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基础题型的训练
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的字注音。(2分)
初冬的午前,有些轻寒。枣叶尽落,在湛蓝的天空下,luǒ( )露的枝干显现出别样的美来:有的如盘虬卧龙,张牙舞爪;有的如苍鹰展翅,仰天欲飞;有的如行吟诗人,拈须徐行;有的如慈母教子,舐犊情深……虽没有了秋日的累( )累硕果,但多了几分想象的美,更让人流连忘返。
① luǒ 裸 ② 累 léi
2.下列标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C )(2分)
A、蹂躏(lìn ) 酝酿(xún ) 瞬间(shùn ) 嶙峋(xún )
B、小憩(qì ) 玷污(zhāng) 贪婪(nán ) 擎天(qíng )
C、眩目(xuàn ) 寒颤(zhàn ) 啜泣(chuò ) 创伤(chuāng )
D、倏忽(sū ) 猝然(zhú ) 响晴(qíng ) 狩猎(sǒu )
3、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 (2分)
A、卖弄( lòng ) 洗濯( yào ) 厄运( è ) 发酵( xiào )
B、啜泣( cuò ) 小憩( qì ) 竦峙( shì ) 飞跃( yuè )
C、铁锹( qiāo ) 海域( yù ) 迸溅( bìng ) 潜行( qián )
D、干涸( hé ) 梦寐( mèi ) 畅谈( chàng ) 轨道( guǐ)
4. 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2分)
A.女娲(wā) 鲛人(jiāo) 莽莽榛榛(zhēn) 霎时(shà)
B.温馨(xīn) 笑柄(bīn) 匿笑(nì) 滑稽(jī)
C.幻想(huàn) 颤抖(chàn) 迸溅(bìng) 祷告(dǎo)
D.雏形(chú) 蹂躏(lìng) 冠军(guàn) 头衔(xié)
5.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错的一组是( C )(2分)
A、贮蓄zhù 栖息 qī 归泊bó 逝去万载zǎi
B、潜行qián 匀称chèn 气氛 fēn 水波粼粼lín
C、卓越 zhuō 枯涸 hé 狩猎shòu 随声附和hè
D、轻盈yíng 顷刻qǐng 虐杀nüè 苦心孤诣yì
6.依次填入下面句子中横线上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B )(2分)
世界是一座丰富多彩的艺术殿堂,各国人民创造的独特文化都是这座殿堂里的瑰宝。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 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也往往 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 、创新的过程。
A.凝结 积淀 汇合 B.凝聚 积淀 融合
C.凝结 积累 融合 D.凝聚 积累 汇合
7.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C )(2分)
A、心旷神怡 海枯石烂 举世无双 千资百态
B、小心意意 玲珑剔透 各得其所 弱肉强食
C、风定天清 抖擞精神 庞然大物 得失之患
D、子虚乌有 津津有味 厉厉在目 骇人听闻
8、下列词语中错别字最多的一项是( C ) (2分)
A、雏形 缭亮 沾污 直接宵汉(嘹亮 玷污 霄汉)
B、报酬 奥恼 蹂躏 惊慌失措(懊恼)
C、点辍 宽怒 骇骨 苦心孤旨(点缀 宽恕 骸骨 苦心孤诣)
D、慷慨 推祟 禀告 随声附合(随声附和)
9.下列各项中都有一个错别字,请圈出来并改正。(4分)
| 序号 | 例 词 | 更正 |
| A | 梦寐以求 葱笼 开膛破肚 虚无缥缈 | |
| B | 获益匪浅 崩蹋 更胜一筹 毫不犹豫 | |
| C | 各得其所 炫耀 昂首挺立 不屑置辨 | |
| D | 骇人听闻 祷告 抖擞精神 幌然大悟 |
| 笼—茏 | 蹋—塌 | 辨—辩 | 幌—恍 |
A.班长李杰学习好,人品好,在同学中德高望重。
B.今天因为要出去游玩,奶奶特意梳洗了一下,打扮得花枝招展,煞是好看。
C.他画的这幅漫画夸张而传神,连老师看了都忍俊不禁地笑了。
D.说起老师今天讲的有关曹操的故事,小强津津乐道。
11. 下列词语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 D )(2分)
A.擎天憾地 忍俊不禁 玲珑剔透 咳不容缓
B.呼朋引伴 随心所浴 津津乐道 海枯石烂
C.惊慌失措 昂首挺立 默默无蚊 暗然缥缈
D.苦心孤诣 各得其所 骇人听闻 踉踉跄跄
12、下列各句中没有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的一项是( B ) (2分)
A、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成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
B、他们长大一些之后,陪同我去挖荠菜,似乎就变成了对我的一种迁就了。
C、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
13.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老师刚一提示,张明就恍然大悟说道:“我还是不明白,还是不明白!”
B.2008年即将走过,但这一年诸多的记忆,如汶川,如奥运,如金融危机,如三聚氰胺,会永远存储在我们大脑的硬盘里,随时点击即可历历在目。
C.海对山说:“我们的承诺是什么?”山说:“海誓山盟!”山对海说:“我们的永远有多远?”海说:“海枯石烂!”
D.人类无休止地破坏自然环境,导致气候变化无常。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D )(2分)
A、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过重的学习负担,是能否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B、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梅兰芳先生的祖籍是江苏泰州人。
C、张民不仅知道了这件事,而且全班同学都知道了。
D、学校的几个领导正在研究如何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问题。
1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3分)
A.这些伪劣药品造成的危害骇人听闻,药品市场非整顿不可。
B.大家认为他提出的这条建议很有价值,都随声附和表示赞成。
C.最近几年,各种各样的电脑越来越多,简直到了汗牛充栋的程度。
D. 在学习上就应该不耻下问,有不懂的问题就主动问老师。
16.按照上下文连贯的要求,下面横线上依次应填入最恰当的一项是( B )(2分)
有一颗感恩的心,会让我们的社会多一些宽容与理解, ,多一些和谐与温暖, ,多一些真诚与团结, 。
A、少一些争吵与冷漠, 少一些指责与误会, 少一些欺瞒与涣散。
B、少一些指责与误会, 少一些争吵与冷漠, 少一些欺瞒与涣散。
C、少一些欺瞒与涣散, 少一些争吵与冷漠, 少一些指责与误会。
D、少一些指责与误会, 少一些欺瞒与涣散, 少一些争吵与冷漠。
17、有位美国老妇人来游仙女山,途中不慎被荆棘划破了裤脚,游兴大减,不肯继续登山,机灵的女导游笑着对她说了一句话,这句话使得老妇人开怀大笑。高兴地继续跟导游登山观景了。根据当时的情景和女导游的身份,你认为她说的是下面的哪句话 B )(2分)
A、我们仙女山就是这样,荆棘多,但只要你小心点,不就不划破了吗?
B、您看我们仙女山的荆棘多么热情好客,拉住您的裤子,不想让您走呢!
C、我们仙女山的荆棘多么热情好客,它拉住您的裤子,就是不让您走。
D、我们仙女山的荆棘就是这样,它不想让谁走,就划谁的裤子,您最好别走。
D、还有的像峰峦,像河流,像雄师,像奔马……它们有时把天空点缀得很美丽,
18. 下面有关文学常识错误的一项是( B )(2分)
A.《聊斋志异》——清代蒲松龄——短篇小说集。
B.《散步》——散文——刘义庆。
C.《风筝》——鲁迅——文学家、思想家、家。
D.《绿色蝈蝈》——法布尔——法国著名昆虫学家。
19.语文伴我走进古人和我的内心。我和孔子对话“_见贤思齐焉__,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明白了加强修养的重要性;我从《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_,隔江犹唱后庭花 。”知道了当时上层人物不顾国家艰难,只顾吃喝玩乐;我和孟浩然一起到田家小院,与他的旧交“___开轩面场圃_,把酒话桑麻”;我和白居易同游西子湖,眼前是“几处早莺争暖树,_谁家新燕啄春泥_ _。”的美景;吟易安居士《如梦令》中的“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_ _”使我仿佛也有了一丝醉意;读李白“__我寄愁心与明月 ,__随风直到夜郎西_。”我也欲托思念于明月。朱熹的“_问渠那得清如许_,_为有源头活水来 _。”令我体悟到了知识只有不断的积累,才能运用自如;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我感觉学习没有什么困难,于是学习有些松懈了。但《过松源晨炊漆公店》中的两句诗告诫我: 正如万山圈子里 , 一山放过一山拦 。……
20. 阅读下面的诗歌,按要求作答。(4分)
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汗水,
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1)这首小诗的作者是__冰心__,其代表作是《繁星》《春水》,其诗歌风格受印度著名诗人_____泰戈尔___的影响。(2分)
(2)这是一首哲理小诗,其蕴涵的哲理是:要想获得成功,必须经过艰苦的奋斗。(意近即可)(2分)。
二、文言文阅读(15分)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10—14题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0.解释下列词语。(4分)
乃: 才 期: 约定 委: 丢下 舍弃 顾: 回头看
11.友人由“怒”到“惭”,其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语言加以归纳。(2分)
答: 因为他在对方儿子元方的批评下,认识到自己既无信又无礼的错误。
1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3分)
译文:您与家父约定正午,到了正午还不到,这就是不讲信义,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这就是没有礼貌。
13.请结合文中的内容简要分析元方的人物形象。(3分)
答:聪明伶俐,明白事理,能言善辩,落落大方,但有些傲慢。(要结合具体内容加以分析,否则要扣分。
14.友人“无信”“无礼”当然受到指责。中国素来就是礼仪之邦,文明礼仪不只局限于这些,你觉得还包括哪些方面?并列举相应的历史典故。(只谈一个方面,列举相应的一个典故即可。)(3分)
答:如:团结友爱,典故:孔融让梨 ;如:尊敬师长和求学心诚意坚,典故:程门立雪
如:尊重长辈,对人要有礼貌, 要坚持不懈,不怕苦。典故:张良拜师
三、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0~14题。(共12分)
①然而我的惩罚终于轮到了,在我们离别很久之后,我已经是中年。我不幸偶尔看了一本外国的讲论儿童的书,才知道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于是二十年来毫不忆及的幼小时候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忽地在眼前展开,而我的心也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地堕下去了。
……
②我也知道补过的方法的:送他风筝,赞成他放,劝他放,我和他一同放。我们嚷着,跑着,笑着。——然而他其实已经和我一样,早已有了胡子了。
③我也知道还有一个补过的方法的:去讨他的宽恕,等他说,“我可是毫不怪你啊。”那么,我的心一定就轻松了,这确是一个可行的方法。有一回,我们会面的时候,是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而我的心很沉重。我们渐渐谈起了儿时的旧事来,我便叙述到这一节,自说少年时代的糊涂。“我可是毫不怪你啊。”我想,他要说了,我即刻便受了宽恕,我的心从此也宽松了吧。
④“有过这样的事吗?”他惊异地笑着说,就像旁听着别人的故事一样。他什么也不记得了。
⑤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无怨的恕,说谎罢了。
⑥我还能希求什么呢?我的心只得沉重着。
10.语段①中加点的“不幸”应怎样理解?(2分)
答:暗示此时的“我”已经因为年少时的举动受到了心灵的惩罚。
11.语段①中“对于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应具体指前文的哪些事?(2分)
答:将心灵手巧的小兄弟偷做的风筝粗暴武断地撕破、踏扁、踩坏。
12.作者产生忏悔之意的原因是: 看了一本外国讲论儿童的书,而根本原因是:
步入中年后真正领悟到生存的艰辛。 (3分)
13.语段③“脸上都已添刻了许多‘生’的辛苦的条纹”一句中的“生”应如何理解?加上引号有何作用?(3分)
答: “生”一指脸上条纹的形状像“生”的字型,二指生活的艰辛体现在了他的脸上。 引号起强调作用。
14.语段⑤中“全然忘却,毫无怨恨,又有什么宽恕之可言呢?”应怎样理解? (2分)
答:小兄弟对过去的事情全然忘记,连怨恨的理由都没有,“我”还怎么能得到宽恕呢?
表现了作者深深的失意和怅惘。
四.考试应试技巧
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30分)
【温馨提示】1.基础题一般以选择题形式出现,答题须谨慎.
2.在10分的古诗文积累题上如果丢了分,千万不要原谅自己!
3.20分左右的语言运用题目,只要稍微用心,也是如探囊取物。一定要看清题目的要求,按要求表达。
选择题: 选择题是知识与能力的组合;选择题是智者与勇者的乐园;
(一)选择题的结构:1、题干 2、选项
选项中包括一个符合题干要求的正确答案和三个迷惑答案;
(二)做选择题的步骤:
1、审题:看清题干的含义,明确题干的要求;
2、对选项要认真仔细地逐一分析、判断、比较,选出一个符合题干要求的正确答案;
(三)做选择题的几种方法:
1、快解法:依靠自己实力,迅速判断;
2、标记法:抓住重点信息,标记划线;
3、排除法:淘汰错误选项,理出答案;
语音 ①看声母 ②看韵母 ③声调 ④看是否是多音字 ⑤注意四川话与普通话读音不同的字
字 形 ①看形似字 ②看形声字 ③看同音字 ④书写工整、规范、美观,不写错别字
词语理解:熟记词典义;根据整个句子的意思来推断该词的含义。
近义词填空 ①辨析不同点 ②根据语境填词 ③将语句完整地读一遍
成语运用常见的六种错误:①望文生义 曲解成语; ②张冠李戴 用错对象
③误用褒贬 情感错位; ④画蛇添足 语义重复
⑤自相矛盾 前后抵触 ⑥夸大其词 轻重不分
解题策略:①看成语的意思 ②看使用范围(对象) ③看感情色彩 ④看语义是否重复
【温馨提示】语言运用题是高山上的雪莲,深海中的珍珠;过程一定是艰苦的,收获一定是绚烂的.
(一)病句修改------总体思路:分步实施,按句操作.
具体方法:找出主干,然后:
①看是否缺少成分 ②看搭配是否一致 ③看内容有否重复 ④看语序是否合理
解题时,是填空题还是一般修改题。一般修改题要看清是“改正后抄写在横线上”(不能写成修改方案)还是“请依次改正”(可写修改方案)
修改方案的规范表述为:①把“××”改为“××”; ②去掉“××”; ③把“××”移(放)到“××”之后(或之前); ④在“××”前(或后)加“××”
具体方法:添、换、删、调
(二)仿句-----仿照所给出的句子再写一两句话。
(1)看句式;(2)看修辞; (3)看字数;(4)看意义。 做到要形似,更要神似。
方法:换关键词
(三)文学常识----填空题;选择题
外国的记清国籍,古代的记清朝代。一般为外国、中国各一个。
(四)口语交际
会说话,说好话:注意场合,注意对象、注意礼貌。
(五)综合探究
基本题型
1.材料探究型: 提供文字、表格、漫画、徽标,要求学生从材料中探究结果.
2.语言表达型:设计情境,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能力.如拟写标语、广告词;劝说、劝戒等.
3.活动情境型:要求学生在语境中表达.如提建议,说出活动方案,调查方法等.
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25分)
(一)默写填空 :(1) 上下对句; (2) 按要求填写;
答题的技巧:一定要用正楷字书写。不写错别字,不漏字,书写规范。
步骤是:呈现相关句子——书写——看有没有笔误。
(二)文言文阅读
【温馨提示】篇幅有限,题目简单;它是出题人送给态度扎实的学生的礼物!每个同学要毫不客气地得满分——15分
文言文阅读题的考点: 1、 词语解释; 2、句子翻译;3、 内容理解; 4、感悟分析;
翻译句子要注意:
①看句式 ②看重点虚词 ③看重点实词 ④补充省略成分 ⑤完整通顺地表达。
三.记叙文阅读
(一)概括内容——概括语段、事件、全文中心:
应对技巧:概括语段:主要的方法有:1)摘中心句。2)摘要归纳。3) 并列的,归纳出一个主要意思。4)段末归纳,段中的几层意思层层深入,摘取最后的归纳的意思。
要点:记叙(交待)了“人”+“事”(心情、经过、背景、感受)。
概括事件:“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什么事”+“什么结果”。
要点:人物+ 思想行为 + 结果
概括中心:(1)分析文章标题;(2)分析文章的结尾;(3)分析文章中议论抒情的句子。
格式:“通过……(事情),表达了(赞扬、抒发)……的感情(精神、品质)”。
(二)理解含义
1.解释词语的语境义:答题技巧是:先解词的本意;再答语境中含义。注意词语感情色彩的变化。
表述格式:“××”原指……这里指……
2.理解句子的含义
句子含义=字面义+语境义+扣主题
答题要领:抓关键词,由词到句,由表及里
3.理解题目的含义
标题一般包含两层含义:一是内容概括(表层含义);二是主题揭示(深层含义)
(三)体会作用
1.句段的作用:抓住关键性语句,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应对技巧:结合上下文,一看结构,二看内容,强调人物与主旨的关系。
(1)结构上作用:
在开头:常设悬念埋伏笔作铺垫、引下文、点题、总领全文等。在中间部分:承上启下、引出下文,总结上文、照应开头等。在结尾:呼应开头、照应前文,总结全文,扣题等。
(2)内容上作用:
一般要结合语境答。在开头常奠定全文感情基调、交待环境背景;在中间或结尾常画龙点睛、点出中心,深化中心。
2.题目的作用:
(1)把握象征意义;
(2)语意双关;
(3)作者感情的出发点;
(4)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5)文章线索;
(6)文眼;揭示文章中心;
(7)吸引读者、新颖;
(8)题目中运用修辞的,要还原它的本义后再分析作用。
3.常用的表达方式及作用:
记叙:使读者对事物变化有比较清楚的了解。
抒情、议论:抒发作者……的情感;升华感情;点明主旨、深化中心,画龙点睛。
描写:
环境描写类试题的答题思路:
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物(烘托,映衬)-→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格式:XX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人物描写:包括对人物的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描写等,都是为了表现人物的。
作用是塑造了……形象,表现了……性格,体现了……精神品质等。
4. 写作手法——常用写作手法:
想象、象征、设悬念、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对比、反衬、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动静相衬、以小见大、渲染烘托、卒章显志、直抒胸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嗅觉听觉视觉多角度、多视角等。
(四)内容探究——探求人物产生某种性格、心理及行动的原因;结合语境填写空缺的话:
(1)可以把自己比作对方,具有对方的性格和经历,设身处地感受;
(2)可结合人物性格、生活经历和作者感情倾向推知;
(3)可根据上文预设的伏笔、铺垫和上下情节的衔接去领悟。
(4)补充的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性格、心理,注意与上下文的贯通一致。
(五)分析人物——理解并能分析小说中人物的思想性格及分析人物形象。
(1)主人公做了哪些事,从这些事中提炼人物的基本性格特点;
(2)抓住肖像、神态、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认真分析归纳其心态。
(3)注意侧面描写,其中常包蕴着作者的感情倾向,为主人公性格定位起重要作用。
(4)结合人物的年龄、身份、地位等,加以分析。
人物形象应该是人物性格与其身份地位的综合。从表达上而言,人物形象用如下的方式概括: ××是一个(人物性格)的(人物身份地位、性质、评价等)形象。
(六)赏析语言——能欣赏、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优美、精彩的语言,分析加点词语的表达作用。
(1)分辨清楚所选语句或短语的表面含义,然后把握它的真实内涵,
(2)结合修辞知识来分析语句、体味语句的情味和含义。
(3)联系词语的色彩,分析其感情色彩的变化。
(4)结合上下文,联系人物的性格或文章的主旨分析,考虑该词语对表现作者思想感情起了怎样的作用。
1.品味词语------品味词语含义及作用
答题的格式为:“××”一词本意是……,这里指……。它生动形象(准确)地写出了……表现了…… (对象+品格或特征 )或给读者怎样的感受。
2.赏析句子------赏析句子=角度+结合具体语句+结合中心
答题的模式为:
解答这类题,可从以下四步入手分析,即:
(1)怎样写的;(2)写得怎样;(3)写出了什么;(4)给读者怎样的感受或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这句话运用……(角度), ……(基本作用)写出了……(对象+特性),表现了(抒发了) ……(感受或感情)
(七)体验感悟——对文章的内容(包括主旨)有自己的情感体验,谈自己的感受或启示。
启示——(结合人物、主题)侧重答“应该怎么做”。
评价——对人、事的看法。
体验——亲身经历或通过实践对周围事物的认识。
感悟——有所感触而领悟------侧重答“明白的道理”
应对技巧:回答开放题,先把握好中心,围绕文章中心,多角度思考,然后将其深化或升华,或结合自己的思想观点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就文章的某一方面的内容或形式,作或正或反的评析。学会结合文章中心和人物的思想感情来表述等。不要另起炉灶,更不要逆主旨而行。
根据阅读短文的感受谈自己的看法或体会:
1、用第一人称;
2、采用1+2或1+3的形式,先用一句话概括出自己的看法或体会,再用两三句话谈谈理由,可以摆事实、也可以讲道理,如题目有相关要求,还要注意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
其模式为:我认为(觉得、感到)……因为……
根据语境,补写心理活动:1、必须用第一人称;2、必须仔细研读具体语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