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意事项:
1、考试时间:120分钟,本卷满分为150分。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等信息。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密封线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姓名:_______
考号:_______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一位教师经常会反思同事们怎样看自己,领导觉得自己干工作怎么样,这个教师目前处于( )阶段。
A.关注学生
B.关注生存
C.关注情境
D.虚拟关注阶段
2、晓春上课时把老师的讲解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写在课本上,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他采取的学习策略是( )。
A.复述策略
B.组织策略
C.计划策略
D.精加工策略
3、从课程形态上看,当前我国中学实施的“研究性学习”属于( )。
A、学科课程
B、拓展型学科课程
C、辅助性学科课程
D、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4、小丽认为自己考试成绩不理想是因为考题太难 。 依据维纳的归因理论 , 这属于( )。
A 稳定、外在、不可控归因
B 稳定、外在、可控归因
C 不稳定、外在、不可控归因
D 不稳定、外在、可控归因
5、用分数、成绩、数据等定量信息进行激励的方法是( )。
A.物质交流法
B.评语激励法
C.精神激励法
D.信息激励法
6、阿特金森对成就动机的研究表明,追求成功者与害怕失败者相比,更倾向于选择( )。
A 比较难的任务
B 非常难的任务
C 比较容易的任务
D 难度适中的任务
7、尝试一错误说的提出者是( )。
A.桑代克
B.巴甫洛夫
C.斯金纳
D.苛勒
8、在教学理论指导下,为实现特定教学目标而设计的较为稳定的教学范型是( )。
A、教学方法
B、教学策略
C、教学模式
D、教学组织
9、对小学生进行减压团体心理辅导时,采用的思想放松方法主要属( )。
A.行为疗法 \
B.艺术疗法
C.认知疗法
D.精神分析疗法
10、小学开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属于( )。
①国家课程②地方课程③必修课程④选修课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1、“是故学而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句话出自( )。
A.大学
B.论语
C.学记
D.孟子
12、小英想当班干部为同学服务,又怕当不好被同学嘲笑。这种心理现象属于( )。
A.双趋冲突
B.双避冲突
C.趋避冲突
D.多重趋避冲突
13、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我国初中阶段课程设置主要是( )。
A、分科课程
B、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结合
C、综合课程
D、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结合
14、教《新型玻璃》时,为了丰富小学生对玻璃的认识,张老师带领学生去玻璃厂观看玻璃的生产流程,这种教学方法是( )。
A.实验法
B.参观法
C.演示法
D.实习法
15、某寄宿制小学一位学生睡觉时突然小腿抽筋,生活老师应立即采取的措施是( )。
A.让学生下床,站直抽筋的腿
B.让学生平躺,按摩抽筋部位
C.让学生下床,用冷水冲洗抽筋的腿
D.让学生平躺,在其抽筋部位贴上止痛膏
16、“同学们,每到春天校园里百花齐放、姹紫嫣红花儿为什么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来学习下面这一课。”张老师所运用的导课方式属于( )。
A.设疑导入
B.温故导入
C.释题导入
D.故事导入
17、课的类型是由( )决定的。
A.教师备课
B.课的种类
C.学生的学习过程
D.教学的阶段性
18、苏联凯洛夫主编,力图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研究教育问题,总结苏联20世纪20-30年代,教育正反两方面经验,并对我国有着广泛影响的教育专著是( )。
A、《普通教育学》
B、《大教学论》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教育学》
19、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课程评价功能更加强调的是( )。
A、甄别和鉴定
B、选拔和淘汰
C、促进学生分流
D、促进学生发展与改进教学实践
20、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使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模拟实物的形象,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这属于( )。
A.模象直观
B.实物直观
C.言语直观
D.想象直观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布鲁巴奇的四种教学反思的方法。
2、在学校德育工作中,运用锻炼法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3、《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 ( 试行 ) 》 中提出了 “ 终身学习 ” 的基本理念 , 你如何理解?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上课前,徐老师刚走到教室门口,冷不防从教室里飞出一个足球,正好从徐老师头上 擦过,同学们一下子惊呆了,心想:这下可闯了大祸!可是事件的发展却出乎同学们的意料,徐老师并没有严厉斥责踢球的同学,而是从容地回过身,捡起足球,微笑着走上讲台, 说:“好厉害的一脚,踢个正着,得分!不过要想练好射门功夫,还是到操场上练吧。如果以后还有人在教室里碭足球,我就会出示红牌,将他罚出教室!”听了徐老师的话,那位踢球的同学羞愧地低下了头,其他同学会意地笑了。紧张的气氛一下得到了缓和。同学们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开始上课了。
问题:
(1)请评析徐老师应对课堂突发事件的策略。
(2)试说明教师处理突发事件应注意哪些方面。
2、肖老师是五年级的教学老师,为了提高作文批改的反馈效果,他问同学们:“大家喜欢用什么颜色来批改你们的作业?红色代表火焰,热烈,紫色代表富贵、权利,蓝色代表大海、和平,绿色代表希望、生命。”同学们几乎异口同声的说:“我们喜欢绿色!老师,您用绿色给我们批改作业吧!”“好,就这么定了,那么在作业批改中,你们喜不喜欢打X”“不喜欢!”从那以后,肖老师一直坚持用绿色批改作业,且不用’X’,改用’?’和批语,这一绿色批改起了不小的激励作用,同学们非常喜欢他批改的作业,不仅纠错能力得到了加强,学习成绩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问题:
(1)请对肖老师的做法做出评析
(2)谈谈教师批改昨夜的基本要求
五、教学设计(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
1、请认真阅读下文,并按要求作答。
钓鱼的启示
那年,我刚满十一岁。有一天,像往常一样,我跟着父亲去附近湖中的小岛上去钓鱼。
那是鲈鱼捕捞开放日的前一个夜晚,我和父亲分别放好鱼饵,然后举起鱼竿,把钓线抛了出去。晚霞辉映的湖面上溅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涟漪。不一会儿,月亮升起来了,湖面变得银光闪闪。
过了好长时间,鱼竿突然剧烈地抖动了一下,一定是个大家伙上钩了。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练地操纵着。也许是鱼想摆脱我的鱼钩,不停甩动着鱼尾并跳跃着,湖面上不时发出“啪啪”的声音,溅起不少水花。我等那条鱼挣扎得筋疲力尽了,迅速把它拉上岸来。啊,好大的鱼!我还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大的鲈鱼。我和父亲得意地欣赏着这条漂亮的大鲈鱼,看着鱼鳃在银色的月光下轻轻翕动着。
父亲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表,这时是晚上十点,距离开放捕捞鲈鱼的时间还有两个小时。父亲盯着鲈鱼看了好一会儿,然后把目光转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里去。”
“爸爸!为什么?”我急切地问道。
“你还会钓到别的鱼的。”父亲平静地说。
“可是不会钓到这么大的鱼了。”我大声争辩着,哭出了声。
我又抬头看了一下四周,到处都是静悄悄的,皎洁的月光下看不见其他人和船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亲。
尽管没有人看到我们,更无人知道我是在什么时候钓到这条鲈鱼的,但是,从父亲那不容争辩的声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亲的话是没有商量的余地的。我慢慢地把鱼钩从大鲈鱼的嘴唇上取下来,依依不舍地把它放回到湖里去。大鲈鱼有力地摆动着身子,一转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转眼间三十四年过去了,当年那个沮丧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筑设计师了。那晚以后,我再没有钓到过像那样大的鱼。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却不止一次地遇到了与那条鲈鱼相似的诱惑人的“鱼”。当我一次次地面临道德抉择的时候,我就会想起父亲曾告诫我的话:道德只是个简单的是与非的问题,实践起来却很难。一个人要是从小受到像把钓到的大鲈鱼放回湖中这样严格的教育的话,就会获得道德实践的勇气和力量。
三十四年前的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给我留下了永久的回忆和终生的启示。
问题(一):试总结本文的主要内容。
问题(二):如指导高年段小学生学习本文,试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
问题(三):根据拟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并简要说明理由。
参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答案】B。专家解析:处于关注生存阶段的老师一般都是新老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最担心的问题就是与学生、同事、领导的关系,因此,这位教师处于关注生存阶段。
2、D
3、D
4、C
5、D
6、D
7、A
8、C
9、【解析】D。冥想放松、方法属于自我暗示的方法之一,它属于精神分析疗法。
10、【解析】A。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科课程标准里面的规定的课程,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
11、C
12、C
13、B
14、B
15、A
16、A
17、B
18、D
19、D
20、A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答案如下:
(1)反思日记。在一天教学工作结束后,要求教师写下自己的经验,并以其指导教师共同分析。
(2)详细描述。教师相互观摩彼此的教学,详细描述他们所看到的情景,教师们对此进行讨论分析。
(3)交流讨论。来自不同学校的教师聚集在一起,首先提出课堂上发生的问题。然后共同讨论解决的方法,最后得到的方案为所有教师及合作学校所共享。
(4)行动研究。为弄明白课堂上遇到的问题的实质,探索用以改进教学的行动方案,教师以及研究者用以进行调查和实验研究,它不是研究者由外部进行的、旨在探索普遍法则的研究,而是直接着眼于教学实践的改进。
2、答案如下:
锻炼法是教育者组织学生参加多种实际活动,在行为实践中使学生接受磨练和考验,以培养优良思想品德的方法。
运用锻炼法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1)坚持严格要求。(2)调动学生的主动性。(3)注意检查和坚持。
3、答案如下:
20世纪60年代,法国保罗.朗格朗提出了终身教育的理论,包括各个年龄阶段和各种方式的教育。《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试行)》中提出的“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主要是说,身为教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学习先进小学教育理论,了解国内外小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经验和做法;
(2)优化知识结构,提高文化素养;
(3)具有终身学习与持续发展的意识和能力,做终身学习的典范。
四、材料分析(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20分,共40分)
1、答案如下:
(1)面对课堂中的突发事件,徐老师充分发挥了他的教育机智,采用了幽默调侃的方式进行了艺术的处理。徐老师并没有为了维护“师道尊严”对在教室里踢球的学生进行严厉的批评,也没有采用视若无睹的方式进行冷处理,而是采取调侃的方式,幽默地“夸奖”该生“好厉害的一脚,踢个正着”“得分”;并在“夸奖”的同时,委婉地告诫学生“要想练好射门功夫,还是到操场上练”,幽默地警告全班同学下次再有人在教室里踢球就“出示红牌”“罚出教室”。徐老师这种处理课堂突发事件的方式,充分体现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既尊重了学生的自尊心,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在轻松地化解课堂突发事件的同时,还调动了课堂气氛,这种应对课堂突发事件的策略是值得提倡的。
(2)课堂教学中的突发事件是指课堂中突然发生的教师意料之外的事件。这类事件不同于一般的问题行为,常常严重扰乱课堂秩序,危害较大。作为教师应该时刻注意控制教学中可能发生或已经发生的突发事件,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①教师在处理方式和方法上要灵活机动;②采取的手段要尽量多样化;③教师的语言运用要恰当;④课下处理要即时到位。
2、答案如下:
肖老师的做法体现了新课改的学生观、教学观、教师观,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值得赞赏。
(1)从学生观的角度来说,体现了新课改“学生是意义的人”,“学生是发展的人”的学生观。
“学生是意义的人”主要体现在:一是学生于教师头脑之外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二是学生是权责的主体,三是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肖老师让学生自己选择作业批改的颜色,尊重了学生的意见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发展的人”主要体现在:一是学生是发展的人,二是学生处于发展过程中,三是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肖老师巧妙的用“?”这一具有发展性思维的方式来对学生进行评价。
(2)从教学观的角度来说,体现了新课改的“从教育者为中心转向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观。
(3)从教师观的角度来说,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师是学生的促进者和引导者”的教师观
五、教学设计(本大题共1小题,每小题40分,共40分)
1、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