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将正确选项填于括号中)
1、{ }是为弥补水文基本站网定位观测不足或其他特定目的,采用勘测、考察、调查、考证等手段而进行的收集水文及有关资料的工作。
(A)水文测验 (B)水文研究 (C)水文调查 (D)水文巡测
2、水文测站编码采用由数字和英文字母组成的8位字符串,字符串分三部分,第1~3位为流域水系(分区)码,第4位为{ },第5~8位为测站序号。
(A)站名码 (B)河流码 (C)站类码 (D)地区码
3、0.078为{ }有效数字。
(A)三位 (B)四位 (C)五位 (D)两位
4、水位涨落使{ }水位计的浮筒升降带动水位轮正反旋转感应水位的升降。
(A)雷达 (B)超声波 (C)水压式 (D)浮子式
5、冰情统计表中终冰日期是填写{ }出现冰情的日期。
(A)上半年第一次 (B)下半年第一次
(C)上半年最后一次 (D)下半年最后一次
6、某测站使用冻结基面,6月5日日平均水位值为11.51 m。已知该站冻结基面的高程为-0.131 m(1985高程基准基面以上米数),则该水位用绝对基面表示的值为{ }m。
(A)-11. (B)11. (C)-11.38 (D)11.38
7、测流过程中水位变化引起水道断面面积的变化,当平均水深小于1m时过水面积变幅不超过{ },可用算术平均法计算实测流量的相应水位。
(A)5% (B)8% (C)10% (D)12%
8、各时段最大降水量应随时间加长而增大,长时段的降水强度一般{ }短时段的降水强度。
(A)不等于 (B)等于 (C)大于 (D)小于
9、作“各时段最大降水量表(2)”统计,按{ }段观测或摘录的,统计2 h、6 h、12 h、24 h的最大降水量。
(A)4 (B)8 (C)12 (D)24
10、从理论上讲,附合水准路线各测段高差{ }应等于路线上终了已知水准点的高程Hd与起始已知水准点的高程Hu之间的高差Hd-Hu。
(A)算术和 (B)绝对值之和 (C)代数和 (D)向量和
11、按目前的任务方向,业务水文基本划分为{ }及资料整编、水文水利计算、水文预报三个领域。
(A)仪器工具 (B)水文测验 (C)设施设备 (D)工作学习
12、水文测站设置的水尺,其编号组合的排列顺序为{ }。
(A)组号、脚号、支号、支号辅助号
(B)组号、脚号、脚号辅助号、支号
(C)组号、组号辅助号、脚号、支号
(D)脚号、组号、支号、支号辅助号
13、{ }检验的是实测点沿关系曲线两侧位置顺序交变分布情况。如果点据沿曲线两侧顺序交换位置,就避免了某些区间点线系统偏离。
(A)符号检验 (B)适线检验 (C)偏离检验 (D)t检验
14、雨量器的安装高度,以承雨器口在水平状态下至观测场地面的距离计,一般为{ }m。
(A)0.5 (B)0.7 (C)1.0 (D)1.2
15、地下水的补给量是指天然和开采条件下,单位时间从各种途径进入{ }的水量,常用单位为m3/d或104 m3/a。
(A)密实岩层 (B)不透水层 (C)含水层 (D)河道
16、使用计算机进行水文资料整编,日平均水位计算应使用{ }。
(A) 算术平均法 (B) 时刻水位代表法 (C) 面积包围法 (D) 多种方法
17、长期储藏备用的流速仪,易锈部件必须涂{ }保护。
(A)汽油 (B)煤油 (C)黄油 (D)机油
18、对特殊条件下的流量测验,如洪水暴涨暴落,或有水草、漂浮物、严重流冰等情况,为了取得资料,测速历时可以缩短,但不应少于{ }。
(A)20 s (B)30 s (C)40 s (D)50 s
19、在室内或在观测场,将人工雨量器储水瓶内的雨水倒入量雨杯,读数时视线应与水面{ }平齐,观读至量雨杯的最小刻度,并立即记录,然后校对读数一次。
(A) 边缘线 (B) 中面 (C) 凸面最高处 (D) 凹面最低处
20、在降水量观测记载中,雪的符号为“{ }”。
(A) ▲ (B) * (C) (D)
21、用E601型蒸发器观测的一日蒸发量按式{ }计算。其中,E为日蒸发量,mm;P为日降水量,mm;h1、h2分别为上次(前一日)和本次(日)的蒸发器内水面高度,mm。
(A) (B)
(C) (D)
22、E601型蒸发器主要由{ }、水圈、溢流桶和测针等四部分组成。
(A) 封闭储水桶 (B) 蒸发桶 (C) 水池 (D)场地
23、蒸发器(皿)换入的水体水温应与换前的水温{ }。
(A) 绝对相等 (B) 差10 ℃ (C) 相近 (D) 相远
24、在水尺编号中,基本水尺编号代码为{ }。
(A) C (B) P (C) J (D) S
25、某LS25-1型流速仪的公式为V=0.0 051+0.2524n ,测速时,101 s时间内人工记录的音频信号输出数为25个,则该测点流速为{ }m/s。
(A)1.255 (B)1.26 (C)1.25 (D)0.068
26、水准测量时,水准仪测量读数图像如图所示,其中丝读数为{ } m。
(A)1.220 (B)1.255 (C)1.345 (D)1.200
27、转子式流速仪公式的一般结构是V=C+Kn ,式中的C、K都是{ }。
(A)已知数 (B)需要现场率定的量
(C)未知数 (D)每次使用前需要选用的常量
28、使用流速仪测速时,流速仪在水下的状态是{ }。
(A)仅可以在水平方向上自由转动 (B)可以自由转动
(C)仅可以在竖直方向上小范围转动 (D)不可以自由转动
29、水自海洋以水汽进入空气中,带到以降水的形式到达地表或地下,最后又以径流形式注入海洋,完成一次循环,称为{ }。
(A)平衡循环 (B)环球循环 (C)水文大循环 (D)水文小循环
30、 流入内陆湖泊或沼泽,或因渗漏、蒸发而消失于荒漠中的河流称为{ }。
(A)外流河 (B)内流河 (C)湖泊水系 (D)小河流
31、 降水多发生在大的面积上,但仪器观测的点位相对面积很微小,因此一般的降水观测仪器所观测的降水量为{ }。
(A)面降水量 (B)点降水量 (C)平均降水量 (D)时段降水量
32、流域表面是{ }蒸散发类型的组合,水文学也常笼统说成流域蒸散发,用以概括流域蒸散发的总况。
(A)多种 (B)单一 (C)水土 (D)植物
33、我国水文测验规定以北京时间每日{ }的降水量为该日的降水量。
(A)00:00~24:00 (B)12:00至次日12:00
(C)08:00至次日08:00 时 (D)20:00至次日20:00
34、 冻结基面也是水文测站专用的一种{ },即将测站第一次使用的基面固定“冻结”下来,一直沿用不再变动,这样可以使其水位原始资料具有历史连续性。
(A)固定基面 (B)绝对基面 (C)假定基面 (D)测站基面
35、 在一定的流速范围内,流速仪转子的转速与水流流速呈简单的近似{ },因而可以通过转子转速n与水流流速v之间的经验关系v=a+bn进行流速测验。
(A)反比关系 (B)抛物线关系 (C)曲线关系 (D)线性关系
36、人工雨量器主要由承雨器、储水筒、储水器和器盖等组成,并配有专用的{ }。
(A) 量杯 (B) 量雨杯 (C) 量筒 (D) 比重瓶
37、用雨量器观测降水量,一般采用定时分段观测,降水量观测12段段次相应观测时间为{ }。
(A) 从本日9时至次日8时,每1 h观测1次
(B) 从本日0时至次日0时,每2 h观测1次
(C) 从本日10时至次日8时,每2 h观测1次
(D) 从本日9时至次日8时,每1 h观测1次
38、 E601型蒸发器水圈的作用是抵偿强降雨时蒸发桶向外溅溢损失,即认为强降雨时蒸发桶向外的溅溢和水圈向蒸发桶溅溢的量大致{ }或一定程度抵偿。
(A) 相等 (B) 不等 (C) 大于 (D) 小于
39、当实际的蒸发量很小,蒸发量算出负值时,一律作{ }处理,并在记载簿内说明。
(A) 零 (B) 10 (C) 8 (D) 5
40、基本水尺水位要求观测到年度内各个时期的水位变化过程,特别是洪水期的变化过程及各次洪水的最高、最低水位值,满足年度日平均{ }计算及特征值的挑选,满足使用水位—流量关系推求流量的要求。
(A)水位 (B)流量 (C)含沙量 (D)输沙率
41、水位的不定时观测,主要用于{ }水位的变化过程观测,施测流量、含沙量时的相应水位观测,以及出现特殊水情时的水位观测等。
(A)高洪 (B)平水期 (C)枯水期 (D)洪水期
42、当遇特大洪水或洪水漫滩、漫堤时,可在断面附近另选适当地点设置{ }水尺,或在{ }水面的一个固定点向下观测水位,其零点高程待水位退下后再进行测量。
(A)临时…高于 (B)临时…低于 (C)永久…高于 (D) 永久…低于
43、在高洪期间,当漏测洪峰水位时,应在断面附近找出{ }的可靠洪痕,以四等水准测定其高程,取其{ }作为峰顶水位,并应判断出现的时间并在水位观测记载表的备注栏中说明情况。
(A)三个以上…最大值 (B)三个以上…最小值 (C)两个以上…均值 (D)两个以上…最大值
44、堰闸上、下游基本水尺水位要求{ }观测,每次闸门开启前后{ }测次。
(A)分别…减少 (B)分别…增加 (C)同时…减少 (D)同时…增加
45、利用堰闸测流的测站,在观测基本水尺水位的同时需观测闸门的开启高度、{ }及流态。
(A)孔数 (B)宽度 (C)长度 (D)幅度
46、日平均水位推求的几何原理是,将一日内水位变化过程线所包围的不规则梯形面积,概化为矩形面积,其{ }即为日平均水位。
(A)高 (B)宽 (C)长 (D)面积
47、不属于日平均水位计算方法的是{ }。
(A)面积包围法 (B)流量加权法 (C)算术平均法 (D)时刻水位代表法
48、算术平均法适用于一日内有{ }水位观测值,水位变化平缓,或变化{ },但观测或摘录时距相等情况下的日平均水位计算。
(A)一次…急剧 (B)一次…较大 (C)两次及以上…较大 (D)两次以下…较大
49、当一日内有部分时间出现{ },其余时间有水时,不计算日平均水位,但应在水位记载簿中注明情况。
(A)有水无流量 (B)河干 (C)有水流动 (D)封冻
50、在流量测验中,通过在断面{.XZ}可以算得水道断面过水面积。
(A)测深 (B)测宽 (C)测深和测宽 (D)测深或测宽
51、无论采用悬杆悬吊或悬索悬吊,都应使安装的流速仪能在水平面范围内随导向尾翼转动,以{.XZ}于测点上当时的流向。
(A)斜交 (B)垂直 (C)平行 (D)避开
52、水文测验中流速点位常从{.XZ}起算用点位深度除以全水深的“相对水深”表示。
(A)水面 (B)半深 (C)河底 (D)流速仪下放位置
53、相对水深{.XZ}不是畅流期垂线五点法规定的测速点位置。
(A)0.0 (B)0.6 (C)0.8 (D)0.5
54、为了获取时均流速,消除{.XZ}脉动的影响,一般采取延长测速历时的方法进行流速仪流速测验。
(A)水深 (B)流速 (C)流量 (D)含沙量
55、使用小浮标一般限于水深小于0.16{.XZ},并应尽可能选择无风天气。
(A)mm (B)cm (C)dm (D)m
56、当测流过程可能跨过水位过程线的峰顶或谷底时,应{.XZ}观测或摘录相应水位的次数。
(A)减少 (B)增加 (C)取消 (D)改变
57、测流时,当流向偏角超过{.XZ}时,应测量流向偏角,并进行流向偏角改正。
(A)5° (B)8° (C)10° (D)12°
58、流量测验中,风向的具体记法是,面向{.XZ},从上游吹来的风称为顺风;从下游吹来的风称为逆风;从左(右)岸吹来的风称为左(右)岸吹来。
(A)上游 (B)下游 (C)左岸 (D)右岸
59、流量测验记载计算表中的所有原始数据{.XZ}。
(A)不能更改 (B)可随意更改 (C)只能现场更改 (D)只能由领导更改
60、流量测验时,所有原始数据必须现场记录,发现异常数据应{.XZ},保证原始记录的准确性。
(A)及时复测 (B)尊重原始数据 (C)分析更正 (D)舍弃
61、 LS25–1型旋桨式流速仪一般包括两只可以互换使用的旋桨,两个旋桨对应{.XZ}的应用条件和{.XZ}的计算公式。
(A)相同…相同 (B)不同…不同 (C)相同…不同 (D)不同…相同
62、使用转子式流速仪测速时,正常情况下,每个测点的测速历时一般不得低于{.XZ}。
(A)30 s (B)50 s (C)60 s (D)100 s
63、自断面零点桩起,若第一条垂线的起点距为100 m,第二条垂线与第一条垂线之间的间距为35 m,则第二条垂线的起点距为{.XZ}。
(A)135 m (B)35 m (C)165 m (D)65 m
、在流量测验中,水深大于或等于5 m时,记至{.XZ},小于5 m时,记至{.XZ}。
(A)1 m 0.1 m (B)0.1 m 0.01 m (C)0.01 m 0.01 m (D)0.1 m 0.1 m
65、在一次流量测验中,某垂线水深为2.5 m,流速仪的位置是水下2.0 m,则该点的相对水深是{.XZ}。
(A)0.2 m (B)0.2 (C)0.8 (D)0.8 m
66、在流量测验中,断面上的死水部分面积{.XZ}断面平均水深的计算。
(A)不能参与 (B)全部参与 (C)可以参与 (D)部分参与
67、在流量测验中,水边至第一条测深垂线间的平均水深的计算,不正确的是{.XZ}。
(A)斜坡岸边,水边的水深记为“0”,与第一条测深垂线的水深做算术平均
(B)陡岸边,水边水深应实际测量,然后与第一条测深垂线的水深做算术平均
(C)斜坡岸边,以第一条测深垂线水深的一半作为其平均水深
(D)陡岸边,水边水深应实际测量,并以此水深作为其平均水深
68、某LS25–1型流速仪的公式为v=0.005 1+0.252 4n ,测速时,101 s时间内人工记录的音频信号输出数为25个,则该测点流速为{.XZ} m/s。
(A)1.255 (B)1.26 (C)1.25 (D)0.068
69、在一次流量测验中,左岸为坡岸,水边起点距为25 m,自左岸开始第一条测深垂线起点距为60 m,水深1.66 m,则该岸边部分的面积为 {.XZ} m2。
(A)49.8 (B)58.1 (C)41.5 (D)29.0
70、在一次流量测验中,流速测验垂线的总数总是{.XZ}水深测验垂线的总数。
(A)大于 (B)等于 (C)小于 (D)小于或等于
71、雨量器的安装高度,以承雨器口在水平状态下至观测场地面的距离计,一般为{.XZ}m。
(A)0.5 (B)0.7 (C)1.0 (D)1.2
72、在降雪或降雹时,应取掉雨量器的{.XZ}和储水器(或换成承雪器),直接用储水筒承接雪或雹。
(A)漏斗 (B)雨量器 (C)围场栏杆 (D)水尺桩
73、在规定的观测时间以备用储水筒替换已经承接雪或雹的储水筒,并将后者加盖带回室内,待雪或雹自然融化后(严禁用火烤),倒入量雨杯量测雪或雹的降{.XZ}量。
(A)雪 (B)水 (C)雹 (D)雾
74、24 h最大降水量应{.XZ}一日最大降水量。
(A)大于或等于 (B)等于 (C)大于 (D)小于
75、降水观测场如不能完全避开建筑物、树木等障碍物的影响时,雨量(计)离开障碍物边缘的距离不应{.XZ}障碍物顶部与仪器口高差的2倍。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D)不等于
二、判断题(本题共20小题,每题1分)
1、河流长度是从河源起始断面,沿河流中泓线至终了断面的距离,以“L”表示,单位为 km。
2、测量误差除以被测量的真值所得的商称为相对误差。
3、随水位(流量)级的不同,断面形状或流速横向分布有较明显变化的,可分高、中、低水位(大、中、小流量)级分别布设测速垂线。
4、河流沿途接纳很多支流,并形成复杂的干支流网络系统,这就是流域。
5、超声波水位计传感器安装在水面以上。
6、在规定的观测时间以备用储水筒替换已经承接雪或雹的储水筒,并将后者加盖带回室内,用火烤融化雪或雹成热水,倒入量雨杯量测雪或雹的降雪量。
7、水尺观读控制范围,应高(低)于测站历年最高(低)水位0.5 dm以上(下),在此变幅可沿断面分高低安置多支水尺。相邻两支水尺的观测范围应有不大于0.1 m的重合。
8、根据洪水在河道中的运动规律,可以由上游已出现的水位(流量)来预报下游未来的水位(流量)。
9、机械转子式流速仪由旋浆、轴承和尾翼三部分组成。
10、水文缆道在测流中的基本功能是,在岸上作业室人员的操控下,运载铅鱼流速仪等到达测验设计的垂线,测量水深和预定测点的流速。
11、水尺零点高程指水尺的零刻度线(起始线)相对于某一基面的高程数值。
12、在水尺水位涨落换读观测中,两支相邻水尺同时比测的水位差不超过2 cm时,用其中一支水尺的水位作为观测水位。
13、在比降水尺零点高程校核时,当新测高程与原用水尺零点高程相差不超过本次测量的允许不符值,或虽超过允许不符值,但不大于10 mm时,其水尺零点高程仍沿用原高程。
14、把本日8时至次日8时各时段的降雨量累加(每日降水量以北京时间8时为日分界),就得到本日的日降雨量。
15、水文循环的内因,是水的三态(液态、气态和固态)在常温下相互转换的物理特性,而外因则是太阳的辐射能和地心引力。
16、水面蒸发是在充分供水条件下的蒸发,因此水面蒸发率与水面蒸发能力是完全相同的。
17、 任何时候水面流速总是最大。
18、 通过基本断面水位与实测流量建立稳定、简单的关系推求流量和其他水文要素的变化过程的测站,基本水尺断面必须和测流断面重合。
19、断面平均流速为断面所测垂线平均流速的平均值。
20、某断面悬移质输沙率Qs、断面平均含沙量S和流量Q的基本关系为式。
21、人工雨量器承雨器口内直径为200 mm,量雨杯的内直径为40 mm。降在承雨器口1 mm的降雨量,倒入量雨杯内的高度为25 mm。
三、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其中的1、2小题各6分,3、4小题各9分,共30分)
1、一次流速仪法流量测验结果为:流量560 m3/s,水面宽218 m,过水断面面积612 m2,请算出断面平均流速和平均水深。
2、一次悬移质输沙率测验结果为:输沙率1230kg/s,流量771 m3/s,水面宽348 m,过水断面面积312 m2,请分别算出断面平均含沙量、断面平均流速和平均水深。
3、下表为水位观测记载簿中的记载数据,请计算出各时刻水位。P4水尺零点高程102.348m, P5水尺零点高程101.237m。
| 时间 | 水尺编号 | 水尺读数(m) | 水位(m) |
| 8:00 | P5 | 0.88 | |
| 8:30 | “ | 0.97 | |
| 9:00 | |||
| P5 | 1.13 | ||
| P4 | 0.04 | ||
| 10:00 | “ | 0.11 | |
| 12:00 | “ | 0.25 |
| 取舍前 | 3282 | 1276 | 120.1 | 32.68 | 5.478 | 0.35 | 0.0548 | 0.0009 |
| 取舍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