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文章专题视频专题问答1问答10问答100问答1000问答2000关键字专题1关键字专题50关键字专题500关键字专题1500TAG最新视频文章推荐1 推荐3 推荐5 推荐7 推荐9 推荐11 推荐13 推荐15 推荐17 推荐19 推荐21 推荐23 推荐25 推荐27 推荐29 推荐31 推荐33 推荐35 推荐37视频文章20视频文章30视频文章40视频文章50视频文章60 视频文章70视频文章80视频文章90视频文章100视频文章120视频文章140 视频2关键字专题关键字专题tag2tag3文章专题文章专题2文章索引1文章索引2文章索引3文章索引4文章索引5123456789101112131415文章专题3
当前位置: 首页 - 正文

【归纳总结1、古典诗词表达技巧鉴赏术语及运用举例】

来源:动视网 责编:小OO 时间:2025-09-26 23:30:41
文档

【归纳总结1、古典诗词表达技巧鉴赏术语及运用举例】

【专题、】三、知识要点归纳古典诗词表达技巧鉴赏术语及运用举例名称说 明作 用例   句赏   析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使意境具体深邃,使形象生动丰满,为下文作铺垫。“楼船夜雨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表达抗金救国的豪情壮志,为下文写壮志难酬作铺垫。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刻画人物,推动情节,渲染气氛,深化主题。“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
推荐度:
导读【专题、】三、知识要点归纳古典诗词表达技巧鉴赏术语及运用举例名称说 明作 用例   句赏   析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使意境具体深邃,使形象生动丰满,为下文作铺垫。“楼船夜雨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表达抗金救国的豪情壮志,为下文写壮志难酬作铺垫。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刻画人物,推动情节,渲染气氛,深化主题。“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
【专题、】

三、知识要点归纳

古典诗词表达技巧鉴赏术语及运用举例 

名称说  明作  用例    句赏    析
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使意境具体深邃,使形象生动丰满,为下文作铺垫。“楼船夜雨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表达抗金救国的豪情壮志,为下文写壮志难酬作铺垫。
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刻画人物,推动情节,渲染气氛,深化主题。“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月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拨剌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意见画龙点睛,表明观点,突出主旨。“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情。分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刻画人物,突出中心,渲染气氛,增强力量。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借景

抒情

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部寓于眼前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委婉含蓄,引发思考,回味无穷。“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和身影越来越远,最后完全消失,借滚滚的江水抒发对友人的不断思念。
虚实是指现实的景、事与想象的景、事互相映衬,交织一起表达同一样的情感。虚实相映,激发联想与想象,丰富内容,拓展意境,鲜明突出,富于变化。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柳永《雨霖铃》)

上片除了“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外,写的都是眼前的实景实事实情,写词人和他心爱的人不忍分别却又不得不别的心情,是实写;下片写对别后生活的设想,是虚写,着意描绘词人孤独寂寞的心情。虚实结合,淋漓尽致地写出了离别的依依不舍。

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情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用事作典,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金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春风十里”引用杜牧的诗句,表现出扬州十里长街的繁荣景况,是虚写;“尽荠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是实写。这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联想由一事物联系到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创造意境,形象鲜明,拓展内容,深化主旨。“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想象在已有材料和观念的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想过程。创造意境,形象鲜明,拓展内容,深化主旨。“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对比

对照

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情形作对照,互相比较。渲染气氛,突出题旨。“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中览古》)

前二句描写昔日繁荣和最后一句描写今日冷落凄凉形成强烈的对比,使读者感受特别深切,其中蕴含着诗人深沉的历史思考。

起兴兴是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托物引喻,婉转曲折,明朗浅显,耐人寻味,有民歌风格。“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李商隐《锦瑟》)首联用瑟这种乐器起兴,由此而思及“华年”,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照应指诗中对前面所写的作必要的回答。使结构显得紧凑、严谨,首尾圆润,文生绚彩。“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首联两句写黄昏时分诗人伫立在细雨蒙蒙的江边,这里点明了诗题中的“暮雨”,又照应了诗题中的“送”字。
衬托  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烘云托月,突出形象,渲染意境。“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鬓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

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多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

颔联、颈联写妻子的美丽,反衬诗人惆怅痛苦的心情。

渲染对环境、景物作多方面的描写形容。创造气氛,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写俯仰所见所闻,一连出现六个特定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象征通过特定的、容易引起联想的具体形象,表现与之相似或相近特点的概念、思想和感情。增大容量,开阔意境,巧妙立意,平中见奇。“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李德裕《登崖州城作》)这两句描写青山环绕,层峦叠嶂,自己所处的郡城正在严密封锁,重重阻隔之中。象征了自己被政敌的景况,书写思归不得的忧伤。
托物

言志

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委婉含蓄,饶有韵味。“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出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慨。
动静对事物、景物作动态、静态的描写。两者相互映衬,渲染气氛,情趣盎然。“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用鱼跳的“动”更衬托景物的“静”。
抑扬把要贬抑否定的方面和要肯定的方面同时说出来,只突出强调其中一个方面以达到抑此扬彼或抑彼扬此的目的。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之分。错落有致,摇曳生姿,曲折多澜,情趣动人。“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王昌龄《闺怨》)这首诗采用先抑后扬的手法,开头先写少妇“不知愁”,后面才写她“悔”,通过对少妇情绪微妙变化的刻画,深刻表现了少妇因触景而产生的感伤和哀怨的情绪,突出了“闺怨”的主题。
正侧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是正面描写;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的是侧面描写。突出描写对象,烘托环境气氛,丰富意境形象。“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王昌龄《从军行》)

白诗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王诗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一方面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急行军,另一方面写高度戒备,不事张扬,把战事的紧张状态突现出来。

直抒

胸臆即景抒情,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直截了当,酣畅淋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具体、形象、鲜明、生动、富有真实感。“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
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形式上,语言简练,整齐对称,有音乐美;内容上,表意凝练,抒情酣畅淋漓。“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比拟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的作用。“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山园小梅》)这联采用拟人的手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断魂”写粉蝶因爱梅而销魂,把粉蝶对梅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排比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渲染气氛,强调内容,加重感情,节奏鲜明,语势磅礴,痛快淋漓。“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纯用名词组合,构成排比,创设了典型环境,渲染了悲凉的气氛。
设问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来。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借代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有部分代全体,具体代抽象,特征代人

语言简练含蓄。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烘托了诗人的伤感情怀。
反问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激发思考。“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的必然,引人深思。
叠字重复使用同一个字。点染氛围,渲染环境,烘托情感。“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寒山《杳杳寒山道》)叠字从不同角度共同完成了寒冷氛围的营造工作。

文档

【归纳总结1、古典诗词表达技巧鉴赏术语及运用举例】

【专题、】三、知识要点归纳古典诗词表达技巧鉴赏术语及运用举例名称说 明作 用例   句赏   析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使意境具体深邃,使形象生动丰满,为下文作铺垫。“楼船夜雨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表达抗金救国的豪情壮志,为下文写壮志难酬作铺垫。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刻画人物,推动情节,渲染气氛,深化主题。“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
推荐度:
  • 热门焦点

最新推荐

猜你喜欢

热门推荐

专题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