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考试范围:xxx;考试时间:xxx分钟;出题人:xxx
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 题号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总分 |
| 得分 |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 评卷人 | 得 分 |
| 一、选择题 |
A.声带振动一次的时间逐渐增加
B.声带每秒振动的次数逐渐增加
C.声波的传播速度逐渐增大
D.声波的振动幅度逐渐增大
2.通过学习“声”,你认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最小
B.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就一定能够听到声音
C.我们能区别不同人说话的声音,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
D.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与空气的温度高低无关
3.放在水平桌面上的茶杯,对桌面有压力,下列有关“茶杯对桌面压力”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茶杯对桌面的压力就是重力
B.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作用在茶杯上的
C.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茶杯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D.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由于桌面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4.下列声音中属于噪声的是( )
A.足球比赛时球迷震耳欲聋的呼喊声
B.交响乐团演奏的锣鼓声
C.工人师傅在一台有毛病的柴油机旁仔细听它发出的声音
D.上课时小林和同桌轻声细语的交谈声
5.对物理量的估测,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学好物理的基本功之一。下列数据中最接近事实的是 ( )
A.初中学生使用的课桌高度约为80cm
B.人的正常体温约为38℃
C.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0g
D.中学生的正常步行速度约1200cm/s
6.同学们在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后,四个小组在交流过程中,分别展示了自己所绘制的晶体熔化时温度的变化曲线,图示中正确的是( )
7.关于误差的概念,下列哪句话正确( )
A.误差是实验中产生的错误
B.认真测量可以避免误差
C.采用精密仪器,改进实验方法,可以消灭误差
D.实验中误差不能绝对避免,但可以想法尽量使它减小
8.人的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请你估算一下,一个中学生的体积最接近下列哪一个数值( )
A.50m3
B.50dm3
C.50cm3
D.50mm3
9.如果水银气压计没有竖直放置,所测数值与实际大气压相比将( )
A.偏小
B.偏大
C.相等
D.可能相等也可能偏小
10.下列做法中,属于减小摩擦的是( )
A.鞋底和轮胎制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B.骑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握手闸
C.在气垫船底和水面之间形成一层空气层
D.为了防止传动皮带打滑,需要把皮带张紧些
| 评卷人 | 得 分 |
| 二、填空题 |
12.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又是由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原子核和 构成,原子核是由带 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构成. 的发现,说明原子是有内部结构的.科学家对原子的结构进行猜想和实验,并提出了多种模型.在如图所示的两种模型中, (选填“A”或“B”)是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13.骑电动自行车下坡时,关闭电源开关,不蹬脚踏板速度也会越来越大,在此过程中,自行车的动能逐渐________,重力势能逐渐________.(填“增加”“减小”或“不变”)
14.请将与下列自然现象所对应的物态变化的名称填在相应的横线上:把废铁炼成铁水 ;湿衣服晾干了 ;冬天窗户玻璃上凝结小水珠 ;放在箱子里的樟脑丸不见了 .
15.动画片的配音常用慢录快放把成年人的声音变成了小孩的声音,这样做加快了录音机喇叭纸盒的______________,使________变高。
16.2008年9月25日晚21:10,万众瞩目的“神舟七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
(1)飞船进入外层空间,当“01号”航天员漫步太空时,他与其他航天员的交谈必须借助无线电工具,这是因为_________;看电视直播时,不少人事先并不知道出舱的人是谁,但当听到:“神舟七号向祖国人民问好”的话音时,立刻兴奋地高呼:“是翟志刚!”,这是根据_________判断的;当五星红旗在太空“飘扬”时,阳光照射在红旗表面上时反射了_________光,使五星红旗更加鲜艳。
(2)在出舱任务中,我国自行研制的“飞天”宇航服经受了严峻的太空环境考验,头盔玻璃必须能减弱_________对眼睛和皮肤的损害。
17.一辆小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行驶,在这条公路上任意取如图所示的5段路程,并将小汽车通过的各段路程及所对应的运动时间记录下来,据此可判断,小汽车在这整个过程中作__运动,运动速度的大小是__m/s,该运动过程的特点是:(1)__,(2)__.
18. 2009年7月22日,我市观察到“日全食”,这是光沿 引起的现象,神话中的孙悟空一个筋斗飞行的距离是十万八千里(约为5.4×104Km),设翻一个筋斗用的时间是1s,则孙悟空飞行的速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真空中的光速。
19.下暴雨前,婷婷用一个底面积为700cm2的圆柱形空桶放在露天的院子里收集雨水.雨停后,测得桶内雨水质量为3.5kg,这些雨水受到的重力为 N,这场暴雨的降水量约为 m.
20.实施人工降雨时,用飞机在高空喷洒干冰,干冰进入云层后迅速_____成为气体,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空气中水蒸气_____成小冰晶,这些冰晶逐渐变大而下降,遇暖气后吸收热量而_____为雨滴落到地面.(均填物态变化名称)
| 评卷人 | 得 分 |
| 三、作图题 |
22.如图,电工要从房A点拉导线到河岸安装一盏路灯O后再到房B点,路灯O选在岸上何处用导线最短?小莉将河岸当作平面镜,用光学作图法很简单地确定了路灯O的位置,请画出小莉的作图.
23.如图所示,一瓶饮料静置在匀速向右转动的水平传送带上.请画出处于该位置的饮料瓶所受力的示意图.(图中的A点表示饮料瓶的重心)
24.如图所示,请你画出光线AO从空气中通过玻璃的光路图.
25.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所成的像.
| 评卷人 | 得 分 |
| 四、实验题 |
(1)甲图某同学耳朵紧贴在课桌一端的桌面上,在桌面的另一端用手轻轻地敲击;再使耳朵离开,用手以同样大的力度敲击桌面.比较两次听到的声音,说明 ;
(2)乙图用塑料袋把闹钟套好,然后放入水中,把水管伸入水中,可以听到闹铃发出的声音,说明 ;
(3)丙图中当不断地抽气时,手机的播放的音乐声在逐渐地减弱,说明 .
(4)丁图中,将一个矿泉水去底后,扎上橡皮膜,然后对火焰用力敲橡皮膜,发现火焰会摇动,说明 .
27.小明想知道酱油的密度,于是他和小华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图以下实验:
(1)小华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小明认为小华的操作有误.错误是 .
(2)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17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酱油,测出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如图甲所示,将烧杯中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酱油的体积如图乙所示,则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 g,酱油的密度为 kg/m3.
(3)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酱油密度会 (选填“偏大”或“偏小”).
(4)在实验过程中,小华说如果天平没有砝码能不能测呢?老师说也能测量出酱油的密度.于是老师给小华添加两个完全相同的烧杯、一个滴管和适量的水,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请你补充完整.
①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调节好天平.
②将一个烧杯中倒满水,另一个烧杯中倒入酱油.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两盘中.
③ ,使天平平衡.
④用量筒分别测出烧杯中水的体积为V1,酱油的体积为V2
⑤则酱油的密度表达式ρ= (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28.小华同学在探究“弹簧长度与外力的变化关系”时,她利用如图A所示的实验装置来做实验,并记录了相应的数据,如表:
(1)分析数据,小华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在拉力不大于__N的情况下,弹簧的__跟钩码的拉力成正比;
(2)小华同学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的“弹簧长度与外力的变化关系”图象,应该是下面三幅图中图________(填序号)所示的图象.
29. 在“用电流表测电流”的实验中,某同学连接的电路如图所示。(1)闭合开关,观察到灯泡L1 ,灯泡L2 (选填:“发光”或“不发光”);(2)针对上述现象,该电路存在的问题是 ;(3)请在原图上只改动一根导线,使两只电流表能分别测出干路和各支路的电流(要求:在需改动的导线上画“×”,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改动后的导线连接正确,导线不许交叉)。
30.某同学用图甲所示的装置观察海波和松香的熔化过程,并每隔半分钟记录一次温度,直到全部熔化后再过几分钟为止.该同学根据记录的数据分别绘制了这两种物熔化图象,如图乙、丙所示,其中图 为松香的熔化图象,海波与松香在熔化过程中的主要区别是
| 评卷人 | 得 分 |
| 五、计算题 |
| 物质名称 | 密度ρ/(kg/m3) |
| 铝 | 2.7×103 |
| 铜 | 8.9×103 |
| 钢 | 7.9×103 |
(2)此物体的重力为多少?(g取10N/kg)
(3)已知月球引力是地球引力的六分之一,如果在月球上用天平测此物体的质量,则测量结果会如何变化?简述理由.
32.一辆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汽车,在距离正前方峭壁440m处鸣笛后继续前进,经过2.5s后听到了从峭壁反射回来的汽笛声音,求汽车行驶的速度。
| 评卷人 | 得 分 |
| 六、综合题 |
信息一:他们是同时开始运动的。
信息二:___________。
信息三:____________。
34.有一捆粗细均匀的铁丝质量为1.56×103kg,铁丝的横截面积为40mm2,铁的密度为7.8×103kg/m3,求这一捆铁丝的长度是多少?
参
1 .B
【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五线谱标识可知,“大家一齐”的简谱应为“1、2、3、4”,即音调逐渐在升高。音调的高低是由频率决定的,频率是指发声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通过五线谱判断出音调在逐渐升高,音调由频率决定,所以其频率在逐渐升高,频率的定义是发声体在1s内振动的次数,所以判断出1s内的振动次数变多。
考点:音调
2 .C
【解析】解:A、因为真空不能传声,所以无法比较速度.错误.
B、物体振动产生声音后,如果没有介质进行传播,人们就无法听到声音.比如真空罩内放一个通电的电铃,人们是听不到声音的.错误.
C、不同人说话的特色不同,是因为他们的音色不同.正确.
D、在同种介质中,温度越高,声音传播速度越快.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考点较为全面,考查学生对声音的全面知识掌握情况.
3 .C
【解析】
试题分析:A、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施力物体是茶杯,受力物体是桌面;茶杯受到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茶杯.两个力的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都不相同,所以这两个力不是同一个力,但两者大小相等;故A错误;
B、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是茶杯对桌面施加了一个作用,故施力物体是茶杯,受力物体是桌面.故B错误.
CD、当茶杯放在水平桌面上时,由于桌面对茶杯施加了一个向上的支持力,使茶杯底部发生微小的弹性形变,从而使茶杯对桌面产生了向下的弹力,即茶杯对桌面的压力.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4 .D
【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噪声概念的理解,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和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选项A中球迷的呼喊声虽然震耳欲聋,但既不妨碍比赛,又没有干扰别人,还鼓舞了运动员的士气,故不是噪声,选项B中锣鼓声是为了烘托音乐气氛,不属于噪声,选项C是工人师傅通过机器的发声情况判断故障的部位及原因,故不属于噪声.选项D中,小林和同桌上课交谈,干扰了其他同学听讲,妨碍了他人学习,故属于噪声.
5 .A
【解析】
试题分析:中学生的身高在160cm左右,课桌的高度大约是中学生身高的一半,在80cm=800mm左右.所以A项接近事实;人的正常体温为36.5℃-37℃,所以B不正确;500g=0.5kg一个鸡蛋的质量是没有这么大的,所以C不符合事实;中学生的正常步行速度约1m/s,而1200cm/s=12m/s;所以D不符合实际。
考点:物理量的估测
6 .A
【解析】
试题分析:A、固体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到达一定温度,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符合晶体熔化特点,这是晶体的熔化图象.符合题意.
B、液体温度降低到一定温度,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符合晶体凝固特点,是晶体凝固的图象.不符合题意.
C、固体不断吸收热量,温度不变升高,符合非晶体的熔化特点,是非晶体的熔化图象.不符合题意.
D、液体不断放出热量,温度不断降低,符合非晶体的凝固特点,是非晶体的凝固图象.不符合题意.
故选A.
考点:熔化与熔化图像.
点评:解题要正确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掌握晶体和非晶体的熔化和凝固图象.
7 .D
【解析】
试题分析: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产生原因是:①测量工具不精密;②测量方法不科学;③估读.错误是由于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或读取、记录测量结果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可以避免的.
解:A、误差与错误是不同,误差不可避免,错误可以避免.
B、认真测量只能避免错误的出现,但不能避免误差,误差不可避免,故B错误;
C、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实验方法,认真细致地测量,只能减小误差.
D、误差不可避免,只能尽量减小,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此题很好的对误差和错误进行了区分,使学生认识到两者的不同,加深了对误差的认识.
8 .B
【解析】已知人的密度与水的密度差不多,一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kg,根据可得:
一位中学生的体积约为 ,故B符合实际为答案。
9 .B
【解析】
试题分析:外界大气压不变,水银柱的竖直高度就不会变,所以,当气压计倾斜时,管内水银柱的长度会增加,读数时读出的示数L会大于垂直高度,因此,测得的大气压值比实际值会偏大.
故选B。
考点:大气压强的测量方法.
点评:对于水银柱气压计来讲,只有竖直使用、垂直读数才能保证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10 .C
【解析】鞋底和轮胎制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通过增大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大摩擦力,故A不符合题意。
骑自行车刹车时,用力握手闸,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故B不符合题意。
在气垫船底和水面之间形成一层空气层,将船和水面分离,减小船和水之间的摩擦力,故C符合题意为答案。
为了防止传动皮带打滑,需要把皮带张紧些,是通过增大压力来增大摩擦力,故D不符合题意。
11 .>;>
【解析】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甲容器中的液体体积要比乙容器小,因液体质量相同,所以甲液体的密度比乙液体密度大,即ρ甲>ρ乙;
又因为两试管中液面等高,所以由液体压强公式p=ρgh可知,p甲>p乙.
故答案为:>;>.
12 .核外电子;正;电子;B
【解析】
试题分析:卢瑟福提出了核式结构模型,认为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解:(1)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他认为:原子由处于原子中心的原子核与核外电子组成,原子核由带正电的质子和不带电的中子组成.
(2)电子的发现,使人类意识到原子也是可以再分的;
(3)卢瑟福提出的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如图B所示.
故答案为:核外电子;正;电子;B.
13 .增加 减小
【解析】下坡时,速度越来越大,说明动能越来越大,高度越来越小,说明重力势能越来越小.
14 .熔化;汽化; 液化; 升华
【解析】
试题分析:由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由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由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由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由气态直接变为固态叫凝华,物质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叫升华.
解:(1)把废铁炼成铁水是固态变为液态,属于熔化现象;
(2)湿衣服晾干了是液态的水汽化为水蒸气;
(3)冬天窗户玻璃上凝结小水珠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
(4)放在箱子里的樟脑丸不见了是由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升华现象;
故答案为:熔化;汽化; 液化; 升华.
【点评】分析生活中的热现象属于哪种物态变化,关键要看清物态变化前后,物质各处于什么状态;另外对六种物态变化的吸热和放热情况也要有清晰的认识.
15 .振动 音调
【解析】
试题分析:方法一:成人发声的音调比小孩低,声带振动慢,慢录快放时物体的振动加快,频率变高,音调变高。方法二:假设成人声带1s钟振动500次,慢录时声音的频率为500Hz,假设快放时用0.5s放完慢录1s钟的声音,此时声音的频率为1000Hz,故慢录快放振动加快,频率升高,音调升高。分别填:振动 音调
考点:频率意义,振动快慢与频率、音调之间的关系。
16 .声音不能再真空中传播 音色 红 紫外线
【解析】
试题分析:(1)声音不能再真空中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太空是真空状态,不能直接交谈。根据声音辨别人是利用声音的音色。不透明的物体反射与自己颜色相同的光,吸收与它颜色不同的色光。(2)太空中具有很强的紫外线,对人的眼睛和皮肤有损害,可以通过头盔玻璃减弱。
考点:声音的传播,音色,物体的颜色,紫外线
17 .匀速直线 20 运动的快慢不变 运动方向不变
【解析】解答:(1)根据公式可以分别求出这五段路程内汽车的速度:
第1段路程内汽车的速度为:v1=s1/t1=20m/1s=20m/s第2段路程内汽车的速度为:v2=s2/t2=30m/1.5s=20m/s第3段路程内汽车的速度为:v3=s3/t3=40m/2s=20m/s第4段路程内汽车的速度为:v4=s4/t4=25m/1.25s=20m/s第5段路程内汽车的速度为:v5=s5/t5=45m/2.25s=20m/s由此可见,小汽车在各段时间内的速度相等,因此做匀速直线运动,且速度值为20m/s.(2)匀速直线运动过程的特点是运动的快慢不变,运动方向不变。
18 .直线传播;小于
【解析】分析:从日全食的形成过程来分析即可突破此题.
利用给出的路程和时间算出孙悟空的速度,然后与光速进行比较即可.
解:日全食是当月亮位于太阳和地球的之间,且三者在同一直线上时,月亮将太阳射向地球的光挡住了,人们看不到太阳的一种现象.这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造成的.
根据速度的计算公式V=
可以计算出孙悟空的速度为5.4×107m/s,小于光速.
故答案为:直线传播;小于.
点评:明确比较物体运动的快慢就是比较物体的速度大小.
19 .35 0.05
【解析】
试题分析:由G=mg=3.5kg×10N/kg=35N,这些雨水的重力为35N。
收集到雨水的体积
降雨量,这场暴雨的降雨量约为0.05m。
考点:重力和质量
20 .升华 凝华 熔化
【解析】
试题分析: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极易升华;干冰升华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热,空气温度急剧下降,使空气中水蒸气遇冷凝华成小冰晶;小冰晶遇暖气后吸收热量熔化为雨滴落到地面.
考点:物态变化
21 .如下图所示
【解析】
试题分析:浮力和重力是一对平衡力,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浮力的方向是竖下向上的,如上图所示。
考点:浮力
22 .
【解析】分析: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以及反射光线反向延长过像点,作出河岸上的点E,保证AE+BE最短,E点即为路灯的位置.
解答:解:作出点A关于水面的对称点C,连接BC交于河岸一点E,点E即为安装路灯的位置.
如图:
因为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所以CE+BE最短,即河岸上的点E为路灯的位置.
23 .
【解析】
试题分析:瓶子在水平方向不受力,竖直方向受向下的重力G和向上的支持力F的作用,并且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线段长度相等.如下图所示:
.
24 .
【解析】
试题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折射定律: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当光从空气斜射入其它透明介质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光从其它透明介质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光首先从空气斜射入玻璃内,后由玻璃斜射入空气中.
解答:解:当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内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折射光线靠近法线;当光从玻璃再次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折射光线将远离法线.故答案为: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光的折射光线的画法,首先要掌握光的折射定律的内容,在此题中要注意光进行了两次折射.并且要确定折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
考点:此题考查的是
点评:
25 .
【解析】解:分别作出物体AB端点A、B关于平面镜的对称点A′、B′,用虚线连接A′、B′即为AB在平面镜中的像.如图:
【点评】在平面镜成像作图中,若作出物体在平面镜中所成的像,要先根据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先作出端点和关键点的像点,再用虚线连接各点即为物体的像.
26 .固体比气体传声效果好;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解析】
试题分析:①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一切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传声的介质;声音在固体中传声效果最好,液体次之,气体最差.
②真空不能传声;
③声音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传递能量.
解:①敲课桌的另一端的时候,耳朵贴在桌面上是靠固体传播声音;如果耳朵离开桌子的时候靠空气传播声音,固体传声效果比气体好,所以第二次的响度明显比第一次小.
②把正在发声的闹钟密封在塑料袋里,然后放入水中,人们仍能听到闹钟发出的声音.这是研究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的;
③当用抽气机不断抽气时,手机播放的音乐声逐渐减弱直至无法听到,这说明真空不能传声;
④将矿泉水瓶去底后,扎上橡皮膜,然后对着烛焰用力敲击,发现烛焰会摇动,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故答案为:固体比气体传声效果好;声音可以在液体中传播;真空不能传声;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声音的传播和声音能传递能量的认识和了解,是一道基础题.
27 .(1)没有将标尺移到左端的零刻线;(2)45;1.125×103;(3)偏大;(4)用滴管向右盘烧杯中添加适量酱油;.
【解析】
试题分析:(1)天平是测量物体质量的工具,使用之前要进行调节: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与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对齐,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
(2)读取量筒中液体的体积时,首先要明确量筒的分度值,读数时视线与液面最凹处相平;
已知烧杯和酱油的质量,烧杯的质量,可以得到烧杯中酱油的质量;已知酱油的质量和体积,利用公式ρ=得到酱油的密度.
(3)小明的方案中“把烧杯内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内”会使得酱油不能全部倒入量筒内,从而使密度出现很大的误差.
(4)只有天平,没有量筒,可以利用等体积的水和酱油,称量水和酱油的质量,根据体积相等列出等式求出油的密度.
解:(1)天平使用前要先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放到零位.然后调平,调平时指针偏右需要把橫梁两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节.直至指针指在分度盘的.
(2)量筒的分度值为2cm3,量筒中酱油的体积为V=40cm3;
在天平的标尺上,1g之间有5个小格,一个小格代表的质量是0.2g,即天平的分度值为0.2g;
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是m1=50g+10g+2g=62g;
空烧杯的质量为m2=17g,
烧杯中酱油的质量为m=m1﹣m2=62g﹣17g=45g,
酱油的密度为ρ===1.125g/cm3=1.125×103kg/m3.
(3)小明不可能把烧杯内的酱油全部倒入量筒内,导致测量的酱油的体积偏小,由公式ρ=知:密度测量结果偏大.
(4)①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调节好天平.
②将一个烧杯中倒满水,另一个烧杯中倒入酱油.分别放在天平的左、右两盘中.
③用滴管向右盘烧杯中添加适量酱油,使天平平衡,此时水的质量与酱油质量相等.
④用量筒分别测出烧杯中水的体积为V1,则水的质量m=ρ水V1酱油质量等于水的质量m油=V1ρ水,酱油的体积为V2
⑤则酱油的密度表达式ρ==ρ水;
故答案为:(1)没有将标尺移到左端的零刻线;(2)45;1.125×103;(3)偏大;(4)用滴管向右盘烧杯中添加适量酱油;.
【点评】测量液体密度时,只有量筒没有天平,可以采用被测液体和水的质量相同进行测量;只有天平没有量筒,可以采用被测液体和水的体积相同进行测量.酱油体积的测量是本实验的难点,巧妙地利用等效替代法,是解决此题的关键.
28 .3 伸长量 C
【解析】(1)从表中数据知:钩码的拉力每增加0.5N,弹黄的伸长量也增加0.5cm,所以弹黄的伸长量与钩码的拉力是正比例关系,前提是钩码的拉力不能大于3N;
(2)从表中的数据知:当钩码的拉力是0N时,弹簧的长度是2.5cm,而A、B、C三幅图中,只有C符合题意。
29 .(1)不发光,发光;(2分)(2)L1被短路;(2分)(3)如图1所示。(3分,在改动导线打“×”1分,连接新导线正确2分)
【解析】分析:(1)(2)运用电流流向法,查看电流在电路中的流通路径,通过判断电路的构成情况来分析存在的问题.
(3)图中接错的地方有:A2接线柱的连接方式有误,且A2、L1所在支路被短路.只允许改其中一条导线,就应考虑A1、A2之间的导线;由图知:通过A2的电流需从“+”流入,“0.6”流出,因此将A1、A2之间的连线改接到灯L2右接线柱或开关的右接线柱即可.
解答:解:(1)由图知:电流从电源正极出发,流经电表A1、灯L2、开关后回到负极,而电流表A2、L1串联后与电流表A1并联,被短路,因此电流表A2无示数、灯L1不亮,L2亮.
(2)由(1)知:L1被短路了,故不亮;
(3)通过分析可以得出,应将A1、A2之间的接线改接到A2(“0.6端”)和灯L2(右接线柱)上,如图:
故答案为:(1)L2亮、L1不亮;(2)L1被短路.(3)如图.
30 ..丙、海波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松香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解析】
试题分析:乙图中的物质明显有个温度保持不变的阶段,即BC段,说明此物质是晶体--海波;丙图熔化过程温度在不断地升高,说明此物质是非晶体--松香.它们熔化过程的主要区别就是:海波有一定的熔化温度,而松香没有.
考点:熔化和凝固的温度—时间图象;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
31 .(1)此物体有可能是铝制成的;
(2)此物体的重力为27N;
(3)不变;因为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空间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解析】
试题分析:(1)已知物体的质量,求出物体的体积,然后利用密度公式计算物体的密度,再对照表格中信息判断此物体有可能是什么物质制成的;
(2)已知物体的质量,利用G=mg计算重力;
(3)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与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和温度都没有关系,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据此分析解答即可.
解:(1)物体的密度:
ρ===2.7g/cm3=2.7×103kg/m3,
对照表格中的信息可知,此物体有可能是铝制成的;
(2)此物体的重力为:
G=mg=2.7kg×10N/kg=27N;
(3)如果在月球上用天平测此物体的质量,则测量结果不变,因为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空间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答:
(1)此物体有可能是铝制成的;
(2)此物体的重力为27N;
(3)不变;因为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不随空间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32 .12m/s
【解析】
试题分析:2.5s内声音在空气传播的距离为s1=v1t=340m/s×2.5s=850m;
汽车2.5s内行驶的路程为s2=2×440m-850m=30m;
汽车行驶的速度v2= s2/t=30m/2.5s=12m/s。
考点:速度的相关计算
33 .他们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骑车的速度比跑步的快
【解析】解答:由图看出,通过相同路程200m骑车者用了15s, 跑步者用了25s,骑车者速度比跑步者速度快;图中纵轴表示路程,横轴表示时间,从图中可以看出它们通过的路程随时间匀速递增,所以做的都是匀速直线运动。
34 .5×103m
【解析】由ρ=m/V得铁丝的体积:V=m/ρ=1.56×103kg/7.8×103kg/m3=1.22×107m3 ,
因为V=SL,S=40mm2 =4.0×10-5 m2 ,
所以这捆铁丝的长度:L=V/S=1.22×107m3/4.0×10−5m2=5×103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