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科 学
(考试时间 40分钟 全卷满分 60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10分)
1. 下列属于秋季的节气是( )。
A. 小暑 白露 雨水 惊蛰
2. 发生日食时( )
A. 地球处在月球和太阳之间
B. 月球处在地球和太阳之间
C. 太阳处地球和月球之间
3. 下列生物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
A 腐生细菌 B. 酵母菌 C. 病毒
4. 春天,生活在草地上的蚱蜢的体色往往是( )。
A. 灰色 B. 绿色 C. 黄色 D. 褐色
5. 关于惯性的说法( )是正确的。
A. 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运动的物体有惯性
B. 不受力的物体有惯性,受力的物体没有惯性
C. 静止或运动的物体有惯性,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惯性也就没有了
D. 任何物体不论什么情况下都有惯性
6. 柑橘不宜在北方栽种,这里起制约作用的是( )。
A. 阳光 B. 温度 C. 水 D. 空气
7. 下面通过真菌发酵做成的食品是( )。
A. 豆腐乳 B. 豆腐 C. 豆浆
8. 下列动物中具有保护色的是( )
A. 北极熊 B. 喜鹊 C. 瓢虫
9. ( )被誉为我国的"国宝"。
A. 扬子鳄 B. 大熊猫 C. 藏羚羊 D. 金丝猴
10. 在-3℃~100℃之间,其形态能够发生明显变化的是( )。
A. 陶瓷 B. 水 C. 铁块
二.判断题(10分)
11. 我们在描述地球卫星的运动时,是以地球作为参照物的。( )
12. 食盐溶解在水里属于不可逆变化。 ( )
13. 夏天,食品容易变质,这是由腐生细菌引起的。( )
14. 蘑菇、苋菜、荠菜、蒲公英幼苗都是可食用的植物。( )
15. 食物链一般从植物开始,一般模式是:植物→植食动物→肉食动物。( )
16. 在铁盆的表面涂上油漆可防止生锈。 ( )
17. 枯叶蝶属于拟态动物。( )
18. 光年是表示时间单位。( )
19. 月球表面高低不平,看上去明亮的部分是高山,阴暗的部分是平原。( )
20. 荡秋千时所发生的运动主要是摆动。 ( )
三.填空题(14分)
21. 流感、狂犬病、脊髓灰质炎等都是由________引起的疾病
22. 蘑菇是依靠地下部分的菌丝吸收土壤中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进行腐生生活的。
23. 要想描述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必须先确定( )。
24. 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________________,另一类是__________________
25. 月相是有变化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农历的上半月月相由_____________变_____________。
26. 青蛙、鸭、鹅的脚趾上长有蹼,适宜在_____生活,这说明动物的形态结构跟它的______是相适应的。
27. 月球是地球卫星,它自__________围绕地球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_______。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的中间时,太阳的光被月球挡住,不能照射到地球上,这种现象叫_______。
28. 研究蚯蚓的生活环境所做的实验在科学上叫做对比实验,作对比试验必须把_____________控制的全部相同。
科学与生活(20分)
看图回答问题。
29. 写出三条食物链。
30. 像草这样自己能制造食物的叫________,消费者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1. 如果大量捕杀鸟类,会产生什么后果?结合食物链说说你的看法。
32. 仙人掌在干旱地区生长的很好,为什么?
33. 仿生是怎么回事?请写出3项仿生发明成果。
五.实验探究(6分)
34. 实验名称:昼夜变化的原因
实验用品:地球仪、手电筒、大头贴。
实验过程:
(1)用手电筒的光代表太阳光把地球仪照亮。地球仪上分成了________两部分。
(2)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同一个地方出现了________现象。
(3)实验结论:________。
参
一.选择题(10分)
1. 下列属于秋季的节气是( )。
A. 小暑 白露 雨水 惊蛰
【答案】B
【解析】
【详解】一年四季即春夏秋冬,每个季节3个月。地球上不仅各地区的气候差异很大,就是同一地区在不同季节,气候也是不同的。秋天一共有6个节气,分别为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B选项符合题意。
2. 发生日食时( )。
A. 地球处在月球和太阳之间
B. 月球处在地球和太阳之间
C. 太阳处在地球和月球之间
【答案】B
【解析】
【详解】地球围绕着地球旋转,同时,地球又带着月球绕太阳旋转。日食和月食就是由于这两种运动所产生的结果。月亮的运动方向是自东向西,月食总是发生在农历的十五前后,日食总是发生在农历的三十。月球围绕地球转,地球围绕太阳转,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中间,三个天体大致成一条直线时候,就会发生日食。
3. 下列生物在自然界的物质循环中起重要作用的是( )。
A. 腐生细菌 B. 酵母菌 C. 病毒
【答案】A
4. 春天,生活在草地上的蚱蜢的体色往往是( )。
A. 灰色 B. 绿色 C. 黄色 D. 褐色
【答案】B
【解析】
【详解】自然界中,生物受到很多生态因素的影响,因此。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下去。植物和动物所具有的形态结构,使它们与生活环境相适应。生物在适应环境的同时,也影响和改变着环境。春天,生活在草地上的蚱蜢的体色往往是绿色的。
5. 关于惯性的说法( )是正确的。
A. 静止的物体没有惯性,运动的物体有惯性
B. 不受力的物体有惯性,受力的物体没有惯性
C. 静止或运动的物体有惯性,运动状态发生变化,惯性也就没有了
D. 任何物体不论什么情况下都有惯性
【答案】D
6. 柑橘不宜在北方栽种,这里起制约作用的是( )。
A. 阳光 B. 温度 C. 水 D. 空气
【答案】B
【解析】
【详解】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柑橘不宜在北方栽种,主要是南方、北方温度不同造成的,苹果是温带水果,适宜生长在温暖的北方,南方温度高不适宜苹果的生长,故苹果树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而柑橘是热带水果,适宜生长在高温的热带,北方温度低不适宜柑橘生长,因此柑橘不宜在北方栽种。
7. 下面通过真菌发酵做成的食品是( )。
A. 豆腐乳 B. 豆腐 C. 豆浆
【答案】A
【解析】
【详解】微生物的发酵在食品的制作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酿酒时要用到酵母菌,在无氧的条件下,酵母菌能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腐烂的水果往往散发出酒味,就是因为水果中的酵母菌在无氧时分解水果中的有机物,产生了酒精的缘故。通过真菌发酵做成的食品是豆腐乳,有毛霉和曲霉等真菌参与发酵而成。
8. 下列动物中具有保护色的是( )
A 北极熊 B. 喜鹊 C. 瓢虫
【答案】A
【解析】
【详解】拟态是指某些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外表形状或色泽斑与其它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现象,是生物适应环境的最为典型的例子。北极熊生活在北极,长着白色的毛属于保护色,与白雪的颜色一样,可以保护自己。
9. ( )被誉为我国的"国宝"。
A. 扬子鳄 B. 大熊猫 C. 藏羚羊 D. 金丝猴
【答案】B
【解析】
【详解】我国幅员辽阔,自然环境多样,野生动物资源丰富,是世界上拥有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占世界种类总数的10%以上。大熊猫是一种十分古老的动物,被动物学家称为“活化石”。与它同一时期的 动物如剑齿虎等,早已灭绝并成为化石,唯有大熊猫因隐退山谷而遗存下来。因为 大熊猫是世界上最珍贵的动物之一,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四川、甘肃、陕西省的个别 崇山峻岭地区,数量十分稀少,属于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也就被誉为我国的“国宝”。
10. 在-3℃~100℃之间,其形态能够发生明显变化的是( )。
A. 陶瓷 B. 水 C. 铁块
【答案】B
【解析】
【详解】物质有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在一定条件下物质的状态是可以改变的,如冰、水和水蒸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0℃,冰变为水,100℃,水变成水蒸气;陶瓷和铁的形态在题干要求的温度范围内变化不明显。
二.判断题(10分)
11. 我们在描述地球卫星的运动时,是以地球作为参照物的。( )
【答案】√
【解析】
【详解】判断物体是否在运动的标志是一个物体相对于另外一个物体的位置有没有改变,我们把这另一物体称为参照物。我们在描述地球卫星的运动时,必须选择一个参照物来说明,可以选择地球作为参照物来描述。题目的说法是正确的。
12. 食盐溶解在水里属于不可逆变化。 ( )
【答案】×
13. 夏天,食品容易变质,这是由腐生细菌引起的。( )
【答案】√
【解析】
【详解】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以及一些小型的原生动物等在内的一大类生物群体,个体微小,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细菌会促使动植物遗体不断地腐烂、分解,最终消失掉,夏天,鲜肉容易使腐烂变质,这是由腐生细菌引起的。
14. 蘑菇、苋菜、荠菜、蒲公英幼苗都是可食用的植物。( )
【答案】×
【解析】
【详解】植物是生命的主要形态之一,包含了如树木、灌木、藤类、青草、蕨类,及绿藻、地衣等熟悉的生物。苋菜、荠菜、蒲公英都是植物,蘑菇是微生物。题目说法错误。
15. 食物链一般从植物开始,一般模式是:植物→植食动物→肉食动物。( )
【答案】√
【解析】
【详解】在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中既有生物因素,又有非生物因素,在生态系统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生产者,一般都是绿色植物;直接或者间接消费生产者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所以食物链一般从植物开始,一般模式是:植物→植食动物→肉食动物。
16. 在铁盆的表面涂上油漆可防止生锈。 ( )
【答案】√
17. 枯叶蝶属于拟态动物。( )
【答案】√
【解析】
【详解】像竹节虫和枯叶蝶那样,体色和形态都和环境中的其他物体或另一种生物相似,而不易被敌害发现的现象,叫拟态。
18. 光年是表示时间的单位。( )
【答案】×
【解析】
【详解】光的传播速度是每秒钟30万千米,光年就是光在一年中所走的距离,它是用来计量恒星间距离的单位。
19. 月球表面高低不平,看上去明亮的部分是高山,阴暗的部分是平原。( )
【答案】√
【解析】
【详解】月球表面高低不平,看上去明亮部分是高山,阴暗部分是平原,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环形山。月球上温差很大,向着太阳的一面温度可达120摄氏度以上,背向太阳的一面温度可达-180摄氏度。
20. 荡秋千时所发生的运动主要是摆动。 ( )
【答案】√
三.填空题(14分)
21. 流感、狂犬病、脊髓灰质炎等都是由________引起的疾病
【答案】病毒
【解析】
【详解】引起传染病的病原体包括几类:细菌、病毒等微生物。鼠疫、霍乱、伤寒等是细菌引起的,流感、狂犬病、脊髓灰质炎等是由病毒导致的。
22. 蘑菇是依靠地下部分的菌丝吸收土壤中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进行腐生生活的。
【答案】 ①. 水分 ②. 有机物
【解析】
【详解】蘑菇从上至下通常是由菌盖、菌褶、菌柄、菌丝、地下菌丝五部分组成,蘑菇是依靠地下部分的菌丝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有机物进行腐生生活的。
23. 要想描述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必须先确定( )。
【答案】参照物
【解析】
【详解】要想描述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必须先确定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定的物体叫参照物。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在改变,则称物体是运动的;若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不改变,则称物体是静止的。
24. 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________________,另一类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形态的变化 ②. 产生新物质的变化
25. 月相是有变化,变化是有规律的,农历的上半月月相由_____________变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缺 ②. 圆
【解析】
【详解】月相变化是月球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农历上半月由缺到圆,下半月再由圆到缺。
26. 青蛙、鸭、鹅的脚趾上长有蹼,适宜在_____生活,这说明动物的形态结构跟它的______是相适应的。
【答案】 ①. 水中 ②. 生活环境
【解析】
【详解】鸭、鹅、青蛙的脚趾上长有蹼,这是对于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也就是说长着蹼,适于游泳。使鸭、鹅、青蛙等动物在水里游泳时可以阻挡水水的冲击力。使鸭、鹅、青蛙等动物在水里游泳的速度变快。
27.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自__________围绕地球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_______。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的中间时,太阳的光被月球挡住,不能照射到地球上,这种现象叫_______。
【答案】 ①. 西向东 ②. 农历的一个月 ③. 日食
【解析】
【详解】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天然卫星,并且是太阳系中第五大的卫星。月球的直径是地球的四分之一,质量是地球的八十分之一,相对于所环绕的行星,它是质量最大的卫星。月球是地球的卫星,它自西向东围绕地球公转,公转一周的时间大约是农历的一个月。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的中间时,太阳的光被月球挡住,不能照射到地球上,这种现象叫日食。
28. 研究蚯蚓的生活环境所做的实验在科学上叫做对比实验,作对比试验必须把_____________控制的全部相同。
【答案】非对比条件
【解析】
【详解】对比实验要注意的问题:每次只能改变一个因素;确保实验的公平,即除了改变的那个因素外,其他因素应该保持一样。所以在研究蚯蚓的生活环境所做的实验中,除了对比的条件之外,其余能够影响实验结果的非对比条件控制的全部相同。
科学与生活(20分)
看图回答问题。
29. 写出三条食物链。
30. 像草这样自己能制造食物的叫________,消费者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1. 如果大量捕杀鸟类,会产生什么后果?结合食物链说说你的看法。
【答案】29. 草→兔子→狐狸;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 ;草→鼠→猫头鹰。
30. ①. 生产者 ②. 狐狸 ③. 猫头鹰 ④. 兔子
31. 会发生虫灾、发生鼠灾等
【解析】
【分析】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的食物关系叫食物链。食物链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生物叫生产者,直接或间接消费别人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消费者。食物链通常从绿色植物开始,到凶猛的肉食动物终止。
【29题详解】
生物之间这种像链环一样食物关系叫食物链,图有9条食物链,比如草→兔子→狐狸;草→昆虫→青蛙→蛇→猫头鹰 ;草→鼠→猫头鹰等;
【30题详解】
在生态系统中,能自己制造食物的叫生产者,一般都是绿色植物,比如草;直接或者间接消费生产者制造的食物的生物叫做消费者,比如狐狸、猫头鹰、兔子;
【31题详解】
如果猫头鹰和蛇被大量捕杀,兔、鼠缺少了天敌,会迅速繁殖,从而破坏了森林生态平衡,对森林造成破坏。
32. 仙人掌在干旱地区生长的很好,为什么?
【答案】根系发达、茎能存储水分、叶变成了刺。
【解析】
【详解】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普遍存在的。现在生存的每一种生物,都具有与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或行为方式。仙人掌的叶子退化成刺,减少了水分的蒸发,茎肉质充当“水库”;根系发达,能多吸水。这些特点有助于仙人掌适应沙漠干旱的环境。
33. 仿生是怎么回事?请写出3项仿生发明成果。
【答案】人受生物启示而进行的发明创造叫做仿生。例如人们根据葱叶的结构特性设计制造出了筒形的物品,这就属于仿生。
如飞机、雷达、机器人、防毒面具、生态建筑等。
【解析】
【详解】仿生是模仿生物系统的功能和行为,来建造技术系统的一种科学方法。它打破了生物和机器的界限,将各种不同的系统沟通起来。比如飞机、雷达、机器人、防毒面具、生态建筑等。
五.实验探究(6分)
34. 实验名称:昼夜变化的原因
实验用品:地球仪、手电筒、大头贴。
实验过程:
(1)用手电筒的光代表太阳光把地球仪照亮。地球仪上分成了________两部分。
(2)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同一个地方出现了________现象。
(3)实验结论:________。
【答案】 ①. 明暗 ②. 明暗交替 ③. 地球是个球体,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向着太阳的那面是白天,背着太阳的那面是黑夜。地球不停地自传,昼夜现象就会交替出现。
【解析】
【分析】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且不透明的球体,同一瞬间阳光只能照亮半个球,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昼,没有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黑夜。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详解】实验名称:昼夜变化的原因
实验用品:地球仪、手电筒、大头贴。
实验过程:
(1)用手电筒的光代表太阳光把地球仪照亮。由于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物体,所以在地球仪上分成了明暗两部分,即光照的这一面亮,光照不到的地方暗;
(2)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同一个地方出现了明暗交替现象,即地球上的昼夜交替现象;
(3)实验结论: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且不透明的球体,同一瞬间阳光只能照亮半个球,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昼,没有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黑夜。昼夜交替现象与地球和太阳的相对圆周运动有关。
