筒中两次的示数之差可得出物体排开水的体积V排=V2﹣V1,根据排开水的体积可求出排开水的重力G排,这样只要比较F浮与G排的大小即可验证阿基米德原理,即F浮=G排。

故答案为:

(1)左;(2)阿基米德。

25.压强计“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请你在认真思考、观察的基础上,回答下列问题:

(1)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 高度差 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

(2)仔细观察图1所示的“实验1”和“实验2”,回答:

①实验1是想验证:当 液体密度 相同时,液体的压强与 液体深度 的关系;

②实验2得出结论: 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

③以上实验都采用了一个共同的科学方法,那就是 控制变量 法。

(3)如图2所示,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容器,分别盛有适量的水和浓盐水,某同学用压强计鉴别这两种液体,则图 a (填a或b)中装的是盐水。

【解答】解:(1)压强计是通过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来反映被测压强大小的;

(2)①实验1液体的密度相同,深度不同,可探究液体压强和深度的关系;

②实验2金属盒在液体的深度相同,液体的密度不同,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由此可得出结论: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③在探究液体压强与深度和密度的关系时,分别控制密度和深度不变,用了控制变量法;

(3)金属盒在液体中的深度相同,a液体中U形管中液面的高度差大于b中液面的高度差,可知a液体的密度大于b液体的密度,图a中装的是盐水。

故答案为:(1)高度差;

(2)①液体密度;液体深度;②同一深度,液体密度越大,压强越大;③控制变量;

(3)a。

26.在探究“浮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某小组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将同一物体分别逐渐浸入到水和酒精中,为了便于操作和准确收集数据,用升降台调节溢水杯的高度来控制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他们观察并记录了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及排开液体的体积。实验数据记录在下表中。

 液体种类

 实验序号

 物体重力

G物(N)

 弹簧测力计示数F(N)

 物体受到浮力F浮(N)

 排开液体体积V排(cm3)

 水

ρ水=1.0g/cm3

 1 2 1.5  50
 2 1.0 1.0 100
 3 0.5 1.5 150
 酒精

ρ酒精=0.8g/cm3

 4 2 1.6 0.4 50
 5 1.2 0.8 100
 6 0.8 1.2 150
(1)分析表中数据,实验所用物体的重力为 2 N,第一次实验中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 0.5 N。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和3(或4、5和6)可初步得出结论:当液体的种类相同时,排开液体的体积越 大 ,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分析比较实验序号 1、4或者2、5或者3、6 可初步得出结论:当排开液体的体积相同时,液体的密度越大,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3)请你计算出第一次实验中物体排开水受到的重力G排= 0.5 N.通过比较每次实验中物体受到的浮力和它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还可以验证 阿基米德 原理。

(4)本实验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选用了不同液体并进行了多次实验,其目的是为了 A (选填字母序号)。

A.寻找普遍规律

B.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5)实验中小明同学观察到将同一个物体浸没在密度越大的液体中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 小 。于是他灵机一动在弹簧测力计下挂一个重1.5N的物块,如图甲所示;当他把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如图乙所示,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0.5N,他就在0.5N处对应标上1.0g/cm3的字样;当他把物块浸没在酒精中时,如图丙所示,应该在弹簧测力计刻度盘的 0.7 N处对应标上0.8g/cm3字样,聪明的他就将图甲所示装置改装成了一个能测液体密度的密度秤。

【解答】解:(1)分析表中数据可知,实验所用物体的重力为2N;

第一次实验中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G﹣F′=2N﹣1.5N=0.5N。

(2)①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和3(或4、5和6)可知,液体的密度相同,物体浸入液体中的体积越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小,即所受的浮力变大;

故可得结论:当液体的种类相同时,排开液体的体积越大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越大。

②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液体密度的关系时,应控制排开液体的体积不变,改变液体的密度;结合表格可知1、4或者2、5或者3、6符合。

(3)第一次实验中物体排开水受到的重力:

G排=m排g=ρV排g=1.0×103kg/m3×50×10﹣6m3×10N/kg=0.5N,

因F浮=G排=0.5N,所以可以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4)在探究“浮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时,选用了不同液体并进行了多次实验的目的是减小偶然性,使实验得出的实验规律更具有普遍性,所以本实验的目的是寻找普遍规律。

(5)根据F浮=ρgV排可知,物体浸没时排开水的体积和本身的体积相等,所以将同一个物体浸没在密度越大的液体中时受到的浮力变大,根据F浮=G﹣F′可知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小;

当他把物块浸没在水中时,受到的浮力:

F浮=G﹣F′=1.5N﹣0.5N=1N,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得:

1N=ρ水gV排﹣﹣﹣﹣﹣①

当他把物块浸没在酒精中时,

F浮酒=ρ酒gV排﹣﹣﹣﹣﹣②

因两者排开液体的体积相等,

所以,由①②两式相比可得:

F浮酒=0.8N,

此时应标在弹簧测力计的1.5N﹣0.8N=0.7N处。

故答案为:(1)2;0.5;(2)大;1、4或者2、5或者3、6;(3)0.5;阿基米德;(4)A;(5)小;0.7。

文档

2021-2022学年苏科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10章 压强和浮力(含答案)

苏科版八年级下册《第10章压强和浮力》2022年单元测试卷一、选择题(多选)1.(3分)下列估测数据合理的是()A.一名中学生正常站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000PaB.大拇指指甲上受到的大气压力约为10NC.人血压的正常值(收缩压和舒张压)约为80cmHg~120cmHgD.一名中学生游泳时受到的浮力约为500N2.(3分)下列几种情况中,通过改变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使物体上升的是()A.向盛有清水的杯子中加入食盐,沉在杯底的鸡蛋逐渐上浮B.潜水艇从水底向水面升起C.点燃孔明灯中的松脂后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