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表C3-2 技术交底记录 | 编 号 | |||||||||||||
| 工程名称 | 三间房车辆段出入段线(含一期起点区间)U型槽工程 | 日 期 | ||||||||||||
| 交底部位 | 深基坑开挖 | 页数 | 共 页 第 页 | |||||||||||
| 交底内容: | ||||||||||||||
| 1、工程概况 三间房车辆段出入段线区间东接西二环路站,西接三间房车辆基地。起止点里程为左(右)线:SJFDc(r)K0+035.060~SJFDc(r)K1+500.000,出入段线线路采用V形坡,最大坡度为34‰,线路长14.940m。区间采用两端明挖法+中间盾构法施工。明挖区间(一)与盾构区间分界里程为SJFDrK0+230.000,盾构区间与明挖区间(二)分界里程为SJFDrK1+065.000,明挖区间(二)与U型分界里程为SJFDrK1+300.000,即出入段线区间洞口里程,U型槽终点里程为SJFDrK1+500.000,全长200m。出入段线区间从西二环路站接出后,依次下穿鄂尔多斯立交桥、乌素图沟河流、长呼天然气高压管道及呼王联络线铁路等多处风险源。 本区间包括双线明挖框架区间及U型槽结构。U型槽结构宽度10.90m~10.50m,结构底板埋深约6.470m~0.8m。 U型槽结构基坑围护采用放坡开挖,主体为现浇钢筋混凝土结构。U型槽结构外侧均设置全外包防水层。根据现有管线资料,本明挖区间范围内暂未发现地下管线。 2、土方开挖方法 (1)开挖步骤 三间房车辆段出入段线明挖区间U型槽采用放坡开挖,长度共200m,由东向西呈34‰上坡,底板埋深6.47m-0.8m,坡面上口宽度25.42m-15.5m,下口宽度13.5m,设计开挖土方量共12228m³。三间房车辆段出入段线明挖区间U型槽主体结构按分段分层进行开挖,每层开挖深度2m进行刷坡喷护,U1、U2(6.47-4.78m)按三层开挖,U3、U4、U5(4.78-1.72m)二层开挖U6、U7(1.72-0.8m)按一层开挖。 第一步:由西向东分层开挖至原地面以下2m,刷坡网喷支护(以U3、U4为例); 图5.1-2第一次层土方开挖剖面图 第二歩:开挖至基底预留30cm人工清底,进行地基验槽,施作垫层、底板(以U3、U4为例); 图5.1-3第二次层土方开挖剖面图 图5.1-4土方开挖纵剖面示意图 第三步:在U1段南侧边坡按1:5的坡度(坡度12°)设置6m宽出土通道,通道两侧边坡同基坑边坡进行挂网喷护。 图5.1-5 U1段土方开挖平面图 图5.1-6 U1段土方开挖横剖面图 (2)开挖注意事项: ① 开挖时纵向刷坡,随挖随刷坡,刷坡坡度采用1:1的边坡,现场土质发生变化时,及时向设计及监理单位反应,根据设计意见对边坡坡度做适当调整。 ② 分层开挖每一层深度不超过2m,避免超挖。每一层土体开挖中,采用水准仪控制坑底标高,并在墙上做好标记。在基坑底标高以上300mm的土方必须采用人工开挖; ③对局部超挖、扰动处需要根据规范要求进行处理。超挖深度不超过150mm时,可采用挖槽原土回填夯实,压实度不得低于原地基土的密实度;扰动深度在300mm以内,但下部坚硬时,宜填卵石或块石,并用砂石填充空隙并找平表面;槽底地基土含水量较大,不适于压实时,应采取换填措施。本层土方开挖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并在1天内完成垫层砼的浇注。 ④为确保基坑稳定,垫层施作完及时将钢筋砼底板浇筑完毕。 ⑤开挖过程中设专人及时绘制地质素描图,当基底地层与设计不符时,及时与设计、监理单位沟通、共同处理。 ⑥分段开挖时两侧坡脚设截流沟和排水沟,渗水及雨水及时泵抽排走。 ⑦开挖过程中,按既定的监测方案对基坑及周围环境进行监测,以反馈信息指导施工。 3、锚喷支护 (1)锚喷支护工艺流程 ①土钉采用C16钢筋梅花形布置,长度2500mm,间距为2m*2m,垂直坡面安装,坡面经过机械开挖后采用铁锹进行人工清理,保证边坡平整。满足设计坡度比要求(1:1),然后采用钢尺确定孔位,以木桩作为标记,孔位误差小于5cm。土钉墙外壁采用100mm厚C25挂网喷射混凝土支护,钢筋网片规格为A8@150X150。 ②钻孔:钻孔前,根据设计要求对定出的孔位做出标记和编号(按图纸间距程梅花型布置),成孔过程中由专人做好钻孔记录。 ③打入土钉:为使土钉居中,以保证钢筋处于孔位中心且注浆后其保护层厚度不小于25mm,在土钉筋置入孔中前,若孔中出现局部渗水,或掉落砂土立即处理。 ④挂钢筋网:将已绑好的网片固定在桩间土钉上,挂网钢筋与土钉必须绑扎牢固,每平米设置垫块不少于4个,网片距基面的高度为40mm。 ⑤泄水孔:沿坡面2-3m设置泄水孔,坡率4%,泄水孔采用A100PVC管,并用透水土工布(400g/㎡)包裹PVC管进口,喷射混凝土终凝后拆除土工布,检查泄水孔;泄水孔沿竖向设砂砾石反虑层,层厚0.3m,孔隙率≥90%、变形率≤3mm,宽30cm,反滤层以防止水孔堵塞。, ⑥喷砼:对挂好网片喷射强度等级为C25混凝土,喷射厚度为10cm混凝土。按配合比要求拌制混凝土干料,严格控制用水量施工喷射混凝土。为使回弹率减少到最低限度,喷头与受喷面应保持垂直,喷头与作业面间距宜为0.6-1.0米。喷射顺序应自下而上,先凹后平的顺序进行喷射,同时注意螺旋喷射。喷射时应控制用水量,使喷射面层无干斑或移流现象。喷射混凝土终凝2h后,喷水养护,养护时间根据气温确定,宜为3-7d。分层分部施作网喷混凝土,直到开挖至设计标高后进行下一道工序。 (2)锚喷支护注意事项 ①钢筋网片采用A8钢筋焊接而成,钢筋网片每边的搭接长度15cm,采用搭接焊接焊缝长度不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土钉钢筋端部钢筋网片连接应牢固,钢筋网片在安放时应牢固固定在边壁上,并符合规定的保护层厚度。 ②土钉注浆:土钉钢筋外裹材料为M20水泥砂浆,注浆方式为低压注浆,压力需小于0.5MPa注浆时配备止浆塞和排气管。面层喷混凝土分两次喷成,设一层钢筋网。 ③砼喷射施工:砼喷射机应密封良好,输入料连续均匀,允许输送骨料最大粒径25mm,输送距离不大于100m,垂直距离不大于30m,喷射砼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骨料最大粒径不大于25mm,水泥砂浆水灰比宜为1:1~1:2(重量比),并应通过外加剂来调节所需工作度和早强时间。 ④喷射混凝土时应自上而下,喷头与喷射部位宜控制在0.6m~1m范围内,回弹率不应大于15%,射流方向垂直指向受喷面,在钢筋部位应先喷填钢筋下方,然后再喷上方,防止钢筋网片背后出现空隙。 4、基底验收 基坑经人工清底后应符合以下质量要求: ⑴标高控制允许偏差:±30mm; ⑵长度、宽度允许偏差:+200mm,-50mm; ⑶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20mm; ⑷基底承载力特征值为220kPa。 基底清理完毕,须尽快通知业主、监理、设计方进行基底验槽。若出现不良地层,应由业主、设计、监理方共同研究确定处理方法,处理完毕后立即验槽,通过后方可继续施工。 5、临边防护与攀爬设施 为保证施工安全,预防高空坠落事件的发生,基坑开挖施工过程中要做好临边防护工作,在基坑周围设置防护栏杆,防护栏杆由上、下两栏杆和栏杆柱组成,上杆离地1.2m,下杆离地0.6m,焊接成型,栏杆柱高1.2m,间距2m,在挡墙上预留孔洞设置,钢丝网封闭。 6、土方外运现场管理及交通安全措施 区间土方采用拉槽法直接装车运输,地面以上出土通道全部采用25cm的钢筋混凝土进行硬化。 (1)本区间出土量大,每天平均出土量达500m³,外运弃土受出土时间,运距等影响较大,合理组织安排弃土是一个关键环节。 (2)弃土外运专人负责组织安排,场地内、外统一调度,协调内外关系,组织安排出土车。 (3)土方宜使用封闭式车辆运输,装土后应清除车辆外露的遗土、杂物;场内运输应根据交通量、路况和周围环境状况规定车速,道路明显处设限速标识。 (4)土方运输车辆应按规定线路行驶,速度均匀,不得忽快忽慢且不得遗漏;机动车、轮式机械在社会道路、公路上行驶应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有关规定。在施工现场道路上行驶时,应遵守现场限速等交通标识的管理规定。 (5)自卸汽车、机动翻斗车等运输车辆,向基坑边运卸土方时,应缓慢行驶,停车车轮与基坑边缘距离应根据土质、边坡、埑(槽)深度确定,且不得小于1.5m。车轮应挡掩牢固;作业后,运输车辆应停止在鉴定、工整、不积水的地方,不得停在塘边上。 (6)与市园林局沟通,积极联系土石方外运工作,土方卸土地点需环卫局发文,并办理渣土消纳手续。
| ||||||||||||||
| 签字栏 | 技术 负责人 |
| 交底人 |
| 接交人 | |||||||||
| 1、本表由施工单位填写,交底单位与接受交底单位各保存一份。 | ||||||||||||||
| 2、当做分项工程施工技术交底时,应填写“分项工程名称”栏,其他技术交底可不填写。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