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线
封
密
1.右图是公元前3000多年大汶口遗址35号墓葬图。墓中的成年男子位于墓穴中部,成年女子右臂搂一小孩,居男子右侧,众多随葬品大多被放置在靠近丈夫一侧。上述材料直接反映了当时 ( )
A.出现了一夫一妻制
B. 孩子是随母亲姓的
C.男女地位是平等的
D.家族是生活的单位
2.从商朝甲骨文演变到现今使用的汉字经历了三千多年,下图所示可以说明
A. 文字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B. 文字的功能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
C. 文字产生之后就具备完善功能
D. 文字的书写经历了一个由繁到简的演变
3.古希腊著名思想家柏拉图说:“我们环绕着大海而居,如同青蛙环绕着水塘。”这句话揭示了 ( )
A. 海洋文明航海业发达 B. 海洋文明的地理特征
C. 海洋文明的地域狭小 D. 海洋文明的包容性强
4.18世纪以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出现了规模庞大的近代国家博物馆。拥有丰富藏品的大英博物馆、卢浮宫和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并称为“世界三大博物馆”。与这些近代博物馆出现的背景无关的是 ( )
A. 对外殖民扩张的结果 B. 文艺复兴运动提供大量藏品
C.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资本主义国家注重文明传承
5.拿破仑时代法政卡罗特认为:“不需要任何军事艺术,而只需要火力、钢铁和爱国心。”其中卡罗特所说的“爱国心”,在克劳塞维茨看来是指 ( )
A. 战争是政治交往的另一种手段
B.集中优势兵力消灭敌人是基本军事原则
C.“不战而屈人之兵”是最佳战略
D. 的民族精神是克敌制胜的重要因素
6. 2004年11月4日,美国总统大选以布什获胜宣告结束。(如下表)
获胜关键:俄亥俄州20张选举人票
| 布什在俄亥俄州的选举中获胜,获得的选举人票超过总统选举获胜所需的270张 | 2000年美国总统大选结果: 布什得票:274 戈尔得票;252  | 
①每四年选举一次②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③俄亥俄州20张选举人票按其人口比例分配④美国实行总统共和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7.“一个条约(指《反导条约》——引者注),一个美苏几代领导人付诸努力的条约,一个美苏两国当年签字画押‘无限期有效’的条约,已经化为一纸空文?美国的潜在竞争伙伴痛心,美国的欧洲盟友伤心,国际社会寒心,因为这意味着世界将可能退回到无序而危险的核武器竞争时代!”材料所涉及事件发生的主要背景是 ( )
A. 苏联解体,美国成为唯一超级大国 B.《反导条约》已无益于国际社会稳定
C. 条约到期,双方均无续约的要求 D.国际社会普遍反对《反导条约》
8.英国思想家在他的著作《乌托邦》中,把公共卫生作为社会改革总设想中的一部分。与同时代的人文主义者一样,莫尔认为国王和地方对老百姓负有责任,他们应将公共卫生置于个人名誉、野心和私利之上。莫尔产生这样设想的最直接原因是 ( )
A. 人们卫生意识普遍低下 B. 人类文明意识的增强
C. 欧洲瘟疫的流行与影响 D. 国家管理的需求
9.《旧约全书》要人们“以眼还眼,以牙还牙”,而《新约全书》则要人们“当别人打你的左脸,把你的右脸也伸过去。”而正是将耶稣钉死在十字架上多次教的罗马统治者,将教定为国教,其目的在于 ( )
A.倡导社会的和平与友善 B. 利用宗教进行思想统治
C. 劝导信徒追求精神信仰 D. 否定《旧约》的同态复仇
10.乾隆时期,清曾组织实施了一项重大的文化工程,被誉为“文治之极隆而儒生之殊荣”。这项工程是指 ( )
A.编撰《四库全书》 B.兴修圆明园
C.编撰《古今图书集成》 D. 修建避暑山庄
11.“目前洋商前来较多,尚未有租定地基者,官宪应会同设法,陆续出租另外地基,以便建屋居住。界内居民不得彼此租赁,亦不得建造房屋,赁给华商。”(《租地章程第十五款》)按这个中国近代史上最早的租地章程所设立的租界在 ( )
A. 宁波 B. 上海 C. 福州 D. 广州
12.英国殖民者罗得斯说:“可惜我们不能达到夜间我们头顶上闪烁的星星那里。如果可能,我就要吞并那些星星。”推断这段话最可能产生的时期是 ( )
A. 伊丽莎白一世时期 B. 克伦威尔时期
C. 维多利亚时期 D. 撒切尔时期
13. 中国为加入右图组织,先后经历15年谈判,我国正式成为该组织成员是在 ( )
A.1999年12月
B.2000年12月
C. 2001年12月
D. 2002年12月
14.国际关系有时会影响国家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包括服饰的流行。“布拉吉”本是前苏联地区妇女们春夏季的日常服装。有段时间曾在我国广为流行。这个时期最可能是 ( )
A. 20世纪20年代初,因为十月给中国送来马克思主义
B. 20世纪40年代中,因为苏联派兵援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C.20世纪50年代,因为中国全面采取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模式
D.20世纪90年代,因为冷战结束后中俄关系有所改善和加强
15.马克思说:“封建国家可以指挥千千万万人的手臂去为集权国家修建与集权政治关系相匹配的社会物质实体。”能证明马克恩此话正确的是 ( )
①焚书坑儒②秦兵马俑 ③隋大运河 ④清
A. ①② B. ②③ C.③④ D. ②③④
16.汉兴之初,刘邦崇尚黄老之学,推行“无为而治”的治国方略,而70余年后刘彻强行罢黜“黄老刑名百家之言”。这种文化变化的路径实际上反映了 ( )
A. 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此消彼长的残酷性
B.道学理论的缺陷和新儒学的博大精深
C. 从立邦到皇权的现实变化与需要
D. 统治集团内部权力争夺与利益分配的冲突
17.观察图片,关于中国古代艺术品从秦汉到隋唐时期,艺术风格演变说法正确的是( )
A. 浪漫主义到现实主义 B.阳刚之气到温柔之美
C.现实主义到抽象主义 D. 阳刚之气到空灵写意
18.新航路开辟11~15世纪以来,从意大利到美国,科学中心已经发生了四次转移,每个国家的平均兴隆时期约为100年。请问“17世纪前期以后和18世纪”,近代科学中心转移到 ( )
A.英国 B. 法国 C. 德国 D. 美国
19.欧洲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伏尔泰十分推崇中国文化。伏尔泰认为,“中国是个举世最优美、最古老、最广大、人口最多和治理最好的国家。”“在道德上欧洲人应该成为中国人的徒弟”,信奉儒学的中国文人“没有侮辱理性和曲解自然”。这足以证明的是 ( )
A.当时中国的制度文明比欧洲各国优越
B.当时中国文人充分理解“理性”之含义
C.儒学的主要思想与欧洲启蒙思想相同
D. 中国文化对欧洲启蒙思想家产生过影响
20.在人类的文明进化,特别是地理大发现以来的人类现代化进程中,一些促成或推动现代化进程的历史现象常常与道德水准水火不容,文明每每前进一步似乎都要忍受剧烈的阵痛,以下最能说明上述情况的是 ( )
A. 黑奴制度和法西斯化 B. 种族隔离和三角贸易
C.农奴制度和对外战争 D. 圈地运动和西进运动
21.15年,德皇威廉二世宣布“德意志帝国要成为世界帝国。在地球遥远的地方,到处都居住着我们的同胞。德国的货物,德国的知识,德国的勤奋要漂洋过海。”这番话的实质是要 ( )
A.加强与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 B.推行殖民扩张,争夺世界霸权
C.与英国进行公平地商业竞争 D.发展工业,使德国成为“世界工厂”
22.高三学生立志报考与右图有着历史渊源的中国名校。他要报考的名牌大学的前身是 ( )
A. 福州船政学堂 B. 长沙时务学堂
C. 上海广方言馆 D. 京师大学堂
23.近年来有一封张学良写于1946年,又尘封了五十多年的密信公之于世:“别来十年,时为想念,兄(周恩来)当有同感。现日寇已经逐出,实(为)最快心事。尔来兄又奔走国事,再作红娘,愿天相(助),早成佳果,此良所视想(者)也。”对于“尔来兄又奔走国事,再作红娘”的正确理解是 ( )
A. 国共第一次合作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 国共重庆和谈 D.中苏友好合作
24.语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下列高频率语汇最可能出现在1949年~1956年的是 ( )
A. 、美帝国主义、三大改造、和平共处
B.新中国、侵略、家庭联产承包、三大改造
C. 志愿军、和平共处、人民公社、五年计划
D. 中国、美帝国主义、五年计划、改革开放
25.联合国秘书长在谈及当今世界经济的时候说:“西方的发达是以非西方的不发达为基础的,西方的富裕是以非西方的贫困化为条件的。”秘书长的言论反映的现实问题是 ( )
A. 自然环境恶劣缺乏资源 B. 文化教育落后人才匮乏
C. 远离海洋不适于工商业 D. 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2、材料解析题(共5题,其中26题8分,27题7分,28题7分,29题7分,30题20分,共50分)
26.文明的进程就是一部人类不断争取自由和平等的历史
材料一:“组成国民议会之法国人代表认为,无视、遗忘或蔑视是公众不幸和的唯一原因,所以决定把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阐明于庄严的宣言之中。”
——《宣言》
材料二:“……种族间不得歧视;倡导婚姻自由、思想言论宗教自由;人人有工作权、休息权、社会保障权、受教育权,等等。”
——《世界宣言》
请回答:(8分)
(1)《宣言》如何阐明“自然的、不可剥夺的和神圣的”?(2分)有何历史意义?(2分)
(2)从“争取”的角度看,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的欧美和中国是如何行动的,请各举一例。(4分)
27.英国的政治文明
十九世纪30年代以来,英国多次进行议会改革,不断降低选民资格的标准,减少人口缩减的农村在议会中的席位,增加曼彻斯特、伯明翰等大城市的议员名额。当时英国就流行这样一句话:“英国下院除了不能把男人变成女人和把女人变成男人之外。几乎无所不能。”
根据文字信息和你所学知识,回答问题:(7分)
(1)英国议会的地位是通过什么方式确立的?(2分)
(2)据材料英国议会改革的趋势是什么?(2分)
(3)“减少人口缩减的农村在议会中的席位,增加……大城市的议员名额”这说明了什么?(3分)
28.图表中的历史
材料一:1888~14年日本工厂和蒸汽机数量变化示意图
材料二:1901年,日本八幡钢铁厂钢铁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例图(图中阴影部分为八幡钢铁厂的比例),其原料主要是从中国掠夺的湖北大冶铁矿石。
请回答:(7分)
(1)根据材料概括出19世纪晚期至20世纪初,日本经济发展的主要特征。(2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的知识,分析导致此时日本经济变化的主要原因。(3分)
(3)此时,经济的变化对日本政治发展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2分)
29.招贴画中看历史
问题:(8分)
(1)你认为这张海报的张贴地点和时间应该是什么?(2分)
(2)海报中的“New Deal”的具体内容是什么?(4分)
(3)海报中的“New Deal”与传统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相比,最本质的变化是什么?(2分)
30.(2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代废除丞相以前历代著名丞相及其命运
| 时期 | 代表人物 | 命运 | 
| 秦国 | 吕不韦 | 秦王以“仲父”相称,掌握国家大权,后被流放 | 
| 东汉末年 | 曹操 | 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国家大权,其子篡夺皇位 | 
| 时期 | 职位 | 所享有权力范围 | 
| 明代中叶后 | 内阁首辅 | 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的宰相,地位常受到挑战 | 
| 清代 | 军机大臣 | 承旨拟写,相当于顾问、秘书班子 | 
材料四 当代史学家对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剥夺其实权,仅保留虚衔或使之变为荣誉职称,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 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地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 明代废除丞相制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4分)
(2)请结合材料二、四及所学知识,列举明清时期中枢机构的大循环,说明其反映的本质问题。(6分)
(3)你同意材料三中孟德斯鸠的观点吗? 当时中国君主的强化对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 (10分)
高三历史模拟题参及评分细则
1、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1.A 2.D 3.B 4.D 5.D 6.C 7.A 8.C 9.B 10.A 11.B
12.C 13.C 14. C 15.B 16.C 17.B 18.A 19.D 20.D 21.B
22.D 23.C 24. A 25.D
二、材料解析题(共5题,其中26题8分,27题7分,28题7分,29题7分,30题20分,共50分)
26.(1)内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是不可剥夺的等。(2分)意义:宣言集中表达了18世纪启蒙思想家的政治主张,阐明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和民主法制基本原则,否定了封建。(2分)
(2)中国:戊戌变法、辛亥、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等。(2分)
欧美:农奴制的废除、美国《黑人奴隶宣言》等。(2分)
27.(1)通过法律的方式:16年颁布《权利法案》确立了议会的最高权力。(2分)
(2)公民的选举范围得到扩大;议会的权力不断增大,使其真正成为的最高权力机构。(2分)
(3)英国工业已基本完成;城市化水平较高;工业资产阶级逐步进入政权中心。(3分)
28.(1)工业发展迅速;出现垄断组织。(2分)
(2)明治维新为日本资本主义发展扫清障碍;吸取工业及第二次工业的成果;通过对朝鲜和中国的侵略获得大量的资源和资金;(3分)
(3)使日本成为带有军事性和封建性的帝国主义国家;军国主义迅速膨胀。(2分)
29.(1)美国;1933年。(2分)
(2)整顿银行金融业;调整农业,加强“计划种植”;通过《国家复兴法》,促进工业复兴;工赈救济,扩大公共建设工程,提供就业机会等。(得分不超过4分)
(3)国家干预经济。(2分)
30.(1)答:丞相位高权重。根本原因:丞相制度已经成为皇权加强的阻碍。(4分)
(2)答:明朝废除宰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事,并形成内阁制,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清增设军机处, 由皇帝挑选亲信的满汉充任军机大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4分) 反映的本质问题:皇权逐步加强,发展到了高峰。(2分)
(3)答:同意。(2分)影响:明清时期我国封建君主空前强化,采用高压手段维护统治,显示了封建制度的腐朽和衰落。君主的强化严重扼杀了社会的创造力,减缓了社会发展的步伐,是造成中国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之一。(8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