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已知是整数,且一次函数的图象不过第二象限,则为 .
2、若直线和直线的交点坐标为,则 .
3、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0cm,将底边长(cm)表示为腰长(cm)的函数关系式为 ,其中的取值范围是
4、一次函数y=kx+3与y=3x+6的图像的交点在x轴上,则k= 。
5、如果直线经过一、二、三象限,那么直线y=abx-(a+b)过 象限
6、若直线直线y=3x+b与两坐标轴围成的三角形面积为24,则b= 。
7、一次函数y=mx+的图象过点A(0,2)、B()、C(),且,则m= 。
8、Y=是一次函数,则k=
9、当满足 时,一次函数的图象不与轴负半轴相交.
10、如图,已知函数和的图像交于点,则根据图像可得不等式的解集是 .
11、关于的一次函数的图象可能正确的是( )
12、一束光线从点A(3,3)出发,经过y轴上点C反射后经过点B(1,0)则光线从A点到B点经过的路线长是
1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直线,若
在直线的图象上,则的大小关系为:
14、已知一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且它与轴的交点和直线与轴的交点关于轴对称,那么这个一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
15、已知直线与直线的交点在第三象限内,则的取值范围是 .
16、四条直线y=kx-3,y=-1,y=3,x=1所围成的四边形面积为12,则k= 。
17、如图7,A、B两站相距42千米,甲骑自行车匀速行驶,由A站经P处去B站,上午8时,甲位于距A站18千米处的P处,若再向前行驶15分钟,使可到达距A站22千米处.设甲从P处出发小时,距A站千米,则与之间的关系可用图象表示为( )
18、如图,直线经过,两点,则不等式的解集为 .
19、(2013•眉山)若实数a,b,c满足a+b+c=0,且a<b<c,则函数y=cx+a的可能是
20、如图所示,函数和的图象相交于(-1,1),(2,2)两点.当时,x的取值范围是( )
21、如图,直线y1=kx b过点A(0,2),且与直线y2=mx交于点P(1,m),
则不等式组mx>kx b>mx 2的解集是 。
22、如图,Rt △OAC是一张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直角三角形纸片,点O与原点重合,点A在x轴上,点C在y轴上,OC=,∠CAO=30º.将Rt △OAC折叠,使OC边落在AC边上,点O与点D重合,折痕为CE.
(1)求折痕CE所在直线的解析式;
(2)求点D的坐标;
22、如图8,在直标系内,一次函数的图象分别与轴、轴和直线相交于、、三点,直线与轴交于点D,四边形OBCD(O是坐标原点)的面积是10,若点A的横坐标是,求这个一次函数解析式.
23、如图,直线y=2x 3与x轴交于点A,与y轴交于点B。
(1) 求A、B两点的坐标;
(2) 过B点作直线BP与x轴交于点P,且使OP=2OA,
求△ABP的面积。
24、如图,一次函数y=ax+b与正比例函数y=kx的图象交于第三象限内的点A,与y轴交于点B(4,-4),且OA=BA,△AOB的面积为6,求两函数的解析式
25如图①所示,直线L:与轴负半轴、轴正半轴分别交于A、B两点。
(1)当OA=OB时,试确定直线L的解析式;
(2)在(1)的条件下,如图②所示,设Q为AB延长线上一点,作直线OQ,过A、B两点分别作AM⊥OQ于M,BN⊥OQ于N,若AM=4,BN=3,求MN的长。
(3)当取不同的值时,点B在轴正半轴上运动,分别以OB、AB为边,点B为直角顶点在第一、二象限内作等腰直角△OBF和等腰直角△ABE,连EF交轴于P点,如图③。
问:当点B在 y轴正半轴上运动时,试猜想PB的长是否为定值,若是,请求出其值,若不是,说明理由。
26、如图,直线AB交坐标轴于A、B,若M为y=mx上一点,且△ABM为以AB为底的等腰直角三角形,直线AB为y=-,求AB与OM的交点坐标。
27、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OB是等边三角形,点A的坐标是(0,4),点B在第一象限,点P是x轴上的一个动点,连结AP,并把△AOP绕着点A按逆时针方向旋转,使边AO与AB重合,得到△ABD.
(1)求直线AB的解析式;
(2)当点P运动到点(,0)时,求此时DP的长及点D的坐标;
(3)是否存在点P,使△OPD的面积等于,若存在,请求出符合条件的点P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28、如图1,已知直线y=2x+2与y轴、x轴分别交于A、B两点,以B为直角顶点在第二象限作等腰Rt△ABC
(1)求点C的坐标,并求出直线AC的关系式.
(2)如图2,直线CB交y轴于E,在直线CB上取一点D,连接AD,若AD=AC,求证:BE=DE.
(3)如图3,在(1)的条件下,直线AC交x轴于M,P(−
,k)是线段BC上一点,在线段BM上是否存在一点N,使直线PN平分△BCM的面积?若存在,请求出点N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