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课题 | 空气流量传感器的检测 | |||||
| 教学目标 | 知识技能目标 | 1. 知道空气流量计的作用、类型、结构、原理和特性 2. 熟悉安全规范5S标准; 3. 能用万用表、故障诊断仪、示波器等对空气流量计进行检测并判断故障点。 | ||||
| 过程方法目标 | 1.能借助维修手册进行故障诊断和排除。 2.能把学到的故障诊断方法应用到其他车辆和元件当中,实现能力的迁移。 | |||||
| 情感价值目标 | 1.使学生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行为规范。 2.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 |||||
| 教学重点 | 空气流量计的检测结果 | |||||
| 教学难点 | 空气流量计的检测方法 | |||||
| 教学准备 | 理实一体教室、电控发动机实训台、数字万用表 | |||||
| 课 型 | 理实一体课 | 授课课时 | 2课时 | |||
| 教学过程 | 教学内容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时间 | |||
| 1 | 组织教学与导入 | 清点人数、组织秩序,并导入项目课程。 导入提问:案例:大众桑塔纳2000GSI故障车,故障现象为怠速不稳,行驶无力并冒黑烟。问发动机什么故障现象? | 讲授法; 多媒体课件 | 5分钟 | ||
| 2 | 资讯 | 布置相应学习内容,让学生自主学习空气流量计的作用、结构、类型及安装位置。 (1)空气流量计的作用 空气流量计的输出信号传递给ECU,ECU会根据信号的大小配给燃油量。喷油器在每一个工况下喷油量的多少主要取决于进气量的多少。 (2)热线式空气流量计的构造: 它主要由铂丝制成的热线(发热体)、温度补偿电阻、控制热线电流并输出信号的控制电路、采样管和流量计壳体等组成。根据铂丝热线在流量计中安装位置的不同,又分为主流测量方式和旁通测量方式两种结构形式。 (3)热线式空气流量计的工作原理: 当温度较低的进气气流流过放置在空气通道中温度较高的热线时,热线与空气发生热量交换,使热线温度下降。通过热线的空气质量流量越大,被空气带走的热量也越多,热线温度下降也越多。由于热线是惠斯顿平衡电桥电路的一个组成部分(即电阻Rz),当热线温度下降、电阻值发生变化时,电桥出现不平衡。为了使电桥平衡,必须加大流过热线的电流,使热线温度升高,阻值恢复到使电桥平衡的值。由此可知,流过热线的空气质量越大,空气带走的热量也越多,为保持电桥平衡,维持热线温度所需的电流也越大,反之则越小。 学习一段时间,提问检查,根据学生掌握情况,重点讲述空气结构,了解工作原理,查维修手册,认识电路图。 | 讲授法、 多媒体课件 | 25分钟 | ||
| 3 | 计划 | 布置任务:热膜式空气流量计的检测; 分组讨论,小组交流:学生分成二组,根据自己搜集的相关资料进行交流。 | 讨论法、演示法; | 10分钟 | ||
| 4 | 决策 | 热膜式空气流量计的检测计划如下: 1、用万用表首先检测输出电压信号是否正常。 2、电压不正常的话检测电源线。 3、电源线正常的话检测搭铁线。 4、搭铁线正常的话检测蓄电池线。 | 任务驱动教学法; | 10分钟 | ||
| 5 | 初步训练 | 1、引导学生在仿真软件上进行空气流量计的常规检测,得出空气流量计正常状态下的各个数值及波形信息。 2、在仿真软件上设置空气流量计的典型故障让学生排除,记录在各种不同的故障点时故障现象及检测数据,汇总出空气流量计的常见故障及原因。 | 任务驱动教学法; | 40分钟 | ||
| 强化训练 | 先由班组长操作演示,其他同学观摩,然后分组操作。 1、用万用表首先检测输出电压信号是否正常。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找准哪根为信号线,再就是红黑表笔不能接反。 2、电压不正常的话检测电源线。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注意正常电压值的范围为1.4-5V。 3、电源线正常的话检测搭铁线。检测电源线时要注意电源线有两根,一根为蓄电池电源线,一根为ECU电源线。检测蓄电池电源线时要起动发动机,而检测ECU电源线时只需要打开点火开关即可。 4、检测搭铁线,这个过程只需要检测一下搭铁电阻即可。 | 任务驱动教学法 | 50分钟 | |||
| 6 | 检查 | 指导学生对完成的项目任务进行检查。 | 任务驱动教学法; | 5分钟 | ||
| 7 | 评价 | 学生分组展示操作成果,自评、互评,评出操作规范优秀小组和5S管理优秀小组。 评价标准 考评项目 | 自我评价 | 小组评价 | 教师评价 | |
| 劳动纪律(10分) | ||||||
| 工位整理(10分) | ||||||
| 工单考评(20分) | ||||||
| 任务方案(10分) | ||||||
| 实施过程(30分) | ||||||
| 成果展示、学生讲述 | 10分钟 | |||||
| 8 | 总结 | 优秀小组总结和教师总结。 | 讲授法 | 5分钟 | ||
| 9 | 作业 | 1、继续完善本次课的工作页; 2、企业调研。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