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2008年高考历史(新课程)模拟试题 (2)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23:44:08
文档

2008年高考历史(新课程)模拟试题 (2)

2009年高考历史(新课程)模拟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反映了分封制具有浓厚的()A、宗教色彩B、宗族色彩C、神权色彩D、皇权色彩2、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B、选拔翰林院入
推荐度:
导读2009年高考历史(新课程)模拟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反映了分封制具有浓厚的()A、宗教色彩B、宗族色彩C、神权色彩D、皇权色彩2、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B、选拔翰林院入
2009年高考历史(新课程)模拟试题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7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反映了分封制具有浓厚的(   )

    A、宗教色彩    B、宗族色彩    C、神权色彩    D、皇权色彩

2、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

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B、选拔翰林院入值文渊阁

C、授予内阁大学士以票拟权       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3、在克里斯提尼执政时期,雅典每年举行特别公民大会,投票决定民主威胁者的命运。如某人的得票超过6000,他将被判在国外流放10年,但家人不受牵连,本人在10年后也恢复公民权。这种民主方式的依据是

A、十二铜表法                           B、陶片放逐法

C、雅典公民法                           D、公民大会法

4、西方学者评价1832年英国议会制度改革是具有意义的变革——“Britain is probably closer to the revolution than any other countries in Europe”。 这是因为

A.无产阶级赢得了被选举权        B.推翻了斯图亚特王朝统治

C. 工业资本家渐入政权中心       D. 垄断资本控制了国家政权

5、唐人张籍《贾客乐》中有关商人“年年逐利西复东,姓名不在县籍中。农夫税多长辛苦,弃业宁为贩宝翁。”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商人为追逐利润往来奔波  B、农民赋税沉重,被迫弃农经商

C、商人好逸恶劳,弃农经商   D、商人赋税沉重,被迫弃商经农

6. 书法是体现中华民族文化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下列各项中,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并且是雅俗共赏的字体是

        

              A.              B.          C.            D.

7、南越王国是秦末汉初时,赵佗在岭南地区建立的一个王国。上世纪80年代,在广州出土的南越王墓是南越国第二代国君的坟墓,里面出土了大量文物,广州市在其基础上,建成南越王博物馆,参观南越王博物馆你可能

A、看到有青花瓷器

B、看到有波斯等国传入的一些物品,了解到广州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

C、只看到少量的青铜器,而看不到铁器

D、听讲解员讲述当时南越国人采用曲辕犁耕田

8、1876年葛元煦《游沪杂记》所言:“向称天下繁华有四大镇,曰朱仙,曰佛山,曰汉口,曰景德。自兴而四镇逊焉,自上海兴而又逊焉。”“上海兴”是在下列哪次战争之后?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晚清畅销小说《痴人说梦记》以一场梦为结尾,梦中的上海不再有外国巡捕,建筑上没有外国招牌,有的是中国人的工厂和学校。这深刻反映了中国人民要求

A、民族和富强  B、驱除靼虏,恢复中华  C、扶清灭洋  D、建立社会主义

10、谭嗣同16年在《仁学》一书中说:中国“两千年来之政,秦政也”。这句话的真实意图是

A、对古代政治制度的欣赏  B、说明中国在政治领域相对停滞的特征

C、肯定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D、为维新变法寻找历史根源

11、图9是1953年版人民币10元券背面图案,图案的设计理念体现了:

①民族团结原则②民族平等原则③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正式创立

④党和尊重少数民族文化

A.①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12、两极格局结束后,出现了一些新的不稳定因素。

右图反映的是(B)

A、民族冲突    B、恐怖主义

C、领土争端    D、宗教纠纷

13. 电视台历史纪录片《大国崛起》解说词写道:17世纪,英国“在历史性的转变中抢占了先机,已经率先到达了现代文明的入口处……在下两个世纪里,它将傲视全球。”英国“抢占了先机”和“傲视全球”的典型表现分别是

A.通过新航路的开辟,推动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B.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航海条例》加强了海外贸易

C.确立了君主立宪制,通过工业成为最发达的工业国

D.率先完成工业,确立了海上霸主和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14、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原创办轧花厂,因惧怕官吏们反对,所以表面上依附于日本人的保护之下。造成以上现象的根源是

A、中外合资生产开始形成  B、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外国的大力支持

C、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   D、民族资本主义生存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15、孙中山先生从青年时代就关心植树造林,大力提倡“植树以收利,蓄木以为薪”。这一理想贯彻于他一生的言行中。在他逝世后,人们秉承他的遗志,拟订每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日)为植树节,一改过去以清明节为植树节的制度。孙中山关心植树造林主要体现了

A、民本思想                            B、民族主义思想

C、民权主义思想                        D、民生主义思想

16、下面是《申报.自由女子之新婚谈》一段关于“文明婚礼”的描述:“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穿双西式履,凡凤冠霞帔、锦衣绣裙、红鞋绿袜一律不用;昂染登舆,香花簇拥,四无障碍,无须伪啼假哭,扶持背负;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请问,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有

①近代工业文明的发展  ②近代西方思想的传播

③近代教育的发展促进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  ④中国封建制度的结束、社会的进步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1992年,视察南方,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指出:“计划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下列哪些史实能论证的这个观点?

A、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苏俄的战时主义

B、美国的里根改革;苏俄的战时主义

C、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苏俄的新经济

D、美国的里根改革;苏俄的新经济

18、美国总统克林顿访问中国西安时,一个小姑娘问他:“总统先生,全美国人民都归你管吗?”克林顿想了一下回答:“不,应该说全美国人民都管着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克林顿的回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美国近代以来的政治制度的特点

B、克林顿是随心所欲与西安小姑娘开了一次玩笑

C、克林顿道出了美国政权的本质

D、西安小姑娘说出了美国政权的本质

19、保罗。肯尼迪说统一的德国“是一个将西方民主国家现代工业力量,同东方帝国的决策特点结合在一起的大国……是一个爆炸性的混合体“。他所说的德国是

A、极端沙文主义和法西斯主义国家   B、有封建军事色彩的资本主义国家

C、封建君主统治下的资本主义工业国   D、工业高度发达的封建军事大帝国

20."Not by speeches( 空话 )and resolutions( 决议 )of majorities are the great questions d time deE cided upon-but by blood and iron." 这段话所反映的最早在哪个国家实行 ?

A. 英国            B. 普鲁士           C. 美国          D. 法国

21.“要走断头路,跟住蒋。要走光明路,跟住。”“蒋军弟兄们:国势已经大改变,打了十六个半月内战,老蒋的已有一百五十八万被消灭。”以上传单产生于

    A.1946年      B.1947年      C.1948年      D.1949年

22、“借新账还旧账账账不清,吃一万买一万斤斤不断。” 横批:“已经过去”(1979年安徽玉明公社社员叶旗衡写)这副对联说明了(   )

 A.人民公社化运动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B.旧中国农民悲惨的生活状况已成过去

 C.改革开放的春风催绿了神州大地   D.农村经济改革取得了显著效果

23.《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1950年10月)“长夜难眠赤县天,百年魔怪舞翩跹,人民五亿不团圆。一唱雄鸡天下白,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诗中 “一唱雄鸡天下白”指的是

A.抗日战争的胜利                B.新中国的成立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胜利

C.新中国第一部的颁布    D.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

24.1980年8月下旬,著名的意大利记者法拉奇询问,中国今后如何避免类似“文化大”那样的悲剧?回答:“只有认真            ,从制度上解决问题。”你认为空格处最可能最恰当的说法是

 A.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                  B.防止教条主义和

 C.彻底批判封建思想                     D.建立社会主义民主和社会主义法制

25.“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位乡村教师的时候,已经具有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这是对谁的最高褒奖?                (    )

    A.钱学森        B.杨利伟        C.郭沫若        D.袁隆平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75分)

二、非选择题(共7题,75分。其中,31、32题为选做题,任选一题即可。)

26.(16 分 ) 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近代以来 ," 法制是政治文明最坚实的基础 , 是让法律成为治理国家最高权威的手段。 " 结合所学知识 , 请回答下列问题 :

    (1) 现代资本主义法制起源于古罗马。标志罗马成文法诞生和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法律文件分别是什么 ?(2 分 )

    (2) 在近代 , 英国、美国、德国分别通过什么法律确立了什么政治制度 ? 这些制度的本质是什么 ?(8 分 )

    (3) 中国近代史上具有进步意义的法律文献是什么 ? 它是一部什么性质的法律文献 ?(3分 )

    (4) 新中国成立后 , 第一部社会主义制定于哪一年 ? 它体现了什么原则 ?(3 分 )

27.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汉字是历史最悠久、生命力最强的文字之一,而且具有极强的承载功能。下图以“虎”、“象”、“鹿”、“鸟”四字为例,分别展现了“汉字七体”的风泉。

材料二

图一 中国印·舞动的北京                 图二  2008年奥运会吉样物

请回答:

(1)材料一中①②③④分别指哪几种字体?(4分)

(2)汉字发展为自觉的书法艺术是在什么时期?请列举出四位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5分)

(3)从材料二中的图一,你可获取哪几种历史信息?(2分)

(4)观察材料二中的图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吉祥物画属于什么画种?(1分)

28. 阅读下列材料 (11分 )

    材料一  作为一个国家 , 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 , 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材料二  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国家的法令 , 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的分配。现实说明我们犯了错误。

    材料三  1992 年, 视察南方, 发表了著名的" 南方谈话 ", 指出 :" 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 , 资本主义也有计划 ; 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 , 社会主义也有市场 " 。

    请回答 :

    (1) 材料一这段话是谁提出的 ? 当时这个国家面临什么问题 ? 他是如何解决的 ? 这里所说的 " 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 " 是指什么 ? 如何理解 " 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5 分 )

    (2) 材料二这段话是谁说的 ? 面对这个错误 , 他是如何作出调整的 ? 这一调整的最重要意义是什么 ?(4 分 )

    (3) 在哪次会议的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经济转变的最根本转变是什么 ?(2 分 )

29、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签署的《开罗宣言》指出:“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土地,例如满洲、、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三国签署(后苏联参加)的《波茨坦公告》又重申:“开罗宣言之条件必须实施”。

材料二  于右任是参加辛亥的元老,晚年羁留,在1962年1月24日病重时写下了《望》:“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不能忘。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不可见兮,只有痛哭。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

杜料三  2005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反国家法》

第一条  为了反对和遏制“”势力国家,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制定本法。

……

第三条  问题是中国内战的遗留问题。解决问题,实现祖国统一,是中国的内部事务,不受任何外国势力的干涉。

……

第五条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础。……国爱和平统一后,可以实行不同于的制度,高度自治。

回答:(1)材料一中的“、澎湖列岛”是如何被日本窃取的?1945年中国收回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状?据材料三指出形成这一现状的历史原因以及中国确立的解决方式。(6分)

(3)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实现海峡两岸统一的认识。(3分)

30、(14分)国家的对外事务既是一国的政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政的延续,也是其综合国力的体现。结合下列图片,回顾新中国外交走过的风雨历程,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图片分别分映了新中国外交取得了哪些重大成就?各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2)分别指出新中国取得这些外交成就的国际背景。(6分)

(3)综合上述图片,谈谈你对新中国外交的认识。(2分)

31题与32题是选做题,任选一题即可。

31.(9分)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19世纪是人类社会迅速向现代化迈进的重要阶段,埃及、日本、中国为了追赶现代化浪潮都先后进行过改革。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① 19世纪的埃及、日本和19世纪末期的中国分别进行了哪些追赶现代化浪潮的改革?(3分)

② 上述三国改革的最终结果有何差异?(3分)

③ 我国著名学者钱乘旦认为,东方许多社会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在多数情况下,现代化都是从模仿西方的技术开始的。试结合19世纪埃及和日本改革的相关史实说明这一观点。(3分)

32、看完了电视剧《康熙王朝》以后,同学们议论纷纷。小张说:“康熙真了不起!他应该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了。”小王听了不以为然:“秦始皇才是真正的千古一帝呢。”小刘这时也加入了进来:“你们说的都不对,唐太宗才是中国皇帝中的NO.1。” (9分) 

秦始皇                     唐太宗                          康熙帝

请回答:

(1)你觉得谁的观点最有说服力,为什么?(5分)

(2)另外两人的观点是否也有可以理解之处?请简要说明理由。(4分)

2009年高考历史(新课程)模拟试题参

一、单项选择题(共75分)

题号12345678910111213
答案BABCBDCAABDBC
题号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答案DDBCABBBABDD
二、非选择题(共75分)

26.(l) 《十二铜表法》 ; 《民法大全》或《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2 分 )

(2) 英国 : 通过《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2 分 )美国 : 通过《 1787 年》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制度。 (2 分 )德国 : 通过《德意志帝国》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2 分 )本质 : 资产阶级力图通过议会的设置把国家的主要权力一一立法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以君主或总统等对行政权力的滥用,并通过立法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或资产阶级代议制)(2分) 

(3)《中华临时约法》(1 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2分)  

(4)1954年(1分); 体现了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2分)。

27.(1)①甲骨文 ②小篆 ③草书 ④行书(4分)

(2)魏晋时期(1分)

王羲之、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张旭(怀素)(4分)

(3)中国的汉字(小篆);中国书法艺术;中国篆刻艺术(任写两个)(2分)

(4)民间风俗画(1分)

28.(1) 罗斯福 (1 分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在美国爆发 (1 分 ); 实行罗斯福新政 (1 分 ); 自由放任的经济不能解决经济危机 (1 分 ); 在未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 , 对美国经济制度进行了深刻的改造 ( 或者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 )(1 分 ) 。

(2) 列宁 (1 分 ); 由战时主义调整为新经济 (1 分 ); 新经济是列宁对这样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如何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 是在总结战时主义 的教训之后找到的一条适合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 (2 分 )

(3) 十四大 (1 分 ); 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 ( 或由过去的以行政手段配置资源为主 , 向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转变 )(1 分 )

29、(1)窃取:日本发动甲午战争迫使清签订《马关条约》,割占、澎湖列岛。原因:抗日战争胜利,中国收回。

(2)现状:与分离。原因:中国内战遗留问题。方式:“一国两制”,和平统一。

(3)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统一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愿望,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但由于“”势力的存在,外国势力的干涉,统一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

30、(1)图一:中国代表团访问印度,确认并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处理国与国关系的基本准则。新中国外交走向成熟。

图二:尼克松访华,双方签署中美《联合公报》,开始中美关系正常化。为中美建交奠定了基础。

图三: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我国积极参加多边经济活动,参与国际竞争创造了条件。

(2)图一:两极格局形成,美国为首的势力敌视、封锁。

图二:两极争霸对峙,美国霸权地位面临挑战,中苏关系恶化。

图三: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和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3)始终坚持自主的和平外交;外交要适应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和国际形势的变化;我国外交逐渐走向成熟,走向世界。

31.①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3分)

②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失败,埃及沦为西方列强的半殖民地;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成为亚洲强国;中国戊戌变法失败,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3分)

③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中,从西欧国家引进工业生产的技术、设备、人才和资金,重点发展军事工业;(1分)日本明治维新过程中,明治推行“殖产兴业”,从西方国家大力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和人才,加紧建设近代企业。(2分)

32.秦始皇:中国第一位封建君主;结束,统一全国;创建君主的集权制度;统一了全国度量衡、货币和文字,促进了各地的经济文化交流,巩固了国家的统一;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等等。

    唐太宗:开创“贞观之治”的局面,为唐朝繁荣奠定基础;重视民心;善于纳谏;重视农业;开明的民族,加强了同周边各族之间的联系,加强了民族团结,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开放的对外等等;(5分)

    康熙帝:开创“康乾盛世”的局面,为清朝繁荣奠定基础;降伏郑克塽,将纳入清朝版图,设置府;平定漠西蒙古噶尔丹叛乱;反击沙俄侵略等等。(4分)

(评分说明:仅仅选择某一种观点和单纯回答是否可以,不算得分点。答第1问时要尽可能详细、具体,答第2问时简明扼要、点到为止即可。)

文档

2008年高考历史(新课程)模拟试题 (2)

2009年高考历史(新课程)模拟试题第一部分选择题(共7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3分,共7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这反映了分封制具有浓厚的()A、宗教色彩B、宗族色彩C、神权色彩D、皇权色彩2、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如江南富足翁,日高丈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B、选拔翰林院入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